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才華。各個高校的很多美女老師就是這樣很好的例子。從小就讀書好,是別人家的孩子,工作崗位上研究深層次的問題,為祖國和社會做出大貢獻,是大才女。比如,今天編者要介紹的這位,就是浙江大學的一位美女教授,她的名字叫做胡海嵐。就在7月15日,她的對情緒的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等腦科學前沿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潛在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系統性原創成果。她的工作得到了國際腦組織凱默理基金會評獎委員會的認可,她成為了第12屆國際獎的獲得者,這個獎項你或許不熟悉,但是,這是這個獎項自從1998年設立以來,第一次頒發給北美洲和歐洲以外的科學家。可見,浙江大學美女教授胡海嵐教授的研究有多具有意義和價值。
胡海嵐教授,隨便一段求學經歷和工作履歷拿出來都讓人讚嘆,她現在是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醫學院教授,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在1992的時候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生物系,1996年獲得該專業學士學位,之後,胡海嵐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於2002年,在Corey goodman的指導下,獲得了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2009年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同年,入選了中國「百人計劃」。
從2015年5月起,就在浙江大學任職。胡海嵐教授的實驗室曾在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多篇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論文,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5年內培養4名優秀博士畢業生,獲得中科院院長特別獎、恆源祥英才獎一等獎各2人次,另獲吳瑞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張香桐獎學金一等獎、強生一等獎等各1人次。
關於胡海嵐教授獲得的這個獎,編者和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獎項的全稱叫做國際腦組織凱默理獎,它的表彰是表彰給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家,這是第一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之外的科學家,所以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亞洲人的驕傲!胡海嵐教授主要研究在情緒,和抑鬱方面的問題,胡海嵐教授在2018年的時候就接受採訪說道,她的研究用到了一種叫做氯胺酮的物質。
氯胺酮本身是一個有毒性的物質,所以用它來治療抑鬱症,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說是以毒攻毒。氯胺酮具有可以快速抗抑鬱的全新神經機制,具有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不過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獲得批准,不過既然已經理解了它的機制,就可以幫助團隊去設計同樣的或者更好的更有效的,也更為安全的抗抑鬱藥物。胡海嵐教授表示,雖然藥物研究的道路很漫長,但團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從胡海嵐教授接受採訪的視頻中我們不難看出,胡教授談吐十分的溫柔和優雅,具有少女心,穿著打扮十分簡單,但是看著又恨舒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待人接物包容理性,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優秀女性。抑鬱症是困擾很多當代人的一種病症,雖然現在社會進步了,條件比以前好了,但大家的壓力也更加大了,很多學生,工作的人都會出現抑鬱的情況。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心理疾病,對於身體沒有什麼外向的表現,但是,抑鬱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胡海嵐教授的研發給抑鬱症帶來了曙光!為中國的科研人員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