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林團隊揭示銀屑病表皮細胞中存在「自身抗原」

2021-01-09 科學網

王宏林團隊揭示銀屑病表皮細胞中存在「自身抗原」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16:51:21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宏林、Florent Ginhoux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角質形成細胞中過多的多胺生成促進銀屑病中樹突狀細胞的自我RNA感應。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17日在線發表在《免疫》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白細胞介素17(IL-17)下調了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中的蛋白磷酸酶6(PP6),導致轉錄因子C /EBP-β的磷酸化和激活,並隨後產生了精氨酸酶1。

角質形成細胞中缺乏Pp6的小鼠易患銀屑病樣皮膚炎症。缺乏Pp6的角質形成細胞中精氨酸酶1的積累促使尿素循環產生多胺。多胺可保護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釋放的自身RNA免受降解,並促進髓樣樹突狀細胞對自身RNA的內吞作用,進而促進依賴toll樣受體7(TLR7)的RNA感應和IL-6的產生。精氨酸酶抑制劑改善了銀屑病的鼠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皮膚炎症。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中的尿素循環反應過度和過多的多胺生成會促進自我RNA感知,而角質形成細胞中PP6的失調是一個關鍵事件,它會放大銀屑病的炎症迴路。

據悉,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細胞代謝對銀屑病的作用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Excessive Polyamine Generation in Keratinocytes Promotes Self-RNA Sensing by Dendritic Cells in Psoriasis

Author: Fangzhou Lou, Yang Sun, Zhenyao Xu, Liman Niu, Zhikai Wang, Siyu Deng, Zhaoyuan Liu, Hong Zhou, Jing Bai, Qianqian Yin, Xiaojie Cai, Libo Sun, Hong Wang, Qun Li, Zhouwei Wu, Xiang Chen, Jun Gu, Yu-Ling Shi, Wufan Tao, Florent Ginhoux, Honglin Wang

Issue&Volume: 2020-06-17

Abstract: Psoria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hose etiology is multifactorial. Thecontributions of cellular metabolism to psoriasis are unclear. Here, we report thatinterleukin-17 (IL-17) downregulated Protein Phosphatase 6 (PP6) in psoriatic keratinocytes,causing phosphor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C/EBP-β and subsequentgeneration of arginase-1. Mice lacking Pp6 in keratinocytes were predisposed to psoriasis-likeskin inflammation. Accumulation of arginase-1 in Pp6-deficient keratinocytes drovepolyamine production from the urea cycle. Polyamines protected self-RNA released bypsoriatic keratinocytes from degradation and facilitated the endocytosis of self-RNAby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to promote toll-like receptor-7 (TLR7)-dependent RNA sensingand IL-6 production. An arginase inhibitor improved skin inflammation in murine and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psoriasi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urea cycle hyperreactivityand excessive polyamine generation in psoriatic keratinocytes promote self-RNA sensationand PP6 deregulation in keratinocytes is a pivotal event that amplifies the inflammatorycircuits in psoriasis.

DOI: 10.1016/j.immuni.2020.06.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234-X

相關焦點

  • Cell Press專訪:王宏林教授團隊揭示銀屑病治療新思路
    2015 年,我們發現銀屑病表皮細胞中存在多種轉錄後水平的分子事件,這其中有一個促進細胞增殖的重要 microRNA——miR-31。我們鑑定出 miR-31 在表皮細胞中的直接靶點,即 PP6。PP6 調控細胞周期,且在銀屑病表皮中顯著降低,所以當時我們認為 PP6 極有可能作為表皮細胞增殖的負向調節子起作用。
  • 【學術前沿】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等揭示代謝過程異常加重牛皮癬的...
    角質形成細胞中缺乏Pp6的小鼠易患牛皮癬樣皮膚炎症。Pp6缺乏的角質形成細胞中精氨酸酶1的積累驅使尿素循環產生多胺。多胺可保護銀屑病角質形成細胞釋放的自身RNA不受降解,並促進髓樣樹突狀細胞對自身RNA的內吞作用,從而促進依賴toll樣受體7(TLR7)的RNA感應和IL-6的產生。精氨酸酶抑制劑改善了牛皮癬的鼠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皮膚炎症。
  • ...課題組發現人基因組「暗物質「 有望開發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miPEP155,能夠調控炎症環境中樹突狀細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對小鼠類銀屑病與多發性硬化症(EAE)兩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這一多肽有望成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性藥物。研究人員發現miPEP155在DCs中的互作蛋白HSC70,HSC70是一種分子伴侶和熱休克蛋白,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的摺疊、裝配、轉運和降解,維持細胞熱耐受,調節細胞內突變蛋白的表達等。近年來,HSP肽複合物激活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研究得到廣泛關注。體外研究發現,miPEP155可特異性地與HCS70綁定,大幅降低炎症環境中DC細胞MHC-Ⅱ的表達和轉運水平,從而調控其抗原提呈功能。
  • 聚焦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
    由於銀屑病可累及皮膚和全身各處,還會引起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尚無針對銀屑病的特效藥物,治療上以控制症狀為主,然而普遍存在治療手段適用面窄和容易復發兩大難題。項目團隊在此前研究中曾發現,炎症環境教育後的一群特異間充質幹細胞具備更強的免疫調節能力。
  • 白介素22在銀屑病發病中的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IL-22誘導的細胞內信號存在著活化的STAT,尤以STAT3最為活躍STAT3可在眾多細胞因子(IL-6、IL-22、IL-20)和表皮生長因子等作用下通過TF705殘基的磷酸化而被激活,進而轉移至核內啟動靶基因的轉錄,其中IL-22與受體結合後激活酪氨酸激酶JAK1和TYK2,促使STAT發生磷酸化而轉移至核內。
  •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科技部...
    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一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
    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
    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前景可期
    銀屑病在民間有「不死的癌症」之稱,近年來,我國多個研究團隊將幹細胞應用到了銀屑病的治療研究中,幹細胞有望成為這種「不死癌症」的剋星。文獻揭示[4],銀屑病患者細胞因子在皮膚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表達相比於正常組織有所異常,表皮生長因子(E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及幹細胞因子(SCF)的改變可能與銀屑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定聯繫。
  • ...的競爭在表皮微環境中選擇性保留抗原特異性組織駐留記憶性T細胞
    TGFβ的競爭在表皮微環境中選擇性保留抗原特異性組織駐留記憶性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6:56 美國匹茲堡大學Daniel H.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我們使用這項技術從多個鼠類腫瘤模型中分離出腫瘤特異性抗原反應性腫瘤浸潤CD8+ T細胞,並發現該T細胞亞群具有獨特的TCR組成,類固醇生物合成上調並在體外和體內均表現出強大的腫瘤反應性。我們還從Pan02胰腺腫瘤中分離了TSA特異性CD4+ T 細胞,並發現腫瘤抗原反應性和抑制性CD4+ T細胞共存於腫瘤微環境中。
  • EMBO Mol Med & Cell Rep: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和Cell Reports上的兩項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psoriasis)。
  •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2017-08-1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採用新穎的液體核磁共振技術,發現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IgG-BCR)具有結構動態性,檢測到IgG胞內區瞬間膜解離構象的存在,揭示了記憶性B細胞產生基底水平信號的結構基礎。
  •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新聞—科學網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   近年來,CAR-T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細胞免疫治療方法,其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導航系統CAR並激活,可精準、高效地識別腫瘤細胞,進而通過免疫作用持久地殺滅腫瘤細胞,目前已經在腫瘤治療中得到了較多應用。
  • 幹細胞治療成為攻克「不死癌症」——銀屑病的新方向!
    銀屑是是一種損壞皮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銀屑病(Psoriasis),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皮膚病,不僅存在細胞組織不可逆損傷和免疫異常,還存在表皮幹細胞的嚴重異常,患者皮膚上出現發炎的鱗狀皮膚增生,會帶來嚴重瘙癢和刺痛。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然而,在病理條件下,具有自身反應性的B細胞在被異常激活後能夠分泌識別自身抗原的抗體,這些自身抗體進而對自身組織進行攻擊並引起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對機體造成損害。具有自身反應性的IgG型記憶性B細胞在人體中廣泛存在,而且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常伴隨大量自身抗體的產生。
  • 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杯狀細胞可能是治療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一個潛在靶標。圖中,小鼠攝取的糖類抗原經由腸道杯狀細胞(紅色)運送到樹突細胞(綠色)。樹突細胞利用抗原教會免疫系統認識到食物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
  • ...T細胞導致的非調節性抗原呈遞細胞的激活可以破壞自身免疫耐受
    >   1月15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Unregulat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ation by T cells breaks self tolerance」的文章,發現T細胞導致的非調節性抗原呈遞細胞的激活可以破壞自身免疫耐受
  •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7 13:43:29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Christopher E.
  • 皮膚病之表皮細胞形態鑑賞
    除了那些正常存在於皮膚中細胞,也包括炎症過程中骨髓產生經由血流到達皮膚的細胞。 表皮細胞 超過90%的表皮由有核細胞(將進一步成熟為無核細胞)和完全形質化細胞組成。其他細胞類型包括黑色素細胞和朗格罕氏細胞(樹枝狀抗原呈遞細胞),這兩種細胞僅在增生性/腫瘤性病變的情況下可被檢測到,分別見於黑素細胞瘤/黑素瘤和皮膚組織細胞瘤的病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