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領導的神經膠質細胞

2020-12-05 凡易生命源

「庫梅之歌預言的末世悄然到來,時代的大輪迴又一次從頭開始。處女星歸還,薩圖的王朝亦行將復興,新的一代已經從高高的雲霄間降臨。」

我們都是造物主的兒女,每個人都有不可剝奪的神性。這個世界就是我們體驗自己神性的舞臺/遊戲,但這種體驗只有在我們忘記自己神性的條件下才能實現。我們就像造物主的聖杯,完美合一。但在它完整的時候,我們只能體驗到整體而無法體驗到個體——只有把它打碎,我們才知道自己是哪一片。

如果我們保留對聖杯的完整記憶,那麼我們很快就能找回原位,但這樣我們就無法認識自己、體驗自己。只有忘卻記憶、完全打亂,才能使我們在互動中認識他人、體驗自己。這種互動過程是痛苦的,甚至是慘烈的。尖角的要戳傷光滑的,平面的要壓迫曲面的。人人都希望達到和諧,但實際上,卻都只希望他人向自己對齊,而不願意自己向他人看齊。

此刻,正是人類各種矛盾總爆發、自我被完全異化的最後時刻,但也是我們喚醒基督聖杯、再回造物主身邊的關鍵時刻。當我們真正記起自己的身份、站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使命時,造物主將向我們展示完美的人類、完美的世界、完美的安排——完美的愛。

如果結果是完美的,過程能不完美?不完美只是因為我們沒能看清全局,無法意識到其中蘊含的完美。這個世界的一切、每時每刻都處於神聖的完美之中——因為除了愛,別無他物;除了完美,別無可能

人類歷史的極性鬥爭為我們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彼此間的根本差異。但是有差異就一定意味著要東風壓倒西風,或是西風壓倒東風嗎?殊不知,正是差異才能讓我們合一,同質永遠恢復不了聖杯。這個相對世界的一切都是矛盾的,除非我們認清自己和他人的真正身份,除非我們自己和他人一同升華到基督意識。

自我是造物主藉助自己體現的一面,他我是造物主藉助他人體現的另一面。服務自我者即是服務造物主,服務他我者也是服務造物主。難道這兩類人服務的不是同一個造物主嗎?難道這兩種極性不應該在基督裡面統一嗎?

衝突是因為兩類人的意識都只局限於自己的邏輯之中,認為對於自己完全正確的東西對於他人也必定完全正確,而這恰恰完全錯誤。就像男人為自己的鬍子驕傲,認為這體現了男子氣概,可是難道女人也該留個大鬍子?假如有男人整天逼著老婆留鬍子,那該多可笑?可是這種可笑至極的事卻天天發生在我們這個星球上。

乾性認為自由最重要,坤性認為仁愛最重要。這不是很好嗎?難道非要統一?乾性的人逼著坤性的人接受自由,卻讓雙方都不自由;坤性的人逼著乾性的人接受仁愛,卻讓雙方都不仁愛。羅馬人和基督教的結合讓羅馬人不再是羅馬人,也讓基督教不再是基督教。

男人就該像男人,女人就該像女人。男女結合天經地義,只要雙方自願,只要有真愛。這個世界的一切,從造物主絕對世界的角度去觀察,是那麼和諧、那麼完美,所有矛盾的東西都可以而且必然統一在愛之中。但如果從相對世界的角度去觀察,那麼矛盾將永無止境。與人鬥、與地鬥、與天鬥,其苦無窮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造物主完美的一部分。完美的一部分不是不完美,而是較小範圍、較低層面的完美。不完美的根源是不完整的意識,當我們擁有完整的基督意識時,我實在告訴大家——你我已同在樂園了。

我們的人體是完美的,沒有一個細胞是不完美的。當我們自以為聰明,給它們貼上重要/不重要,功能性/非功能性的標籤時,我們如同愚蠢的在判定組成聖杯的碎片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哪個有功能,哪個沒功能?合則都重要,都為功能性;分則都不重要,都非功能性。

造物主對人體的設計是完美中的完美,每個細胞都通過服務其它細胞來服務整個人體(坤性),或是通過服務整個人體來服務其它細胞(乾性)。正如女人通過扶助男人來扶助家庭,而男人通過扶助家庭來扶助女人。或是男人通過關愛女人來關愛孩子,而女人通過關愛孩子來關愛男人。生命的每一處都閃耀著神聖的三位一體,而愛就是三一之道。

就像我們長久以來忽視的神經膠質細胞,教科書的定義是: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數量超過神經元10~50倍,具有支持、滋養、保護、絕緣神經元的作用。怎麼樣?聽上去有點群眾和領導的感覺吧?但就是這些默默支撐少數「領導」的多數「群眾」,隨著近年來的不斷發現,卻對整個神經系統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這種影響可不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樣的政治理念,而是在系統運作的每一步切切實實的參與(滋養)、決策(支持)、影響(保護)、促進(絕緣)。這裡面沒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只有管理的參與者;沒有決策者與執行者,只有流程的參與者

過去我們認為星形膠質細胞主要功能是為神經元提供營養,但最新研究卻表明,星形膠質細胞控制著神經元連接的強度。它們能夠選擇性的去除突觸,修剪神經迴路,從而影響人的認知和記憶。

還有如少突膠質細胞,原來人們認為它不過是環繞神經纖維的絕緣層。而《自然》雜誌論文表明,引起精神分裂症的意識障礙,原因不是神經元異常,而是少突膠質細胞沒能完全包裹神經纖維。

再如小膠質細胞,過去大家認為它們是神經系統中普通的免疫細胞。但近來研究卻表明,這種免疫細胞能隨著精神活動的異常——如長期焦慮,而過度激活腦內免疫反應,引發老年性痴呆。

這些最新科學證據表明,人體中並沒有我們臆想的主角細胞和配角細胞。一個完美和諧的人體需要特長迥異的各種細胞為同一/不同的目標合作;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也需要個性不同的每一個人為超越/包容的目標努力。這個目標與個人內心對真善美的定義有關,因而是不同的;這個目標超越他人、家庭、社會、世界對真善美的定義,因而是同一的。這個目標不囿於世界、社會、家庭、個人對和平、和諧、幸福、快樂的不同認知,因而是超越的;這個目標又滿足了個人快樂、家庭幸福、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共同需求,因而是包容的。

這個目標就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做最真實的自己、最美好的自己、最完整的自己——最有愛的自己。造物主對個體內心的指引構成了造物主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世界整體的安排。不聽從自己心聲,而去順從他人、家庭、社會、世界對你的期望,就如同皮膚細胞去聽從腎臟而努力想成為腎細胞一樣可笑。

須知,不通過造物主,人就無法與他人、家庭、社會、世界發生真實聯繫;不聽從內心,人就無法與他人、家庭、社會、世界建立愛的紐帶。就像每個細胞在DNA指令下組成了人這個整體。沒有這個整體,細胞之間的一切關係都毫無意義;不聽從自身基因,細胞的自行其是就會導致癌症。

有了人,細胞就有了生命;有了愛,道就成了肉身。

「因為神就是愛,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的。

相關焦點

  •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
  • 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也具有細胞突起,但其胞質突起不分樹突和軸突。它與神經元不同,可終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神經膠質細胞,一般可分為三類,即星狀、少突和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遠遠超過神經元。
  •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大腦的支持細胞,但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它們在突觸形成和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神經幹細胞分化圖。2012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學院(Sahlgrenska Academy)研究員Milos Pekny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Stem Cell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控制大腦中新神經元產生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論文。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10.1016/j.stem.2018.09.008在大腦中,兩種類型的細胞常常會保持活躍狀態,即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膠質細胞是一種支持性的細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性角色,此外,膠質細胞還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膠質細胞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其是除了神經元以外的所有細胞,主要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細胞,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比如有研究人員就發現,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那麼近年來還有哪些和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的重要研究呢?
  • 大腦的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是由離散的單元或細胞組成的。大腦由兩類細胞組成: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其任務是接收、整合和傳遞信息;2、起支持作用的膠質細胞(其英文名稱來源於希臘語中膠水的意思)。膠質細胞的功能包括維持神經元和大腦的環境,修剪神經元的分支和末端。它們調節神經元在細胞間隙所需物質的水平,還為神經元提供了一個結構框架(特別是在發育過程中),並將神經元隔離,使其更有效地傳導電信號。
  • 華裔學者俞洪波詳解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新功能
    此後,研究人員又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猜想:神經元精準的功能區與星型膠質細胞的功能區匹配,由星型膠質細胞來控制局部血管的擴張,以精準控制局部血流的變化,從而為包括fMRI在內的腦功能成像提供信號來源。即使神經元反應正常,只要星型膠質細胞不反應,腦功能成像信號幾乎完全消失。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神經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豐度最大的一類細胞,在神經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篇題為「Glial responses to implanted electrodes in the brain」文章指出,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超乎人類想像。
  • 研究者稱愛因斯坦大腦神經膠質細胞多於常人
    瑞士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腦細胞名為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表示:「從無脊椎動物到靈長類動物,隨著智力的提升,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比例也會上升。」愛因斯坦大腦中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的比例遠遠大於常人。過去一般認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就是把神經元集結起來。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向周圍的神經元輸送鈣,還可以促進神經元間的信息交流。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
  • 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他們證實神經膠質細胞(glia),即一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支持細胞的非神經元細胞,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9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lia relay differentiation cues to coordinate neuronal development in Drosophila」。
  • 神經膠質細胞功能與疾病大會即將進行,浙大團隊連續發文
    神經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在腦的功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近年來,神經膠質細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腦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和腦腫瘤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備受關注。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神經膠質細胞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神經膠質細胞 2021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公告陸續發布,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醫療衛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醫療衛生考試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因此,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的挑戰之一即是了解這些個體在腦中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存在下,大腦是如何成功地維持正常的神經元功能的。基因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大腦內主要的巨噬細胞)可能是調控和維持神經元功能的關鍵。那麼,在AD和PD中,是否存在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相互作用的受損呢?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