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大於簡言」關注我們
作者:約翰•H.布瑞德雷/John H. Bradley (1898-1962)。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曾經致力於地球科學、史前文明的研究和考察。
譯者:吳奕俊,男,2008年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現於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任教(百度百科)
這本書既是一本科普讀物,又是一本文化讀物:它講大氣的運行、地貌的變遷、河流的緣起與影響、海洋、火山、地震、金屬礦物,還講亞里斯多德對生命的看法、人類文明的更迭、諾亞的方舟、人的欲望、大航海時代等。在介紹地球知識、普及科學的同時,也帶我們體驗了一場人類文明的形成之旅。
內容導讀
人類自從有了時間和自然的概念就很好奇地球的年齡和歷史。
在人類文明中有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開篇中的厄謝爾主教。他從聖經中獲得靈感,寫下了地球年齡是4004歲的文字。而後,赫頓提出了「均變說」他認為過去發生過的地質變化,在現在依然正在進行,在未來也將延續。於是人們有了用現在的情況去推斷過去地球的歷史並進一步計算地球年齡的方法。比如利用海水中的鹽度。但是地球的變化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變化的地理因素太多了,以至於我們很難直接的測算地球的年齡。時間讓滄海變成桑田,又讓陸地變回海洋。而且在地球的歷史中,這種變化出現了很多次。就像不同的生命形式佔領了地球但又默默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正是挖掘出來的一塊塊化石讓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了地球曾經與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直到科學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的衰變,人類才算真正找到了測量地球年齡的尺子。
關於地球年齡的更多故事嗎,請點擊原文閱讀或者這裡。看一看人類對地球年齡的研究究竟經歷了什麼。
記錄烏舍爾推算結果的
《舊約記事,從創世之初推斷起》
美國科羅拉多峽谷的風景,可以看到明顯的地層結構
這裡記錄了地球的演化
現代人測量的海水成分
摘自D.E. Ingmanson and W.J. Wallace (1995)
科學家證實在西澳州發現的這塊鋯石
是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顯微圖)
請大於老師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