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標,長期關注本科普號。
人生小哲理
不貶不褒
如實陳述
方為科普之道
正文
細胞治療是一個造福人類的好事情,應該鼓勵加快發展,路就在腳下。
● ● ●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中心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據介紹,該項目資助強度544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442萬元),將在前期已有機制研究和細胞製備取得成果的基礎上,聚焦間充質幹細胞(MSCs)治療銀屑病的轉化研究和臨床應用,以期獲得能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級MSCs產品。
銀屑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免疫介導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中國大約有800-1000萬銀屑病患者。由於銀屑病可累及皮膚和全身各處,還會引起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尚無針對銀屑病的特效藥物,治療上以控制症狀為主,然而普遍存在治療手段適用面窄和容易復發兩大難題。
項目團隊在此前研究中曾發現,炎症環境教育後的一群特異間充質幹細胞具備更強的免疫調節能力。這一發現提示可以通過間充質幹細胞的特徵性標記分子篩選出更具抑炎能力的特異間充質幹細胞,以此獲得可控、均質、強效的新一代治療炎症性疾病的特異間充質幹細胞產品。
目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臨床、工程技術團隊的通力合作下,該項目已獲得國家幹細胞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項目備案,並完成了17例臨床試驗,大部分取得良好療效。
同時,項目組還發現特異間充質幹細胞的療效存在顯著個體差異,可能與其高度異質相關。今後,研究團隊將從闡明MSCs抑制過度免疫應激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入手,通過「產學研醫」等團隊的分工合作,形成能穩定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產品。
王宏林教授表示,該項目將在未來5年內通過整合優勢科研資源和臨床資源,系統開展特異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明確特異間充質幹細胞的效應機制與功能,並開展臍帶來源的特異間充質幹細胞及其附屬產品治療銀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同時,項目組將依據皮膚外用藥給予方式,率先開展幹細胞治療與外用藥聯合使用的臨床試驗,為探索幹細胞治療皮膚病提供新的思路,並運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等手段篩選、鑑定、驗證與幹細胞治療療效相關的分子標誌物,為幹細胞治療的精準化與個體化奠定基礎。
近年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和上海市細胞治療工程中心,與生物技術研發企業緊密合作,已形成了幹細胞製備、質控與放行檢驗以及臨床試驗等全鏈條的幹細胞轉化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發模式。
王宏林教授團隊長期以來一直從事銀屑病的免疫學機制與治療新靶點的研究,取得了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相關工作在國際學術期刊如EMOBO、Immunity等發表論著48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PCT 1項。團隊自2009年組建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多項國家戰略性研究計劃資助。
參考資料:
[1]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幹細胞三期臨床試驗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 END —
- 科普 情懷 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