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對初中生開放

2020-11-27 北大新聞網

5月25日,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學生健康報》主辦的揭開「藥」的神秘面紗——走進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活動,吸引了北京第十二中學近60位學生,這也是該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日首次迎接初中學生。該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科普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讓學生走進科學、愛上科學。

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重點實驗室精心安排了上課和參觀兩個環節。

焦寧授課

實驗室副主任焦寧教授為學生們授課「從認識分子到改造世界」。

為什麼說化學改變了世界?植物為什麼能夠染出色彩絢爛的服裝?化學與醫藥、農業、軍事、能源之間有什麼關係?屠呦呦奶奶為什麼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她的重大科學貢獻是什麼?焦寧通俗生動的語言和針對初中生準備的授課內容,引得學生們連連點頭,並不時地做著筆記。焦寧引導學生:人類從「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追問到「我要是誰?我要去哪裡去?」的自覺行為,實現了從改造自己開始,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他提示學生們對面臨的問題要善於思考,勤於思考。要善於發現問題,進而發明,創造,走向成功,為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

科研人員介紹儀器平臺

實驗室李勤副教授介紹核磁平臺

講座之後,學生們參觀了儀器設備平臺(生物平臺、質譜平臺、核磁平臺、計算機輔助藥物平臺)和中藥植物標本館。科研人員介紹了這些大型儀器設備及用途。在植物標本館,不少同學在陳列櫃前駐足並仔細觀察。學生和家長表示,親臨國家重點實驗室,聽專家講座和實地參觀,對科學研究和科學的意義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

學生帶隊老師、北京第十二中學學生成長指導部副主任劉波希望這次活動能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科學的種子,並伴隨他們的成長。

焦寧和健康報社副總編楊秋蘭表示,選擇在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北京科技周舉行此次活動,旨在啟發學生科學興趣,培養未來科學家。焦寧強調,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責任和義務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引導公眾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合影

相關焦點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設立在北京大學 (原北京醫科大學) 藥學院。1985年11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87年12月通過國家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2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3人),中、初級研究人員7人,技術人員10人,管理人員2人。
  • 北大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於2018年2月27日在京發布,北京大學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入選。在基於蛋白質精準修飾的生物技術藥物創新及更新換代、基於病毒與宿主細胞識別調控的新型抗病毒藥物研發以及功能基因、藥物靶點和生物標誌物的發現與確證等領域具有突出貢獻。其團隊研究的一種將病毒直接轉化為預防性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方法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雜誌上,為開發防治病毒的疫苗和藥物開闢了新的道路,入選本次「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教授榮獲首屆全國脫貧...
    近日,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屠鵬飛教授在新疆南疆和內蒙古西部大規模推廣沙生植物、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及其寄主植物的種植,為邊疆荒漠地區的農牧民開創了一條致富之路,建立了荒漠地區精準扶貧新模式
  • 「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投入使用
    10月25日,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利用部分已經調試好的設備分析檢測藥物有效成分「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在江西贛州投入使用,實驗室依託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是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海洋藥物將成為我國天然藥物研究新熱點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李穎、李京華) 藥物專家說,我國將加強對海洋藥物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擴大研究隊伍,把對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作為21世紀中國天然藥物研究的新熱點。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林文翰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已成功地以海底泥、藻類,烏魚墨、海參苷、帶魚鱗、鯊魚軟骨等海洋生物為原料製成新型抗菌抗病毒類藥、抗腫瘤藥物、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泌尿系統的藥物。  他介紹說,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出的抗腫瘤藥物對白血病、乳腺癌、皮膚癌、肺癌、結腸癌等癌症均有明顯療效,而不會殺傷骨髓或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 2017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政秘書...
    中國藥科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為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全國重點大學。根據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工作的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行政秘書人員1名。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開放共享多個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虛擬模型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及時啟動應急研發任務,利用實驗室學科、平臺、團隊、機制優勢,組織科研人員,主動出擊,針對多個重要抗病毒靶點開展了藥物虛擬篩選,力爭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基於前期已經建立的國際上首個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資料庫、科研人員群策群力,從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南海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和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可獲得實體化合物的天然產物分子結構信息74,382個。
  • 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 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
    日前,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召開,32家聯盟成員單位的100多代表出席會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佳研究員獲選擔任首屆理事會理事長。  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是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的倡議和指導下,由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9 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出倡議,得到 2 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 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夥伴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積極響應
  • 第三屆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年會在京召開
    近日,致力於以創新技術打造更健康世界的技術領導企業珀金埃爾默,攜手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成功舉辦以「轉化醫學與生物影像」為主題的第三屆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年會。來自全國的近200名學者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齊聚一堂,共同解讀轉化醫學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探討生物影像等先進技術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最新應用。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8月28日,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一流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System Involved in Cinnamoyl Lipid Biosynthesis」(《獨特的II型聚酮合酶參與肉桂醯脂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博士研究生鄧梓榮為第一作者
  • 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可見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在《德國...
    7月17日,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江智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由於使用可見光這一天然充足的清潔能源,同時對於設備無特別需求,可見光催化反應自本世紀伊始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發展。2014年,該課題組發展並報導了一類二腈基哌嗪衍生有機發色團(DPZ)新型可見光催化劑,在幾類所研究反應中,該催化劑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催化效率(用量一般僅需0.5%到0.01%)及一些特有的催化性質(RSC Adv., 2014, 4, 30062−30067)。
  • 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團訪問波蘭科學院和羅茲大學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崔長智)當地時間3月25日至27日,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開大學)主任李魯遠、副主任史林啟等組成流代表團,訪問了波蘭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和羅茲大學化學學院、材料技術與化學學院、生物學學院。
  •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競爭,為增強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含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基礎性工作。或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或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需求,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並提供共享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廣東省藥物控釋劑實驗室
    2003-09-22 14:47:56 南方網綜合   簡介:廣東省藥物控釋實驗室是得到廣東省政府資助建立的主要從事藥物
  • 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隆重開幕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探索與發現」在同濟大學隆重開幕。此次會議邀請到天然藥物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天然藥物領域的新發現與新進展。目前有50%的臨床應用藥物來自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結構多樣,藥理作用獨特,大多數都經過長期的臨床應用,其療效確切,使用安全性高。並且許多結構新穎 的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正處於臨床和臨床前研究階段。因此,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易得的先導化合物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天然產物在今後仍將是新藥的重要 來源。
  •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10月經批准開始建設,建設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研究室主任為郝小江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藥資源居世界之首 中國開發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中藥資源居世界之首 中國開發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2002年8月5日06:3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八月四日電(記者曾利明)記者今天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
  • 李榮秀:應用高效仿生親和純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藥物生產效益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參加會議並做了報告,他的演講題目為:"生物工程藥物高效純化工藝提升途徑"。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正在演講    生物谷Bioon.com攝生物藥佔世界十大暢銷藥半壁江山生物工程藥物包括生長因子類藥物、細胞因子類藥物、治療性酶類藥物、治療性毒素藥物、可溶性受體/拮抗劑藥物和抗體類藥物。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郝小江院士: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
    剛剛接到國家厚禮的40歲生日的深圳經濟特區,喜事連連。10月17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學院郝小江院士應邀做學術報告:《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中國科學院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前身為1993年在吳徵鎰院士提議下成立的所級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開放研究實驗室,於2006年12月進入院重點實驗室行列,曾用名「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2013年4月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議審議批准更為現用名,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