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揭示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和二醯甘油激酶協同調控植物抗冷反應

2021-02-23 植物科學最前沿

近日,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肖仕教授團隊題為 「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and DIACYLGLYCEROL KINASE modulate triacylglycerol and phosphatidic acid production in the plant response to freezing stres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冷害脅迫下擬南芥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1和二醯甘油激酶DGK2、DGK3和DGK5調控二醯甘油(DAG)、三醯甘油(TAG)和磷脂酸(PA)的動態平衡,維持膜系統的完整性及細胞內氧還狀態,從而影響植物對冷害的抗性反應。研究結果為闡釋植物脂質分子參與非生物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

植物遭受冷害逆境時,細胞內脂質代謝活動非常活躍。研究表明,冷害脅迫下擬南芥細胞內DAG、TAG和PA各組分的含量均顯著升高,但這三類脂質組分動態調控植物抗冷性的分子機理還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詳細的遺傳學和生理生化分析,發現DGAT1缺失突變體嚴重阻礙了冷害下DAG向保護性TAG的轉化,從而表現出對冷害超敏感表型。dgat1突變體中DAG的累積進一步激活了DGK2、DGK3和DGK5的活性,從而促進了PA的大量積累。PA一方面能夠與其他磷脂分子聚合形成HII結構,破壞膜脂雙分子層;另一方面,PA還能激活NADPH氧化酶RbohD的功能並激發活性氧(ROS)產生,使植物發生不可逆的氧化損傷,對冷凍後植物的存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植物通過DGAT1和DGKs對冷害下DAG、TAG及PA含量的動態調控,是決定植物冷害抗性的重要因素。

Figure 2. Model of DGAT1 and DGKs in regulating the freezing response.

該研究由中山大學肖仕教授課題組獨立完成,博士生譚偉雋為論文第一作者,肖仕教授和俞陸軍博士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激素的作用機制(二)
    已經發現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Ca2+、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醯甘油(DAG)等,著名的一氧化氮也可看作第二信使。磷脂酶C催化磷脂醯肌醇二磷酸(PIP2)水解,生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醯甘油(DAG)。cAMP的合成多數第二信使通過調節蛋白激酶發揮調節作用。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水淹導致的低氧脅迫對植物生長發育、分布和產量等影響極大。為適應低氧環境,植物進化出一系列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策略,重編程細胞代謝和信號網絡,以逃避或延長植物在低氧脅迫下的生存。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同期兩篇Nature,顏寧組揭示人源DGAT1和ACAT1三維結構及催化機制
    >醯基輔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結合位點以及底物識別的機理。ACAT1醯基轉移酶(酯醯輔酶A:膽固醇醯基轉移酶,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將長鏈脂肪酸轉移到膽固醇從而通過酯化作用形成膽固醇酯,並結合成胞質脂滴。在膽固醇超載的條件下,ACAT1維持內質網的低膽固醇濃度,在膽固醇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進而調控粒型與抗...
    該研究工作報導了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重新定向,進而同時調控水稻籽粒大小與抗逆性的新機制。  粒型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水稻產量經常遭受乾旱、高鹽和高溫等非生物脅迫的影響,如何提高水稻產量的同時增強水稻抗逆性是對科研人員和育種工作者的挑戰課題。植物需不斷調整體內代謝流以適應不同發育時期和生長環境,但在作物中對此了解甚少。
  • 林草科普|應對乾旱 這種高原植物披上「蠟質外衣」
    受到西南季風氣候的影響,在植物生長季節,藏北高原的降雨量呈自東向西逐漸減少之勢,水分也成為這個地區植被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這裡生長的植物如何應對乾旱脅迫?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從藏北高原針茅屬植物身上找到了答案。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G蛋白、泛素E3連接酶PUB25/26、依賴於激酶CPK28組成的蛋白穩態調控模塊的精細調控.武漢大學團隊發現了水楊酸通過抑制過氧化氫酶CAT2活性降低生長素合成和破壞CAT2與JA合成酶醯基輔酶A互作降低JA合成的調控機制.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組發現, 水稻磺基轉運酶OsSOT1催化水楊酸磺化生成磺化水楊酸, 促進水楊酸生物合成. 此外, 多個團隊還發現乙烯、油菜素內酯、生長素及其他激素信號途徑參與植物免疫調控的新機制.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
    Nature Plants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撰文 | Qu GPABA與受體蛋白PYR/PYL結合後,解除磷酸酶PP2C對激酶SnRK2活性的抑制,激活SnRK2,誘導植物脅迫響應,抑制生長。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 miRNA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內的長度為20-24個核苷酸的非編碼的小RNA。通過調控mRNA的剪切和翻譯,miRNA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脅迫應答等許多生物學過程。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中國科大揭示一種酵母乙醯轉移酶的「鑽戒」結構
    中青在線訊(範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鑽戒可以增進兩個愛人之間的感情,具有「鑽戒」結構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反式激活蛋白結合蛋白複合物(下稱該複合物)能促進生物體內多種重要過程,包括轉錄、DNA損傷修復和信號傳導等。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8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化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pecificity for Carboxyl-terminated Acyl Donors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機體製造甘油三酯的分子機理!
    2020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醫生經常會提醒病人,機體甘油三酯(一種主要的膳食脂肪)水平較高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肥胖和脂肪肝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非常感興趣尋找新方法來有效調節機體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從而控制這種可能危及機體生命的常見疾病。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2018-03-29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破壞核糖體發生過程導致核仁應激,核糖體蛋白RPL11/RPL5響應核仁應激,把信號傳遞給轉錄因子PHA-4/FOXA,增強PHA-4與脂肪合成基因pod-2(編碼乙醯輔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fasn-1(編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dgat-2(編碼二酯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iglyceride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8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化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pecificity for Carboxyl-terminated Acyl Donors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
  • Catal.】醯基轉移酶催化三聯體Ser/Cys突變合成硫酯和叔醯胺
    由於新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和蛋白質工程,用於合成化學的酶工具箱在過去的幾年裡急劇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