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可見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在《德國...

2020-12-07 河南大學新聞網

7月17日,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江智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1.261)上在線發表題為「Controllable Chemoselectivity in Visible-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Four Diverse Aerobic Radical Cascade Reactions」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為2013級碩士研究生劉信飛同學。該文章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均為河南大學。

由於使用可見光這一天然充足的清潔能源,同時對於設備無特別需求,可見光催化反應自本世紀伊始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發展。2014年,該課題組發展並報導了一類二腈基哌嗪衍生有機發色團(DPZ)新型可見光催化劑,在幾類所研究反應中,該催化劑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催化效率(用量一般僅需0.5%到0.01%)及一些特有的催化性質(RSC Adv., 2014, 4, 30062−30067)。在此基礎上,他們致力於DPZ參與的可見光催化反應研究。

據報導,N-苯基四氫異喹啉(THIQs)參與可見光催化反應的方式一般具有兩類。一類是在有氧存在下與親核試劑的離子型加成反應;另一類是無氧存在下與親電試劑的自由基加成反應。該課題組使用DPZ作為可見光催化劑,成功發展了一類在操作簡便的有氧條件下THIQs參與的與親電試劑的自由基加成反應。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僅通過改變反應溶劑、溫度及添加劑,就能夠控制活潑的自由基反應途徑,高產率地生成四類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氮雜環化合物。

江智勇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研究,並期望通過發展有機可見光催化,最終建立無重金屬參與的、綠色的不對稱有機催化與有機可見光催化的新型協同催化體系。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育廳創新團隊支持計劃以及河南大學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等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5193/abstract

相關焦點

  • 我校在可見光不對稱催化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我校省特聘教授江智勇博士課題組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線發表題為「Organo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Protonation for Photoreduction of Activated Ketones and Ketimines Induced by Visible Light」的最新研究成果
  • 北大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於2018年2月27日在京發布,北京大學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入選。周德敏研究團隊以流感病毒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僅突變病毒基因的一個三聯遺傳密碼為終止密碼,就使流感病毒由致病性傳染源變為預防性疫苗;再突變多個三聯碼為終止密碼,使病毒變為治療性藥物。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設立在北京大學 (原北京醫科大學) 藥學院。1985年11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87年12月通過國家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2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3人),中、初級研究人員7人,技術人員10人,管理人員2人。
  • 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鈣鈦礦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帶隙窄,能有效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同時由於其特殊的結構和特性,使其產生的光生電子和空穴能夠高效分離和傳輸。但是,目前對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在溶液相產氫及其它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卻很少,易溶於水和遇水分解的特性嚴重製約了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
  • 武漢工程大學在金屬納米顆粒及光催化應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數理學院馬良博士以武漢工程大學為第一單位,依託光學信息與模式識別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在等離激元耦合及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Materials & Interfaces(影響因子8.758),
  • 德國《應用化學》封面報導化學所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進展
    分子氧參與的半導體光催化反應在環境汙染物降解、化學品綠色合成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微觀機理很不清楚,尤其是分子氧的作用及其歸屬一直存在爭議,這就限制了半導體光催化反應量子效率偏低和反應選擇性難控制等瓶頸問題的解決。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有了新進展。
  • 南大團隊展望光催化腫瘤治療前景
    11月6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鄒志剛團隊在《化學趨勢》上發表綜述文章,著重介紹了腫瘤治療中光催化材料在近紅外光、紫外可見光和X射線波段的作用機理和研究進展,討論了當前的局限性,並展望了其發展趨勢。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如放療和化療)在低劑量下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高劑量下則對健康組織造成很大的損害。
  • 海洋藥物將成為我國天然藥物研究新熱點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李穎、李京華) 藥物專家說,我國將加強對海洋藥物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擴大研究隊伍,把對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作為21世紀中國天然藥物研究的新熱點。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林文翰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已成功地以海底泥、藻類,烏魚墨、海參苷、帶魚鱗、鯊魚軟骨等海洋生物為原料製成新型抗菌抗病毒類藥、抗腫瘤藥物、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泌尿系統的藥物。  他介紹說,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出的抗腫瘤藥物對白血病、乳腺癌、皮膚癌、肺癌、結腸癌等癌症均有明顯療效,而不會殺傷骨髓或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 研究發現RNA病毒逃逸機體天然免疫機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獲得了RNA病毒如何通過其獨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細胞監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結果,並發現了天然免疫識別與調控的新型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是機體感知與識別外源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 南大團隊展望光催化腫瘤治療前景—新聞—科學網
    《化學趨勢》上發表綜述文章,著重介紹了腫瘤治療中光催化材料在近紅外光、紫外可見光和X射線波段的作用機理和研究進展,討論了當前的局限性,並展望了其發展趨勢。相比之下,光催化治療是一種相對溫和的方法,可以將光照射到特定的病灶區域,對健康組織的損害很小。光催化治療也更容易針對病人的特定需求進行設計,從而符合精準醫療的要求。基於光催化材料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已成為腫瘤治療研究的新趨勢,一些光敏藥物已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
  • ...組合作揭示錳離子激活天然免疫關鍵模式識別受體cGAS的新催化機制
    8月1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蔣爭凡教授課題組與蘇曉東教授課題組合作,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他們在天然免疫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Mn2+Directly Activates cGAS and
  •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23:46 近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Chun-Jiang Wang課題組的研究顯示
  • 曾虹燕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催化與環境領域頂級學術期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6日訊(通訊員 劉宇謙)近日,湘大化工學院博士研究生陳超榮在曾虹燕教授和徐聖博士的聯合指導下,合成了一種高效降解抗生素廢水的光催化材料,為科學處理抗生素廢水,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提供了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
  • JACS報導武漢理工大學張高科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國際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張高科及其課題組吳曉勇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 中國科大在可見光催化脫羧偶聯反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來,光催化反應在合成化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一系列光催化反應體系被發現,並成功應用於各種複雜化合物的合成中,展現出突出的合成價值和應用潛力。催化劑體系和電荷能量轉移模型(左)、光催化反應裝置(右)結合上述理論計算研究,該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催化脂肪羧酸衍生物脫羧反應,生成的烷基自由基中間體可以和多種底物結合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Au@UiOS@ZIS(金@巰基UiO66@硫銦鋅),其中Au納米點被錨定在巰基修飾的UiO66(縮寫為UiOS)金屬有機骨架的孔中,而硫銦鋅(ZnIn2S4,縮寫為ZIS)納米片被包裹在
  • 盤點:國內學術界從事抗體藥物相關研發的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是由第二軍醫大學與上海張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2002年共同建立,其研究方向覆蓋抗體藥物的早期研究到應用,包括抗體結構域功能、新型結構的抗體藥物設計和構建、抗體藥物臨床研究等,並擁有完備的中試工藝研究線。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近些年興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屬光吸收為驅動力的光催化為解決寬帶隙半導體(Eg>3.0 eV)在可見光區域的響應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光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關於金屬納米材料敏化半導體或增強其已有活性以達到高效可見光響應的機理已有較多研究,其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熱電子」注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型(見圖)。
  • 蘇州大學萬小兵教授團隊Angew:可見光催化的烯烴雙氯化反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已有的含雙氯結構的天然產物超過2000多種,這類天然產物常用作手性催化劑、藥物中間體、有機合成中間體。氯原子的引入將會顯著的改變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些化合物常常應用於藥物、農藥、材料科學等領域。因此,合成含雙氯的化合物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