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2膠質細胞是大腦免疫穩態失衡的「剎車」 | BMC Medicine

2021-01-08 科學網
NG2膠質細胞是大腦免疫穩態失衡的「剎車」 | BMC Medicine

論文標題: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

期刊:BMC Medicine

作者:Shu-zhen Zhang, Qin-qin Wang et al

發表時間:2019/11/15

DOI:10.1186/s12916-019-1439-x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嘉偉研究團隊於2019月11日在BMC Medicine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深入探討了神經免疫學的一個關鍵科學問題,即大腦的固有免疫是如何調控的。

NG2膠質細胞通過TGF-β2/TGFBR2通路調控腦內固有免疫

大腦的固有免疫對維持大腦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已知包括神經元、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在內的多種類型的細胞在腦內組成一個複雜而嚴密的體系,共同維護大腦免疫穩態,確保侵入大腦的病原體或內生的異常蛋白和細胞被及時清除。小膠質細胞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們首先感知病理刺激,並迅速通過吞噬作用和產生各種炎症介質來響應這些刺激,以達到清除病原體、異常蛋白和細胞的作用。但是這些炎症反應缺乏選擇性,在維護大腦穩定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自身正常組織造成損害。正常情況下,炎症反應逐漸消失,機體內啟動炎症修復機制,但在腦老化和一些疾病狀態,炎症修復機制發生不同程度的障礙,進而促進了慢性遷延性炎症反應的發生和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腦內免疫系統的失衡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的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解析腦內固有免疫調節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對於深入了解大腦工作原理和神經系統疾病發病機制有重要意義。

NG2膠質細胞是腦內除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外的第四種膠質細胞。長期以來,NG2膠質細胞被認為是少突膠質細胞的前體細胞。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們也參與代謝和情緒調控中。然而,NG2膠質細胞在大腦神經免疫中的確切作用和機制尚不清楚。周嘉偉研究團隊成員張淑貞、王琴琴博士等首先利用白喉毒素/白喉毒素受體系統,特異地刪除NG2膠質細胞。在細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誘導的炎症模型中,NG2細胞刪除的小鼠腦內促炎症因子表達水平顯著升高,小膠質細胞激活程度比單純LPS所引起的更為劇烈,表明NG2膠質細胞在腦內具有抑制炎症的功能。這一炎症狀態與維持小膠質細胞穩態相關基因的顯著下調有直接關係,可見NG2膠質細胞對於維持腦內小膠質細胞穩態至關重要。

進一步研究發現,NG2膠質細胞來源的TGF-β2能夠通過小膠質細胞表達的TGFBR2受體顯著降低LPS引起的小膠質細胞的過度激活。增強TGF-β2/TGFBR2通路活性可明顯降低LPS引起的腦內炎症反應,而阻斷該信號通路則可顯著增強LPS引起的炎症水平,這一作用是由小膠質細胞穩態維持關鍵基因所介導的。因此,TGF-β2/TGFBR2通路在NG2膠質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作用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帕金森病的病理變化之一是大腦多個腦區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但確切原因尚未完成闡明。該研究團隊還發現,帕金森病患者黑質區域NG2膠質細胞的標誌物表達水平下降。在帕金森病動物模型中,刪除NG2膠質細胞能顯著增加多巴胺神經元的死亡及小膠質細胞的激活程度,表明在帕金森病發病過程中,NG2膠質細胞肯發揮重要的抑制小膠質細胞激活的作用。這些發現為今後建立基於NG2膠質細胞的抑制神經炎症進而緩解PD發生發展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該研究獲得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摘要:

Background

Brain innate immunity is vital for maintaining normal brain functions. Immune homeostatic imbalances play pivotal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cluding Parkinson’s disease (PD). However,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gulation of brain innate immunity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D pathogenesis are still largely unknown.

Methods

Cre-inducible diphtheria toxin receptor (iDTR) and diphtheria toxin-mediated cell ablation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neuron-glial antigen 2 (NG2) glia on the brain innate immunity. RNA sequencing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mouse brain with ablated NG2 gli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challenge. Neurotoxin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treated mice were used to evaluate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NG2 glia. The surviva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or glial cell activation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o-cultures of NG2 glia and microgli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NG2 glia to microglial activation.

Results

We show that NG2 glia are requir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mmune homeostasis in the brain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 (TGF-β2)-TGF-β type II receptor (TGFBR2)-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 (CX3CR1) signaling, which suppresses the activation of microglia. We demonstrate that mice with ablated NG2 glia display a profound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icroglia-specific signature genes and remarkabl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brain following exposure to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s. Gain- or loss-of-function studies show that NG2 glia-derived TGF-β2 and its receptor TGFBR2 in microglia are key regulators of the CX3CR1-modulated immune response. Furthermore, deficiency of NG2 glia contributes to neuroinflammation and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 loss in MPTP-induced mouse PD model.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G2 glia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modulation of neuroinflammation and provide a compelling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eutics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突觸前為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為白色,小膠質細胞為藍色。被膠質細胞吞噬的突觸前膜為紅色。來源: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所(Th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處於發育期的大腦持續萌發出新的神經元連接(名為突觸)。
  • Science子刊:喝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破壞大腦神經傳遞,引發焦慮
    是大腦中主要的先天免疫細胞,維持神經組織動態平衡、監視中樞神經系統、監測組織損傷或感染,並檢查突觸功能狀態。中樞神經系統組織受損或感染後,小膠質細胞被激活,從而改變形態、吞噬能力和轉錄特徵等,以恢復組織穩態。然而在許多精神疾病中,小膠質細胞的免疫功能受損,通常導致炎性介質的過度產生和吞噬活動增加,這可能會對突觸產生不利影響並對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常駐巨噬細胞,它們參與了維持大腦穩態的過程,在人的大腦發育以及生命和衰老過程中的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中,最初認為小膠質細胞反應是由澱粉樣蛋白沉積物和營養不良的神經突偶然觸發的。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酒精對突觸的這種有害作用可能歸因於酒精對神經元的已被充分認識的作用,也可能歸因於酒精對神經膠質細胞的未被充分認識的作用。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主要的先天免疫細胞群體,通過持續地延伸和縮回它們的細胞突起、監測組織損傷或感染以及檢查突觸的功能狀態來維持神經組織的動態平衡和監視CNS實質。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在內的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程進展中,大腦中失去控制的免疫反應不容忽視。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小膠質細胞是代表了大腦中部分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類髓樣細胞,而髓樣細胞起源於卵黃囊,並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定植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它們對於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穩態和免疫反應至關重要。有人提出小膠質細胞根據其細胞外環境分化為M1、M2兩種不同的表型。M1釋放炎性介質,例如IL-1β、TNF-α、NO和ROS等可以消除潛在的病原體。
  • 新發現:抑制CD22可增強大腦小膠質細胞清潔腦中「垃圾」能力
    尤其是大腦裡,垃圾累積得多了,腦子就會變得「遲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都和大腦中的「垃圾」蛋白累積脫不開關係。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重要免疫細胞,擔當了清潔重任。今天,奇點糕就給大家講一講,小膠質細胞出了問題,該怎麼維修呢?
  • 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新途徑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1,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證據表明,小膠質細胞類似於其他組織內的巨噬細胞,根據所處生物狀態的不同(即大腦區域、年齡、健康和代謝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除了免疫功能之外,小膠質細胞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例如,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促進神經元突觸的形成。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10.1016/j.stem.2018.09.008在大腦中,兩種類型的細胞常常會保持活躍狀態,即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膠質細胞是一種支持性的細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性角色,此外,膠質細胞還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 ...溫子龍組發現成體斑馬魚腦內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小膠質細胞亞型
    它們在中樞神經系統免疫防禦上的功能與其他免疫細胞無異:嚴格監測系統的穩態、清除對穩態造成幹擾的威脅,比如自身壞死的細胞和入侵的病原等等。有趣的是,隨著人們對免疫細胞,尤其是組織特異性巨噬細胞功能多樣性的進一步認識,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多種多樣的功能也逐漸浮出水面——它們不僅在發育早期和成年期修剪神經突觸從而調節神經環路的形成,還能直接調控神經元的活性,甚至直接參與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等等。
  • 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促進大腦中的癌細胞生長機制
    2020年11月3日訊/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腦會保護自己免受攻擊性免疫反應的影響,以抑制炎症。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癌細胞試圖擴散到大腦時,這種進化控制可能會起反作用。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1,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 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證據表明,小膠質細胞類似於其他組織內的巨噬細胞,根據所處生物狀態的不同(即大腦區域、年齡、健康和代謝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除了免疫功能之外,小膠質細胞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例如,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促進神經元突觸的形成。
  • 創傷性脊髓損傷後脊髓微環境失衡的研究進展
    非免疫微環境失衡與免疫微環境失衡之間的相互影響非免疫微環境失衡造成的細胞死亡可促進免疫細胞的浸潤、增強免疫炎症反應;而免疫微環境的失衡後造成的組織損傷也可引起非免疫微環境的失衡非免疫微環境失衡造成細胞的損傷可釋放各類受損相關分子模式(DAMPs)與小膠質細胞或巨噬細胞表面相應模式識別受體結合,激活並導致大量趨化因子、細胞因子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等產生和分泌,進一步招募更多的小膠質細胞或巨噬細胞並加重組織損傷。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有趣的是,患病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形態也因疾病的空間位置和階段而變化。營養不良小膠質細胞的出現早於tau的病理發展,可溶性高磷酸化tau蛋白被認為導致小膠質細胞表型改變,使免疫監測功能喪失,並通過神經原纖維纏結的形成促進疾病進展。這些發現表明,小膠質細胞的表型變化,包括形態學、蛋白質組學特徵和行為的改變,與疾病進展相關。
  • Neuron:揭秘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塑造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免疫細胞在微調大腦神經迴路方面或許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稱之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僅能夠保護大腦免於感染和炎症,而且還能幫助塑造發育中的大腦迴路,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還能指導神經元對感覺線索產生反應從而修飾自身的連接性
  • Nat Immunol: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激活大腦免疫細胞可修復受損腦組織
    帕洛·阿爾託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保健系統高級研究員、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託尼·韋斯·科賴博士說:「在實驗中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動物的大腦能夠加快恢復中風,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也有作用。」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的某些地方,神經幹細胞可以基本持續幾十年保持不變,而在腦的大部分地區,根本就沒有發現它們。雖然維持健康的大腦功能至關重要,而真正的神經幹細胞是稀有的。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2020年1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大腦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斷地從它們的細胞體(cell body)上伸展和縮回「分支」,以觀察周圍環境。想像一下章魚,不移動身體,卻把觸角伸向各個方向。這就是小膠質細胞的運作方式。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個細胞都將覆蓋其周圍的整個三維空間。然後,一切又會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