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2020-11-20 BioArt植物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表特邀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責編 | 逸雲


目前,極端氣候頻繁發生,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洪澇/水淹已成為主要農業災害之一。水淹導致的低氧脅迫對植物生長發育、分布和產量等影響極大。為適應低氧環境,植物進化出一系列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策略,重編程細胞代謝和信號網絡,以逃避或延長植物在低氧脅迫下的生存。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


2020年11月12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仕團隊受邀在國際脂質研究權威期刊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2019 IF=15.083)在線發表了題為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lipids in plant hypoxia response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植物響應低氧逆境過程中脂質的適應性變化和內在調整機制,並討論了多個重要脂分子參與植物低氧應答的分子機制及最新前沿進展。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脂分子調控植物低氧信號和應答機制進行了總結。



1、長鏈醯基輔酶A調控低氧信號的分子機理

低氧導致植物細胞能量供應不足,長鏈醯基輔酶A合成酶活性降低,影響脂肪酸合成。研究表明,不同鏈長度和飽和度的醯基輔酶A的差異性改變,細胞內醯基輔酶A池變化並不明顯。其中,不飽和長鏈醯基輔酶A的顯著積累,使得ACBP1-ERF-VII複合物解離及ERF-VII因子向細胞核轉移,激活低氧相關基因表達,啟動低氧信號轉導(圖1)


圖1. 長鏈醯基輔酶A調控植物低氧信號轉導的工作模型


2、神經醯胺和磷脂酸通過介導乙烯信號通路調控植物低氧應答

乙烯信號是植物應答低氧逆境的關鍵信號通路。研究發現,植物鞘脂不飽和極長鏈神經醯胺和磷脂酸通過與乙烯負調控因子CTR1蛋白結合,並抑制其激酶活性,進而參與調控乙烯信號轉導及其所介導的植物低氧反應(圖2)。另一方面,低氧下磷脂酸與促分裂原蛋白激酶MPK3和MPK6存在互作,但該複合體對低氧響應信號的具體作用機制尚有待進一步探究。


圖2. 神經醯胺和磷脂酸調控乙烯信號介導的植物應答反應


3、茉莉素調控低氧後復氧過程中氧化損傷修復的作用機制

低氧後復氧過程中,植物細胞內活性氧的爆發是影響植物存活率的關鍵因素。植物細胞在復氧時期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氧還環境,對於植物最終逃避低氧危害恢復正常生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研究揭示,復氧下氧化脂衍生物茉莉素JAs大量積累,激活JA信號途徑核心轉錄因子MYC2,來促進抗氧化物合成限速酶基因VTCs GSHs 的表達,使得抗壞血酸(AsA)和穀胱甘肽(GSH)迅速積累,從而快速修復復氧導致的氧化損傷,增強植物的低氧耐受性(圖3)


圖3. 茉莉素激活抗氧化物合成調控植物復氧應答的分子機理


該論文總結了脂質在調控植物低氧應答中的關鍵作用。然而,多個重要脂分子參與調控低氧信號鏈組分包括受體蛋白活性和轉移的作用機制及其調控網絡還不清楚;且這些脂分子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時空專一性和特異性也是領域關注的重點。此外,解析植物如何響應極短低氧環境下脂質組的變化及重要分子的作用機理對於理解植物低氧感知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論文最後指出了目前脂分子應答植物低氧研究過程中的不足以及面臨的挑戰,為未來植物低氧感知與信號轉導研究及作物抗逆遺傳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中山大學謝麗娟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周穎博士、陳琴芳副教授參與了本論文的寫作,肖仕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plipres.2020.101072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揭示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和二醯甘油激酶協同調控植物抗冷反應
    近日,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肖仕教授團隊題為
  • 我院肖仕課題組揭示蛋白質降解途徑對話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
    家族蛋白通過介導蛋白酶體和液泡蛋白質降解途徑的相互對話, 調控ABA信號轉導。FREE1與VPS23A是植物內吞體轉運分選複合物(ESCRT)的關鍵組分。已有研究表明,FREE1和VPS23A與ABA受體蛋白PYR1和PYL4相互作用,促使其通過液泡途徑降解,抑制ABA反應。肖仕課題組通過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FREE1和VPS23A是SINAT1的靶蛋白,其相互作用促進了FREE1和VPS23A的泛素化及降解,從而使得PYL4蛋白積累,激活ABA反應(圖1)。
  • 中山大學研究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
    Plant Cell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蛋白質的合成與降解平衡是真核生物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關鍵。Acid Signalling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E3泛素連接酶SINAT家族蛋白通過介導蛋白酶體和液泡蛋白質降解途徑的相互作用,調控ABA信號轉導的機制。
  •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研究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材料科學進展》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題為《關聯強度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北京林業大學綜述細胞膜轉運調控植物免疫的機制!
    在膜運輸過程中,PM和內膜系統的脂質成分不斷發生重排,這可能是蛋白質分選和運輸機制的平臺,決定了細胞內囊泡或蛋白質的命運。磷脂作為膜的雙層結構成分,及其相關的信號轉導在這一重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綜述了近年來磷脂信號轉導在膜轉運中的調控機制,包括脂質信號的時空分布、膜變形、細胞骨架動力學和轉運調控因子的招募等。植物免疫系統依靠膜運輸網絡將防禦相關分子快速運輸到特定的亞細胞區室。
  • 四川大學劉建全課題組揭示植物水淹低氧適應的新機制
    洪澇災害對植物有多重壓力,最顯著的應為水淹導致的低氧脅迫;其已成為生態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但對這一脅迫適應的分子生物學機制仍然不清楚。hypoxia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論文,揭示了WRKY33/WRKY12-RAP2.2分子模塊調控擬南芥水淹低氧適應的新機制。
  • MP綜述植物適應極端環境過程中基因組趨同進化的最新進展
    該綜述系統總結了植物在適應相同極端環境過程中的基因組趨同進化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基因組不同層次趨同進化的發生頻率,並為基因組趨同進化的研究提供了系統的總結和展望。,綜述了植物基因組在適應極端環境過程中的趨同進化研究。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小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Linda Partridge教授團隊2017年10月發表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雜誌上,題為「Good Ol』 Fat: Links between Lipid Signaling and Longevity」的綜述文章,文章對脂質信號轉導通路與壽命的相關性研究進行了回顧和綜述。
  • 孫承操/李得加/譚功軍合作發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綜述論文
    近日,國際著名腫瘤學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腫瘤》IF=15.302)發表了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孫承操副教授、李得加教授和暨南大學譚功軍副教授課題組,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方面的綜述論文。
  • aBiotech | 植物細胞全能性分子調控最新綜述
    半個多世紀以來,儘管以植物細胞全能性為基礎的再生體系在很多物種中被建立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有關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分子調控研究直到近年來才取得了重要進展。近期,aBIOTE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員團隊關於植物細胞全能性分子調控的特邀綜述文章 「
  • 最新MP發文綜述"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Mol Plant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發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綜述文章,總結了目前還未在植物中應用的最新的「不依賴於接近連接 (proximity ligation-free)」的DNA-DNA交互捕獲技術以及DNA-RNA交互捕獲技術,最後對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華中農大倆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
    Trends Plant Sci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責編 | 逸雲目前,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生物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高通量的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
  • 浙江農科院揭示梨果皮木栓化過程中脅迫應答調控機制
    之前關於果皮褐色性狀機理研究都側重於此。該研究通過蛋白組與轉錄組聯合,分析了梨果皮木栓化過程中生物與非生物脅迫應答因子的調控特徵,並結合生理及細胞學實驗,對脅迫應答因子的功能進行闡釋,豐富了果皮研究的內容。
  • 楊競課題組: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楊競研究員在近期出版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和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分別撰寫著作章節,論述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 南京大學發現植物根應答病原菌的新機制
    在模本植物擬南芥體中,一類特定胺基酸序列的小肽類化合物Peps是關鍵的內源性危險信號分子,與一對受體激酶蛋白PEPR1/PEPR2結合,可放大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的免疫反應,提高自身的抗病原菌的能力。根部是植物從土壤吸收礦質養分的組織,也是土壤病原菌微生物攻擊的目標。但是,植物如何利用免疫反應提高根部應答病原菌的侵染的分子機理並不清楚。
  • 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教授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署蔬菜作物研究中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翁益群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expression during fruit spine development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的研究論文。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