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

2020-12-08 騰訊網

小膠質細胞和中樞神經系統(CNS)相關的巨噬細胞(CAMs),如血管周圍和腦膜巨噬細胞,幾乎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所有疾病相關。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工具來區分在個體遺傳學上密切相關的小膠質細胞和CAMs,人們對其細胞類型特異性的特徵知之甚少。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接下來,作者構建了HexbtdTomato小鼠用於監測小膠質細胞在體內的狀態,並證明了Hexb位點可被用於他莫昔芬(Tamoxifen)誘導Cre介導的小膠質細胞基因操作和小膠質細胞的譜系追蹤,且可排除CAMs的影響。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提供了一種用於特異性研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小膠質細胞功能的新型工具。

存在於CNS組織中的髓細胞是一類具有異質性的先天免疫細胞,對維持器官內穩態有著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血管周圍巨噬細胞(pvMΦ)和軟腦膜下巨噬細胞(mMΦ)在內的實質性小膠質細胞和CAM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器官特異性巨噬細胞,並在穩態和擾亂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CNS中不同位置的CAMs和小膠質細胞具有不同功能:位於CNS界面的CAMs具有維護邊界完整的作用,位於白質的實質性小膠質細胞對皮質神經元和少突膠質細胞起著支持的作用

儘管小膠質細胞和CAMs的位置不同,但它們在健康的CNS中具有一些相同的譜系特徵,包括起源、增殖過程以及髓細胞標誌物的表達,如離子鈣接頭分子(Iba)-1, Cx3趨化因子受體1(Cx3cr1)、ME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MerTK)、CD11b和造血標誌物CD45。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分析結合成像技術已經揭示了實質性小膠質細胞和CAMs在穩態和擾亂中具有功能多樣性。在CNS不同的分區中,實質性和非實質性巨噬細胞的定位不同,表明這些髓細胞亞型的功能並不完全相同,但由於缺乏細胞類型特異性的靶向工具,很難明確的界定CNS髓細胞的不同功能。

事實上,先前出現的Cx3cr1Cre和Cx3cr1CrERT2品系以所有CNS巨噬細胞為靶點,未能在基因水平上區分小膠質細胞和CAMs。因此,使用Cx3cr1GFP、Cx3cr1Cre或Cx3cr1CrERT2品系的實驗方法通常將CNS中所有巨噬細胞的混合體作為整體進行評估,而不是只針對小膠質細胞這一類進行研究。此外,現有的轉基因品系如Sall1GFP、Sall1CreERT2、Cx3cr1GFP、Cx3cr1Cre或Cx3cr1CreERT2通常是基於可能導致基因的單倍不足或功能性敲除的敲入策略產生的,因此可能影響小膠質細胞的表型。

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基因工具來對正常生理環境中的實質性小膠質細胞進行研究。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和流式細胞術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和CAMs具有明顯的核心特徵,包括Tmem119、Siglech、Slc2a5、P2ry12、Fcrls、SalI1、Hexb、Trem2等小膠質細胞表達特徵,而CAMs的表達特徵則是Lyve1、Cd163、Siglec1、Mrc1等基因的高表達。

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使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測序對不同病理情況下的小膠質細胞關鍵特徵進行全面研究,發現Hexb是一個可以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特徵基因。然後,為觀察及特異性定位小膠質細胞,作者應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了兩種新的轉基因小鼠模型,包括內源性Hexb啟動子的控制下,利用小膠質細胞自我更新能力,產生tdTomato表達或他莫昔芬TAM誘導條件下Cre重組酶表達。這種品系模型可以為深入研究CNS發育、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小膠質細胞功能提供有價值的資源。

Hexb是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

對四種不同疾病條件下的小膠質細胞狀態進行的單細胞分析結果顯示,包括Tmem119、P2ry12、Sall1和Cx3cr1在內的大多數典型的小膠質細胞特徵基因在一些神經退行性變和神經炎症狀態均表現出表達水平降低的情況,Hexb在所有疾病模型中均可穩定表達,並且其表達高度局限於小膠質細胞內。

圖1 對脫髓鞘化、髓鞘再生和FNX過程中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揭示了Hexb是一個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

圖2 在穩態和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症條件下,Hexb在小膠質細胞中穩定高表達,且在CAMs中不表達

HexbtdT品系小鼠可作為研究小膠質細胞在體活動的工具

作者通過CRISPR/Cas9技術插入T2A-tdTomato基因盒,使得Hexb和tdT的蛋白質表達過程受到內源性HexB基因座的控制,利用免疫螢光染色、免疫螢光成像、流式細胞術、三維重構等技術對8周齡及發育過程中HexbtdT/tdT小鼠腦組織中的tdT+細胞形態、Hexb基因在不同種類細胞中的表達情況等進行觀察並做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HexbtdT品系模型可作為長時間或在疾病狀態中跟蹤小膠質細胞在體內活動狀態的一種工具

圖3 HexbtdTomato模型鼠的構建與特徵研究

圖4 對神經退行性變和自身免疫性脫髓鞘過程中HexbtdT小膠質細胞的持續檢測

圖5 HexbtdT小膠質細胞在體動力學研究

構建可用於研究小膠質細胞功能的可誘導的HexbCreERT2系統

為利用Hexb增強子的活性對譜系特徵、基因缺失影響進行研究,作者在Hexb基因座的終止子前插入了T2A-CreERT2基因盒(HexbCreERT2)。在這種情況下,Cre重組酶具有Hexb特異性,且需要雌激素拮抗劑TAM的存在才能激活。通過與Sall1CreERT2、Cx3cr1CreERT2模型對比、組織學檢測等方法驗證了流式細胞術的結果,表明這種TAM誘導的HexbCreERT2系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小膠質細胞產生高頻、穩定的遺傳修飾,並且對CAMs的影響很小

圖6 HexbCreERT2小鼠的構建及比較分析

細胞自主性祖細胞在小膠質細胞再增殖中的作用

為探究小膠質細胞與CAMs的再增殖過程是否來源於相同的祖細胞,作者利用BLZ945耗盡成年HexbCreERT2/CreERT2R26yfp/yfp小鼠中所有CSF1R依賴的中樞神經系統巨噬細胞,並對其遺傳譜系進行分析以研究它們的再增殖動力學。研究結果表明,在成年穩定狀態下,中樞神經系統中不同的巨噬細胞即小膠質細胞和邊緣相關的CAMs,彼此獨立存在,沒有任何細胞水平的交換,在耗竭誘導的情況下,利用特異性的髓細胞介導再增殖

圖7 對CNS巨噬細胞清除後HexbCreERT2/CreERT2R26yfp/yfp小鼠的遺傳譜系分析

可對成年期的小膠質細胞功能進行研究

為了進一步評估HexbCreERT2系小鼠在研究成年期小膠質細胞功能中的應用,作者通過組織學和流式細胞術分析,分別在TAM注射一周及四周後,對成年HexbCreERT2/CreERT2R26yfp/yfp、HexbCreERT2/CreERT2R26tdT/tdT與Cx3cr1CreERT2/+R26yfp/yfp、Cx3cr1CreERT2/+R26tdT/tdT、Sall1CreERT2/+R26yfp/yfp型小鼠的重組效率和基因重組動力學進行了對比研究,並發現與HexbCreERT2/CreERT2R26tdT/tdT小鼠相比,HexbCreERT2/CreERT2R26yfp/yfp小鼠的小膠質細胞標記水平更高

HexbCreERT2/CreERT2Csf1rfl/fl小鼠中可產生對於小膠質細胞的選擇性作用

由於CSF1R對所有CNS巨噬細胞的生存有著重要的作用,CSF1R缺失的小鼠中將缺少小膠質細胞和CAMs,作者構建了HexbCreERT2/CreERT2Csf1rfl/fl小鼠以測試HexbCreERT2系的功能,並通過對腦組織進行病理學分析,研究了CSF1R缺失對於小膠質細胞的特異性影響。結果表明,可利用小膠質細胞特異性的CSF1R表達(由HexbCreERT2系統調節),在不影響CNS邊界巨噬細胞數量的情況下分析CNS中實質巨噬細胞的存活情況

圖8 Csf1r缺失對CAMs無影響,並對於小膠質細胞有特異性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誘導的HexbCreERT2系利用了小膠質細胞獨特的性質,包括Hexb高度限制性表達,其發育進程特徵,使其區別於遺傳特徵相近CNS髓細胞和外周血中的髓細胞本文構建的體系是一個很好的體內模型,可以在特定的時間點對健康和疾病狀態中的小膠質細胞特異基因進行研究,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Masuda, T., Amann, L., Sankowski, R. et al. Novel Hexb-based tools for studying microglia in the CNS. Nat Immunol 21, 802–815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0-0707-4

編譯作者:Joanna(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Victoria(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新途徑
    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工具來區分在個體遺傳學上密切相關的小膠質細胞和CAMs,人們對其細胞類型特異性的特徵知之甚少。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Nat Neurosci:意外!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Akassoglou及其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的監視有助於阻止大腦中的癲癇活動,或者說過度興奮性(hyperexcitability)。鑑於過度興奮性是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癲癇和自閉症在內的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共同的特徵,這些發現可能為這些疾病開闢新的治療途徑。
  • Frontiers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下)
    ,突出顯示了其功能途徑的多樣性,下面進一步解讀小膠質細胞研究潛在的新方向和挑戰。 1、APOE——基於Aβ的小膠質細胞功能調節劑 載脂蛋白E(APOE)是一種載脂蛋白,與細胞之間的膽固醇和脂質轉移有關。在大腦中,它主要由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產生,少量由神經元產生。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然而,最近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許多AD風險基因座在小膠質細胞獨有的基因或其附近高度表達。因此,小膠質細胞的概念在疾病早期階段的研究中至關重要,甚至可作為重要的潛在治療靶點。小膠質細胞反應對AD進展中的利害作用尚不十分明確,並且頗具爭議。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圖片來源:Th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大腦中的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當神經元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時,小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初的免疫反應,轉移至受損部位,產生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又意外發現了小膠質細胞的身影。
  •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4:28 蘇州大學Zhen Li研究團隊通過仿生超小納米顆粒靶向小膠質細胞來治療帕金森氏病。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另外,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及小膠質細胞在局部釋放的可溶性因子如神經營養因子,抗炎性細胞因子及前列腺素等也促使小膠質小細胞保持一種「監視」狀態。 在瀰漫性腦損傷後,皮層與海馬小膠質細胞的形態有微妙變化,一個研究發現mFPI後大鼠S1BF區的小膠質細胞出現一種棍棒樣形態並延軸索呈列車樣排列,這些細胞參與DBI後環路重建,但尚未明確它們屬於傷害性(M1樣)還是有益的(M2樣)反應。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這些細胞最早是由德國醫生Rudolf Virchow於1856年觀察到的,後來被稱為小膠質細胞,意為「小膠水」。如今,在一項新的以小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小膠質細胞實際上可能是記憶保持的關鍵因素。如果在人類中發現同樣的效果,那麼這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健忘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影響記憶力的疾病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胡海嵐特邀評述: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的機制研究進展
    既往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相關腦區和神經環路的神經元機制。隨著人們對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斷深入,大腦當中非神經元的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凸顯。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具有免疫細胞性質的獨特類型膠質細胞。近年來,研究揭示了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個體中的狀態轉變,提出了其參與抑鬱症發生的多種機制,以免疫激活釋放炎性因子為主,與其他小膠質細胞代謝產物共同改變神經元和其他膠質細胞的功能。
  • 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視神經脊髓炎中的作用
    梅奧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系和神經科學系伍龍軍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功能中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疾病,如疼痛、癲癇、中風和自身免疫性神經病學中的病理作用。小膠質細胞是目前神經免疫研究的熱點,已經知道小膠質細胞在各種疾病過程中高度活化,然而,這種活化反應的功能在不同疾病中可能大不相同。
  • 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包括小膠質細胞等,本文研究就發現了一個新亮點,即小膠質細胞或能作為神經細胞調節大腦神經活性和行為的「夥伴」,這些小膠質細胞能夠感知並對神經激活產生反應,同時還能對過度的神經活性產生一種負反饋機制,這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調節機制在保護大腦免於疾病侵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成功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發生
    他們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這一研究成果近期發布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影響因子=  22.29)雜誌上。由於人類多能幹細胞可以分化成體內任意細胞,進而形成身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是當前幹細胞研究的熱點和焦點。深入開展多能幹細胞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在組織、器官的再生、修復和疾病治療方面都極具應用價值。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儘管尚不清楚當中的先後次序,但tau本身的種子擴散特性小膠質細胞對tau傳播的促進作用很可能共同起作用,並且對退行性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據現有證據,靶向tau種子並控制複雜炎症過程中的某些信號傳導途徑可能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54:41 近日,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Hongyan Zou、Roland H.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大腦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不僅功能互補,還支持神經元和突觸。小膠質細胞是免疫防禦的前線,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的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星形外觀)幫助構建大腦,控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以此維持內環境穩態。Chung教授說,通常人們認為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名為吞噬作用),而該過程則作為清除功能的一部分。
  •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3:47:4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nna V.
  • 小膠質細胞負反饋控制神經元活動
    小膠質細胞負反饋控制神經元活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5:22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Anne Schaefer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活動的負反饋控制。
  •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