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B |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0-11-17 BioArt

撰文 | 圖南

責編 | 兮


熱休克(heat shock)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及病理學應激反應,也被應用於疾病治療中。比如,熱療(Hyperthermia)就是通過提升腫瘤部位的體溫來實現,並在臨床上與放療與化療聯合使用。它能夠激活腫瘤細胞特殊的基因表達譜,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並且激活免疫反應,從而最終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然而,熱療背後具體的分子機理尚待研究,不同腫瘤對於熱療的響應程度及參與這一過程的細胞信號通路均不清楚。


2020年11月16日,加州聖地牙哥分校的管坤良教授研究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Heat stress activates YAP/TAZ to induce the heat shock transcriptome」的研究成果,揭示了Hippo信號通路在細胞熱激響應過程中的重要功能。



Hippo信號通路最早是在果蠅中被發現,在進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調控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個體發育,決定了器官的大小及穩態。它由一系列的級聯激酶反應組成。在活化狀態下,激酶MTS1與MTS2或者MAP4Ks能夠磷酸化並激活下遊激酶LATS1和LATS2。而活化的LATS1/2進一步磷酸化兩個關鍵的轉錄共激活因子YAP/TAZ,從而是其失活。而在非活化狀態下,各級激酶失活,非磷酸化的YAP/TAZ進入細胞核,通過與TEAD轉錄因子家族共同作用,激活下遊基因表達。


管坤良教授組深耕Hippo信號通路多年。他們為了發掘Hippo通路新的調控信號,試驗了多種應激條件,最後發現熱激能夠顯著的促進YAP的127位絲氨酸的去磷酸化。數據表明,在HEK293A和A549細胞系中,43℃處理會使得細胞在30分鐘內迅速地將YAP完全去磷酸化,同時也能夠降低LATS1蛋白表達水平,但是不影響其更上遊的MTS1/2和MAP4Ks。同時, 研究人員檢測到熱激之後,去磷酸化的YAP從細胞質中轉移到細胞核內,激活了其下遊基因的轉錄。而將細胞從43℃移回37℃培養之後,YAP又可以重新被磷酸化,說明這種調節是可逆的。值得注意的是,YAP的去磷酸化早於LATS1蛋白水平的下降,說明熱激是能夠快速使LATS1失去激酶活性。進一步研究表明,在熱激15分鐘左右,細胞內的LATS1的磷酸化水平顯著降低,而蛋白水平依舊維持在60%左右的水平,說明了LATS1是先快速失活,隨後再被降解的。通過表徵LATS1的泛素化水平及對細胞進行MG132抑制劑處理,研究人員證明了熱激之後,LATS1蛋白是通過蛋白酶體途徑被降解的。


那麼,熱激是如何影響LATS1的活性及其蛋白穩定性的呢?研究人員首先聚焦到LATS1的上遊激酶MST1/2以及MAP4Ks,將這些基因敲除之後發現它們並不參與到熱激調控的LATS1失活及YAP活化過程中。於是,他們重新回到細胞熱應激相關主要蛋白HSF-1, HSP70/90上,發現只有HSP90的敲除之後,LATS1以及YAP的去磷酸化過程顯著減緩。同時,熱激之後,HSP90 與LATS1的相互作用加強,提示HSP90直接參與了LATS1的去磷酸化過程。雖然HSP90並不是磷酸酶,不具備去磷酸化的功能,但是之前的研究發現它能夠與磷酸酶PP5相互作用,並且激活PP5,於是研究人員猜測HSP90可能起著一種中間橋梁的作用,連接了LATS1和PP5,從而促進LATS1的去磷酸化。果然,在敲除PP5的細胞中,LATS1及YAP的去磷酸化過程消失了,並且熱激狀態下,LATS1與PP5的相互作用顯著增強。


最後的問題便是,YAP/TAZ的活化對於細胞響應熱激過程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通常情況下,熱應激效應是能夠促使細胞在受熱後表達特定的基因從而提高細胞適應性並存活下來。研究人員通過在小鼠黑色素瘤細胞中敲除YAP/TAZ發現,雙敲的細胞在熱激條件下存活率從80%顯著下降到45%,說明YAP/TAZ的激活是細胞的熱應激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分。而進一步轉錄組分析及染色質共沉澱實驗發現,YAP/TAZ激活的大部分下遊基因都與細胞熱應激效應相關,包括熱休克蛋白HSP。而體內實驗表明,YAP/TAZ敲低的小鼠黑色素瘤細胞成瘤性降低,腫瘤生長減緩。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對於熱療的響應性更為顯著,提示YAP/TAZ在腫瘤的熱療敏感性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至此,熱激調控Hippo通路的分子機制清晰地展現出來:熱激對於Hippo通路的的上遊激酶MTS1/2及MAP4Ks影響較小,但是熱休克蛋白HSP90卻能夠將磷酸酶PP5招募到LATS1/2上,促進後者的去磷酸化及泛素化降解過程。在LATS1/2失去活性的情況下,YAP/TAZ磷酸化水平降低,進入細胞核內,激活與熱應激相關的基因表達,從而提升細胞的適應性及存活能力。



總體來看,整篇文章抽絲剝繭般的將YAP/TAZ在熱激狀態下的調控過程一步步闡釋清楚,同時也存在一些尚不清晰的問題,比如熱激之後,上遊激酶MTS1/2和MAP4Ks與LATS1/2的互作更強了,其機制和功能未知。另外,雖然LATS1/2的去磷酸化過程及相關的酶(PP5)已經被鑑定出來,但是其降解過程中的涉及的泛素化酶依舊有待考證。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0-00602-9

相關焦點

  • NCB|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然而,熱療背後具體的分子機理尚待研究,不同腫瘤對於熱療的響應程度及參與這一過程的細胞信號通路均不清楚。管坤良教授組深耕Hippo信號通路多年。他們為了發掘Hippo通路新的調控信號,試驗了多種應激條件,最後發現熱激能夠顯著的促進YAP的127位絲氨酸的去磷酸化。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熱應激誘導可跨代遺傳的生存優勢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轉錄因子HSF-1、DAF-16和核受體DAF-12參與這種熱應激誘導的壽命延長的跨代遺傳的調控。由於所觀察到的熱壓力誘導的生存優勢會在有限世代內恢復到正常水平,作者猜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受到表觀遺傳的調控。通過對參與表觀遺傳調控的部分基因突變株進行檢測,發現組蛋白H3K9me3修飾參與該跨代遺傳效應。H3K9me3甲基轉移酶的set-25和set-32基因的缺失【10】,消除了這種熱激誘導存活優勢的記憶效應。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分子所劉穎/李川昀課題組合作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Histone deacetylase HDA-1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and longevity」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的新機制,並證實該機制影響機體的天然免疫與衰老進程。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沈文輝團隊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OsChz1 acts as a histone chaperone in modulating chromatin organization and genome function in ric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水稻組蛋白分子伴侶
  • 保守BOULE基因產生的環RNA在熱應激下保護雄性生育力
    ,保守的circular Boule (circBoule) RNAs參與保護雄性精子功能、維持雄性育性的生理作用及其機制。通過構建circBoule RNAs敲除的果蠅和小鼠,發現缺失circBoule RNAs的雄性果蠅在高溫環境下的生育能力呈現快速下降;而環RNA敲除小鼠的成熟精子在熱應激後的體外受精能力也快速下降。說明熱應激條件下circBoule RNAs在保護雄性生育力方面具有保守的生理功能。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黃晶課題組首次揭示了染色質的核小體結構對組蛋白修飾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
  • 【科技前沿】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該途徑通過傳遞線粒體受損信號至細胞核,促進核編碼的線粒體應激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保護和修復受損線粒體。前期研究表明,秀麗隱杆線蟲中轉錄因子ATFS-1和DNA結合蛋白DVE-1參與了對UPRmt的激活,但UPRmt的整體調控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Plant Cell | 鄧興旺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來源 | 博士合作在The Plant Cell上發表了題為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rabidopsis PP2C-D1 by SAUR17 an SAUR50 in Apical Hook Development and Cotyledon Opening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調控幼苗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
  • . | 保守BOULE基因產生的環RNA在熱應激下保護雄性生育力
    ,保守的circular Boule (circBoule) RNAs參與保護雄性精子功能、維持雄性育性的生理作用及其機制。通過構建circBoule RNAs敲除的果蠅和小鼠,發現缺失circBoule RNAs的雄性果蠅在高溫環境下的生育能力呈現快速下降;而環RNA敲除小鼠的成熟精子在熱應激後的體外受精能力也快速下降。說明熱應激條件下circBoule RNAs在保護雄性生育力方面具有保守的生理功能。
  • 復旦葉丹組揭示SIRT5調控細胞氧化應激能力新機制
    SIRT5是Sirtuins中的一員,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主要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和戊二醯化。以往研究報導,SIRT5蛋白廣泛分布於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1,2,3】。利用質譜分析技術,人們已鑑定了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SIRT5對其底物蛋白的調節機制及其生物學功能卻知之甚少。
  • 王振寧課題組首次揭示「逆生」分子網絡調控機制
    溶酶體激活及mTORC1重新升高分別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及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關鍵調控點。為了闡明逆生過程中的關鍵分子調控機制,2020年8月7日,王振寧教授(通訊作者)、苗智峰副教授(第一作者)課題組(中國醫科大學胃腸腫瘤精準診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Jason Mills教授(通訊作者)課題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胃腸病學部)聯合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題為「A dedicated,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molecular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揭示穀胱甘肽化修飾調控Hsp70功能的機制
    Hsp70是蛋白質質量控制體系中的核心分子伴侶,對於生命體穩態平衡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除極少數 Hsp70之外,大部分 Hsp70都有至少1個Cys。深入挖掘 Hsp70的氧化還原修飾機制,對幫助揭示蛋白質穩態的氧化還原調控機制及拓展對 Hsp70功能的認識具有意義。
  • 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揭示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
    近日,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研究證實磷酸化修飾組蛋白H3上保守的3號蘇氨酸(T3)直接參與開花調控,揭示了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植物雜誌(The Plant Journal)》(IF=6.14)。
  • 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因此,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對揭示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應激反應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胰島β細胞中調控內質網應激信號通路的新機制
    RACK1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IRE1信號通路的負反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1月27日,國際著名雜誌《科學·信號轉導》(Science Signaling)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腳手架(Scaffold)蛋白RACK1以分子開關的方式,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ER stress)信號通路的動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Biosynthesis of Strigolactone and Abscisic Acid」的論文,揭示了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 閆冬團隊揭示參與間隙連接形成的分子機制
    通過電子顯微鏡的觀察,間隙連接的形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準備階段:包括細胞識別,相鄰細胞的細胞膜相互靠近,調控分子在形成區域聚集,以及間隙連接蛋白在形成區域周圍的聚集;2)通道組裝階段:形成區域準備就緒後,周圍的通道蛋白迅速上膜進行組裝。之前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通道組裝階段,對於參與準備階段的分子我們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