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1-01-17 生物谷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設立在北京大學 (原北京醫科大學) 藥學院。1985年11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87年12月通過國家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2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3人),中、初級研究人員7人,技術人員10人,管理人員2人。實驗室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禮和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夔教授。學術委員會由15名專家學者組成,其中兩院院士7人。

實驗室以天然活性物質(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和陸生生物、海洋生物、兩棲生物、礦物等活性物質)、生命中的化學問題和藥物作用靶點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生物、醫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進展和成果為基礎,研究生物靶分子與人工或天然存在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的相互識別、相互作用,進行新藥和仿生藥物分子設計。通過多學科融合和綜合研究,達到發現和研製具有新結構、新藥理作用的創新治療藥物和預防藥物的目標。採取的主要研究模式為:(1)基於藥物與靶分子的識別和相互作用,按照結構尋找藥物;(2)基於病理過程,尋找能調整和幹預的藥物;(3)基於藥物的體內過程,尋找新藥。為此,研究小分子與大分子和細胞的識別和相互作用;研究內源和天然活性成分,優化其結構,探討它們的藥理、毒理表現;研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洩和毒性及其藥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礎上設計、尋找先導化合物和新藥。

實驗室由核酸藥物研究室、多肽藥物研究室、糖類藥物研究室、生物無機藥物研究室、天然藥物研究室、細胞與生化藥理研究室、國家新藥篩選實驗室、藥學與化學分析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與客座研究人員實驗室等組成。實驗室管理委員會和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近五年來已培養博士後13人、博士生28人、碩士生16人,2001年在研博士後7人、在讀博士生39人、在讀碩士生36人,成為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研究領域人才的培養基地,並形成一支結構比較合理、朝氣蓬勃的科研隊伍。實驗室固定人員中有包括兩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博士生導師13人;45歲以下的中青年高級研究人員佔實驗室研究人員的60%以上。在這支隊伍裡,張禮和院士和王夔院士分別獲1999~2000年何梁·何利獎,葉新山教授入選「*」獎勵計劃,果德安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蔡少青教授和果德安教授列入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

從1996~2001年先後批准了國內外7批開放課題。實驗室每年約接待8人次校外客座人員來實驗室工作。1999~2000年共接待國內外高級訪問學者7人來實驗室工作。

實驗室近幾年來與國內外有關單位開展了多層次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與許多國家和地區高水平的同行進行了實質性的科研合作。例如與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合作、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合作、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合作、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合作、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等等。實驗室成功地舉辦了1999年第三屆亞洲藥物化學國際研討會,近28個國家和地區的290餘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實驗室還成功地舉辦了科技部第二屆中國新醫藥博士論壇國際研討會等。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實驗室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知名度。

實驗室將圍繞(1)針對生物靶分子的藥物設計(包括以m-RNA為作用靶的反義寡核苷酸的研究;以PKA、內皮素受體等蛋白大分子為靶的小分子設計和抗腫瘤、心血管藥物的研究;以細胞粘附的多糖受體為靶分子的免疫多糖和抗癌轉移劑的研究;多肽、蛋白類藥物的體內運輸和控釋體系的研究);(2)以追蹤生物活性為目標的天然產物研究(包括建立以受體、酶為作用靶的分子水平的藥物篩選系統,以細胞為作用靶的體外實驗系統和以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的體內評價系統,從三個不同的層次來發現中草藥及其它天然產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3)藥物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包括人工合成小分子對核酸識別的研究;金屬離子與細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活性化合物為工具的生物調節體系的研究);(4)藥物結構的腸內生物轉化,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洩和毒性機制的研究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近5年來,發表論文310篇,獲省、部級以上獎14項,專利8項,「97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6項。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8號

郵政編碼:100083

電 話:010-62018929

實驗室主任:張禮和

相關焦點

  • 北大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對初中生開放
    5月25日,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學生健康報》主辦的揭開「藥」的神秘面紗——走進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活動,吸引了北京第十二中學近60位學生,這也是該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日首次迎接初中學生。
  • 北大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於2018年2月27日在京發布,北京大學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入選。在基於蛋白質精準修飾的生物技術藥物創新及更新換代、基於病毒與宿主細胞識別調控的新型抗病毒藥物研發以及功能基因、藥物靶點和生物標誌物的發現與確證等領域具有突出貢獻。其團隊研究的一種將病毒直接轉化為預防性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方法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雜誌上,為開發防治病毒的疫苗和藥物開闢了新的道路,入選本次「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教授榮獲首屆全國脫貧...
    近日,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屠鵬飛教授在新疆南疆和內蒙古西部大規模推廣沙生植物、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及其寄主植物的種植,為邊疆荒漠地區的農牧民開創了一條致富之路,建立了荒漠地區精準扶貧新模式
  • 「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投入使用
    10月25日,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利用部分已經調試好的設備分析檢測藥物有效成分「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在江西贛州投入使用,實驗室依託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是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海洋藥物將成為我國天然藥物研究新熱點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李穎、李京華) 藥物專家說,我國將加強對海洋藥物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擴大研究隊伍,把對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作為21世紀中國天然藥物研究的新熱點。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林文翰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已成功地以海底泥、藻類,烏魚墨、海參苷、帶魚鱗、鯊魚軟骨等海洋生物為原料製成新型抗菌抗病毒類藥、抗腫瘤藥物、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泌尿系統的藥物。  他介紹說,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出的抗腫瘤藥物對白血病、乳腺癌、皮膚癌、肺癌、結腸癌等癌症均有明顯療效,而不會殺傷骨髓或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 2017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政秘書...
    中國藥科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為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全國重點大學。根據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工作的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行政秘書人員1名。
  • 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 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
    日前,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召開,32家聯盟成員單位的100多代表出席會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佳研究員獲選擔任首屆理事會理事長。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是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的倡議和指導下,由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9 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出倡議,得到 2 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 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夥伴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積極響應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8月28日,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一流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System Involved in Cinnamoyl Lipid Biosynthesis」(《獨特的II型聚酮合酶參與肉桂醯脂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博士研究生鄧梓榮為第一作者
  • 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可見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在《德國...
    7月17日,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江智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由於使用可見光這一天然充足的清潔能源,同時對於設備無特別需求,可見光催化反應自本世紀伊始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發展。2014年,該課題組發展並報導了一類二腈基哌嗪衍生有機發色團(DPZ)新型可見光催化劑,在幾類所研究反應中,該催化劑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催化效率(用量一般僅需0.5%到0.01%)及一些特有的催化性質(RSC Adv., 2014, 4, 30062−30067)。
  • 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團訪問波蘭科學院和羅茲大學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崔長智)當地時間3月25日至27日,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開大學)主任李魯遠、副主任史林啟等組成流代表團,訪問了波蘭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和羅茲大學化學學院、材料技術與化學學院、生物學學院。
  •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競爭,為增強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含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基礎性工作。或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或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需求,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並提供共享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廣東省藥物控釋劑實驗室
    2003-09-22 14:47:56 南方網綜合   簡介:廣東省藥物控釋實驗室是得到廣東省政府資助建立的主要從事藥物
  • 李榮秀:應用高效仿生親和純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藥物生產效益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參加會議並做了報告,他的演講題目為:"生物工程藥物高效純化工藝提升途徑"。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正在演講    生物谷Bioon.com攝生物藥佔世界十大暢銷藥半壁江山生物工程藥物包括生長因子類藥物、細胞因子類藥物、治療性酶類藥物、治療性毒素藥物、可溶性受體/拮抗劑藥物和抗體類藥物。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記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記者來到了位於貴陽市藥用植物園內的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採訪。    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擔任實驗室主任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郝小江博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本來用於表述發掘民族文化遺產的語言竟出自他這位科技人員的口中,而他要表述的卻是如何發展貴州民族醫藥,服務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 盤點:國內學術界從事抗體藥物相關研發的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以生物反應器為核心的生物工程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生物過程工程、生物反應工程和生物系統工程,旨在解決生物過程從實驗室過渡到實際生產時面臨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等問題。它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較大規模的專注抗體藥物生產工藝研究的學術機構。
  • 徐州將建設「省中樞神經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樊海濤)日前,依託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江蘇省中樞神經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案論證會在徐州召開。經專家組嚴謹細緻的論證,一致同意通過該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專家組認為,擬建實驗室以新型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研究與開發、高端中樞神經遞藥系統研究與開發、基於基因組學的精準診療的研究與開發為重點研究內容,開展應用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向明確,定位準確,目標可行。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開放共享多個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虛擬模型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及時啟動應急研發任務,利用實驗室學科、平臺、團隊、機制優勢,組織科研人員,主動出擊,針對多個重要抗病毒靶點開展了藥物虛擬篩選,力爭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基於前期已經建立的國際上首個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資料庫、科研人員群策群力,從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南海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和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可獲得實體化合物的天然產物分子結構信息74,382個。
  • 第三屆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年會在京召開
    近日,致力於以創新技術打造更健康世界的技術領導企業珀金埃爾默,攜手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成功舉辦以「轉化醫學與生物影像」為主題的第三屆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年會。來自全國的近200名學者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齊聚一堂,共同解讀轉化醫學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探討生物影像等先進技術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最新應用。
  • ...天然藥物註冊管理補充規定(徵求意見稿)》及《天然藥物研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後勤部衛生部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鼓勵創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研究起草了《天然藥物註冊管理補充規定(徵求意見稿)》及《天然藥物研究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