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揭示NADPH氧化酶響應逆境脅迫的自我調節機制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NADPH氧化酶是一種與哺乳動物嗜中性粒細胞gp91phox同源的氧化還原酶,主要參與植物的防禦反應,並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當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脅迫時,該酶會大量產生活性氧,使植物及時對逆境脅迫做出反應,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儘管對該蛋白的功能已有不少研究報導,但其在活細胞中參與逆境脅迫的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及其合作者應用可變角度的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結合單顆粒追蹤分析技術,在單分子水平上對擬南芥細胞質膜NADPH氧化酶DRbohD)進行了活體動態分析。結果發現,綠色螢光蛋白標記的NADPH氧化酶(GFP-RbohD)主要分布在細胞膜上,與膜結構的螢光標記物FM4-64共定位,並且該蛋白的定位與囊泡循環的過程密切相關。利用單顆粒追蹤和單分子螢光漂白等技術分析發現,GFP-RbohD在細胞膜上呈高度動態和不均一分布,主要以單聚體和二聚體的形式存在。運用NADPH氧化酶抑制劑(DPI)、鈣離子載體(ionomycin)等處理轉基因材料,發現GFP-RbohD在細胞膜上的擴散係數受到明顯影響,說明其運動狀態與活性密切相關。在鹽脅迫下,GFP-RbohD會通過胞吞進入胞質,使質膜上具有活性的RbohD蛋白減少。與籠型蛋白Clathrin、膜微區標誌蛋白Flot1等三維共定位分析顯示,該蛋白與它們均有不同程度的共定位,同時籠形蛋白依賴的途徑和膜微區依賴的途徑共同參與調控了GFP-RbohD的內吞,特別是在高鹽脅迫下,膜微區途徑顯著增強,使得該蛋白受降解的比例顯著增高。 

  研究結果從單分子水平上分析了RbohD蛋白的分布、運動狀態以及胞吞過程的變化規律,揭示了植物細胞可以通過調節該蛋白在質膜上的運動狀態及胞吞轉運方式,從而實現對逆境自我調節的機制。 

  研究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Plant Cell上。植物所副研究員郝懷慶和博士生範路生為該研究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林金星研究員。研究得到了「973」項目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文章連結

擬南芥中GFP-RbohD在細胞膜上呈高度動態分布

鹽處理對GFP-RbohD的定位以及運動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揭示小麥種子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環境脅迫或自然災害的影響。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乾旱、高鹽和洪澇等逆境的影響;其中,小麥種子的萌發易被各種脅迫延緩乃至打斷,進而影響幼苗生長和最終的產量及品質。對於小麥響應逆境脅迫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在幼苗和後期生長階段,對於小麥種子在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卻鮮有報導。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
    Nature Plants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撰文 | Qu GP責編 | 逸雲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植物響應乾旱、鹽脅迫等逆境產生的一種內源激素。ABA與受體蛋白PYR/PYL結合後,解除磷酸酶PP2C對激酶SnRK2活性的抑制,激活SnRK2,誘導植物脅迫響應,抑制生長。
  • ROP-ROS信號通路調控植物滲透脅迫響應的新機制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植物感知並調節ROS響應的分子機制。此外,ROP還可以調節ROS的積累以響應幾丁質的誘導,並且ROP的功能依賴於質膜脂質的存在【3】。因此,ROP基因家族是滲透信號的潛在調節因子,但是目前尚不清楚ROP如何介導滲透脅迫下的ROS信號積累及其調節機制。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責編 | 王一乾旱、鹽脅迫以及低溫等非生物逆境導致的滲透脅迫造成作物生產的巨大損失植物因其固著生長的特性而難以躲避所受到的滲透脅迫,被迫進化出感知和適應逆境的機制,主要包括信號接收與傳導、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相關調控和後期應答等過程。目前ABA途徑的信號傳導與滲透脅迫後期應答機制已基本解析,然而,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外界的滲透脅迫信號,以及如何傳遞信號到細胞內並引起早期應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
    .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責編 | 逸雲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雲南大學趙大克博士等發表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機制進展
    該論文系統總結了褪黑素增強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抗性的功能、分子機制及演化路徑,並提出了褪黑素在今後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潛力。   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 | 廣州大學劉寶輝/李美娜團隊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責編 | 逸雲>生物鐘在植物開花、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
  • Plant Cell|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調節植物的熱脅迫響應
    #BioArt植物#責編 | 王一溫度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地理分布。在過去的200年間,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預計氣溫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約0.8°C ~1.2°C。全球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1,2】。因此,解析植物應對高溫脅迫的分子機制對於未來提高農業生產總量,保證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Molecular Cell |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揭示逆境脅迫誘導翻譯抑制的機制
    文章研究揭示了逆境脅迫誘導翻譯抑制的機制:(1)定量蛋白質組學方法揭示了整體逆境脅迫誘導的RNA結合變化; (2) 翻譯關閉是由關鍵啟始因子導致的mRNA結合快速喪失驅動的; (3) 熱激誘導Xrn1促進普遍mRNA的降解。
  • 2020年朱健康團隊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在植物脅迫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利用氣孔發育這一系統,用來探究外部信號是如何被傳遞並轉化為細胞內部響應的過程,該研究結果解析了在氣孔細胞形成過程中直接將外部信號與轉錄重編程聯繫起來的機制,並闡述了植物MAPKs所採用的一種獨特的底物結合模式; 【6】2019年7月5日,Molecular Plant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華南農業大學朱國輝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課題組合作題為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綜述全文40頁,3萬7千餘字,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植物對逆境(包括乾旱、鹽脅迫、溫度脅迫、重金屬脅迫等)的感知與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在複雜的環境中利用養分的策略。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諸如高鹽、低溫、高溫、乾旱和水澇等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造成作物生長不良、嚴重時導致作物減產甚至死亡。為應對各種逆境脅迫,植物已經進化出各種機制來感受外界環境,並通過調節形態、生理以及基因表達等方式來對不同的脅迫作出適應性響應。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課題組揭示植物...
    的研究論文,首次證明了葉綠體蛋白PPD5(PsbP domain protein 5)通過OST1介導的活性氧產生途徑調節氣孔護衛細胞中活性氧的積累從而調控植物應答乾旱脅迫。  乾旱脅迫是影響植物生長和作物產量的主要非生物脅迫之一。長期進化中,植物通過調節植物激素水平,基因表達,氣孔關閉等來應答乾旱脅迫 (Zhu, 2016)。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分子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豆科植物進化出與根瘤菌的共生關係,形成一種特殊的器官—共生根瘤,根瘤菌在其中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為氨,供植物利用。
  • 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郭巖、朱健康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逆境反應」英文長篇綜述
    綜述全文40頁,3萬7千餘字,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植物對逆境(包括乾旱、鹽脅迫、溫度脅迫、重金屬脅迫等)的感知與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在複雜的環境中利用養分的策略。 文章開篇總結了最近幾年在植物感知逆境信號領域的研究成果,並指出相比信號轉導下遊調控的分子機制,植物如何感知逆境信號依然是逆境信號研究的滯後環節。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乾旱脅迫和鹽脅迫的次級影響較複雜,包括導致氧化脅迫、破壞膜脂、蛋白質和核酸等細胞組分,並引起代謝紊亂。因此,一些細胞應答來自初級脅迫信號,而另外一些主要來自次級信號。乾旱脅迫和鹽脅迫有各自獨立和一些共同的信號轉導機制。乾旱和鹽脅迫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滲透脅迫信號能夠引起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的累積,進而引起植物的適應性反應(Zhu,2002)。
  • 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發表「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低磷脅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並影響作物的產量。我國是世界上磷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施用磷肥在提高作物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汙染問題。因此,解析植物對低磷脅迫的響應機制並培育磷高效利用的作物是作物育種上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 亞熱帶生態所揭示密度影響溼地植物對乾旱脅迫的響應機制
    密度是影響植物生長及群落結構的重要因子,但其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由於對光照、養分等資源的競爭限制植物生長,另一方面較高的密度可通過改善微生境促進植物生長。受季節性水位波動的影響,溼地植物常面臨洪水和乾旱雙重脅迫,但密度如何影響植物對乾旱脅迫的響應仍不清楚。
  • Mol Plant | 河南大學王學路團隊揭示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
    非生物脅迫嚴重抑制了豆科植物的根瘤發育和共生固氮。然而,其中的遺傳和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in Soybean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GSK3蛋白激酶磷酸化共生關鍵轉錄因子NSP1,從而介導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