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揭示人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修飾的圖譜

2021-01-10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18年5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mapping reveals that deoxyuridine is enriched in the human centromeric DNA」的研究論文,解析了人類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的圖譜,發現該修飾在染色體的著絲粒區域高度富集。

基因組DNA中的脫氧尿嘧啶來自於胞嘧啶脫氨或者複製時dUTP的錯誤摻入。除了被認為是一種DNA損傷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脫氧尿嘧啶也很可能具有調控作用。然而,由於缺少高靈敏度的全基因組檢測技術,至今為止人們對脫氧尿嘧啶在哺乳動物基因組上的分布情況還知之甚少。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首先開發了一種特異性標記並且脫氧富集尿嘧啶的測序方法(dU-seq),並發現在多種人類細胞系的基因組中,脫氧尿嘧啶均集中分布在染色體的著絲粒區域。研究人員還發現著絲粒區域的脫氧尿嘧啶與組蛋白H3變體CENP-A共定位,並且能夠被DNA糖基化酶UNG2切除。該研究報導了人類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的分布規律,提示脫氧尿嘧啶有可能作為一個「化學標籤」參與了著絲粒的維持。

dU-seq揭示了尿嘧啶脫氧核苷在人類基因組的著絲粒區域高度富集

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研究生舒小婷、劉夢豪以及魯志科博士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伊成器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科研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

 

編輯:凌薇

責編:山石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