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歷史

2020-12-04 地理園地

【課標】

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

【關鍵術語】

地層、層理構造、化石、地質年代、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殼運動

【學習重點】

1.地層與化石研究對認識地球演化的主要作用。

2.地球地質歷史的年代劃分。

3.地質年代表與地球的演化過程。

【知識梳理】

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

1.地球的歷史:約46億年,研究地層是認識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

2.地層和化石

(1)概念及特點

(2)研究意義:通過研究地層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境。

3.地質年代表

(1)劃分依據:全球各地的地層和古生物化石。

(2)時間單位:宙、代、紀。

(3)地質年代

二、地球的演化歷程

1.前寒武紀

(1)時間: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佔地球歷史的90%。

(2)演化特點

①大氣演化:由原始大氣的無氧環境演變為有氧環境。

②生物演化

③地質礦產:重要的成礦時期,大量的鐵、金、鎳、鉻等礦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地層中。

2.古生代

(1)時間:距今5.41億年~2.52億年,可分為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和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2)演化特點

①海陸演化:地殼運動劇烈,形成聯合古陸。

②生物演化

③地質礦產: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3)古生代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9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3.中生代

(1)時間:距今2.52億年~6 600萬年,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2)演化特點

①海陸演化:板塊運動劇烈,三疊紀晚期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在的位置漂移。

②生物演化

③地質礦產: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

(1)時間:距今6 600萬年至今,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2)演化特點

①海陸演化: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③氣候演化:第四紀時期,全球出現數次冷暖交替變化,目前地球處於溫暖期。

【重點透析】

1.如何判斷地層的形成時間早晚?

(1)按巖層的排列順序來判斷:在正常情況下,沉積巖層總是按順序排列的。一個未經變動的沉積巖層,下老上新。但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巖層可能會錯綜複雜,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層序顛倒或破壞,這就需要根據化石確定地層順序和時代。如右圖, A、B、C、D表示巖層,且巖層年齡A>B>C>D。

(2)按地層中所含化石的結構來判斷:由於生物的演化總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故地層中所含化石越低級、越簡單,地層就越古老,反之就越年輕。

(3)按照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計算巖石的絕對年齡:巖石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會以不變的速率逐漸衰變,成為非放射性的子體同位素,同時釋放出能量。因此只要在溫度、壓力等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就能獲得正確的數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巖石或礦物的年齡。

【溫馨提示】在掌握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

(1)時間變化:從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記憶)。

(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

(3)植物變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2.如何判斷地層形成時地理環境狀況?

(1)通過地層中所含化石來判斷:如若巖石中有三葉蟲化石,由於三葉蟲屬於海生無脊椎動物,故發現地層中有三葉蟲化石,就說明該地層形成於古生代早期,且為溫暖的海洋環境。

(2)通過地層中所含的礦產或巖石類型來判斷:若某地層中有煤層分布,則說明該地層是在森林茂密的陸地上形成的。若某地層中的巖石主要是石灰巖,則其形成時多是溫暖的淺海環境。

3.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恐龍到底是怎樣滅絕的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給出正確的答案,但卻有十幾個滅絕的假說,認可度比較高的滅絕假說有:

(1)隕星碰撞說:這與6 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千米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向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滅絕了。

(2)氣候變遷說:6 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氣中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

4. 恐龍的滅絕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啟示一:從「災變論」的觀點出發,人類對未來要有必要的憂患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災害的研究、認識和掌控能力,從而進行有效的防災減災。

啟示二:依「漸變論」的觀點,人類應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首先是人類數量爆炸性增長已接近地球的最大承載能力。

啟示三:過多的恐龍對資源的過度消耗使資源枯竭是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人類今天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

【典型例題】

右圖為「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示意圖」,讀圖回答3~5題。

3.在①時期以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B.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C.地球上只有一些無機質

D.出現了藍藻

4.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揭開欣欣向榮的生物系統演化進程序幕的是 (  )

A.原核生物 B.爬行動物 C.真核細胞生物 D.無脊椎動物

5.動物由海洋向陸地發展的時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①時期以前為地球初期發展階段,此時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氣。故選A。第4題,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揭開欣欣向榮的生物系統演化進程序幕的是無脊椎動物的大量出現。故選D。第5題,動物由海洋向陸地發展的時期是古生代末期。故選C。

【答案】3.A 4.D 5.C

6.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經過科學探索,6500萬年前的一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直徑長達10公裡,以40公裡每秒的速度撞擊了如今位於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撞擊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當量的TNT,留下了直徑超過180公裡的超巨型撞擊坑。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撞擊地球的這顆巨型隕石中存在一種金屬銥,其含量是正常巖層含量的200倍以上,並且還在巖石中找到了衝擊石英的證據,只有小行星的猛烈撞擊才會留下這樣的痕跡。

(1)圖中所示的地質年代是 代,動物界正是 動物的時代。

(2)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圖中大型動物滅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並且找到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這些證據是什麼?

(3)物種滅絕對人類的危害有哪些?

(4)這個年代之所以是主要的成煤期,主要是因為陸地植物中 植物佔據主要地位。

【解析】第1小題,圖示景觀是中生代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出現在距今2.52億年~6 600萬年的中生代,這一時期爬行動物盛行。第2小題,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層內,科學家發現銥元素的含量異常,高出相鄰巖層平均值的30倍左右。銥元素在地球表面並不常見,而隕石中卻經常存在銥含量較高的現象。而且還發現了隕石坑,這都成為支持小行星撞擊地球假說的證據。第3小題,生物基因資源減少,生態失去平衡,直接影響人類活動。第4小題,這個時期由於裸子植物在陸地上佔據主要地位,所以是地質歷史時期最主要的成煤期。

【答案】(1)中生 爬行 (2)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層內,科學家發現銥元素的含量異常。銥元素在地球表面並不常見,而隕石中卻經常存在銥含量較高的現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島的北部海岸,地質學家發現了一個部分淹沒在海中的隕石坑,直徑180~200 km,隕石坑中到處開裂的巖石表明,曾發生過一次強烈的爆炸。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可能發生的地點。(3)物種滅絕是生物基因庫的巨大損失,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4)裸子

相關焦點

  • 地球的"恐怖歷史」
    隨著網絡的流行,各種各樣的流行詞也是越來越多了,「黑歷史」就是其中一個,意思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image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地球也有著一段「黑歷史」,而且那還是一段堪稱恐怖的「黑歷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咱們這就去了解一下!
  • 談談「地球歷史」
    一、地球歷史大家一定知道上下五千年的中國的歷史。你可知道?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地質學家們根據地球表面留下的蛛絲馬跡(地質遺蹟),通過全球性的、系統的對比研究,把46億年的地質歷史劃分為4個「宇和宙」,10個「界和代」,22個「系和紀」,38個「統和世」。「宇界系統」是空間概念,「宙代紀世」是時間概念。
  • 地理歌曲——《地球的歷史》
    演唱:許卓成我們地球的歷史四十六億年很久遠就開始應如何去認識我們地球的歷史地層化石都是故事嗚哦地層上新下老是方向化石記錄地球生長巖石年齡同位素測量地質年代「宙代紀」創太古宙時幾無陸地生命始現四十六億年很久遠就開始應如何去認識我們地球的歷史地層化石都是故事地層上下有順序生物進化演替巖石年齡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我們地球的歷史按宙代紀譜成詩前寒武紀漫長時期生命始現成礦時期古生代從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沉積巖
    地球的歷史大約46億年前在上一篇《地球的歷史》系列文章裡提到我的漫長演化歷史中,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你們了解到「宙、代、紀、世」等地質年代的劃分。但是,這數十億年的歷史,科學家是通過研究什麼對我做出了這樣的劃分呢?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沉積巖
    地球的歷史大約46億年前,我誕生了。在上一篇《地球的歷史》系列文章裡提到我的漫長演化歷史中,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你們了解到「宙、代、紀、世」等地質年代的劃分。但是,這數十億年的歷史,科學家是通過研究什麼對我做出了這樣的劃分呢?地層地球演化的漫長歷史中,不同的演化階段由於沉積環境不同,出現了不同的地層。地層中往往保存了古生物的遺體、遺蹟等,稱為化石。通過研究各地的地層和化石,可以還原地球歷史。
  • 一文了解地球歷史
    本文簡單介紹一下地質年代的劃分和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寒武紀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它之前的歷史統稱為前寒武紀。寒武紀的特殊性在於地球在那時出現了生命大爆發。也就是說在漫長的佔近地球歷史96%時間的前寒武紀時期,生命數量相對之後來說寥寥無幾。前寒武紀時期分三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分別歷時佔地球歷史的17%、29%、42%。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本次展覽由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承辦,城市傳媒廣場聯合策劃,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支持。
  • 地球的歷史年代劃分方法
    地球總的歷史已有46億年,但人類產生才300萬年左右,人類文明史卻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這樣,要認識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變歷史,當然離不開探索整個太陽系的起源,而太陽系是眾多恆星中的一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恆星演變的一般規律推測太陽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 透過地球歷史,重建全球氣候
    若想預測未來的地球氣候,精確繪製歷史溫度記錄必不可少。例如,通過重建歷史緯向溫度梯度數據,研究者可以預測急流出現的區域。而急流控制著中緯度地區的風暴和溫度。不過,此舉的困難在於,現有數據多偏重於特定地區或環境類型,沒有描繪出地球遠古時期溫度的全貌。
  • 通過地球的歷史重建全球氣候
    預測未來地球氣候的關鍵要素是能夠利用過去準確的溫度記錄。通過重建過去的緯度溫度梯度(赤道和兩極之間的平均溫度之差),研究人員可以預測噴射流的位置,例如控制中緯度(熱帶和極地之間的溫帶)將被定位。麻煩的是,許多現有數據偏向特定區域或特定類型的環境,而不是完整描繪地球古代溫度。
  • 我是通過它知道地球歷史的
    地球的史書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翻看《史記》,我們便可知曉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元狩元年的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讀《資治通鑑》,我們可以看到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的歷史發展軌跡。讀《中國近代史》我們可以知道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
  • 地球歷史簡史:人類真的很渺小
    之前有粉絲私信,說考古學是不是歷史學的分支,那我們接下來就說一下,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今天從地質學中的地球歷史說起。 首先,要明確考古學的學科性質,它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文社會科學,當然是不屬於歷史學的,它是後來從歷史學中分離出來的一門獨立的學科。因為它在基礎研究方面,有自然科學屬性,而在歷史闡釋方面,又具有人文科學屬性。
  • 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舉行開幕式
    8月22日,「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城市傳媒廣場舉行開幕儀式。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雲遊到青島,講述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興起與滅絕的故事,帶領青島市民穿越時空,探索地球圈層與板塊的構造,與珍貴化石和礦物對話,感受地球演化的一點一滴。
  • 教學設計:地球的歷史(上)(新教材)
    一、情景導入    1、地球起源地球誕生已有46億年之久,一直以來,人類對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樂此不疲。  同學們知道科學家是通過哪些地理事物來推測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嗎?二、探究新知化石與地質年代表(1)地層地球約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它經歷了多次火山爆發、板塊碰撞等,要了解這些經歷,研究地層是最主要的途徑。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地質年代
    地球的歷史地質學家們根據我身體表面留下的蛛絲馬跡(地質遺蹟),通過全球性的、系統性的對比研究,把我46億年的地質歷史劃分為「宇和宙」,「界和代」,「系和紀」,「統和世」。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 也就是說,將地球的歷史 按地質年代劃分為:宙-代-紀-世(時間軸)。按年代地層劃分為:宇-界-系-統(地層軸)。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地質年代
    地球的歷史大約46億年前,我誕生了。我的出生有著極其不尋常的歷史。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為我的誕生提出了「星雲假說」,他推測,46億年前,宇宙間有一個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大星雲。地質學家們根據我身體表面留下的蛛絲馬跡(地質遺蹟),通過全球性的、系統性的對比研究,把我46億年的地質歷史劃分為「宇和宙」,「界和代」,「系和紀」,「統和世」。
  • 揭秘地球氣候歷史的高保真記錄
    《科學》雜誌當地時間9月10日報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廣泛的國際合作,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德國不萊梅大學(UOB)、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等首次編制了一份高保真度、具有連續性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它記錄了地球過去6600萬年間的氣候變化情況,揭示了4種不同的氣候狀態(溫室、暖室、冷室和冰室)。
  • 《46億年的地球物語》1.2地球的歷史——大於老師與你讀書
    曾經致力於地球科學、史前文明的研究和考察。譯者:吳奕俊,男,2008年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現於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任教(百度百科)這本書既是一本科普讀物,又是一本文化讀物:它講大氣的運行、地貌的變遷、河流的緣起與影響、海洋、火山、地震、金屬礦物,還講亞里斯多德對生命的看法、人類文明的更迭、諾亞的方舟、人的欲望、大航海時代等。
  • 地球歷史上的構造「運動會」
    2020 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受疫情原因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看見了太多的不平凡,也見證了很多歷史:武漢封城、美股熔斷、高考延期。當然還有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奧運會推遲,在此之前,奧運會總共被取消過三次,均是因為戰爭原因(1916年柏林奧運會因為一戰取消,1940年東京奧運會和1944年倫敦奧運會由於二戰爆發而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