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2021-01-08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 | 酶美

當環境因素影響到生物體的體徵【1】、代謝【2】、行為【3】和壽命【4】等生理和行為特徵後,機體會以非遺傳信息的形式將這種影響因素傳遞給後代,即為表觀遺傳。表觀遺傳可以通過與DNA序列變化無關的信息,如通過DNA的甲基化、組蛋白的修飾、非編碼RNA以及小RNA等傳遞信息給後代,這種現象稱為跨代表觀遺傳(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TEI)【5】。

溫度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機體的環境經歷不可避免地包括溫度的影響。已有研究表明,輕度的熱應激(包括由輕度的高溫刺激或短期致死性的高溫刺激所引起的熱應激)可延長機體的壽命和增加其抗逆性。這種對壓力耐受力的適應性誘導被稱為「低毒性興奮效應」,該現象已經在果蠅【6】、人成纖維細胞【7】和線蟲【8】等多種物種中被觀察到。輕度的熱休克會引起低毒性興奮效應,是因為它們會導致熱休克蛋白(HSP)的激活,進而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

在線蟲中,已有研究發現並闡明輕度熱壓力導致的興奮性效應機制,即當線蟲被暴露於高溫環境下,會導致激烈的熱應激,而激活包括HSF-1,DAF-16/FOXO,HLH-30/TFEB和核受體DAF-12等一系列轉錄因子,進而上調應激反應基因(hsp-70,hsp-16.2和hsp-12.6)和自噬基因(lgg-1,bec-1和unc-51),最終達到延長壽命和增加抗逆性的效應【8,9】。

既然熱激能夠增加模式生物的抗逆性、有助於蛋白穩態的維持,並延長壽命。而高溫記憶又可通過跨代表觀遺傳傳遞給後代。那麼,熱應激引起的生存優勢是否也有跨代遺傳(TEI)現象呢?如果有,其機制是什麼呢?。

2021年1月1日,來自暨南大學的周慶華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N6-methyldeoxyadenine and histone methylation mediate transgenerational survival advantages induced by hormetic heat stress的研究成果,報導了輕度的熱休克會導致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延長,且這種現象在未經熱刺激的後代中仍然能維持到F5代,並揭示了這種跨代遺傳效應被組蛋白H3K9me3和DNA的N6-mA(DNA上的N6-甲基腺嘌呤)的修飾所介導。

為了驗證線蟲是否存在熱壓力誘導的生存優勢的跨代遺傳現象,作者將成年第一天的野生型線蟲暴露到35 ℃培養1小時【8】,然後對母體裂解獲得F1到Fn代。作者發現熱激的親代和它們的後代(後代正常培養在20 ℃)表現出壽命的顯著延長。且這種效應可以一直傳遞到F5代,即使F1-F4代從未經歷過熱激,到第六代(F6)恢復正常壽命。此外,熱激的雄性與非熱激雌雄同體交配,或非熱激的雄性與熱激的雌雄同體交配,得到的F1子代及其F2代都顯示顯著的壽命延長,這表明父系和母系均可以傳遞由熱應激誘導的信息,從而導致後代的生存優勢(下圖)。

圖1. 熱應激誘導可跨代遺傳的生存優勢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轉錄因子HSF-1、DAF-16和核受體DAF-12參與這種熱應激誘導的壽命延長的跨代遺傳的調控。為了更明確地分析hsf-1,daf-16和daf-12的作用是執行熱應激反應,或是傳遞可遺傳的記憶,還是同時參與兩者,作者通過親代(P0)或者子代(F1)代特異地RNAi沉默分析,發現hsf-1和daf-12在子代中的作用是執行熱壓力應答去延長壽命,而DAF-16不僅參與執行熱應答,還參與跨代記憶的傳遞。

由於所觀察到的熱壓力誘導的生存優勢會在有限世代內恢復到正常水平,作者猜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受到表觀遺傳的調控。通過對參與表觀遺傳調控的部分基因突變株進行檢測,發現組蛋白H3K9me3修飾參與該跨代遺傳效應。H3K9me3甲基轉移酶的set-25和set-32基因的缺失【10】,消除了這種熱激誘導存活優勢的記憶效應。

除了組蛋白修飾的作用外,DNA甲基化也可以成為可遺傳信息的載體【11】。最近的研究表明,DNA N6-mA修飾介導線蟲的跨代表觀遺傳效應【4,12】。作者用dot blot分析,發現DNA的N6-mA修飾在熱激的P0代中顯著升高,且這種DNA的N6-mA修飾的增加在子代中可一直維持四代,即使子代從未受到任何熱激,這一發現與F6代恢復正常壽命一致。此外,N6-mA甲基轉移酶功能缺失突變體damt-1(lf)和damt-1(lf)在熱應激後均不提高N6-mA的水平。且生存分析發現damt-1突變體消除了熱應激記憶的傳遞。這些結果表明DNA N6-mA修飾參與熱應激誘導壽命延長的跨代遺傳。

通過採用H3K9me3 ChIP和N6-mA MeDIP技術,作者進一步揭示了H3K9me3和N6-mA這兩種修飾在熱應激誘導的生存優勢的跨代遺傳中的調控機制——在熱壓力下,一些基因的H3K9me3修飾水平降低,同時伴隨著N6-mA水平的升高,且這種表觀遺傳修飾的標記在子代中得以維持,並協同促進應激反應相關基因的轉錄,最終實現熱應激後代壽命的延長。有趣的是,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發現,在參與熱激誘導生存優勢的跨代遺傳調控的轉錄因子HSF-1,DAF-16和DAF-12中,DAF-16參與調控熱壓力誘導的N6-mA升高以傳遞跨代記憶。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發現父母代可以傳遞由熱休克誘導的信息,從而導致後代的生存受益,使得後代的壽命和健康壽命得以延長。而在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中,涉及H3K9me3和N6-mA依賴性的跨代遺傳網絡,這些遺傳網絡賦予基因表達的改變,最終導致後代的生存優勢。這個跨代遺傳過程還依賴於轉錄因子DAF-16和HSF-1以及核受體DAF-12。也就是說,在環境壓力下,親代的熱應激會激活DAF-16,HSF-1和DAF-12來延長壽命,而其中DAF-16還調控N6-mA和H3K9me3的水平並在後代中建立這些表觀遺傳標記。反過來,子代中的H3K9me3和N6-mA標記會促進應激反應相關基因(即daf-16,hsf-1和daf-12,daf-16和hsf-1的靶基因)的募集並促進熱應激反應的激活,最終導致由熱應激介導的生存優勢的跨代表觀遺傳(下圖)。

這項研究表徵了興奮性低毒熱效應在幾代線蟲之間的傳播,並確定了其傳播的相關因素(包括應答熱壓力的重要因子以及傳遞環境記憶的表觀機制),為進一步了解由熱應激介導的後代表觀遺傳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框架和研究基礎。但在整個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謎,在整個熱激誘導生存優勢的跨代遺傳中,DAF-16,DAF-12,HSF-1,HLH-30,H3K9me3和N6-mA組成的調控網絡是如何整合和協作的,以及表觀遺傳標記如何逐漸消除和恢復,這些都是將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機制。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adv.eabc3026

參考文獻

1. Cavalli, G. and R. Paro, 1998. The Drosophila Fab-7 chromosomal element conveys epigenetic inheritance during mitosis and meiosis. Cell. 93(4): p. 505-18.

2.Han, S., et al., 2017.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ink H3K4me3 modifiers to C. elegans lifespan. Nature. 544(7649): p. 185-190.

3.Moore, R.S., R. Kaletsky, and C.T. Murphy, 2019. Piwi/PRG-1 Argonaute and TGF-beta Mediate Transgenerational Learned Pathogenic Avoidance. Cell. 177(7): p. 1827-1841 e12.

4.Ma, C., et al., 2019. N6-methyldeoxyadenine is a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signal for mitochondrial stress adaptation. Nat Cell Biol. 21(3): p. 319-327.

5.Skvortsova, K., N. Iovino, and O. Bogdanovic, 2018.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epigenetic inheritance in animals. Nat Rev Mol Cell Biol. 19(12): p. 774-790.

6.Hercus, M.J., V. Loeschcke, and S.I. Rattan, 2003. Lifespan extensio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through hormesis by repeated mild heat stress. Biogerontology. 4(3): p. 149-56.

7.Rattan, S.I. and R.E. Ali, 2007. Hormetic prevention of molecular damage during cellular aging of human skin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Ann N Y Acad Sci.1100(1): p. 424-30.

8.Kumsta, C., et al., 2017. Hormetic heat stress and HSF-1 induce autophagy to improve survival and proteostasis in C. elegans. Nat Commun. 8: p. 14337.

9.Labbadia, J., et al., 2017.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tores the Heat Shock Response and Prevents Proteostasis Collapse during Aging. Cell Rep. 21(6): p. 1481-1494.

10.Towbin, B.D., et al., 2012. Step-wise methylation of histone H3K9 positions heterochromatin at the nuclear periphery. Cell. 150(5): p. 934-47.

11.Cooney, C.A., A.A. Dave, and G.L. Wolff, 2002. Maternal methyl supplements in mice affect epigenetic varia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of offspring. J Nutr. 132(8 Suppl): p. 2393S-2400S.

12.Greer, E.L., et al., 2015. DNA Methylation on N6-Adenine in C. elegans.Cell. 161(4): p. 868-78.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Oded 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精確地闡明讓環境影響遺傳「開啟」和「關閉」的機制。他們揭示出決定哪些表觀遺傳反應(epigenetic response)會被遺傳以及持續多長時間的規則。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在植物中,這種動態的蛋白糖基化與磷酸化修飾調節植物春化作用介導的開花過程,而O-GlcNAc信號與組蛋白表觀遺傳調控的關係尚不清楚。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程靚團隊長期從事該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了一系列針對重要RNA表觀遺傳修飾的高選擇、高靈敏、時空分辨的化學轉化、螢光標記的原理和方法。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本質是修飾依賴的識別和催化",李海濤教授說。實際上,近年來隨著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和生化實驗手段的綜合運用,除了傳統上的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陸續發現近十幾種新型組蛋白修飾類型,大大拓展了對組蛋白表觀遺傳的認識。,這些組蛋白上的各種修飾在多個位點上相互交織影響,形成了複雜的組蛋白修飾調控網絡,發揮了遠遠超過辯論所涉及內容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圖1)。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動物所等揭示RNA修飾酶Dnmt2在精子獲得性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張瑩研究組和周琪研究組,與美國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的Qi Chen實驗室以及德國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Frank Lyko實驗室合作,揭示了RNA甲基轉移酶Dnmt2在精子RNA介導的獲得性代謝疾病跨代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 朱健康組在DNA甲基化跨代遺傳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首次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遺傳的現象,並闡明了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多種表觀遺傳修飾機制共同決定了從頭甲基化通路—RdDM依賴的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分子機制。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 Science:遺傳因素推動下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本期期刊中的三篇文章(第750頁由Kasowski等人撰寫的文章,第744頁由Kilpinen等人撰寫的文章,第747頁由McVicker等人撰寫的文章)向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框架,以便於研究者們探索人群中遺傳變異與性狀差異之間關聯性的潛在機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DNA變異可通過序列特異性的轉錄因子活性,影響一種名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基因調控機制。
  • 朱健康組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跨代遺傳
    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現在仍然不清楚親代的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是否能穩定遺傳到子代。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和分子研究表明,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級轉錄調控網絡的精確調控,其中幾個NAC家族轉錄因子被鑑定為次生壁發育的開關基因:在擬南芥中, NST1和SND1兩個NAC家族轉錄因子的同時突變特異的導致纖維細胞中次生細胞壁增厚的嚴重減少。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epigenetics)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可遺傳的基因表達變化,具體的調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染色質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以及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等。
  • NAR | 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和分子研究表明,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級轉錄調控網絡的精確調控,其中幾個NAC家族轉錄因子被鑑定為次生壁發育的開關基因:在擬南芥中, NST1和SND1兩個NAC家族轉錄因子的同時突變特異的導致纖維細胞中次生細胞壁增厚的嚴重減少。
  • 表觀遺傳調控或可期待
    但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基因序列無變化的情況下,基因表達,也即表型,也會發生改變,並遺傳給後代,這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內容。表觀遺傳的改變可能是隨機事件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後天的環境、生活習慣等外在條件也可以影響衰老。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遺傳專科醫院徐家偉、姚桂東博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吳婧怡、博士生劉伯峰、博士後林自立和醫學院博士生王培哲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 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該研究第一次描述了這種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後果,並證實母體的表觀遺傳記憶對後代的存活和發育是必不可少的。表觀遺傳學是修改DNA的活性但並不改變核苷酸序列的化學反應和其他進程的總稱。表觀遺傳標記並不是基因。這些由父母傳遞給子女的表觀遺傳信息,用以調節從親代繼承的基因的基因表達。研究人員還指出,它們也牽涉到胚胎的正常發育。
  • 南農多倍體團隊揭示表觀遺傳在小麥「愛恨情仇」故事中的作用
    表觀遺傳調控參與植物的器官發育和環境應答,但是人們對於表觀遺傳在小麥「結婚」、「離婚」和「復婚」中的作用了解較少。polyploid wheat和Histone H3K27 dimethylation landscapes contribute to genome stability and genetic recombination during wheat polyploidization的研究論文,分別從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的角度解析了表觀遺傳調控在小麥物種進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