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

2020-12-05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機制

2020-06-30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細胞代謝對牛皮癬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0年6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及Florent Ginhoux共同通訊在Immunity 在線發表題為"Excessive Polyamine Generation in Keratinocytes Promotes Self-RNA Sensing by Dendritic Cells in Psoria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17(IL-17)下調了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中的蛋白磷酸酶6(PP6),導致磷酸化和轉錄因子C /EBP-β的激活以及隨後產生的精氨酸酶-1。角質形成細胞中缺乏Pp6的小鼠易患牛皮癬樣皮膚炎症。

Pp6缺乏的角質形成細胞中精氨酸酶1的積累驅使尿素循環產生多胺。多胺可保護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釋放的自身RNA不受降解,並促進髓樣樹突狀細胞對自身RNA的內吞作用,從而促進依賴toll樣受體7(TLR7)的RNA感應和IL-6的產生。精氨酸酶抑制劑改善了牛皮癬的鼠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皮膚炎症。該研究發現表明,牛皮癬角化細胞中的尿素循環過度反應和過多的多胺生成可促進自我RNA的感應,而角質化細胞中PP6的失調是一個關鍵事件,可放大牛皮癬的炎症迴路。

牛皮癬的特徵在於過度增生的表皮角質形成細胞與自我反應性免疫細胞之間的異常相互作用。儘管牛皮癬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與代謝相關的疾病,並被認為是由角質形成細胞固有的代謝通量助長的,但牛皮癬的代謝適應性編排和潛在機制尚不清楚。牛皮癬患者中發現胺基酸和脂質代謝異常-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可加劇皮膚炎症。同時,抑制角質形成細胞中的葡萄糖轉運似乎是治療牛皮癬的另一種方法。但是,是否存在組織特異性的代謝情況以及在炎症情況下的功能重要性可能是未知的。

牛皮癬發病機制中自發炎性循環的另一方面是先天性免疫激活,這會觸發隨後針對自身成分的適應性免疫反應。LL-37,ADAMTSL5,新脂質和HNRNPA1是可能的牛皮癬自身抗原 ,其中LL-37和HNRNPA1具有RNA結合特性。鑑於自我RNA感測對於銀屑病和狼瘡等炎症性疾病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抗原呈遞細胞如何處理這些RNA結合蛋白,使其成為抗原需要解決自我反應性T細胞識別的問題。

文章模式圖(圖源自Immunity )

先前曾報導過microRNA-31靶向蛋白磷酸酶6(PP6)作為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中的負性細胞周期調節劑。PP6對於皮膚動態平衡至關重要。考慮到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的多功能性,該研究旨在確定PP6在角質形成細胞中的特定功能。

該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17(IL-17)下調了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中的蛋白磷酸酶6(PP6),導致磷酸化和轉錄因子C /EBP-β的激活以及隨後產生的精氨酸酶-1。角質形成細胞中缺乏Pp6的小鼠易患牛皮癬樣皮膚炎症。

Pp6缺乏的角質形成細胞中精氨酸酶1的積累驅使尿素循環產生多胺。多胺可保護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釋放的自身RNA不受降解,並促進髓樣樹突狀細胞對自身RNA的內吞作用,從而促進依賴toll樣受體7(TLR7)的RNA感應和IL-6的產生。精氨酸酶抑制劑改善了牛皮癬的鼠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皮膚炎症。該研究發現表明,牛皮癬角化細胞中的尿素循環過度反應和過多的多胺生成可促進自我RNA的感應,而角質化細胞中PP6的失調是一個關鍵事件,可放大牛皮癬的炎症迴路。

參考消息: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234-X#%20

來源:iNature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機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Cell Press專訪:王宏林教授團隊揭示銀屑病治療新思路
    本研究拓展了我們對自身 RNA 感知的認識,剖析了代謝小分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示銀屑病中有多種途徑共同介導 IL-17 產生,而 IL-17 作用於表皮細胞後進一步促進這些代謝物的積累,從而閉合銀屑病的「惡性循環」。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
    3月23日,以「21世紀免疫生物學」為主題,由耶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聯合高峰學術論壇在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在開幕式上,由兩校強強聯合共同組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宣告啟動建設。
  •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梁婉琪團隊發現水稻花粉外壁模式形成的...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梁婉琪團隊發現水稻花粉外壁模式形成的新機制 2020-10-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宏林團隊揭示銀屑病表皮細胞中存在「自身抗原」
    王宏林團隊揭示銀屑病表皮細胞中存在「自身抗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16:51:21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宏林、Florent Ginhoux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角質形成細胞中過多的多胺生成促進銀屑病中樹突狀細胞的自我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朱新遠、副院長譚華、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賈金平、化學化工學院部分教師、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青年PI及工作人員共同參加會議。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學術委員會會議由中心執行副主任周永豐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津培院士先後主持。
  • 【學術前沿】郝楠團隊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衰老的細胞命運選擇過程
    【學術前沿】郝楠團隊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衰老的細胞命運選擇過程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舉辦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
    2019年10月24-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論壇(2019 SHIPM Symposium)」在滬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承辦。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雷鳴主持開幕式,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兼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吳皓致開幕辭。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2017 北京藥物代謝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由「創新藥物非臨床藥物代謝及PK/PD 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藥學學報》編輯部共同承辦。研討會將圍繞藥物代謝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以學科交叉與融合、傳承與創新為大會主題,邀請國內外藥物代謝及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就藥物代謝及PK/PD 等研究的熱點給予精彩的大會報告。本次會議同時開展了藥物代謝領域青年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Robotics)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大樓和線上ZOOM平臺同步舉辦。
  • ...長期乙醇攝入可加重HBV誘導的脂質代謝異常並激活Treg細胞
    該研究利用HBV轉基因小鼠及整合了HBV基因組的肝癌細胞系發現,長期攝入乙醇能夠通過HBx/SWELL1/花生四烯酸信號加重HBV誘導的脂質代謝異常並激活HBV轉基因小鼠Treg細胞。乙醇通過HBx及SWELL1加重HBV誘導的脂質代謝異常蘇木素-伊紅(HE)染色及油紅O染色顯示,長期乙醇飼養的HBV轉基因(HBV-Tg)小鼠肝細胞內脂滴明顯增加,其肝組織甘油三酯水平相較正常飼養的HBV-Tg及乙醇飼養的野生型小鼠明顯升高(圖1A)。
  • 【學術前沿】PNAS | 王紅豔/魏濱聯合團隊揭示LRCH1對CD8+和LAT...
    【學術前沿】PNAS | 王紅豔/魏濱聯合團隊揭示LRCH1對CD8+和LAT通路的調控機制 2020-08-08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2020-11-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李華兵課題組誠聘博士後和… 2020-06-24 0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籤約戰略合作
    2020年10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全球125個科學問題發布倒計時》新聞發布會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後舉行。美國科學促進會亞洲國際合作與合作出版總監初曉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衛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王侯共同出席。會議由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陳蕾主持。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2020-11-2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