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地球所研究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自發成核的臨界溶解度
天然氣水合物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關於它的形成機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近年來,國際上幾個研究小組用計算模擬的方法先後實現了天然氣水合物的自發成核和生長模擬,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合物初始成核先形成非晶相,隨後再經過結構轉變形成結晶相。
-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 導致的地質災害
天然氣水合物(簡稱水合物)是一種結晶狀籠型化合物,由水、烴類氣體和少量非烴類氣體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所形成。水合物在全球範圍內的儲量十分豐富,具有成為巨大能源儲備的潛力。據估算,全球水合物中包含天然氣的熱當量可達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和的2倍。 與常規油氣資源相比,水合物燃燒產生的汙染較少,是21世紀理想的可替代能源之一。
-
地質地球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臨界成核受控於客體分子自擴散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主體)和氣體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體)組成的籠形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是一種潛在的能源。當它在海底油氣管道中形成,則會堵塞管道、影響生產,因此研究其形成機制有助於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過程中,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從而保障海底油氣管道的安全輸運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
天然氣水合物簡介
組成天然氣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單種或多種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主要氣體為甲烷,對甲烷分子含量超過99%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稱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
再鑽南海可燃冰—聚焦中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在鑽探結束後約兩年時間裡,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利用鑽探成果、室內樣品分析以及地球物理處理成果資料,通過測井評價、有井約束地震反演、礦體描述及水合物樣品測試等,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地質條件和富集特徵研究。 科學家們對我國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有了五個方面的認識: ——明確了我國神狐海域水合物類型。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十一五」期間,科技部863計劃設立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項目,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託單位,聯合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中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鑽井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高等院校等單位上百餘名科技人員,針對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所面臨的關鍵技術
-
地質調查局副局長:中國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後,其產業化進程正在步步推進。8月25日在京舉行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介紹稱,中國是世界上既有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有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極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從目前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進程來看,我國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下一步,我國通過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
首次明確定義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上界面
欒錫武研究員根據大洋鑽探資料和鄂霍次克海實際調查資料,在系統論述地球深度生命現象、地殼中的甲烷起源、甲烷地球化學過程等基礎上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上界面為硫酸鹽還原
-
科學網—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相關專題通過專家評審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相關專題通過專家評審 海域使用論證是項目用海取得海域使用權的前置條件,而海洋環評是預防和減輕項目用海對海洋環境影響的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作為「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評價」兩個專題的編制單位,多次深入現場調查勘測,完成了項目海洋環境與資源現狀調查、地形地貌測量、海域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公眾問卷調查等大量工作,為相關專題的編制夯實了基礎。
-
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上界面被首次定義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欒錫武根據大洋鑽探資料和鄂霍次克海實際調查資料,在系統論述地球深度生命現象、地殼中的甲烷起源、甲烷地球化學過程等基礎上,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上界面為硫酸鹽還原—甲烷厭氧氧化界面。
-
研究稱東北漠河地區可能存在天然氣水合物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東北漠河多年凍土帶的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良好,其下可能分布有天然氣水合物這一潛在的新型能源。記者從26日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媒體見面會上獲悉,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趙省民研究員領銜完成的《漠河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及成藏潛力研究》,已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最新一期《地質學報》。
-
[論文推薦] 天然氣水合物系列——5篇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廣東珠海 519082)摘要:海底管道是天然氣水合物大規模開採和集輸的關鍵裝備。天然氣水合物的開採過程會擾動沉積層的結構,改變沉積層的強度和力學特性,誘發海床發生不均勻沉降,並對水合物開採區內海底管道的力學特性產生影響,如引起管道發生大變形、懸跨、屈曲、斷裂等。
-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據專家介紹,首先溫度不能太高;第二壓力要足夠大,但不需太大;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質和形成時所需條件的限制,只分布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單元內。
-
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
報告題目: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覆蓋學科:地質工程、化學工程、能源類主講人:李勝利 建設工程學院時間:2020年12月23日(周三)18:30-19:30地點: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鑽採樓529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承辦單位: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
三問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
截至6月10日,在南海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火炬已經熊熊燃燒了整整31天,平均日產氣6800立方米,這意味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工作順利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勘察有了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
據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摘要:以我國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區為研究對象,全面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理論研究,在深入了解南海北部區域沉積、構造、溫壓等天然氣水合物基本成礦條件的基礎上,開展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及成藏演化過程研究,預測了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分布,並在天然氣水合物淺表層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響應特徵方面獲得了新認識,為天然氣水合物後續勘探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向大家發布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探獲了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有: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溫寧;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光學,張局長他同時也是本次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的兩名首席科學家之一。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中集集團供圖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並參加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 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和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
天然氣水合物將開展第二次試採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年度報告(2018)》出爐。其中,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報告》指出,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積極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基本完成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建立了統一的海洋地質核心資料庫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資料庫,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果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