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篩查新工具:南開大學團隊研獲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胎盤是保障生命發生的重要器官,被譽為「生命樹」。日前,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帥領研究團隊利用可誘導過表達轉錄因子Cdx2的方式在體外獲得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這種新型單倍體幹細胞可在體外無限增殖並具備分化成為胎盤譜系各種細胞的潛能,並且只有一套基因組,因此該研究為胎盤發育、功能分析及胎盤疾病的致病機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體外模型,也對相關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該工作以長論文的形式發表於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整合科學》(iScience)雜誌。

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一半來自於父本一半來自於母本,因此自然情況下細胞中具有兩套染色體,這是哺乳動物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並通過減數分裂的方式抵禦環境變遷,保障物種繁衍。但是對於遺傳學研究尤其是隱性遺傳基因功能的探索,二倍體細胞往往由於存在等位基因而使得該研究很受限。而單倍體細胞中只有一套染色體,大大降低了其基因組的複雜程度,更加有利於純合子基因型的獲得,是極具價值的遺傳學研究工具。

「簡單說,兩套染色體相當於『雙保險』,如果對其中一個基因進行調控,由於存在對應的等位基因『備份』,使得被改變的基因不能立刻突顯功能。然而,只有一套染色體的單倍體細胞,沒有基因『備份』,我們對任意基因的更改,都會瞬間帶來表型的改變。這對與我們探索生命現象,破解基因密碼十分有利。」帥領介紹,2011年以來,小鼠和人類等哺乳類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相繼被頂級科技期刊報導,然而,對於胎盤發育格外重要的胚外譜系的單倍體細胞系尚無報導。

與胚胎幹細胞不同,滋養層幹細胞能夠分化為胎盤中不同類型的滋養層細胞,是胎盤遺傳學研究的理想體外模型。

帥領研究團隊發現,轉錄因子Cdx2的可誘導化過表達可以將單倍體胚胎幹細胞轉化為滋養層幹細胞。然而,所有單倍體細胞培養物都傾向於加倍回到二倍體,如何抑制單倍體細胞的「自發二倍化」成為工作難點。

「我們通過敲除基因組中的p53基因解決了這一問題,確保了單倍體滋養幹細胞在長期體外培養過程中的單倍性的維持。凸顯了其在胚外組織中的遺傳學篩選研究優勢。」帥領說。

據介紹,帥領團隊獲得的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不僅可以在體外分化成為胎盤譜系的多種分化細胞,也能在體內模擬胎盤發育(產生出血灶),甚至可以通過嵌合實驗貢獻到正在發育的胎盤上。「這也進一步說明,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是研究胎盤遺傳發育的理想工具。」帥領說。

為了驗證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基因篩選利器」的判斷,帥領團隊藉助轉座子系統高效引入基因突變,並成功篩選出了海綿滋養層細胞的限制基因——Htra1。

「正常的單倍體滋養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為出血灶、合胞體滋養層、海綿滋養層、滋養層巨細胞等。通過篩選,相當於我們找到了一個『閘門』,就是Htra1。通過敲除Htra1關閉了其它的『閘門』,使得滋養層幹細胞更多地定向分化到海綿滋養層,大幅度提高海綿滋養層的分化效率。同樣的,我們還可以篩選出其他的類似的『閘門基因』。」帥領說,這對於胎盤正常發育、胎盤疾病治療、胎盤藥物毒理靶點研究以及其他相關遺傳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南開大學藥學院博士生彭柯力、李旭,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後吳叢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帥領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連結:新聞背景

與帥領團隊論文發表同一天,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院士、李偉研究員團隊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Derivation of Mouse Haploid Trophoblast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也從發育能力到組學等多方面論證了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是一類真正的具有胚外發育潛能的單倍體細胞系(此前報導的若干哺乳動物單倍體細胞系均來自於胚內),從而大大推動了單倍體技術在胎盤的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該團隊也利用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進行了高通量遺傳學篩選,能夠很便利的獲得6-TG的抗性備選基因,並再一次論證了單倍體細胞在隱性基因功能研究中優勢。

專業人士評價,周琪、李偉團隊和帥領團隊的兩項研究工作,使用了不同的策略,都在體外得到了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這兩項研究對於進一步研究胎盤發育和胎盤疾病,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網)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基因調控可讓小鼠單倍體幹細胞不「脫單」
    本報訊(見習記者辛雨)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于洋、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範勇在
  • 南開大學癌症幹細胞相關研究獲突破
    原標題:南開大學癌症幹細胞相關研究獲突破 日前從南開大學獲悉,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教授陳悅團隊首次實現了抗癌天然產物防風草內酯(Ovatodiolide)骨架的高效化學合成,並實驗確證了該類化合物可選擇性殺滅肝癌幹細胞,具有藥物開發潛力。
  • 李勁松研究團隊建立卵子來源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
    "單倍體細胞系之後,該團隊在單倍體細胞技術上又取得新突破,最新研究成果於11月17日(當地時間)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上,該研究從卵子中產生了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證明這些細胞能高效產生半克隆小鼠,從而簡化了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技術,促進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技術的廣泛應用。
  • 科學網—建立「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胡倩楠)日前,我科學家在單倍體細胞技術研究領域獲新突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所李勁松小組成功從卵子中產生了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期: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很可能已獲「強化...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利用編輯工具 CRISPR 修改了她們的基因。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兩名雙胞胎女嬰被刪除的一種叫做CCR5的基因,不僅使老鼠更聰明,而且還能改善中風後的大腦恢復,而且可能與在學校取得更佳的成就有關。根據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新報告,天生缺乏CCR5的人中風後恢復得更快。更重要的是,缺失至少一個基因副本的人似乎在學校的表現更加優異,這表明該基因在日常智力中可能起著作用。
  • 李勁松團隊建立「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新聞—科學網
    ,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該成果填補了哺乳動物在個體水平上進行遺傳篩選的空白,為遺傳發育研究提供新的體系。 能代替精子細胞使用的單倍體細胞系的建立為獲取遺傳編輯的動物模型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然而,之前的研究顯示,半克隆小鼠的出生效率低(4.5%左右),而且約一半的半克隆小鼠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
  • 上海生科院建立卵子來源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
    【每日科技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繼建立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之後,該研究團隊在單倍體細胞技術上又取得新突破,最新研究成果於11月1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上。
  • 南開大學新突破:低毒小分子聚陽離子解決幹細胞轉染難題
    最近,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郭天瑛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將廉價小分子聚乙烯亞胺成功轉化為高效、安全核酸載體的新方法,該方法對其它聚陽離子的修飾同樣適用,為其它研究者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意義。相關成果發表於業界龍頭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7, 139, 5102-5109)。郭天瑛為該文章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劉帥為第一作者。
  • 科學家建立「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
    ,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該成果填補了哺乳動物在個體水平上進行遺傳篩選的空白,為遺傳發育研究提供新的體系。 能代替精子細胞使用的單倍體細胞系的建立為獲取遺傳編輯的動物模型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然而,之前的研究顯示,半克隆小鼠的出生效率低(4.5%左右),而且約一半的半克隆小鼠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
  • 上海生科院等建立「類精子細胞」的單倍體細胞系
    2015年7月10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李勁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該成果填補了哺乳動物在個體水平上進行遺傳篩選的空白,為遺傳發育研究提供新的體系。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合子基因組激活),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MERVL,是2細胞胚胎的標記,同時也是胚胎幹細胞中的「2細胞樣幹細胞」的標記。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呂鑫屹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雜誌上發表論文「Histone chaperone FACT represses retrotransposon
  • 阻止胚胎幹細胞「脫單」,科學家找到關鍵基因
    日前,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帥領課題組發現,通過基因調控,抑制細胞凋亡可以減少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在日常培養和分化過程中的二倍化現象。這一發現為獲取各種單倍體分化細胞提供了一種快速有效的策略,擴大了單倍體細胞用於各個譜系遺傳學篩選的研究範圍。相關研究論文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幹細胞報導》。
  • 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2016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和紐約幹細胞基金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產生一種新類型的胚胎幹細胞他們然後利用一種螢光染料標記DNA,分離出這些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其中它們散落在更多的二倍體細胞中間。研究人員證實這些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多能性的,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分化為很多其他類型的細胞,包括神經細胞、心臟細胞和胰腺細胞,同時保持著單套染色體。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論文截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 【中國科學報】食蟹猴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建立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領導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蘇州)和健康科學研究所金穎研究組合作,建立了來自食蟹猴孤雌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為揭示靈長類動物生命規律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研究工具。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細胞研究》。 單倍體細胞為研究重要的生命科學問題提供了研究對象,但是,單倍體細胞一般只存在於低等生物中。
  • 南開大學團隊人工血管支架研究獲進展
    日前,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喬明強教授與孔德領教授聯合科研團隊利用真菌疏水蛋白融合蛋白修飾組織工程材料PCL支架,很好地促進了人工血管支架的細胞化和血管化。  人體中的組織或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存活和功能的行使需要毛細血管網供給氧氣和營養物質。當人工植入一個支架材料進入體內修復受損器官或組織時,同樣需要在支架內形成毛細血管網,來給再生組織供給氧氣與營養。
  • 李勁松教授:當單倍體幹細胞遇上CRISPR/Cas9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員為了我們帶來了題為「當單倍體幹細胞遇上CRISPR/Cas9」的精彩報告。李勁松研究員2007結束在洛克菲勒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回國擔任生化細胞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先後獲得「百人計劃」,「傑出青年基因」支持,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兩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率先建立小鼠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首次將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小鼠白內障疾病即個體水平的治療。
  • 專訪李勁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兒國"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復旦大學王紅豔課題組與中科院生化細胞所李勁松課題組合作,利用「人造精子」技術培育全雌性半克隆小鼠,僅耗時半年就成功驗證神經管畸形的強致病基因位點。那麼與傳統二倍體基因組發育而成的模式動物相比,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發育而成的小鼠有哪些特殊的研究優勢?又將為重大遺傳病研究和細胞重編程發展產生怎樣的強大助推力?讓我們到李勁松博士團隊培育的特殊「女兒國」中一探究竟!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同時,該團隊還將攜帶基因修飾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與卵母細胞受精,獲得了28隻由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受精」發育而成的基因修飾小鼠,其中有8隻存活至今,並已經繁殖出下一代。   該研究為靈長類等大動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模型的建立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