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劉穎組報導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2020-12-0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BioArt

BioArt

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自然界中的生命體隨時都面臨著環境的挑戰,其中包括食物來源的不穩定。因此,快速精準地感知環境中可被利用的營養物質水平,並根據營養條件的變化對自身代謝作出適應性地調整,對於機體的生存至關重要。脂質是機體儲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快速有效的分解脂質供能可以為機體提供生存優勢,因此該機制在物種間具有保守性【1-7】。

飢餓時,機體會通過脂解作用(Lipolysis)或脂噬作用(Lipophagy)將儲存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分解成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游離脂肪酸進而通過β氧化作用(β-oxidation)生成乙醯輔酶A(acetyl-CoA)【8】。與此同時,機體也會協同性地抑制脂質合成--乙醯輔酶A生成脂肪酸進而生成甘油三酯的過程【8】。環境中營養條件的變化能夠被機體感知,從而調控上述代謝酶的轉錄,進行代謝的重編程【3,5,6,9】。在線蟲中,編碼脂質代謝酶的基因atgl-1,lipl-1,lipl-3,acs-2,fat-7的表達水平可以受到飢餓的調控【6,10-11】。轉錄因子在調控這些基因的表達上起到了關鍵作用。有研究表明,轉錄因子HLH-30/TFEB【3,11】,核激素受體NHR-49/PPARα【5-6】能夠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通過調節脂質代謝基因的轉錄,促進脂質的分解供能。然而,營養條件對脂質代謝的調控機制仍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了題為「HLH-11 modulates lipid metabolism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availability」的研究論文,揭示秀麗隱杆線蟲轉錄調控蛋白HLH-11及其哺乳動物同源蛋白TFAP4能夠響應營養狀態,調控脂質代謝。該研究表明,HLH-11對脂質分解相關基因的表達具有轉錄抑制作用。飢餓能夠引起HLH-11蛋白水平下調,從而激活脂質分解代謝基因的轉錄,促進脂質分解。HLH-11的哺乳動物同源蛋白TFAP4也具有同樣的功能。

當環境中可被利用的營養物質不足時,機體需要及時準確地調控自身代謝水平以維持生存。和高等動物相同,線蟲的能量以脂質的形式儲存,並且在飢餓情況下脂質會被分解利用。編碼脂質水解酶的基因lipl-3和編碼脂醯輔酶A合成酶的基因acs-2的轉錄水平在飢餓之後會被上調【6,11】。依據這一特性,該研究團隊構建了Plipl-3::gfp和Pacs-2::gfp的報告蟲株進行遺傳篩選,發現HLH-11能夠影響lipl-3和acs-2這兩個脂質代謝基因的表達。

圖1. HLH-11影響acs-2 和 lipl-3 的轉錄表達。(A.線蟲在飢餓之後脂質積累減少;B. Plipl-3::gfp和Pacs-2::gfp報告蟲株在飢餓之後螢光上調;C. HLH-11調控 lipl-3 和 acs-2 的轉錄。)

hlh-11 編碼一個 bHLH 家族的轉錄因子,其蛋白產物主要定位在線蟲的腸道細胞,神經細胞,和分泌細胞的細胞核。線蟲的腸道是負責營養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也是飢餓應激反應發生的場所之一。研究團隊通過組織特異性回補實驗發現,受gly-19 啟動子驅動從而在腸道系統表達的 HLH-11 可以抑制 hlh-11敲除引起的 Pacs-2::gfp 螢光上調, 而在分泌細胞(Ppgp-12)或者神經細胞(Prab-3) 表達的 HLH-11 則不可以。以上結果表明, hlh-11 主要是在腸道細胞發揮功能,調節了脂質代謝基因的表達。

圖2. HLH-11 組織特異性回補。(A. 在攜帶 hlh-11 突變的 Pacs-2::gfp 蟲株裡回補由 hlh-11 啟動子(Phlh-11),腸道特異gly-19 啟動子(Pgly-19),分泌細胞特異 pgp-12 啟動子(Ppgp-12),神經細胞特異rab-3 啟動子(Prab-3) 表達的 HLH-11 的螢光圖像。B. A圖的定量分析結果。)

為了滿足機體在不同的營養條件對代謝的需求,參與代謝過程的酶需要彼此協同。研究團隊進一步通過mRNA-seq分析了HLH-11對脂質代謝基因的調控,發現編碼脂噬作用中脂質分解代謝酶的基因lipl-1,2,3,4,6和大部分編碼β氧化作用中脂醯輔酶A合成酶和脂醯輔酶A脫氫酶的基因,在hlh-11突變蟲株裡都有明顯上調,說明HLH-11抑制了脂質分解代謝相關基因的轉錄。

圖3. hlh-11突變導致脂質分解代謝基因轉錄上調。

研究團隊在對HLH-11及其哺乳動物同源物TFAP4進行表型分析時發現:在線蟲裡,hlh-11的突變會導致線蟲脂質積累的減少;而在人源肝臟細胞系HepG2裡,通過siRNA敲低TFAP4的表達,細胞的脂質積累同樣是減少的。說明,HLH-11/TFAP4調節脂肪積累的功能在物種間具有保守性。

圖4. HLH-11/TFAP4調節脂肪積累。(A.hlh-11突變導致線蟲脂質積累減少;B.通過siRNA敲低TFAP4導致HepG2細胞脂質積累減少。)

脂質的合成和分解在轉錄層面受到營養條件的調控,而HLH-11/TFAP4能夠抑制脂質的分解代謝。因此,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HLH-11/TFAP4是否介導營養條件對脂質代謝的調控。通過對線蟲和細胞裡HLH-11/TFAP4的表達水平分析發現:HLH-11/TFAP4的表達水平在飢餓之後都是下調的。說明HLH-11/TFAP4能夠響應營養條件調節脂質代謝。

圖4. HLH-11/TFAP4表達水平在飢餓之後下調。(A.飢餓導致HLH-11蛋白減少;B. 飢餓導致TFAP4蛋白減少。)

綜上,該研究揭示了秀麗隱杆線蟲中HLH-11和哺乳動物細胞中TFAP4能夠響應營養狀態,調節脂質代謝。營養的不足會導致 HLH-11/TFAP4蛋白水平的減少,從而解除了HLH-11/TFAP4對脂質分解代謝基因轉錄表達的抑制,促進脂質分解,最終導致機體脂質積累減少。在現代社會,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健康威脅。對 HLH-11/TFAP4 響應營養條件從而調節脂質代謝的研究將有助於發現脂質代謝疾病的治療方法。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怡為論文第一作者,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後丁晚秋、研究員李川昀參與了論文的部分工作。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54-1

參考文獻

1.Fontana, L., Partridge, L. & Longo, V.D. Extending healthy life span--from yeast to humans. Science328, 321-326 (2010).

2.Fontana, L. & Partridge, L.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 through diet: from model organisms to humans. Cell 161, 106-118 (2015).

3.Settembre, C. et al. TFEB controls cellular lipid metabolism through a starvation-induced autoregulatory loop. Nature Cell Biology 15, 647-658 (2013).

4.Bauer, M. et al. Starvation response in mouse liver shows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life-span-prolonging processes. Physiol Genomics 17, 230-244 (2004).

5.Van Gilst, M.R., Hadjivassiliou, H., Jolly, A. & Yamamoto, K.R.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NHR-49 controls fat consumption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C. elegans. PLoS Biology 3, e53 (2005).

6.Van Gilst, M.R., Hadjivassiliou, H. & Yamamoto, K.R. A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utrient response system partially dependent on nuclear receptor NHR-49.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2, 13496-13501 (2005).

7.Finn, P.F. & Dice, J.F. Proteolytic and lipolytic responses to starvation. Nutrition 22, 830-844 (2006).

8.Papsdorf, K. & Brunet, A. Linking lipid metabolism to chromatin regulation in aging.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9, 97-116 (2019).

9.Zinke, I., Schutz, C.S., Katzenberger, J.D., Bauer, M. & Pankratz, M.J. Nutri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in Drosophila: microarray analysis of starvation and sugar-dependent response. EMBO J 21, 6162-6173 (2002).

10.Srinivasan, S. Regulation of body fat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77, 161-178 (2015).

11.O'Rourke, E.J. & Ruvkun, G. MXL-3 and HLH-30 transcriptionally link lipolysis and autophagy to nutrient availability. Nature Cell Biology 15, 668-676 (2013).

來源:BioArt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劉穎組報導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劉穎組報導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因此,快速精準地感知環境中可被利用的營養物質水平,並根據營養條件的變化對自身代謝作出適應性地調整,對於機體的生存至關重要。脂質是機體儲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快速有效的分解脂質供能可以為機體提供生存優勢,因此該機制在物種間具有保守性【1-7】。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而足細胞內脂質蓄積與循環中脂質含量並無直接關係,重要的是足細胞自身可表達多種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糖尿病可引起足細胞內脂代謝重編程,通過影響脂質的合成、攝取、分解、流出等過程直接調節足細胞區域內脂質代謝穩態,進而影響腎臟的功能。因此,深入探討足細胞內脂質代謝穩態的調控機制、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糾正脂質代謝失衡,減輕足細胞功能紊亂,對於防治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如今,CellPress已發展為擁有50本期刊的全科學領域國際前沿學術出版社。我們堅信,科學的力量將永遠造福人類。NASH患者的成纖維細胞中線粒體定位的環狀RNA顯著下調,針對其中的一個環狀RNA(SCAR)開展深入研究發現,脂肪酸導致的內質網應激誘導CHOP表達上調,CHOP抑制PGC1α,而後者調控SCAR表達,因此脂質導致SCAR減少。SCAR在線粒體內通過結合mPTP的亞基ATP5B而阻止其開放,抑制線粒體ROS和成纖維細胞活化。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李伯良與宋保亮長期合作從事膽固醇代謝調控研究,他們發現膽固醇酯合成酶ACAT2通過在其277位的半胱氨酸殘基上進行泛素化修飾而降解,膽固醇和脂肪酸誘導的ROS可氧化該半胱氨酸殘基,從而抑制ACAT2ACAT2蛋白半胱氨酸的泛素化》),該工作揭示了細胞適應脂質過度累積引起活性氧增多的分子機制,為糖尿病的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
  •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2021-01-1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此前人們對mRNA上的m6A修飾研究較多,發現了催化mRNA上m6A修飾的調控酶與識別子,揭示了m6A修飾對於mRNA代謝活動中的重要性,並研究其在胚胎發育、腫瘤、生殖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對核糖體RNA上的m6A修飾的調控,直到近兩年才有文章報導。
  • 微生物所揭示大麗輪枝菌通過調控脂質代謝和次生代謝以影響致病性...
    目前,學界尚不清楚大麗輪枝菌通過調控脂代謝及次生代謝以影響致病性的機制。近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孔照勝課題組揭示了大麗輪枝菌侵染棉花過程中通過調控脂質代謝和次生代謝以影響致病性的機制。研究發現,組蛋白E3連接酶VdBre1能夠調控病原菌脂質代謝,進而影響次生代謝物的合成。通過對敲除突變體的觀察發現,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的生長速率和產孢數量明顯下降;侵染棉花實驗表明,突變體的致病能力完全喪失。通過對突變體侵染棉花根部過程的顯微觀察發現,突變體能夠在根部表面附著和生長,但不能進入根的維管束。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為適應低氧環境,植物進化出一系列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策略,重編程細胞代謝和信號網絡,以逃避或延長植物在低氧脅迫下的生存。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
  • 微藻脂質代謝研究獲進展
    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醯基甘油酯的合成機理,對利用生物技術提高油脂產量具有指導意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類生物技術和生物能源研發中心研究人員,純化微藻脂質代謝相關的膜蛋白、三醯基甘油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溶血磷脂酸醯基轉移酶CrLPAAT1,並進行系統的生化研究。
  • Nature:武漢大學宋保亮團隊揭示進食後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2020年11月12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Nature 在線發表了題為:Feeding induces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via the mTORC1-USP20-HMGCR axis 的研究論文。
  •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機制 2020-06-30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通過對衰老相關疾病(如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等)機制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探尋預防這些疾病的最佳方案。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了九種不同的衰老特徵,這為我們探究長壽和健康衰老的潛在機理提供了參考準則。這些標誌物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代謝水平更甚,但調控這些互作的機制我們仍知之甚少。有趣的是,最近多個研究指出多種脂質在延長壽命的幹預措施中具有重要作用,這表明脂質代謝可能在健康衰老中處於關鍵地位。
  • 低鹽脅迫下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的轉錄組分析
    KEGG途徑分析表明,該基因共富集了11條途徑,涉及脂質代謝、內分泌系統、內分泌和代謝疾病、信號分子及其相互作用、消化系統和信號轉導。進一步分析表明,很大一部分途徑與能量代謝,特別是脂質代謝有關。已證實的與脂質代謝相關的基因在低鹽脅迫下基本呈明顯下降趨勢,包括乙醯輔酶A羧化酶α、肉鹼O-棕櫚醯基轉移酶1、膽固醇7α單加氧酶、肝X受體αα、載脂蛋白A-IV、脂肪酸結合蛋白和甾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1。
  • Cell Stem Cell:脂質代謝是癌幹細胞的潛在致命弱點
    這項新的研究著重關注利用抑制執行一種被稱作脂質分子「去飽和作用」的代謝過程所需的酶的活性來靶向癌幹細胞。Cheng說,「癌幹細胞中的不飽和脂質在維持它們發揮功能所需的信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對癌幹細胞有所了解,但是這些細胞中的脂質代謝是一種非常新的課題。理解癌幹細胞中的脂質代謝為癌症檢測和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DC在機體免疫穩態、免疫原激活和免疫耐受期間的代謝調控尤為複雜,且不同的DC亞群控制T細胞的不同反應。 表2:DC的培養系統 免疫DC刺激後的代謝變化 DC的分解代謝,並產生能量和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源於OXPHOS,由三羧酸(TCA)循環驅動,FAO和穀氨醯胺分解提供能量,主要受AMPK調控。DC在免疫激活後,通過合成代謝底物進行生物合成和細胞生長。
  • 江南大學實現基於丙酮酸響應基因迴路的中心代謝動態調控
    基因迴路目前被廣泛應用於代謝網絡的動態控制,其可以有效避免有毒中間代謝物的積累,平衡細胞生長與產物合成的代謝流,從而提高產物的合成效率。這些基因迴路大多通過響應外界環境信號、中間代謝物和信號分子發揮功能。
  • 晝夜節律與脂質代謝
    宿主晝夜節律性和脂質代謝的交叉調節日益被認識到,並且生物鐘-脂代謝的相互作用可能參與肥胖的發生發展。多種系統和分子機制,如激素(即褪黑激素、瘦素和糖皮質激素)、腸道微生物群和能量代謝,將生物鐘和脂類代謝聯繫在一起,可以預見,生物鐘-脂類代謝相互作用的放鬆會增加肥胖的風險,進而加劇生物鐘-脂類代謝的紊亂。
  • 林聖彩團隊發現感知葡萄糖調控mTORC1的感受器和機制
    mTORC1是mTOR形成的複合體之一(另一個是mTORC2),在營養物質充分時——包括在富含生長因子、胺基酸和葡萄糖等條件下(如飽食後),它能夠被激活,進而促進一系列合成代謝相關途徑的活化,使細胞開始合成蛋白質、脂質和核苷酸等「building blocks」,並可抑制自噬作用,促進營養物質的儲存【2】。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正常細胞脂質轉運及代謝通路的科學發現,獲得了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在正常的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採取高效的「按需生產」原則:即只有細胞感受到脂質濃度不足時,工廠才「開工」;一旦脂質濃度恢復正常,工廠便「停產」。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