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地理很重要,學地理就要先學地球,因為地理知識的主體就是地球,而地球是一個時刻在運動演化的生命體。所以首先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地球的演化史。
宇宙是充滿奧秘的,作為宇宙的及其微小的分子,地球的發展歷史也同樣充滿奇幻,像極了我們的中國歷史,地球在演化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張表格—地質年代表。它是經過各國地質學家近兩個世紀的努力不斷完善而形成(不瞞大家,這張表格至今仍舊在不斷得到補充)。
在介紹這張奇特的表格之前首先來認識什麼是地質年代。地質年代是用來描述地球演化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應用在地質學和考古學。
接下來,我們隆重介紹主角:地質年代表。它是按照早晚順序來表示相對地質年代和絕對地質年代的表格。而計算地質年齡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相對地質年代,根據生物的進化和巖石形成的順序,劃分為相對應生物發展的階段,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地質歷史時期存在一種對應生物種類,比如恐龍生活在中生代。這種方式得到的是一個相對的時間順序。
二是絕對地質年代,根據巖層中放射性同位素衰變而精確測量的時間,既然是精確,也就是相對比較準確。
依據上述兩種方法地質學家編制出地質年代表。那具體怎麼解讀呢?
以上面這張地質年代表為例,我們先來看縱坐標,它是一連串
時間單位:宙代紀世,如果細分還有期和時。怎麼理解呢?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現實中用的年月日時分秒,不同的單位表示不同的跨度。 再來看縱坐標,按照兩種時間測量方法,將宙這個時間單位劃分為三段:太古宙、元古宙以及顯生宙,由下到上,時間上由老到新。顧名思義,顯生宙時期就是有生命存在,而之前無生命跡象。 第二列到第三列是相同的道理。第四列則是依據化學元素同位素測量所獲得的相對精確年代,我們可以按照地質年代表說中侏羅統所在的年代是距今2億年至距今1.75億年。這一列需要注意的是,年代單位是百萬年。
那問題又來了。現實生活中,我們今年和明年之間是按照除夕來區分,那地質年代表中的地質時期是怎麼劃分的呢?答案是重大地質事件,例如六千萬年前開始的喜山運動。在事件中往往可以形成兩個時期之間存在一套底礫巖。
另外,國際地質組織也積極地在全球尋找兩個地質歷史時期之間的「金釘子」,金釘子是國際地層委和地科聯,是為定義和區別全球不同年代(時代)所形成的地層的全球唯一標準或樣板,並在一個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巖層序列中標出,作為確定和識別全球兩個時代地層之間的界線的唯一標誌以便於證明這個兩個時期之間的過渡。
它就像是打開兩個地質歷史時期的鑰匙。「金釘子」一旦釘下,這個地點就成為國際地質學某一地質時代分界點的唯一道標。
可能剛接觸地質年代表時,咱們會有凌亂的感覺,經過小編的講解,我們是否掌握其中的規律?再配合地質年代表口訣,相信會變得簡單易懂:
新生早晚三四紀,六千萬年喜山期;
中生白堊侏疊三,燕山印支兩億年;
古生二疊石炭泥,志留奧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薊長城,海西加東到晉寧。
地質年代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你想學好地理。所以,抓緊做好準備,學習吧!
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問,請掃描二維碼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