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視神經脊髓炎中的作用

2020-12-05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 | 兮

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種嚴重的神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侵襲視神經和脊髓,導致視力喪失和肢體癱瘓。NMO在高加索人種中較為少見,但在東亞、中亞以及西部非洲較為常見。青少年及更年期的女性為該病的易患人群,發病後患者逐漸喪失視力,失去勞動能力,嚴重影響患者家庭的生活【1】。

關於NMO的相關報導最早可追溯至1894 年,Eugene Devic 博士稱這種同時影響視神經和脊髓的疾病為「視神經脊髓炎」。在其後的一百多年裡,它一直被誤認為是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一種亞型。2004年,梅奧醫學中心神經免疫學實驗室的創始人Vanda Lennon博士發現NMO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種特殊的自身抗體(NMO-IgG),該抗體能特異性結合位於星形膠質細胞終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 AQP4)蛋白。該自身抗體僅見於NMO患者,而在MS 患者體內則檢測不到這種抗體。目前世界各地都在使用梅奧醫學中心的血液檢測來診斷NMO【2,3】。

梅奧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系和神經科學系伍龍軍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功能中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疾病,如疼痛、癲癇、中風和自身免疫性神經病學中的病理作用。小膠質細胞是目前神經免疫研究的熱點,已經知道小膠質細胞在各種疾病過程中高度活化,然而,這種活化反應的功能在不同疾病中可能大不相同。

2020年6月22日,伍教授研究團隊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雜誌上發表文章Astrocyte-microglia interaction drives evolving neuromyelitis optica lesion,表明小膠質細胞的活化是NMO發病的關鍵的步驟, 它導致了後續的神經元損傷【4】。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Scott S. Zamvil教授第一時間撰寫述評, 高度評價了該研究對NMO及其他神經免疫疾病研究的啟發性意義【5】。

我們在NMO的小鼠模型上發現,結合NMO-IgG的星形膠質細胞通過釋放補體C3 吸引小膠質細胞與其發生交互作用。有趣的是,在疾病的早期,星形膠質細胞卻不會被破壞。正是這種早期的膠質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後續的神經元功能障礙。」伍龍軍博士補充道。

對NMO病理機制的新認識:NMO-IgG結合到星狀膠質細胞終足上的AQP4蛋白上,引起AQP4內吞併導致補體C3的釋放;補體C3促進小膠質細胞結合到星狀膠質細胞上,同時小膠質細胞釋放補體C1q;補體C1q結合到鄰近的神經元上,引起神經元損傷。

這一重要發現歸功於伍龍軍博士課題組與Vanda Lennon博士共同合作開發的一種創新型NMO小鼠模型。此模型利用雙光子活體成像技術,追蹤脊髓內的小膠質細胞與星形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解釋NMO病理變化發生的細胞學過程。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從原先的病理切片染色的快照式研究進展到活體內動態觀察。這是人們第一次觀測到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之間的直接互動,而後續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小膠質細胞在破壞神經細胞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在這個動物模型上的分析表明,在NMO早期階段抑制小膠質細胞可以顯著減少由NMO-IgG引起的神經元功能障礙,」伍龍軍博士說。這為在急性期進一步減少NMO造成的功能損傷提供了可能。實驗室下一步將研究其他免疫細胞的作用,「我們需要更好地逐步了解NMO病理事件,從而為治療這種目前不可逆的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伍博士說。同時他的團隊還希望將他們的新的研究方法擴展到其他自身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神經疾病。

伍龍軍博士課題組

目前還沒有效的治癒 NMO 的方法, 雖然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後能恢復部分功能,但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出現永久性視力喪失以及多種神經症狀;甚至有一些患者最終死亡。即使治療有效,患者也必須終生服用藥物以控制病情。被動的治療帶來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長期服用藥物則帶來了副作用的累積。伍龍軍教授團隊的發現顯示了小膠質細胞作為NMO治療靶點的強大潛力,抑制小膠質細胞可能為NMO的治療帶來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法。

該工作的第一作者陳霆雋博士為該課題的開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陳博士是梅奧神經內科基礎研究獎(2020)的獲得者並受到梅奧多發性硬化研究中心博士後基金的資助。該工作的合作課題組包括梅奧醫學中心Lennon教授和北京301醫院的魏世輝教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複雜性熱驚厥中發揮保護作用的新機制
    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觸,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在複雜性熱驚厥的發生過程中發揮保護作用,小膠質細胞的這一作用通過P2Y12受體介導。小膠質細胞在複雜性熱驚厥過程中被激活,由於其致炎作用被推測會促進熱驚厥發生。研究組前期開展小膠質細胞的突觸剝離作用研究,由此提出設想,複雜性熱驚厥中激活的小膠質細胞是否會對神經元及其突觸產生一定作用,進而影響複雜性熱驚厥的發生。
  • cAMP/PKA通路成為保護視神經頭星形膠質細胞的重要靶標
    眾所周知,青光眼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軸突變性視神經頭中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異常相關,但研究人員對青光眼視神經頭變性中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的分子機制了解較少。氧化應激與青光眼發病機制密切相關,星形膠質細胞主要與氧化應激和青光眼視神經頭變性有關。
  • Neurology:臨床試驗表明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逆轉視神經脊髓炎
    2019年10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和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報導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逆轉一種使人衰弱的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稱為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的疾病導致一半的患者在確診後5年內失明和失去行走的能力。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作為CNS固有免疫反應的主要介質,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炎症及神經創傷後的二次損傷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人們認識到小膠質細胞在腦和脊髓創傷後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促進組織恢復,另一方面導致神經退變。在一生中卵黃囊來源的小膠質細胞與循環血中的單核細胞各自獨立,小膠質細胞在健康CNS中可以自我更新保持一定數量,可能來源於CNS中的祖細胞小膠質和腦內巨噬細胞表達許多尋常的蛋白標記物如CD11b和CX3CR1,然而最近的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小膠質細胞具有獨特的分子信號。
  • 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促進大腦中的癌細胞生長機制
    2020年11月3日訊/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腦會保護自己免受攻擊性免疫反應的影響,以抑制炎症。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癌細胞試圖擴散到大腦時,這種進化控制可能會起反作用。
  • 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新途徑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大腦的支持細胞,但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它們在突觸形成和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視神經萎縮
    因為視神經內的毛細血管的閉塞以及神經膠質的增生,致使視盤蒼白。由於神經髓鞘的喪失而使神經纖維的體積縮小,視盤表現輕度凹陷。利用無赤光進行眼底照相或雷射眼底掃描,還可以查出視網膜神經纖維呈條狀、楔狀或普遍的神經纖維束缺損。
  • 跨物種單細胞分析揭示靈長類小膠質細胞程序的分化
    跨物種單細胞分析揭示靈長類小膠質細胞程序的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7:03 德國弗萊堡大學Marco Prinz、Daniel Erny、以色列威茲曼科學研究所Ido Amit等研究人員利用跨物種單細胞分析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然而,最近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許多AD風險基因座在小膠質細胞獨有的基因或其附近高度表達。因此,小膠質細胞的概念在疾病早期階段的研究中至關重要,甚至可作為重要的潛在治療靶點。小膠質細胞反應對AD進展中的利害作用尚不十分明確,並且頗具爭議。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詳情如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Erin Purcell和他實驗室的研究生Joseph W. Salatin、Mayo診所技術副主任Kip A.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入圍,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引起領域醫學者的關注。
  •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8 8:59:45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ruce Appel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PNAS:科學家首次識別視神經幹細胞,為治療失明帶來希望
    正文   科學家首次識別出視神經幹細胞,或者治療視力喪失。   目前,大約有300萬美國人患有青光眼,並因此導致12萬患者失明。青光眼是由視神經受損引起的疾病,這種神經損傷通常與眼內房水無法正常排出,導致眼內壓力升高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視覺盲點會逐漸擴大。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4】Science:浙大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記憶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doi:10.1126/science.aaz2288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常駐免疫細胞,它們是第一反應者,總是在尋找發生差錯的地方。它們大約佔我們腦細胞的10%。在過去,它們被認為是大腦中的被動旁觀者,僅在受傷或感染時,它們才起作用。
  • 胡海嵐特邀評述: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的機制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斷深入,大腦當中非神經元的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凸顯。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具有免疫細胞性質的獨特類型膠質細胞。近年來,研究揭示了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個體中的狀態轉變,提出了其參與抑鬱症發生的多種機制,以免疫激活釋放炎性因子為主,與其他小膠質細胞代謝產物共同改變神經元和其他膠質細胞的功能。同時小膠質細胞也會受到抗抑鬱藥物的幹預,參與抗抑鬱過程。
  • Neuron:揭秘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塑造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免疫細胞在微調大腦神經迴路方面或許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稱之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僅能夠保護大腦免於感染和炎症,而且還能幫助塑造發育中的大腦迴路,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還能指導神經元對感覺線索產生反應從而修飾自身的連接性
  • 人類小膠質細胞中TREM2參與阿爾茲海默症調控新機制
    在這些小膠質細胞相關的AD風險位點中,髓樣細胞表達觸發受體2(TREM2)基因上的變異對疾病風險影響最大,與單個APOE ε4等位基因產生的風險相似。在中樞神經系統,TREM2主要在小膠質細胞中表達,在小膠質細胞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豐富細胞,在神經元代謝相關的發育和體內穩態中具有調節神經活動、突觸形成、限制膠質細胞維護血腦屏障等作用,這些穩態機制的失調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Nat Immunol: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