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英才!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歡迎你!

2020-09-29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由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整合前的兩個研究所都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地學界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研究所戰略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以固體地球科學為主攻方向,建設『理論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科教融合』四位一體的新型國際化研究中心」。在全球性地球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原創性突破,發展地球科學理論;聚焦國家資源、能源和環境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支撐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研究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7個。2009年獲批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2014年獲批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研究所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博士後流動站單位,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

研究所擁有一流的技術平臺,目前已建成地球物質成分與性質分析、地質年代學測定、地球內部結構探測、空間環境觀測野外臺站、古環境數據分析、數據計算處理與數值模擬、深部資源勘探裝備研發等七大技術平臺系列,具備了對從空間地磁環境觀測到地球深部探測與數值模擬進行全方位綜合研究的能力。

地球動力學、板塊重構、地磁學、比較行星學、深空探測、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地震學、地球古環境、非常規油氣開發、關鍵金屬礦產、巖體工程地質力學、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地熱能勘探開發、深部資源探測與開發裝備研發、大型加速器質譜運行與技術方法研發、地球大數據及智能化、地球科學信息平臺技術研發。

領軍人才

基本條件

地球科學某一學科領域的國際頂尖人才,應具有在知名科研機構、高校或大型企業研發機構等擔任教授或相當崗位的任職經歷,原則上年齡不超過 50 周歲。

崗位

提供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配套支持

1、薪酬待遇:年薪採取「一事一議」。

2、科研經費:

研究所提供科研啟動經費 300~500 萬元;入選國家或中科院人才計劃,另獲百萬元以上人才經費。

3、住房待遇:

提供人才公寓周轉房;達到一定條件後,根據國家和中科院相關政策,協助購買經濟適用房或通過貨幣化方式支持購置商品房;入選國家或中科院人才計劃,可獲百萬元以上安家補貼。

4、其他支持:配合中科院「3H」工程,優先照顧子女入學。

青年人才

基本條件

地球科學某一學科領域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為該領域學術或技術帶頭人的發展潛力,有獨立開展工作和較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高校或大型企業研發機構等具有一般不少於3年(含)的科研工作經歷,原則上年齡不超過40周歲。

崗位

提供副高級或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配套支持

1、薪酬待遇:

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提供年薪 40 萬元以上;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提供年薪 60 萬元的薪酬政策。

2、科研經費:

研究所提供科研啟動經費 100~200 萬元,入選國家或中科院人才計劃,另獲百萬元以上人才經費。

3、住房待遇:

提供人才公寓周轉房;入選國家或中科院人才計劃,可獲百萬元以上安家補貼。

4、其他支持:配合中科院「3H」工程,優先照顧子女入學。

特聘副研究員

基本條件

地球科學領域優秀的青年科技人員,在國際前沿科學問題或國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 35 歲以下,學風端正,並能與同事精誠合作;研究方向須與研究所發布招聘的「特聘副研究員」崗位方向一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任助理研究員崗位滿 2 年。

崗位

提供副高專業技術崗位。

配套支持

1、薪酬待遇:提供年薪 40 萬元以上薪酬政策。

2、科研經費:提供科研啟動費 100 萬元。

3、住房待遇:優先享受人才公寓租住。

4、其他支持:配合中科院「3H」工程,協助子女入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人事處

聯繫人:劉老師

諮詢電話:010-82998239、82998237

諮詢郵箱:hr@mail.iggcas.ac.cn

海納百川,廣聚英才,

攜手地質地球所,

展鴻鵠之志,鑄地學輝煌!

我們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等你!

(可聯繫相關部門的主任或副主任)

序號

備註

需求研究方向

1

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球動力學

2

板塊重構

3

地磁學

4

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

比較行星學

5

深空探測

6

行星科學

7

空間物理

8

地震學

9

新生代地質與環境院重點實驗室

地球古環境

10

油氣資源研究院重點實驗室

非常規油氣開發

11

礦產資源研究院重點實驗室

關鍵金屬礦產

12

頁巖氣與地質工程院重點實驗室

巖體工程地質力學

13

非常規天然氣開發

14

地熱能勘探開發

15

深部資源探測先導技術與裝備研發中心

深部資源探測與開發裝備研發

16

科技平臺

大型加速器質譜運行與技術方法研發

17

地球大數據及智能化

18

地球科學信息平臺技術研發

掃二維碼進入官網

獲取更多招聘信息

美編:趙亞楠

校對:陶 琴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揭示全新世地磁場極端變化
    (原標題: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揭示全新世地磁場極端變化)
  • 中科院金屬所訪問我校 材料科學英才班啟動招生
    12月4日上午,中科院金屬所楊銳副所長一行7人訪問我校,與我校就材料科學英才班招生工作進行商討和交流。副校長陳初升、教務處、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與科學工程系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陳初升副校長  座談會上,雙方就材料科學英才班招生準備工作情況、選拔標準及培養方案進行了具體討論,並初步達成一致意見。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北方沙漠化研究獲突破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北方沙漠化研究獲突破 2015-02-03 中國科學報 馮麗妃 【字體:大 中 小】
  • 地質地球所夏令營「拍了拍」你,聽說這次都能參與?
    💌如今你身在何地?問題:地質地球所的夏天是怎樣的?仍如往年一般,今年夏天的地質地球所仍有一個美麗的夏令營活動等著你吶👇時間👇7月13日-7月16日日由於疫情影響,今年我們夏令營改線上啦,在嗶哩嗶哩APP搜索「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或者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啦所以四面八方的同學們大朋友小朋友們都去圍觀啊,記得點波關注
  • 遼寧首批「興遼英才計劃」名單公布 中科院瀋陽分院多個團隊/個人...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訊(記者丁寧)近日,遼寧省發布首批「興遼英才計劃」獲獎名單,來自中科院瀋陽分院系統的70餘個團隊或個人入選。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揭示全新世地磁場極端變化—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特提斯研究中心古地磁與年代學學科組博士後蔡書慧和該所合作導師朱日祥、鄧成龍、秦華峰、潘永信及山東大學合作導師靳桂雲、美國合作導師Lisa
  •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2018-03-2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能源所研究員、非常規天然氣儲層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執行副主編潘哲君訪問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並於3月22日在研究所作了題為Gas transport in proppant supported shale fracture
  • 在廣東打卡火山地質和德國瑪珥湖的美?來湛江湖光巖感受大自然吧
    18公裡處,由四周火山垣環及火山口湖所組成,自古就有「湖光鏡月」的美譽,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及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這裡你將會觀賞到「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瑪珥湖」、豐富奇特的火山地質遺蹟,呼吸到清新的負離子空氣,品嘗到獨具特色的湛江地方美食,感受到湖光巖人的熱情款待。
  • 認識我們的地球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有多大?有多重?趣說地質學--認識我們的地球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科學進步的源動力。「揜」的意思是遮蔽,用圓形的天去蓋方形的地,會露出四個角吧?於是,「蓋天說」被改良了。公元前1世紀成書的《周髀算經》提出,天是穹狀的,地也是穹狀的,兩者都是同心圓狀的半球,天和地間相距8萬裡。
  • 分門別類看湖泊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湖泊是在內動力或外動力地質作用下,陸地形成的上比較寬廣的天然積水凹地。青海湖瀘沽湖地球表面的湖泊,不論其何種成因類型,湖泊形成都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能集水的窪地,即湖盆;二是提供足夠的水量使盆地積水。
  • 世界從哪裡來?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紅巨星階段後期的恆星,內部發生分層,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此時恆星核心的溫度已高達30-50億℃矽元素聚變生成了恆星聚變所能創造的、火星(地球,圖片來源@NASA)▼但正是由於這0.6%的重元素作為巖石行星之一的地球才如此與眾不同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熾熱的巖漿球物質翻滾流動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揭示膠北古元古代淡色花崗巖巖石成因
  • 再遊科羅拉多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兩年前,我們曾經參加UCLA組織的地質考察,到過科羅拉多高原。不過,那次是地質考察,了解科羅拉多高原地質演化歷史,這次則是風景觀光,充其量算是地理考察。地質和地理既有關聯也有差別。古人愛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指的是山川河海、地貌地勢,是地球表層的現今狀態。地質則是指地球表層以及地下乃至地心古往今來的狀態和變化過程。
  • 地質地球所月壤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理解月壤的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月壤剖面記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輻射歷史,以及小行星對月面的撞擊歷史;同時,無論是環繞探測、軟著陸巡視探測,還是採樣返回,所獲得的數據和樣品幾乎全部來自月球表面特別是月壤層。但月球軌道器和月球車的遙感觀測等,基本均未能提供與月壤形成相關的直接證據。2019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成功著陸。
  • 地質地球所發現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可作為古高度計
    根據大氣降水高程效應提供的δ-高度關係,用地表形成的自生礦物中δ18O或δD來估算古高度已經廣泛應用於青藏高原、內華達、安第斯等地區。然而,由於地層中可能缺失合適的自生礦物,加上礦物形成時溫度和蒸發條件的差異以及沉積後同位素交換導致的原生δ信號失真,這一方法仍然受到較大限制。
  • 地質地球所揭示近百年氣候變暖疊加在500年周期暖相位上
    然而,目前全球氣候變化的格局,是在地質時期氣候長期演變背景下形成的。由於自然氣候系統的複雜性和模擬預估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器測溫度記錄也僅有近百年的歷史,因此要客觀地認識百年來氣候變化的過程和規律,需要從更長時間尺度的自然氣候變化歷史中去了解:數千年來的氣候冷、暖變化,是否存在百年尺度的自然周期?今天的氣候變暖,是否疊加了自然周期的變暖過程?
  • 羨慕中國地質大學的畢業戒指,先了解下這所名校吧,你也可以擁有
    一枚戒指把一所高校帶進了廣大考生的視線,讓本來沒有計劃考這所大學的考生產生了興趣,不得不說這所高校做得相當不錯,它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戒指由學校珠寶學院校友設計製作,材質為925銀、鍍18k白金,還嵌有一枚晶瑩的寶石(學士為水晶,
  • 地質地球所關於黃土古氣候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能找到地質歷史時期的「環境相似型」來推測未來氣候的發展趨勢。40萬年前後太陽輻射變化幅度與未來6萬年相似,是距今最近相似型。因此本世紀初40萬年前後的間冰期的環境演化成為全球古氣候研究的一個焦點,但終因不同地區地質記錄、模型模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至今沒有對這個時期的溫暖程度、間冰期長度等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
  • 地質地球所等定量論證天然氣水合物無定形相的存在
    豐富的籠子類型和籠子充填狀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值得人們像歷史上對煤炭和石油的研究一樣下大力氣研究天然氣水合物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分子動力學學科組郭光軍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於2009年10月6日曾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核機制的籠子吸附假說,預測出水合物在形成過程中應該經歷一個各種籠子結構混雜堆垛的無定形相過渡態。兩天後,Walsh等在Science上發表了第一條水合物自發成核生長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軌跡。
  • 地球演化史——地質年代表
    在介紹這張奇特的表格之前首先來認識什麼是地質年代。地質年代是用來描述地球演化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應用在地質學和考古學。        接下來,我們隆重介紹主角:地質年代表。它是按照早晚順序來表示相對地質年代和絕對地質年代的表格。而計算地質年齡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相對地質年代,根據生物的進化和巖石形成的順序,劃分為相對應生物發展的階段,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地質歷史時期存在一種對應生物種類,比如恐龍生活在中生代。這種方式得到的是一個相對的時間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