亞洲第一人:她挽救3億患者,卻和曾經袁老一般,落選院士頭銜

2020-10-03 技皆知

科研工作者的一生往往都在跟各種數據和科學現象打交道,有的科研工作者比較幸運,在自己所研究的領域很快出現了突破,為這項研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終其一生也並沒有研究出自己領域的成果,時光倏逝,一生便在勤勤懇懇與默默無聞中落幕了。而不得不說,科研者所獲得的各自領域代表性的獎項是衡量他們所研究成果很重要的一個依據,而成為院士的榮譽無疑是具有巨大代表性的。在今年,我國兩院院士的評選結果再度出爐,一時間引爆了科研界的氛圍,許多人都對最終的評選結果有著不同的判斷。

最終,今年共選舉出新科學院院士達64名,候選人中有將近2/3的人落選,在比例如此之高的落榜名單中,胡海嵐教授的名字赫然在列,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還引發了部分網友的擔心。那麼在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網友的擔心又出自哪裡呢?自小天資聰慧,縱觀胡海嵐求學時的學霸之路由於從小就十分聰明,胡海嵐在上學期間可謂是大名鼎鼎的「學霸」,在當年她求學的杭州二中至今還留有她的傳說,雖然相對於男生來說,女生可能在理科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可胡海嵐卻絲毫不忌憚理科,她多次憑藉數學、物理等成績在全年級取得優異名次。不僅如此,在高中時期她就參加了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在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在進入北京大學之後,胡海嵐依舊認真學習,不僅如此,由於顏值超高,個子高挑,還獲得了一個「學霸女神」的稱號。由於本科就讀的是生物專業,在從北大畢業之後,她進入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並且最終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國外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於2008年重新回到中國擔任相關神經研究工作,後來在2015年,前往浙江大學擔任教授職務。

在胡海嵐一生的學習生涯中,她憑藉著自己傲人的天資與堅持不懈的努力一直走到了今天,這也提醒我們,縱然一個人的天賦再高,倘若沒有努力與堅持的加成很快就會荒蕪,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沒有卓越的天賦,但只要我們肯堅持、不放棄,一樣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看到屬於自己的別樣風景。通過傲人成就,成為亞洲第一人,為全球3億抑鬱症患者帶來希望在回到浙江大學擔任教授之後,胡海嵐的科研道路可謂是一帆風順,前後研究出許多重大成果,由於研究領域主要是針對抑制抑鬱症分子方面的研究,在2018年,胡海嵐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的同一期發表了兩篇高級別的文章,如此優秀的研究成果一時間在學術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成功證明了胡海嵐研究領域的研究價值。在2019年7月,胡海嵐又榮獲IBRO—Kemali國際獎項,同時獲得了2.5萬歐元的獎金。IBRO—Kemali國際獎項是於1998年設立的獎項,旨表揚全世界範圍內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在胡海嵐之前,從來沒有亞洲人獲得如此殊榮。所以,胡海嵐在這一獎項上可謂是亞洲第一人。由於她卓越的研究成果,為當今世界上3億抑鬱症患者帶來了令人激動的希望,稱得上是造福整體人類的技術。

而在近段時間,她又獲得了何梁何利獎,為人生又添上了一抹光彩。在面對當今世界上無數正在遭受抑鬱症侵擾的患者,胡海嵐憑藉她卓越的成就拯救這批患者於水火之中,幫助他們減輕病患帶來的痛苦,也正因為如此。在如此卓越的成就之下,她才能夠擔得起「亞洲第一人」的稱謂,而在評選時期來看,這些獲得的一切也都為她在評選院士的過程中增加了籌碼,雖然最後遺憾落選了,但她為此所做的努力卻不會白費,相信這對胡海嵐來說也是一次特殊的經歷。落選境遇遭到網友擔心:不要走顏寧的後路其實就當時來說,兩院院士的評選之中有人落選非常正常,雖說幾家歡喜幾家愁,但胡海嵐才45歲,以後諸如此類的機會還有很多,不必太過急於一時,只要繼續潛心研究,終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而在兩院院士評選的歷史上,像她這樣擁有極高科研成果的學者們也經歷過多次落選,比如像我們大家都熟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不過,有的網友卻從胡海嵐落選這件事情上想到了曾經的一位研究學者:顏寧,兩人的境遇確實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同樣都擁有著傲人的科研成就,同樣都有過震驚世界的科研成果,甚至同樣都在兩院院士評選中落選了,這樣相似的經歷卻在顏寧落選後出現了不同。

顏寧在2017年,當時的顏寧才39歲,諸多榮譽加身的她呼聲特別高,對科研工作者來說,39歲是非常年輕的年紀,即便最後未能評選成功,對於將來也是有幫助的。很可惜,顏寧最後落選了,而在落選之後,她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離開了當時的清華大學。由於落選和出國兩個時間段的重合,很難不讓人聯想兩個事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而在今年五月,顏寧又當選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失意才決定出國。

種種討論之下,眾網友們在今年又把討論的矛頭直指同樣落選的胡海嵐身上,希望她不要走顏寧的老路,選擇出國研究,不僅如此,還有網友評論稱:儘管此時落選,但還是要打起精神來,繼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道路。雖說將兩位優秀的科研者強行聯繫起來比較有些多餘,但眾網友的擔心也在情理之中。在如此重要的評選活動中落選難免讓人有些失意和無法接受,但相信胡海嵐教授肯定能夠將這次失敗轉化為向上走的動力,繼續研究出更多驚人的科技成果,到那時候憑藉她自身的實力和其餘人員對她的肯定一定能夠達到目標。

文/墨瓏甲,侵刪

相關焦點

  • 從物理奧賽全國第一到亞洲第一人,浙大美女教授鎖定2019院士名單
    亞洲第一人有人說女生數理化天生就比較差,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優秀的女性科學家,美國華人女科學家吳健雄被譽為原子彈之母、物理學第一夫人。在美國的華人女院士數量也比華人男院士數量多,最近,浙江大學的女教授胡海嵐拿下了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成為了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歐洲和北美洲以外首位獲獎的的科學家,因此也被譽為亞洲第一人。2019年胡海嵐教授也成為新一期中科院院士增補名單中少數女性科學家中的一員,雖然中科院院士評選還需要一輪的淘汰,但是大家都認為胡海嵐教授已經提前鎖定了一個中科院院士的增補名額!
  • 女科學家胡海嵐,科研成果拯救3.5億抑鬱患者,評選院士卻落選
    在中國,兩院院士是對科研工作者最高程度的認可,每年的院士評選,都有上百位科研工作者參與,2019年,我國有181位科研工作者參與可軒轅院士評選,最終卻只有64位科研工作者成為院士,入選人數只有三分之一,可見成為院士有多難。在這些落選的科研工作者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她的落選,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 有9個院士頭銜、540篇SCI的高福落選最高科技獎,而她成為最佳人選
    高福院士在13名院士中有一人群眾呼聲最高,她就是李蘭娟院士。作為在此次抗疫戰中的領軍人物,李蘭娟院士多次前往武漢,在危重症病人中「出生入死」,她被提名也是真正的眾望所歸。從高福院士落選再到李蘭娟院士被提名可以看出,現在唯論文時代已經要過去。高福院士無論在院士頭銜上還是SCI論文評選上都要甩李蘭娟院士幾條街,但是此次評選一共有13位院士卻唯獨落下了高福院士。
  • 諾獎頭銜的屠呦呦又一次落選院士!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能得到諾獎的肯定想必屠呦呦的科研實力毋庸置疑,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老人家一直無法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我國是如何評選院士的:1.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顏寧家喻戶曉,身為亞洲第一人的美女科學家胡海嵐的成績更為驚人
    但另一位完全能比肩顏寧的女性科學家,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吧,她獲得的獎項可是亞洲第一人。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據說美女科學家顏寧也在微博上也對這次獲獎進行了祝賀。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02、「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國外留學經歷、沒有院士頭銜,這叫「三無」。屠呦呦確實沒有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評選院士3次落選,現年已經90歲高齡,估計「三無」這個稱謂要陪伴終生瞭然而,這又有什麼可爭議的呢,她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上百萬的百姓,還有什麼頭銜比這個貢獻更有價值和意義呢。關於諾貝爾獎的歸屬問題,其實也有爭議。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02、「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爭議並不能阻礙她搞科研什麼叫「三無」科學家?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國外留學經歷、沒有院士頭銜,這叫「三無」。屠呦呦確實沒有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評選院士3次落選,現年已經90歲高齡,估計「三無」這個稱謂要陪伴終生瞭然而,這又有什麼可爭議的呢,她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上百萬的百姓,還有什麼頭銜比這個貢獻更有價值和意義呢。關於諾貝爾獎的歸屬問題,其實也有爭議。
  • 中國有1600多位院士,卻只有一個屠呦呦!
    評選委員會給出了她落選的理由:1、沒有留洋背景,2、沒有博士學位,3、沒有足夠的論文。三條理由,尤其是第三條,令人大跌眼鏡。屠呦呦何許人也?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1972年成功提取到青蒿素。
  • 她是堅持回國的美女科學家,為3.5億人帶來希望
    好在一位來自中國的美女科學家,為全世界3.5億抑鬱症患者們帶去了生的希望,被人民日報點讚為「亞洲第一人,實力顏值雙爆表!」作為一名貨真價實的美女科學家,胡海嵐拿到的各種獎項可謂是不計其數,但是最令世人所矚目的就是在去年,她取得了第12屆IBRO-Kemali國際大獎。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均落選。更何況,美國科學院院士只是一項榮譽,美國人自己也並沒有看得那麼重,也不會因為有了院士的頭銜,就更容易申請到經費。她卻對於院士的稱號絲毫不提,而是一再感謝自己從現有的科研平臺和團隊得到的幫助:沒了實在的工作,哪裡還能有什麼榮譽呢?
  • 她是浙江大學最美教授,45歲成亞洲第一人,如今入圍院士候選人
    最近,科學界很受關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科學院公布了最新的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這次公布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81人,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非常受關注,那就是來自浙江大學的胡海嵐教授。
  • 85歲的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卻2次落選中科院士,這到底是為何?
    她也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成為中國的驕傲。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位辛勤耕耘、屢建功勳,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卻沒有入選中國的科學院院士,兩次增選科學院院士都落選了,為什麼成為中國的科學院院士,難度如此之高?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清華任教的十年2007年,顏寧選擇回國發展,她曾經的母校清華大學便是她的目的地。年僅30歲的她成了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讓人敬佩不已。顏寧在清華大學一共待了10年,這10年間她不僅培養了多名優秀的學生,同時自己也取得了矚目的科研學術成就。
  • 她的「青蒿素」到底是個啥?
    2015年國慶節,讓我們一起來記住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第一人的名字:她因創製新型抗瘧藥而獲諾獎。就是這位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而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的屠呦呦為世人創造福祉,為國人爭得榮譽。詩經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也許她的神老爸早料到女兒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  沒錯!
  • 亞洲第一人!浙大教授胡海嵐斬獲國際醫學大獎,如今有望入選院士
    「亞洲第一人!實力與顏值雙爆表」這是《人民日報》對胡海嵐最高的評價。一個歌山西宅、聲明不顯的女性,為何會有如此評價。當我第一次看到胡海嵐的照片,我就覺得這位女性文質彬彬,內斂有深度。果不其然,年紀輕輕就獲國際醫學大獎,此獎項1998 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近日,屠呦呦第四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遍網絡。中國工程院表示:消息不實。除屠呦呦外,往屆院士選舉中也有不少熱門人選最終落選。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經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