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球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臨界成核受控於客體分子自擴散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主體)和氣體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體)組成的籠形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是一種潛在的能源。當它在海底油氣管道中形成,則會堵塞管道、影響生產,因此研究其形成機制有助於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過程中,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從而保障海底油氣管道的安全輸運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前人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溫壓條件下(氣體水合物和冰的穩定區),氣體水合物比冰更容易形成,而且不同氣體分子對水合物結構的穩定性有顯著影響。因此,不同氣體分子在水合物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張正財與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教授Peter G. Kusalik和中科院地球與行星物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光軍合作,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對7種氣體水溶液的性質及其與水合物臨界成核的關係進行了研究。模擬結果顯示:隨著溶液濃度的增大,氣體分子水合殼(圖1)變得越來越有序,系統總熵也隨之降低,這些變化使得氣體水溶液升高自由能,有利於擇機跨越能壘而觸發水合物成核結晶(圖2)。更為重要的是:在相同的溫壓條件下,溶解於水中的不同氣體分子具有共同的臨界自擴散係數(圖3),只要低於這個臨界值,水合物就會迅速形成。

  該研究通過氣體分子自擴散係數,將溶液性質與水合物成核聯繫了起來,為水合物成核研究的實驗、模擬工作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觀測量和新的研究思路。

  研究成果以快訊形式發表於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論文信息:Zhang Z C, Kusalik P G, Guo G J. Bridging solution properties to gas hydrate nucleation through guest dynamics[J].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8, 20(38)24535-24538

    論文連結

 

1 甲烷水合殼的結構。紅色為氧原子,白色為氫原子,灰色棍為氫鍵

 

  2 隨著溶液中氣體分子濃度(xg)的增大,體系總熵降低,自由能增加,氣體分子的擴散係數趨近於一個臨界值 

 

  3 溶液中氣體分子的擴散係數隨溶液中氣體分子濃度變化而變化。綠色虛線箭頭是不同氣體分子形成水合物的臨界濃度,綠色實線是臨界擴散係數

相關焦點

  • 地質地球所研究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自發成核的臨界溶解度
    天然氣水合物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關於它的形成機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近年來,國際上幾個研究小組用計算模擬的方法先後實現了天然氣水合物的自發成核和生長模擬,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合物初始成核先形成非晶相,隨後再經過結構轉變形成結晶相。
  • 地質地球所等定量論證天然氣水合物無定形相的存在
    豐富的籠子類型和籠子充填狀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值得人們像歷史上對煤炭和石油的研究一樣下大力氣研究天然氣水合物目前,該研究領域內的一個基本科學問題——「水合物怎樣形成?」在國際上仍然沒有定論,而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對水合物的成核和生長機制有深入的了解。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分子動力學學科組郭光軍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於2009年10月6日曾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核機制的籠子吸附假說,預測出水合物在形成過程中應該經歷一個各種籠子結構混雜堆垛的無定形相過渡態。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勘察有了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
    據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摘要:以我國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區為研究對象,全面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理論研究,在深入了解南海北部區域沉積、構造、溫壓等天然氣水合物基本成礦條件的基礎上,開展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及成藏演化過程研究,預測了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分布,並在天然氣水合物淺表層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響應特徵方面獲得了新認識,為天然氣水合物後續勘探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 天然氣水合物是怎樣形成的?
    2008年之後,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瓶頸得以突破,水合物自發成核的過程已經可以通過計算模擬實現(Walsh et al, 2009),成核軌跡中的各種類型的籠子都已能識別(Guo et al, 2011),人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分子籠子對氣體分子的吸附作用相當關鍵,水合物是「二步成核」的,即先形成非晶相,然後再轉變成結晶相(Guo et al,2009;Jacobson
  •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 導致的地質災害
    天然氣水合物(簡稱水合物)是一種結晶狀籠型化合物,由水、烴類氣體和少量非烴類氣體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所形成。水合物在全球範圍內的儲量十分豐富,具有成為巨大能源儲備的潛力。據估算,全球水合物中包含天然氣的熱當量可達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和的2倍。  與常規油氣資源相比,水合物燃燒產生的汙染較少,是21世紀理想的可替代能源之一。
  • 團體標準《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規範》正式獲批!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研製的團體標準《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規範》正式獲批發布實施。該團體標準填補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實驗測試技術領域的標準空白,將為相關實驗測試提供標準依據,推動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開發及產業化發展。《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規範》團體標準包含14個章節和6個資料性附錄。其中,主體內容包括前言、引言、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及一般規定(樣品、測試項目、測試環境、測試報告及安全事項)。
  • 郭尚平院士: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多物理場特徵及耦合滲流 研究進展與...
    Waite 等[60] 測定溫度為253∼288 K 時甲烷水合物的導熱係數為0.62W/(m·K)左右, 與水的導熱係數相差不到10%. 李棟梁等[61]實驗發現水合物的導熱係數與水合物的結構類型及客體分子有關, 大體順序為I 型>II 型>H 型> 半籠型.比熱容C 指單位質量的物質升高或下降單位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 科學家實現冰對甲烷水合物成核影響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甲烷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組成的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
  • 天然氣水合物簡介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分子,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又稱「籠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結構式為:CH4·H2O。
  • 實現冰對甲烷水合物成核影響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甲烷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組成的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
  • 再鑽南海可燃冰—聚焦中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在鑽探結束後約兩年時間裡,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利用鑽探成果、室內樣品分析以及地球物理處理成果資料,通過測井評價、有井約束地震反演、礦體描述及水合物樣品測試等,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地質條件和富集特徵研究。    科學家們對我國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有了五個方面的認識:    ——明確了我國神狐海域水合物類型。
  • 地質調查局副局長:中國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8月25日在京舉行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介紹稱,中國是世界上既有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有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極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從目前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進程來看,我國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下一步,我國通過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 首次明確定義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上界面
    欒錫武研究員根據大洋鑽探資料和鄂霍次克海實際調查資料,在系統論述地球深度生命現象、地殼中的甲烷起源、甲烷地球化學過程等基礎上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上界面為硫酸鹽還原
  • 天然氣水合物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知識點:可燃冰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外觀看起來像冰塊,而且遇火即可燃燒,學名應該叫天然氣水合物。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十一五」期間,科技部863計劃設立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項目,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託單位,聯合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中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鑽井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高等院校等單位上百餘名科技人員,針對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所面臨的關鍵技術
  • 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上界面被首次定義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欒錫武根據大洋鑽探資料和鄂霍次克海實際調查資料,在系統論述地球深度生命現象、地殼中的甲烷起源、甲烷地球化學過程等基礎上,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上界面為硫酸鹽還原—甲烷厭氧氧化界面。
  •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據專家介紹,首先溫度不能太高;第二壓力要足夠大,但不需太大;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質和形成時所需條件的限制,只分布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單元內。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向大家發布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探獲了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有: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溫寧;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光學,張局長他同時也是本次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的兩名首席科學家之一。
  • 加拿大科學院盧海龍博士訪問廣州天然氣水合物中心
    10月22日至11月5日,加拿大科學院Steacie分子科學研究所材料結構和功能材料研究組研究員盧海龍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和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廣州能源所副所長吳能友,水合物中心李小森、粱德青研究員等參加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