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最美教授胡海嵐,研發的藥物可能改變三億人命運,卻落選院士

2020-12-01 騰訊網

今年的兩院院士增選已經落下帷幕,已經89歲高齡的諾獎得主屠呦呦教授和年輕女科學家顏寧作為備受矚目的優秀科研工作者,雙雙未能成功入列;除此之外,剛剛獲得國際腦研究組織頒發的IBRO-Kemali國際獎、被稱為「世界抑鬱症救星」、身為國際神經領域頂尖科研人才、被寄予高期望的浙大最美女神教授胡海嵐也遺憾落選,更是令人深感遺憾。

胡海嵐教授至今的人生,成績拔尖、成果斐然、大獎拿到手軟……簡直就是學神的標配。很早的時候,她就表現出濃厚理科興趣,在中學更是被稱為「數學最強的女生」,理科成績位於碾壓水平。就讀於學霸雲集的杭州第二中學,胡海嵐卻總能以顯赫的成績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新星之一。

由於在高中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拿下一等獎,胡海嵐直接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物理成績如此優異,胡海嵐卻沒有選擇大名鼎鼎的北大數學系,而是轉頭選擇了生物系。才貌雙全的理科女學霸,自此開始自己新一階段的開掛人生。

北大畢業後,胡海嵐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畢業後先後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冷泉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早在2008年,胡海嵐就回國並加入我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工作,並在2015年進入浙江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職位。

在浙大,胡海嵐教授是眾人眼中高顏值、高水平的女神級學霸和研霸。她所獲得的IBRO-Kemali國際獎只表彰全世界範圍內在基礎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年齡要在45歲以下,兩年只評選一次,可見含金量有多麼高。而胡海嵐,則是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亞洲人。

值得一提的是,胡海嵐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抑鬱分子的抑制,這個課題堪稱是世界性難題之一。而胡海嵐教授和團隊所研究的成果對抑制抑鬱症、研發相關藥物具有突破性貢獻,研究的相關藥物可能改變三億人命運。如此之成就,在科研界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不小的轟動。這也就能解釋為何胡海嵐教授未能入選院士,會讓如此多的網友感到遺憾。

實力和顏值爆表,是網友們對胡海嵐的一致稱讚。從容淡定的胡海嵐一直給人淡雅而如沐春風之感,但卻在科研領域有著如樹根般堅韌的毅力與堅持。讓我們為這位才貌雙全的女科學家點讚!

文章轉載自「高校在路上」,原標題《她是浙大最美教授,研發的藥物可能改變三億人命運,卻落選院士》。文章觀點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胡海嵐,科研成果拯救3.5億抑鬱患者,評選院士卻落選
    在中國,兩院院士是對科研工作者最高程度的認可,每年的院士評選,都有上百位科研工作者參與,2019年,我國有181位科研工作者參與可軒轅院士評選,最終卻只有64位科研工作者成為院士,入選人數只有三分之一,可見成為院士有多難。在這些落選的科研工作者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她的落選,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 浙大教授胡海嵐斬獲國際醫學大獎,如今有望入選院士
    浙大教授胡海嵐斬獲國際醫學大獎,如今有望入選院士胡海嵐是從小到大都很優秀的學霸,也處處得到老師的青眼。在1992年,考上北京大學也並不稀奇。社會還是存在一定的偏見,大部分女性像下餃子似的選擇文科,而她卻走進了生物系。2002年,胡海嵐憑藉努力,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博士學位對她而言並不是終點。
  • 浙大教授腦研究 浙大胡海嵐教授腦研究獲獎將有望治癒抑鬱症?
    【浙大教授腦研究】7月15日,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IBRO-Kemali)基金會評獎委員會宣布:第12屆國際獎的獲得者,為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教授。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 顏寧家喻戶曉,身為亞洲第一人的美女科學家胡海嵐的成績更為驚人
    說道顏寧,大家可能都略知一二。但另一位完全能比肩顏寧的女性科學家,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吧,她獲得的獎項可是亞洲第一人。教授。胡海嵐1973年出生,浙江東陽人,自古以來江浙一帶出人才。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 胡海嵐—讓全球三億多抑鬱症患者看到了曙光
    2015年在中國科研圈中最轟動的挖人事件,當屬浙江大學從中科院神經研究所挖來了胡雪嵐教授,1974年出生的胡海嵐教授,1992-1996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並取得該專業學士學位,之後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Corey goodman的指導下於2002年獲得了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
  • 亞洲第一人:她挽救3億患者,卻和曾經袁老一般,落選院士頭銜
    最終,今年共選舉出新科學院院士達64名,候選人中有將近2/3的人落選,在比例如此之高的落榜名單中,胡海嵐教授的名字赫然在列,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還引發了部分網友的擔心在面對當今世界上無數正在遭受抑鬱症侵擾的患者,胡海嵐憑藉她卓越的成就拯救這批患者於水火之中,幫助他們減輕病患帶來的痛苦,也正因為如此。在如此卓越的成就之下,她才能夠擔得起「亞洲第一人」的稱謂,而在評選時期來看,這些獲得的一切也都為她在評選院士的過程中增加了籌碼,雖然最後遺憾落選了,但她為此所做的努力卻不會白費,相信這對胡海嵐來說也是一次特殊的經歷。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浙大教授胡海嵐上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 她是浙江大學最美教授,45歲成亞洲第一人,如今入圍院士候選人
    最近,科學界很受關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科學院公布了最新的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這次公布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81人,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非常受關注,那就是來自浙江大學的胡海嵐教授。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共 181 人,浙大教授胡海嵐...
    IT之家8月1日消息 8月1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亞洲第一人!獲得國際大獎的浙大胡海嵐團隊到底牛在哪?
    △ 胡海嵐教授頒獎儀式將於2020年7月11日至14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的歐洲神經科學年會(FENS)上舉行,由國際腦研究組織主席頒獎。胡海嵐教授屆時將在年會的IBRO-Kemali論壇上發表「從啄序到氯胺酮 – 探析社會行為和情感的神經機制」的獲獎演講。
  • 從物理奧賽全國第一到亞洲第一人,浙大美女教授鎖定2019院士名單
    在美國的華人女院士數量也比華人男院士數量多,最近,浙江大學的女教授胡海嵐拿下了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成為了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歐洲和北美洲以外首位獲獎的的科學家,因此也被譽為亞洲第一人。2019年胡海嵐教授也成為新一期中科院院士增補名單中少數女性科學家中的一員,雖然中科院院士評選還需要一輪的淘汰,但是大家都認為胡海嵐教授已經提前鎖定了一個中科院院士的增補名額!
  • 浙大女教授獲腦研究國際大獎
    7月1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胡海嵐教授獲得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該獎旨在全世界範圍內表彰,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的科學家,每兩年評選一位。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她是亞洲第一人!
  • 浙大團隊在同期《自然》刊發兩文: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據了解,國際上很多知名的研究團隊都在研究『抗抑鬱領域的新貴』氯胺酮的抗病機理。經過近4年的研究,胡海嵐團隊終於攻破了這個難題。」浙大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曉明表示,「基礎科學的研究是為了推動臨床醫學的進步。
  • 成果將拯救數億人,獲得國際大獎的亞洲第一人胡海嵐到底牛在哪
    目前的抗抑鬱藥物大都基於這一點來進行研發,但這些藥物起效的時間往往非常緩慢,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而且只對20%—30%左右的病人有效。而胡海嵐團隊在上次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找到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負面情緒是怎麼操控人的?它們用到的主要方法是:刺激神經元進行簇狀放電。
  • 胡海嵐團隊抑鬱症研究的重大突破——仇子龍特評
    這提示科學家,目前的抗抑鬱藥物可能只是間接地起作用,對抑鬱症機制的了解可能還沒有觸及其核心。   Sciecne的報導中指出,「該工作解釋了為什麼氯胺酮能夠如此迅速地緩解抑鬱症狀,並可能為科學家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靶點」(「 This could explain why ketamine is able to reliev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so quickly—and may provide
  • 浙大美女教授因研究抑鬱症獲國際獎:成為亞洲第一人
    可見,浙江大學美女教授胡海嵐教授的研究有多具有意義和價值。胡海嵐教授,隨便一段求學經歷和工作履歷拿出來都讓人讚嘆,她現在是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醫學院教授,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在1992的時候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生物系,1996年獲得該專業學士學位,之後,胡海嵐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於2002年,在Corey goodman的指導下,獲得了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
  • 浙大胡海嵐團隊《科學》發文:揭示「勝利者效應」的腦機制
    你的成功經歷或許正在改變你的大腦,讓你在下一輪競爭中更易獲勝。」這篇題為《勝負經歷重塑丘腦到前額葉皮層環路以調節社會競爭優勢》(History of winning remodels thalamo-PFC circuit to reinforce social dominance)的文章,由博士生周亭亭,朱鴻和範鄭曉等在胡海嵐教授的指導下共同完成
  • 她被稱為浙大最美教授,集美貌與智慧一體,如今又成亞洲第一人
    名氣並不重要,重大的成就感來自於,你是第一個發現了自然未知某個環節的人—— 胡海嵐她性格開朗優雅大方賦有女性的知性美;她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之後順利獲得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她前不久被新聞報導稱:胡海嵐教授榮獲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也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科學家
  • Science:浙大胡海嵐團隊—成功經歷如何重塑大腦
    這篇題為《勝負經歷重塑丘腦到前額葉皮層環路以調節社會競爭優勢》(History of winning remodels thalamo-PFC circuit to reinforce social dominance)的文章,由博士生周亭亭,朱鴻和範鄭曉等在胡海嵐教授的指導下共同完成。
  • 浙大女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獲國際大獎
    昨天,人民日報官方微信發布一條官微:浙江大學醫學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嵐教授,獲得國際大獎。《人民日報》評價胡海嵐是「亞洲第一人!實力與顏值雙爆表。」胡海嵐教授獲獎,迅速成為網絡熱點,並且上了微博熱搜。這項大獎首次頒給亞洲人看到胡海嵐教授的報導,作為快報跑高校線的教育記者,我也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