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所在解析微藻脂質合成關鍵酶功能分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動物中,由於與TAG合成及代謝緊密相關,DGAT可作為治療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標。DGAT是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關鍵靶標基因,長期受到關注。真核生物中DGAT通常分為I型和II型。在多種微藻中,相比於其他物種,II型DGAT基因的拷貝數顯著擴增。例如,綠藻門的萊茵衣藻中具有5個拷貝,不等鞭微藻微擬球藻中有11個拷貝。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脂質(膽固醇、脂肪酸等)過度累積引起活性氧(ROS)增多,是引起脂毒性進而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但細胞如何感受脂類物質引起的氧化壓力並不清楚。李伯良與宋保亮長期合作從事膽固醇代謝調控研究,他們發現膽固醇酯合成酶ACAT2通過在其277位的半胱氨酸殘基上進行泛素化修飾而降解,膽固醇和脂肪酸誘導的ROS可氧化該半胱氨酸殘基,從而抑制ACAT2
-
研究人員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燃料技術》(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科學網—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韓國科學家藉由過表達轉錄因子,將微擬球藻的脂質產量提高了30%~50%。美國科學家則通過降低另一種轉錄因子的表達使脂質產量增加了一倍。 此前,單細胞中心已在轉錄組和代謝物組的基礎上構建了其機制模型,然而,轉錄組層面和代謝物組層面的實驗數據存在重要差異,無法完全用基因表達到代謝調控之間的延遲解釋。這是由於從轉錄到代謝物變化的過程中仍受到蛋白質層面的調控作用。
-
【中國科學報】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韓國科學家藉由過表達轉錄因子,將微擬球藻的脂質產量提高了30%~50%。美國科學家則通過降低另一種轉錄因子的表達使脂質產量增加了一倍。 此前,單細胞中心已在轉錄組和代謝物組的基礎上構建了其機制模型,然而,轉錄組層面和代謝物組層面的實驗數據存在重要差異,無法完全用基因表達到代謝調控之間的延遲解釋。這是由於從轉錄到代謝物變化的過程中仍受到蛋白質層面的調控作用。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7 星期日
科研進展1、水生所微藻脂質代謝研究獲進展2、大連化物所發表碳一化學前瞻性文章3、上海光機所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5、力學所在二氧化碳動力循環研究中取得進展6、廣州地化所揭示印度大陸早期俯衝幾何學特徵7、蘭州化物所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
晝夜節律與脂質代謝
國內外關於生物鐘與脂肪代謝相關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宿主節律系統與脂肪代謝的互作關係,並從激素(褪黑素、瘦素以及糖皮質激素)、腸道微生物和能量代謝角度探討了節律系統與脂肪代謝的互作機制以及影響因素。
-
賽默飛:病毒感染中基於代謝及脂質組學的亮點研究成果
儀器信息網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態勢的同時,也更加關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機理等相關研究進展。近年來,組學研究成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重點,對於病理、毒理學、藥物動力學等具有重要價值,相關高水平學術期刊大量報導了科研人員利用組學技術開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學的研究成果,也對於此次疫情的進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
微藻汙水處理研究進展
與傳統汙水處理方法相比,微藻汙水處理是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方法。微藻生長繁殖快,光合效率高,可以有效去除汙水中的氮、磷、金屬離子及有毒物質等汙染物。分析了微藻汙水處理幾個關鍵環節的研究和發展,包括藻種的選擇、微藻汙水處理的體系、微藻對各種類型汙水處理的可行性及微藻回收等。指出微藻汙水處理的優點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並對微藻汙水處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
中德科學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
-
代謝性疾病研究進展一覽
2017年8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代謝性疾病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文章中研究者對不同物種、其壽命差異以及機體中脂質代謝特殊性之間的關聯進行了研究。
-
脂質組學(lipidomics)在研究什麼?
詳情見公眾號底部「科享社區」——「儀器共享」&「技術服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2003 年所資助的「脂質代謝途徑研究計劃」(Lipid metabolites and pathways strategy,LIPID MAPS
-
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規模化,或成現實
人類尋找能源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水電、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都在人們的研究搜尋範圍,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微藻能源已經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能源。微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微鹹水中。其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的研究提示,在高血糖之外還存在其他關鍵機制主導或協同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進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肥胖相關性腎病、糖尿病腎病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等慢性蛋白尿性腎病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提出脂代謝穩態失衡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的主要機制。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螺旋藻餅乾、小球藻保健品、微藻生物燃料……微藻,是一種自然界中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在食品、保健品、生物燃料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現在,微藻還多了一項新的用途——「種」在腫瘤細胞裡治療癌症。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
昆明動物所等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中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等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中獲進展 2017-12-1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量研究表明,APOE(公認的AD致病基因)可以在大腦中促進Aβ的蛋白水解清除,且在脂質代謝相關途徑中發揮重要作用。麻風分枝桿菌可通過某種機制直接調節人類的脂類代謝過程,累積脂類物質並抑制其降解。抑制脂滴的募集過程將降低施旺細胞中麻風分枝菌的存活率。基於這些發現,推測APOE基因多態,尤其是和AD遺傳易感相關的變異,可能也與麻風病風險相關。
-
水生所等在微藻異養高密度培養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發穩定、高效的微藻高密度異養培養技術是目前微藻生物技術領域廣泛關注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以一株可異養培養的富油柵藻為研究對象,通過過程優化,尤其是精準的葡萄糖濃度控制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該藻的超高密度培養——在實驗室和中試發酵罐放大條件下,柵藻最高細胞乾重分別達到286和283.5 g/L,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微藻培養生物量濃度水平
-
青島能源所通過代謝工程提升工業產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效率
但在工業產油微藻中,針對固碳能力的分子育種,則尚未有成功先例。 微擬球藻是一種可利用海水或淡水、在室外大規模培養的工業微藻,具有生長速度快、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強、強勁積累油脂和高值不飽和脂肪酸等優點,因此已成為工業微藻分子育種的主要模式研究體系之一,也成為國內外許多微藻規模培養示範工程的優先選擇。
-
選擇最佳的微藻生產生物柴油
微藻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與用於商業生物柴油的傳統作物相比,微藻具有若干優勢。微藻的生命周期較短,而且它們可以在不適合農業的環境中發展,因此它們不會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在《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雜誌上,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分析不同物種特性的方法,通過考慮生物、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的微藻作為能源。儘管微藻的優勢和培養程序有一定的改進,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物種研究相對較少。
-
中科院紅球藻DGAT酶研究獲進展!或提升愛爾發等企業發展空間
據《實驗植物學雜誌》及中科院水生所等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類生物技術和生物能源研發中心在雨生紅球藻II型DGAT酶的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首次發現一個II型DGAT家族中的蛋白HpDGTT2不具備DGAT功能、但是行使其上遊醯基轉移酶(即溶血磷脂酸醯基轉移酶,LPAAT)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