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層/地質事件相對年代的確定
用於確定相對年代的幾個原理:
原始水平原理
疊置原理
橫向連續原理
不整合原理
切割關係原理
•原始水平原理:水中沉積的沉積物層在形成時呈水平或近水平狀。
•疊置原理:在未經擾動的巖石層序內,巖層由底部向頂部依次變新
。
•橫向連續原理:原始沉積層橫向延展,直至在其邊緣變薄尖滅。
• 不整合原理
地層的接觸關係可分為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種:
整合接觸:上、下地層產狀一致,相互平行,時代連續。這種接觸關係反映沒有發生過顯著的地殼上升或升降交替運動。
假整合接觸:上、下地層產狀一致,相互平行,但時代不連續、其間有地層缺失。(又稱「平行不整合」)這種接觸關係反映曾經發生過顯著的地殼升降運動。
不整合接觸:上、下地層產狀既不平行、時代也不連續,其間有地層缺失。 (又稱「角度不整合」)這種接觸關係反映曾經發生過顯著的水平運動和升降 運動。
位於不整合/平行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層,在地質年代上是不連續的
• 切割關係原理
被切割或被穿越巖體的時代老於切割事件或穿越體
2、化石及利用化石進行地層對比
化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蹟
地史上生物的演化呈漸進的、不可逆的系統方式
一些生物只存在於地質歷史的某些特定時段
因此地層的相對年代可用所含化石進行標定
標準化石:分布的地理區域廣
生存時間短
3、同位素年代測定
•當巖石或礦物形成時,放射性元素進入其中• 放射性元素(母體)衰變成非放射性元素(子體)• 其衰變速度是恆定的(可在實驗室測得)• 因此,只要知道其衰變速度及存在的母體和子體原子的數量,就可以計算出衰變反應持續的時間(即巖石或礦物形成的時間)
根據同位素年代測定結果,地球上最老的巖石的年齡為40.3 億年;對隕石(其中一些為星體碎塊)的測定結果為 45-46 億年。
4、地質年代表
• 運用相對年代確定的原理及化石地層對比的方法建立
反映地層新老關係的「連續」剖面
• 同位素年代測定確定地層的絕對年齡• 對地球形成以來的地質歷史進行時代劃分 (宙、代、紀、世)• 對每個時代單位的地層賦以相應的地層單位(宇、界、系、統)• 綜合表示為「地質年代表」
下面是新的年代地層表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讚賞不論多少,都是對我的肯定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