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細胞內最重要的細胞器之一,線粒體不僅為細胞提供能量,同時也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然而,線粒體常常受到細胞內和細胞外的脅迫刺激。
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細胞中保護線粒體、維持線粒體內穩態和正常功能的主要途徑。該途徑通過傳遞線粒體受損信號至細胞核,促進核編碼的線粒體應激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保護和修復受損線粒體。
前期研究表明,秀麗隱杆線蟲中轉錄因子ATFS-1和DNA結合蛋白DVE-1參與了對UPRmt的激活,但UPRmt的整體調控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2020年9月15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課題組和李川昀課題組合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了題為:Histone deacetylase HDA-1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and longevity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的新機制,並證實該機制影響機體的天然免疫與衰老進程。
本研究首次發現線蟲中HDA-1(哺乳動物組蛋白去乙醯化酶 HDAC 的同源蛋白)是激活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誘導天然免疫和延長健康壽命的關鍵蛋白。在線粒體脅迫應激時,HDA-1 結合併協同 DVE-1 蛋白,誘導激活UPRmt、天然免疫反應和代謝重塑相關基因的轉錄。
進一步,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發現在恆河猴和人的多種組織中,HDAC1/2與 UPRmt 基因的轉錄水平呈現正相關,而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低或是用藥物抑制 HDAC1/2均可以抑制 UPRmt 的活化,並影響線粒體的正常結構。綜上,該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在多物種調控線粒體內穩態的保守機制。
HDA-1調控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左),HDA-1調控秀麗隱杆線蟲壽命(右)
據悉,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後邵麗娃和博士生彭琪為共同第一作者,劉穎研究員和李川昀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生董明月、高凱瑜和李怡參與了部分工作。該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HHMI國際研究學者項目、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501-w
本文轉載自「Bio生物世界」(ibioworld)
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的
「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
將於2020年11月15-18日
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
歡迎全國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
和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參加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