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質年代標準新添「中國證據」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南京9月6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6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一個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通過多學科交叉手段,在我國四川盆地須家河組地層最新發現了確立三疊紀晚期地質年代標準的關鍵證據。這些證據對整個國際地質年表的完善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距今2億年前後的三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大規模生物滅絕、海陸格局變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的霸主恐龍開始出現,但這些事件對應的地質時間長期無法精確卡定。

  此項成果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黃春菊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共同領銜完成。三疊紀是地球演變過程中的重要地質時期,在三疊紀晚期,我國華南板塊汪洋消退、陸地隆起,多種類型的恐龍相繼出現,因此,三疊紀一直是地質和古生物學家研究的熱點時期。

  然而,三疊紀末的這些「大事件」究竟對應什麼樣的地質定年時間,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黃春菊介紹,此前學界對於三疊紀末期的地質年代認定,主要依賴於北美地區的標準,但還需要其他地區的研究來佐證。

  從2012年起,中美研究團隊在我國四川、重慶地區開展了多次野外地質考察,並最終將四川盆地幾處古生物化石豐富的三疊紀末地層須家河組作為研究剖面。結合天文年代學和磁性年代學等技術方法,研究人員「識別」出巖石沉積地層中記錄的氣候周期和地磁場對應時間。通過鋯石同位素測年、古生物化石以及與北美年代標準的對比,研究團隊首次建立起距今2.013至2.072億年間,須家河組地層的天文—古地磁年代標尺。

  「建立這個年代標尺後,三疊紀晚期發生的相應變化和重大地質現象,都可以『讀出』更準確的地質年代。」王永棟解釋說,比如在四川盆地發現的我國已知最早恐龍足跡化石,以前只知道產生於三疊紀晚期,現在經過精準比對,就能進一步獲知其生存的時間是2.04億年前。

  此次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

相關焦點

  • 「中國證據」首現晚三疊世地質年代標準—新聞—科學網
    南京古生物所
  • 以中國命名並向國際推薦的地質年代——震旦紀
    震旦紀是前寒武紀晚期的一個紀,是在中國命名並向國際推薦的一個地質年代單位。開始於約8億年前,結束於約6億年前。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震旦系。由於古印度人稱中國為Cinisthana,在佛經中被譯為震旦,故名震旦紀。
  • 地球南北極迅速倒轉理論再添新證據
  • 地質年代
    勘探風暴和大家一起圖說——地質年代。今天必須還要從宇宙講起才知道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見下圖1、地層/地質事件相對年代的確定用於確定相對年代的幾個原理:原始水平原理4、地質年代表• 運用相對年代確定的原理及化石地層對比的方法建立   反映地層新老關係的「連續」剖面
  • 熱河生物群又添新成員羅氏戈壁獸
    熱河生物群又添新成員羅氏戈壁獸 2009-05-15 09:59:16 地質學報 【大 中 小】 發表評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遼寧西部及其鄰區晚中生代熱河生物群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尤其是在鳥類起源及其早期分異、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與早期哺乳動物的生態輻射、被子植物起源等研究方面獲得了許多重大進展。
  • 地質年代劃分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英科學家認為人類已經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英科學家認為人類已經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2016-01-12 09:34:36   ■英國科學家認為人類已經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隨著人們廣泛使用新材料和核武器等,已經永久改變地球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應是人類世的開端,即1945年
  • 第115號元素的存在又添新證據
    新一期美國《物理評論通訊》雜誌刊登研究報告稱,第115號元素的存在又添新證據。如獲認可,元素周期表將增加新成員。第115號元素目前暫時使用Uup這個英文簡稱,它具有高放射性,會在不到一秒時間內衰變成其他元素。2003年,美國和俄羅斯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這一元素,但其存在尚未得到最後確認。
  • 地質年代相關的概念都在這裡了
    」 ↑↑關注本公眾號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1.相對年代:地質體形成或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2. 地質年代:地質體形成或地質事件發生的年代 3. 絕對年代:地質體形成或事件發生距今有多少年。4. 同位素年齡:包含該放射性元素的礦物的形成年齡,稱為礦物的同位素年齡,它相當於包含該礦物並和該礦 物同時形成的巖石的絕對年齡。5.
  • 新生代銀杏演化再添新證據
    克倫銀杏復原 本報訊(記者閆潔)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及其博士後全成(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等人,對北美第三紀銀杏胚珠器官及其伴生葉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為新生代銀杏的演化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 【玩轉地理】地質年代名稱的來源與含義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劃分地質年代的依據是什麼?
    地質教科書又將翻新?(截屏來源:科技日報)大會上,科學家們經激烈爭論,仍有四名AWG成員反對這一地質時代劃分,他們認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是漸進性的,不應僅根據放射性核素來命名一個新世代。那麼,科學家們劃分地質年代的依據什麼?人類世的確立又將對人類發展有何影響?
  • 地質年代了解一下!
    據《自然》雜誌5月21日報導,由34名成員組成的「人類世工作組」(AWG)本周投票決定,地球已進入新地質時代——人類世(Anthropocene)。該消息一出就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又要見證歷史了。
  • 在地球上,我們要如何區分地質年代?
    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地質的變化,但是地球如此繁雜的歷史變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研究人員怎麼能知道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具體來說,我們要如何辨別地球紛亂的地質年代!其實針對地質年代,已經有科學家確定的地質系統是國際地質時間標度,它把地質時間分成五個單位。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地質年代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也稱絕對地質年代)。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 也就是說,將地球的歷史 按地質年代劃分為:宙-代-紀-世(時間軸)。按年代地層劃分為:宇-界-系-統(地層軸)。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地質年代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也稱絕對地質年代)。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也就是說,將地球的歷史按地質年代劃分為:宙-代-紀-世(時間軸)。
  • 這下又添新證據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稀土礦床年代學研究的開路先鋒-國際首個氟碳鈰礦U-Th-Pb年齡標準...
    1927年7月,地質學家丁道衡隨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考察途中,首次發現白雲鄂博主峰鐵礦體。1933年,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何作霖研究員對白雲鄂博礦石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稀土元素來源的礦物,分別以「白雲礦」和「鄂博礦」予以命名,後經驗證,分別為氟碳鈰礦和獨居石。
  • 國際團隊確定直立人「最後定居點」年代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一個國際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迄今已知的直立人最後一處定居點附近的地質和考古證據測年確認,在此處發現的直立人所處年代為距今11.7萬年至10.8萬年,這項結論有助加深對直立人在人類演化中所處位置的理解。
  •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2012年12月,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從太空拍攝的景象。 圖/視覺中國人類世工作組認為,地球已進入新地質年代;下一步將確定地質學「定位」人類世是由諾貝爾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於2000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