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2020-11-28 健康界

撰文:挑食的免疫喵

來源:閒談 Immunology

巨噬細胞(英文名:Macrophages,縮寫Mø),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全身血液、組織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能夠吞噬和殺滅胞內寄生蟲、細菌、腫瘤細胞、以及自身衰老和異常的細胞,在機體的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中發揮重要作用。巨噬細胞屬於吞噬細胞的一種,屬於單核細胞系統。  
巨噬細胞組織分布多樣性和異質性的特點,使之一直以來都是科研工作者們熱門研究的對象。  

1

物種多樣性的進化和生存鬥爭產生了一個複雜的宿主防禦系統,它依賴於天然免疫,首先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然後是在組織和發育的真核生物中出現適應性免疫。第一次闡述天然免疫是在19世紀末,Elie Metchnikoff引入了「巨噬細胞」一詞,意思是「macro = big and phage = eater」。單核/巨噬細胞是由其位置、表型、形態和基因表達譜確定的白細胞中的小群體。

單核細胞佔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細胞的4-10%。在血液中,單核細胞的半衰期短於20個小時,多年來,人們一直假設巨噬細胞完全是由循環單核細胞分化而產生的,但最近這些細胞之間的形態和功能差異駁斥了這一假說。

最近的研究證據表明,大多數成體組織內巨噬細胞是在出生前播種的,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從卵黃囊中提取,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且獨立於單核細胞維持,此外,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獨特的胚胎和成年來源的巨噬細胞組合

胚胎巨噬細胞參與組織重建,而成體巨噬細胞主要協助宿主防禦。除了這些差異外,我們還觀察到胚胎巨噬細胞和成體巨噬細胞在許多不同的器官中共存。

2

根據其解剖位置和功能表型,將巨噬細胞分為小膠質細胞破骨細胞肺巨噬細胞、脾臟組織細胞和間質結締組織、肝間質結締組織和枯否細胞。

腸道內也有不同類型的巨噬細胞,這些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和功能,但共同工作以維持對正常腸道菌群和口服抗原的耐受性。

次級淋巴器官也有不同數量的巨噬細胞,包括脾臟邊緣區巨噬細胞,抑制對凋亡細胞的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以及淋巴結包膜下竇性巨噬細胞,清除淋巴中的病毒並啟動抗病毒免疫反應。

不同的巨噬細胞存在於免疫豁免部位,如大腦、眼睛和睪丸,這些部位在組織重塑動態平衡中起著核心作用。這些組織特異性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碎片、外來抗原和材料,組織炎症過程,並根據需要招募更多的巨噬細胞。

3

巨噬細胞是顯著的可塑性細胞,可以從一種表型轉換到另一種表型。巨噬細胞極化是一種過程,巨噬細胞表現出特定的表型,並對每個特定組織中遇到的微環境刺激和信號作出功能性反應。

局部細胞因子環境可定位巨噬細胞極化。具有不同功能的兩大巨噬細胞亞群包括經典激活或炎症(M1)和交替激活或抗炎(M2)巨噬細胞。這兩種不同的M1/M2表型的這種現象稱為巨噬細胞極化

M1巨噬細胞通常由Th1細胞因子(如IFN-γ和T NF-α)或細菌脂多糖(LPS)識別誘導。這些巨噬細胞產生和分泌較高水平的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6、IL-12、IL-23和環氧合酶-2(COX-2),而IL-10水平較低.

在功能上,M1巨噬細胞通過激活煙醯胺腺嘌呤磷酸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系統和隨後產生活性氧(ROS),參與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清除。因此,M1巨噬細胞具有較強的抗微生物和抗腫瘤活性,介導活性氧所致的組織損傷,損害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為了防止這種組織損傷,M2巨噬細胞的抗炎作用通過調節機制來抑制慢性炎症反應。

M2巨噬細胞通過IL-4受體α(IL-4Rα)激活STAT6,被Th2細胞因子IL-4和IL-13極化,具有抗炎作用。除IL-4和IL-13外,IL-10等細胞因子還可通過IL-10受體(IL-10 R)激活STAT 3來調控M2極化。

IL-33是IL-1家族中與Th2相關細胞因子相關的一種細胞因子,可誘導M2極化。其特徵是上調arginase-1(arg-1)、CCL 17和CCL 24,從而介導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氣道炎症。

IL-21是另一個Th2相關的細胞因子,驅動M2極化。M2巨噬細胞具有抗炎細胞因子的特點,其特點是IL-12的生成低,IL-10和TGF-β的產量高。

在功能上,M2巨噬細胞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清除碎片和凋亡細胞,促進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具有促血管生成和促纖維化作用。因此,一般說來,M2細胞參與Th2反應和寄生蟲清除,抑制炎症,促進組織重塑,血管生成,免疫調節,腫瘤形成和進展。

然而,M1/M2表型並不反映巨噬細胞的不同表型亞群。根據所接受的激活刺激,M2巨噬細胞可進一步分為四種由M2A、M2B、M2C和M2D組成的不同亞群。

M2a巨噬細胞亞群可由IL-4和IL-13誘導,產生高水平的CD206、誘餌受體IL-1受體II(IL-RII)和IL-1受體拮抗劑(IL1Ra)

免疫複合物(ICs)和Toll樣受體(TLR)激動劑或IL-1受體配體均可誘導M2b亞群。M2b巨噬細胞同時產生抗炎和促炎細胞因子IL-10、IL-1β、IL-6和α-α。

M2c細胞由糖皮質激素和IL-10誘導,並通過釋放大量的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β,對凋亡細胞表現出強烈的抗炎作用。

最後,TLR激動劑通過腺苷受體激動劑誘導了第四種M2型巨噬細胞M2d

腺苷的活化受體隨後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誘導抗炎分泌細胞因子(IL-10高,IL-12低)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 F),從而提供具有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特徵的血管生成特性。M2巨噬細胞暴露於M1信號,或相反,誘導分化的巨噬細胞「重新極化」或「重新編程」是另一個證據他們的高功能可塑性,可以潛在地追求治療目標。

4

噬細胞的遷移

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遷移到炎症或損傷部位,以消除最初的炎症信號,最終促進傷口癒合和組織修復。

這一過程主要是由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從入侵病原體中釋放)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從受損或死亡細胞釋放,以應對感染和損傷)啟動的。

此外,抗原激活組織內記憶T細胞可通過分泌種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來觸發巨噬細胞的募集。趨化因子通過內皮直接參與單核細胞的遷移和活化,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是單核細胞趨化因子,參與炎症的發生,通過與單核細胞上的CC趨化因子2(CCR2)相互作用而誘導單核細胞趨化和遷移。MCP-1主要由活化的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單核細胞和T細胞分泌。MCP-1與IL-8或CXC配體-8(CXCL-8)一起,在血流條件下可觸發單核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牢固粘附。單核細胞粘附和通過活化的小靜脈壁的跨內皮遷移是一種基本的免疫應答,它依賴於化學介質在靜脈內皮表面的粘附分子的表達。

這些粘附分子屬於四個家族:選擇素整合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蛋白樣糖蛋白

5

抗原遞呈

抗原遞呈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是啟動和調節免疫反應的免疫系統的前哨。巨噬細胞生物學的重要特徵是捕獲、內吞和表達自身或外來抗原,這提供了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之間的聯繫

巨噬細胞駐留在周圍器官,在那裡他們監測周圍組織入侵病原體。他們通過吞沒病原體,處理它們的抗原,並呈現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子結合的肽片段,提醒免疫系統注意病原體的存在。經抗原處理後,巨噬細胞向T細胞遷移並刺激它們。活化的巨噬細胞在其表面表達高水平的共刺激分子和抗原提呈分子,如CD 80、CD 86和MHCⅠ、Ⅱ類分子。混合白細胞/淋巴細胞反應(MLR)被用作巨噬細胞功能測定的基本測試,因為它測量了巨噬細胞對異基因T細胞群體的增殖能力。

6

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產生

白細胞介素是一類細胞因子,參與誘導粘附分子、基質金屬蛋白酶(MMP)、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信號通路,如核因子kappa B(NF-kB)和參與腫瘤侵襲和血管生成的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STAS)。

M1巨噬細胞活化可誘導促炎細胞因子,包括TNF-α、IL-1α、IL-1β、IL-6、IL-12、IL-18和IL-23;產生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和RNS;抗原呈遞;CC趨化因子受體CCR1和CCR5的表達;促進T輔助型1型(Th1)和Th17應答,為殺傷提供了一種有效機制。

顯然,M1和M2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趨化因子譜,而表達Th1細胞趨化因子的M1巨噬細胞,如CXCL9和CXCL10。

M2巨噬細胞表達趨化因子CCL17、CCL18、CCL22和CCL 24。M1巨噬細胞表達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1β、IL-6,並與共刺激分子CD 40、CD 80、CD 86共同上調MHCⅡ類分子,促進細胞毒性適應性免疫。

M1巨噬細胞表達Th1-和Th17-極化細胞因子IL-12、IL-23、IL-27和Th1-聚集趨化因子CXCL 9、CXCL 10、CXCL 11。相反,M2巨噬細胞通過將基因表達轉向抗炎分子如IL-10、TGF-β、IL-1RⅡ型、IL-1Ra等來支持炎症的解決。M2巨噬細胞還表達大量的內源性受體,包括清道夫受體CD 163、穩定素-1和c型凝集素受體CD 206、CD 301、Dectin-1和CD 209。此外,M2巨噬細胞通過分泌CCL 17、CCL 18、CCL 22、CCL 24趨化因子來招募Th2、調節性T細胞(Tregs)、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細胞

7

巨噬細胞凋亡

凋亡是細胞的選擇和存活的正常、生理和必需的過程,消除和去除不需要的細胞,例如衰老、受損、遺傳突變和病毒感染的細胞;事實上,抗凋亡可促進正常細胞的惡性轉化。

目前已知巨噬細胞凋亡是與病原體活力下降相關的疾病各個階段相關,這可以被看作是宿主用來限制感染的一種針對細胞內病原體的天然免疫防禦機制和策略。

相反,許多細胞內病原體有能力殺死受感染的細胞,破壞宿主通路,抑制細胞凋亡,從而導致壞死。這種策略可以讓病原體逃避宿主的免疫,並感染其他鄰近或遙遠的細胞。這些凋亡的受感染細胞也提供了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之間的聯繫。當專業的APCs吸收含有凋亡小泡時,這種聯繫就開始了細菌產物和致病抗原增強T細胞啟動。同樣,病原體抑制細胞凋亡和促進壞死也會損害細菌抗原的呈現,而這些可能是免疫逃逸的機制。

在動脈粥樣硬化中,巨噬細胞通過減少病變內的細胞數量而凋亡,有利於減少病變面積。在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疾病的進展過程中,M2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解決了細胞凋亡及其不良影響。M2巨噬細胞的這一獨特的功能特徵是由清道夫受體的高水平表達所支持的。

巨噬細胞吞噬碎片、損傷細胞、死亡細胞和凋亡細胞,抑制巨噬細胞產生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白細胞介素-8,其機制涉及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的自分泌或旁分泌,進而抑制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進一步募集。

此外,凋亡細胞的吞噬抑制促炎性IL-12、IL-23和IL-27的產生細胞因子和刺激抗炎IL-10細胞因子的產生。

通過限制局部炎症的吞噬作用,還可以保護組織免受有害的促炎反應、死亡、損傷和死亡細胞的免疫原性含量的影響,以及通過凋亡後的壞死來保護病變的生長

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晚期,凋亡細胞的吞噬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巨噬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聚集,最終阻斷炎症的分解,促進局部壞死、炎症狀態和斑塊不穩定。

了解病原體抑制細胞凋亡的確切機制,以逃避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為優化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操縱宿主或細菌通路來誘導更多細胞凋亡的想法,「促進凋亡療法」,可能有助於產生更有效的免疫反應。

8

巨噬細胞代謝

最近的證據表明,代謝在形成巨噬細胞對明顯極化表型有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條件下,巨噬細胞面臨氧梯度。巨噬細胞通過將其代謝途徑轉向糖酵解來適應缺氧。此外,缺氧誘導因子(HIF)-1和-2的激活引起了深刻的功能變化,包括趨化因子和趨化因子受體的表達,如CXC趨化因子4(CXCR 4)、CXCL 12、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Biswas和Mantovani,2012年;Orihuela等人,2016年)。因此,巨噬細胞有助於協調組織對氧梯度和缺氧條件的反應。

M1和M2巨噬細胞對葡萄糖、胺基酸、鐵和葉酸的代謝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巨噬細胞活化後,其代謝途徑由氧化變為糖酵。在M1刺激(如LPS、Th1細胞因子和IL-12)作用下,它們表現出向無氧糖酵解途徑的代謝轉變,而M2刺激(如IL-4和IL-13)作用較小。由IFN-γ和L-PS激活的巨噬細胞常與急性感染有關,因此需要在缺氧的微環境中迅速觸發強有力的抗微生物活性。在這種情況下,在需要能量的情況下,糖酵解這樣的厭氧過程是最好的途徑。幹擾素-γ和脂多糖強誘導葡萄糖攝取,抑制脂肪酸攝取和氧化。因此,糖酵解代謝增強,線粒體活性降低。

相反,M2巨噬細胞功能,如傷口癒合和組織修復,需要持續的能量供應。這種要求是由葡萄糖氧化代謝和脂肪酸氧化提供的,而脂肪酸氧化是M2巨噬細胞最重要的代謝途徑。M2巨噬細胞具有較高的線粒體活性和氧化磷酸化的特點。它們表現出基於脂肪酸β氧化的呼吸活性增強。兩種代謝途徑在巨噬細胞活化過程中均有上調,但糖酵解是主要的代謝途徑,可產生DNA和細胞膜合成底物,促進單核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感染部位產生快速和最佳反應是M1巨噬細胞糖酵解轉移的另一種可能性。

此外,檸檬酸在M1巨噬細胞中的積累對於促炎介質NO,ROS,RNS和前列腺素產生必不可少。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胺基酸與巨噬細胞功能表型密切相關的代謝。M1巨噬細胞的特徵是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達。NO的產生是抗微生物的重要效應M1巨噬細胞的活性,而M2巨噬細胞不產生NO。相反,它們表達高水平的Arg-1,在催化多胺的產生中起作用,這是膠原合成、細胞增殖、纖維化和其他組織重塑功能所必需的。有趣的是,多胺的產生被報導是M2極化的驅動因素。

此外,M1和M2巨噬細胞之間的鐵代謝也有顯著差異。雖然M1巨噬細胞表達大量的鐵儲存蛋白,如鐵蛋白,但它們表達的鐵卟啉含量較低,鐵蛋白是鐵的出口。與M1型巨噬細胞相比,M2型巨噬細胞鐵蛋白含量較低,但鐵蛋白含量較高。這種不同的鐵代謝可能與其功能有關。由於鐵是支持細菌生長所必需的,M1巨噬細胞中的鐵固存作用是一種抑菌作用,並支持宿主對感染的保護。相反,M2巨噬細胞釋放的鐵有利於組織修復,但可引起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代謝適應是巨噬細胞極化及其功能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9

參與巨噬細胞極化的microRNA

microRNA在巨噬細胞生物學的許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而影響許多生物學和病理條件,如單核細胞分化和發育、巨噬細胞極化、感染、動脈粥樣硬化、腫瘤生長、炎症激活、膽固醇穩態、細胞存活和增殖以及吞噬等。

miRNA-24、miRNA-30b、miRNA-142-3p和miRNA-199a-5p可抑制單核細胞向巨噬細胞的分化。

M1巨噬細胞極化需要miRNA-125、miRNA-146、miRNA-155、miRNA-7a/f和miRNA-378,而M2極化則需要miRNA-let-7c/e、miRNA-9、miRNA-21、miRNA-146、miRNA-147、miRNA-187和miRNA-223。

此外,miRNA-342-5p促進NO合成,IL-6為巨噬細胞提供促炎信號.儘管miR-21已被證明兼具促炎和抗炎作用,但其抗炎作用更為突出。miR-155和miR-142-3p與let-7a相比,抑制巨噬細胞增殖。miR-155同時具有促進和抗凋亡的作用,而miR-21和let-7e則負調控巨噬細胞的凋亡。


主要參考文獻

Abbas Shapouri Moghaddam,doi:10.1002/jcp.26429,2018

Thomas A. Wynn,Nature,doi:10.1038/nature12034,2013

Nicole J. Horwood,Clinic Rev Allerg Immunol,doi:10.1007/s12016-015-8519-2

相關焦點

  • 追蹤「巨噬細胞」:從哪來?到哪去?研究解析其起源和發育過程
    巨噬細胞功能的失調與癌症、糖尿病及阿爾茲海默病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但一直以來,人們並不清楚,這種在「天使與惡魔」角色中切換自如的細胞最初來自哪裡。最近,一項來自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劉兵課題組、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課題組等的研究揭示了人胚胎巨噬細胞的多重起源及發育過程,解析了組織駐留巨噬細胞特化過程的關鍵分子特徵。
  • 追蹤「巨噬細胞」:從哪來?到哪去?—新聞—科學網
    巨噬細胞功能的失調與癌症、糖尿病及阿爾茲海默病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但一直以來,人們並不清楚,這種在「天使與惡魔」角色中切換自如的細胞最初來自哪裡。   最近,一項來自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劉兵課題組、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課題組等的研究揭示了人胚胎巨噬細胞的多重起源及發育過程,解析了組織駐留巨噬細胞特化過程的關鍵分子特徵。
  • 學習筆記之巨噬細胞亞型功能分析
    2、巨噬細胞起源  巨噬細胞隸屬於免疫細胞中單核細胞類群,其主要來源為造血幹細胞。當單核細胞浸潤在組織及器官之中後,最後分化完全,成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主要存在於淋巴結,肺泡壁,骨髓,肝臟以及脾臟等器官。  3、巨噬細胞亞型及功能  巨噬細胞根據功能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分為M1型巨噬細胞及M2型巨噬細胞兩種亞群。
  • 小膠質細胞和外周巨噬細胞生物學的新發現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和體內平衡的關鍵因素。它們是從卵黃囊衍生的紅系骨髓祖細胞在發育早期的瞬時波中衍生而來的長壽細胞。第一代全基因組表達研究提供了許多轉錄本(例如Olfml3, Fcrls, Tmem119, P2ry12, Gpr34, 和 Siglech),可用於區分小膠質細胞和外周巨噬細胞。然而,最近的報導表明,小膠質細胞表型是由微環境以時間和上下文相關的方式不斷塑造的。
  • Science:癌症相關巨噬細胞的起源
    一直以來,巨噬細胞都被認為是一種進化歷史悠久的細胞類型,參與了組織動態平衡和針對病原體的免疫防禦過程。這種細胞能幫助我們的機體對有害刺激和組織損傷做出應答反應,尤其在清除死細胞和外源物質中起重要的作用。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基礎醫學院邊志磊博士後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蘭雨研究員和暨南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劉兵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在線發表截圖巨噬細胞是什麼?巨噬細胞作為一種經典的固有免疫細胞,它種類多、分布廣,在機體內扮演著「哨兵」「敢死隊」和「通訊員」等重要角色。除了為人熟知的免疫防禦功能,巨噬細胞也發揮著一些重要的非免疫作用,例如在胚胎發育中它們還參與了造血微環境形成、骨和神經系統發育等。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免疫系統組分和基質介質在腫瘤生物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使得研究人員的注意力從傳統的與腫瘤細胞本身的特徵相關的預後因素(腫瘤大小、局部侵襲、淋巴結累及、向遠處器官擴散)轉移到微環境成分以及克隆上的改變。  患者分層對指導癌症患者的臨床管理至關重要,但是同時也是一個需要通過多種臨床變量判斷腫瘤臨床特徵的複雜過程。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量子生物學的起源
    量子生物學(Quantum Biology)是一門試圖將量子力學的原理應用於生命系統的稀有領域。它常被認為是一個新的學科,因為近年來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現象(比如光合作用、酶催化、鳥類遷徙或嗅覺)可能也應用到了量子力學中的相干性、隧穿或糾纏等特性。這些重要的發現都是在過去二十年中出現的,但量子生物學的根源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由於它們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因此廣泛使用的M1 / M2分類無疑適用於其定義的體外條件,但涉及體內的巨噬細胞亞型和表型存在許多缺點。 為了更好地分類體內表型,最近提出了一種常見的巨噬細胞激活命名法,該術語建議根據起源、激活和分子標記的集合來描述巨噬細胞。
  • 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影響巨噬細胞功能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營養代謝與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尹慧勇研究組研究生陳群和王寧寧等在研究員尹慧勇的指導下,通過對蛋白質組學的數據分析,發現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處理巨噬細胞,可導致細胞膜重構和激活炎症反應。
  • Science & Immunity:巨噬細胞的兩個不同來源
    圖片來源:www.proglyta.com2016年2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巨噬細胞的起源存在一定誤解巨噬細胞是人體包括大腦、肺部和腸道在內主要器官的重要組分,其可以「巡視」機體中的病原體,幫助誘發防禦機制並且吞食掉損傷的細胞;巨噬細胞同樣還可以抵禦多種疾病的發生,並且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發生過程,因此根據必要的反應,新型療法就會限制或者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種植修復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可避免對餘留牙齒的損傷,同時最大可能的恢復咀嚼功能,又能保證義齒的美觀性,相較於傳統義齒修復具有很多優點。種植體植入後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機體的免疫炎症反應。其作為一種生物材料,以往的觀點一直認為,種植體應該在匹配被替換組織力學性能的基礎上儘可能減少引起宿主免疫反應。
  • 巨噬細胞對健康心臟節律至關重要!
    2017年4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麻省總醫院(MGH)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確定了巨噬細胞一個令人驚訝的新作用,這種白細胞主要功能是去除病菌,細胞碎片和其他有害物質。在他們發表於Cell雜誌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巨噬細胞對於心臟的健康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它也幫助協調心跳的電信號。「我們發現涉及心臟傳導的一種新細胞可能會促使我們更好地了解正常的心臟功能。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當與肌細胞耦合時,巨噬細胞能去極化,即改變它們的電荷。
  • 拜倒在巨噬細胞的石榴裙下!原來巨噬細胞殺敵是靠如此妖嬈的舞步
    通過巨胞飲,巨噬細胞可以非特異性地攝取一些胞外物質,包括可溶性分子、營養物質和抗原。胞飲泡的大小也有很大差異,從0.2-5微米都有。 這可以說是巨噬細胞功能的核心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
  • 巨噬細胞為關節提供保護屏障
    巨噬細胞為關節提供保護屏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9 14:23:29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Erhard Krnke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那麼生物學就是歸途!
    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那麼生物學就是歸途! 漫長的時間裡 人類對於生物學的認識 大部分是在醫學草藥上 直到1859年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確立了生物進化觀點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1 NK細胞的基礎生物學NK其他趨化因子(如CCl 3、CCl4、CCl5和CCl10)通過化學梯度將免疫效應細胞定向到腫瘤部位,而其他如IL-10和IL-6則在產生部位增強免疫活性。例如,通過釋放CCL 5、XCL 1和XCL 2,NK細胞促進DC細胞進入實體腫瘤。
  • 輔助T細胞基礎生物學:分類和功能
    人生小哲理         幹細胞者說  不貶不褒如實陳述方為科普之道正文  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也是每個新技術都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基礎研究必不可少。針對微生物刺激,DC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相關細胞因子,包括IL-12、IL-18和1型IFNs,通過誘導T-bet(Th1細胞關鍵轉錄調節因子)的表達來促進Th1發育。各種細胞因子對Th1的分化都很重要,但IL-12尤其重要:當與其受體結合時,IL-12就會促進Th1細胞的發育(通過激活STAT4),增強IFN-γ的產生。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1 NK細胞的基礎生物學 正是由於我們對這些逃逸機制的具體理解,我們才制定了以NK細胞為基礎的治療策略。通過產生HIF1-α,MDSCs分化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現出M2反應,並從癌細胞中切割Fas配體,導致NK細胞和CTL細胞功能受損。 除了創造一個免疫抑制環境外,低氧還會破壞 NK 細胞的功能和細胞毒性,增加 TME 中的乳酸和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