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論文,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肖菲博士為第一作者,李文利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8月28日,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一流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System Involved in Cinnamoyl Lipid Biosynthesis」(《獨特的II型聚酮合酶參與肉桂醯脂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博士研究生鄧梓榮為第一作者
-
中國海洋大學在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該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冬梅副教授、博士生于欣孜、徐奎鵬、畢桂琪、曹敏等為共同第一作者,茅雲翔教授(現工作單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和美國羅格斯大學Debashish Bhattacharya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成果系統解讀了紅毛菜目代表性物種條斑紫菜的基因組特性,揭示了驅動紫菜異型世代適應生境的進化力量。
-
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該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冬梅副教授、博士生于欣孜、徐奎鵬、畢桂琪、曹敏等為共同第一作者,茅雲翔教授(現工作單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和美國羅格斯大學Debashish Bhattacharya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成果系統解讀了紅毛菜目代表性物種條斑紫菜的基因組特性,揭示了驅動紫菜異型世代適應生境的進化力量。
-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全球和區域海平面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顯堯所在的科研團隊,聯合新南威爾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John A.
-
東北師範大學分子表觀遺傳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我校分子表觀遺傳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植物多倍體、表觀遺傳變異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 在植物多倍體研究領域,實驗室與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Diter von Wettstein教授實驗室、威斯康星大學蔣繼明教授實驗室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教授實驗室合作,發現非整倍體在新形成異源六倍體小麥中具有普遍性,並具有不同於已報導的植物多倍體的特殊現象和特有規律。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09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南海海洋所α/β-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
背景藥物設計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針對特定靶標獲得高親和力的配體,同時保持對潛在脫靶的選擇性以減少副作用。當靶標和脫靶之間的結合位點趨於保守時,設計選擇性配體就變得困難重重,已被報導的選擇性抑制劑的潛在分子機制通常仍不清楚。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NMT)催化一種共價修飾反應,將14碳飽和脂肪酸從肉豆蔻醯輔酶A上轉移到一系列真核和病毒蛋白的N-末端甘氨酸上。肉豆蔻醯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是一個共翻譯修飾過程,並在諸如信號級聯轉導,膜泡運輸和蛋白定位等細胞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顏寧團隊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17年,顏寧正式加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加盟普林斯頓大學後,顏寧在產出學術成果方面,同樣表現出色。2020年5月13日,顏寧團隊就在Nature上背靠背,連續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醯基遷移反應是構建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醯胺是方便易得的原料,通過醯胺的C-N鍵斷裂實現的醯基遷移反應可以合成許多羰基化合物,但已報導的諸多反應中都只利用了醯胺C-N鍵斷裂後的醯基,胺基部分則成為了副產物,致使反應的原子經濟性較低。如果能同時把醯胺C-N鍵斷裂後的醯基和胺基部分都利用起來,則可以實現高原子經濟性的C-N鍵斷裂轉化。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設立在北京大學 (原北京醫科大學) 藥學院。1985年11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87年12月通過國家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2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3人),中、初級研究人員7人,技術人員10人,管理人員2人。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酶催化生物體內化學反應是維持生命代謝有序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傳統觀點認為,酶催化化學反應是非常精確專一的,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種「兼職」功能,這種酶催化功能的非特異現象被稱為混雜性(Promiscuity)。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中科院紅球藻DGAT酶研究獲進展!或提升愛爾發等企業發展空間
據《實驗植物學雜誌》及中科院水生所等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類生物技術和生物能源研發中心在雨生紅球藻II型DGAT酶的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首次發現一個II型DGAT家族中的蛋白HpDGTT2不具備DGAT功能、但是行使其上遊醯基轉移酶(即溶血磷脂酸醯基轉移酶,LPAAT)的功能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這項新的研究描述了這種藥物及其遞送機制,並指出它在動物模型中也是治療心臟病的有效方法。Du說,「不幸的是,目前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以防止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的血凝塊形成,但如果血管發生破裂,它們也會破壞血小板的止血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出血會危及生命。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變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年9月14日,氣候變化領域權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Weakening Atlantic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causes South Atlantic salinity pile-up」(《減弱的大西洋翻轉環流造成南大西洋鹽度「堆積」》)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發現高質量化學探針,靶向性幹預m6A修飾,不但可以加速表觀轉錄學基礎研究,同時將推動m6A調控蛋白質的靶標成藥性確證,在生命科學和新藥發現領域同時展現重要科學意義。 2011年,FTO(脂肪組織與肥胖相關蛋白質)被確證為調控RNA甲基化修飾的去甲基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