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07-26 光明網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油菜素內酯(Brassinosteroid, BR)信號途徑參與細胞分裂等過程,控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探索兩條重要的通路間的信號交叉互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在生長發育和逆境脅迫響應之間進行的切換以維持生機。7月15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旗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上發表題為Balancing growth and adaptation to stress: crosstalk between brassinosteroid and abscisic acid signaling(DOI:10.1111/pce.13846)的綜述性文章,對這一過程進行詳細闡述,並討論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

通過對ABA和BR信號通路信號交叉的分子機制進行總結髮現,二者主要以拮抗的方式互相調控。即在受到逆境脅迫時,植物會激活ABA信號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R信號介導的生長發育過程;而BR信號可以抑制ABA信號,以保證非脅迫條件下,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進程。研究發現ABA和BR之間的相互調控發生在多個層面。二者能夠通過調控ABI3、ABI5和BZR1等轉錄因子的表達或者活性,在轉錄水平上發生廣泛的信號交流。二者通過調控重要蛋白質修飾如磷酸化、去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飾,進而改變其活性或者穩定性,在蛋白翻譯後修飾水平上進行調控。多層面和多方式的調控以及二者與其他激素信號之間的廣泛交流共同形成複雜的調控網絡,使植物能夠維持生長發育和逆境脅迫響應之間的動態平衡。此外,研究比較了模式植物和作物在ABA和BR信號通路信號交叉調控的異同點,為兼具抗逆特性和高產性狀的作物改良提供了一定指導。

謝旗研究組博士生王茜為論文第一作者,謝旗、助理研究員於菲菲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蛋白質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ABA與BR信號通路間的交錯互作調控機制

相關焦點

  • Mol Cell:朱健康院士團隊揭示植物維持生長和應激應答平衡的關鍵機制
    2018年1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TOR激酶對ABA受體PYL上一個保守的絲氨酸位點進行磷酸化PYL的磷酸化能夠消除PYL的活性從而抑制應激應答反應應激條件和ABA都能激活SnRK2促進Raptor發生磷酸化從而抑制TOR活性TOR和ABA兩條信號途徑能夠平衡植物生長和對應激的應答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責編 | 王一乾旱、鹽脅迫以及低溫等非生物逆境導致的滲透脅迫造成作物生產的巨大損失植物因其固著生長的特性而難以躲避所受到的滲透脅迫,被迫進化出感知和適應逆境的機制,主要包括信號接收與傳導、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相關調控和後期應答等過程。目前ABA途徑的信號傳導與滲透脅迫後期應答機制已基本解析,然而,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外界的滲透脅迫信號,以及如何傳遞信號到細胞內並引起早期應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水淹導致的低氧脅迫對植物生長發育、分布和產量等影響極大。為適應低氧環境,植物進化出一系列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策略,重編程細胞代謝和信號網絡,以逃避或延長植物在低氧脅迫下的生存。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
  • ABA介導植物抗旱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園林網4月23日消息:水分脅迫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也是農業生產減產的重要因素。植物由於自身限制,當遭受逆境環境時無法逃避,只能選擇應答外界脅迫,因此植物演化出一套複雜而精密的調控機制,來感應外部脅迫並傳遞信號,最終在分子、細胞和整個植株水平上形成精確反應。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7-11-28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次生壁是植物生長的物質基礎,影響生命活動的眾多生理過程。例如,水稻中次生壁合成水平與質量直接關係到株高、抗倒伏性等重要的農藝性狀,因而其合成受到嚴格調控。研究發現,大量NAC、MYB等類型的轉錄因子構成複雜的網絡,以應答植物體內外各種信號、精準調控次生壁生物合成。然而,迄今為止鑑定到的負調控因子極少。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研究中,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植物如何響應並記憶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觀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雲南大學趙大克博士等發表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機制進展
    該論文系統總結了褪黑素增強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抗性的功能、分子機制及演化路徑,並提出了褪黑素在今後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潛力。   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該綜述從鹽脅迫誘導的生理反應、氧化脅迫、鹽脅迫感受機制、離子和滲透脅迫信號傳遞、細胞器脅迫、激素調控、基因表達和表觀遺傳調控、離子平衡機制、代謝變化、鹽生植物耐鹽機制等多方面系統闡述了最近20多年在鹽脅迫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
  • 生態中心在叢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保冬研究組在叢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上發表(New Phytologist 197: 617-630;2013)。
  • 特約|DNA 鳥嘌呤四聯體研究進展
    人和動物的研究結果表明,G4 廣泛參與了 DNA 複製、轉錄、翻譯和端粒結構維持等一系列基本的生物學功能。相比之下,植物 G4 生物學功能研究嚴重滯後。《生物技術通報》邀請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文利教授,綜述了人和動物 DNA G4 的研究方法,生物學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等研究進展 ;總結了植物 G4 的研究現狀及其可能的生物功能 ;最後展望了 G4 在人類疾病診斷和治療,農用物分子育種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
    .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責編 | 逸雲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央廣網上海10月2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Nature《自然》雜誌今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研究組完成的題為「Embryonic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by a 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plants(植物基因在胚胎發育早期的從頭激活分子機理)」的研究論文。
  • 郭巖、朱健康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逆境反應」英文長篇綜述
    該綜述由中國農業大學郭巖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員牽頭組織,邀請中國農業大學鞏志忠教授、楊淑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熊禮明教授,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施華中副教授、Luis 綜述全文40頁,3萬7千餘字,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植物對逆境(包括乾旱、鹽脅迫、溫度脅迫、重金屬脅迫等)的感知與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在複雜的環境中利用養分的策略。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
    Nature Plants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撰文 | Qu GP已有研究表明ABA可以激活SnRK1活性,但其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1】。,揭示了SnRK2激酶調控SnRK1活性和植物生長的分子機制。
  • Science:朱健康等植物DNA去甲基化調控研究獲進展
    6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在研究中,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植物如何響應並記憶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觀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逆境中心合作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該研究幫助人們理解復甦植物強悍的生存能力。 復甦植物是一類能忍耐嚴重乾旱脅迫的植物的總稱, 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後仍能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維持細胞活力, 在水分適宜後又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狀態,這種 「Drying without dying」是陸生植物演化出的一種重要特性。復甦植物是研究植物耐脫水機制的特殊模式植物和寶貴的耐旱基因資源植物。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植物免疫應答是一個異常複雜的生物學過程, 包括活性氧生成、MAPK級聯途徑、轉錄調控、蛋白質泛素化與穩定性調控、細胞死亡、次生代謝物產生等多個方面. 我國學者在植物免疫信號轉導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活性氧生成是植物免疫應答中的早期事件, 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 植物所揭示NADPH氧化酶響應逆境脅迫的自我調節機制
    NADPH氧化酶是一種與哺乳動物嗜中性粒細胞gp91phox同源的氧化還原酶,主要參與植物的防禦反應,並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當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脅迫時,該酶會大量產生活性氧,使植物及時對逆境脅迫做出反應,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