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冰對甲烷水合物成核影響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2020-12-05 科學網

 

甲烷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組成的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冰作為一種同樣由水分子組成的晶體,常被用於合成甲烷水合物。但是,冰影響甲烷水合物形成的機理依然不甚清楚。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張正財與研究員郭光軍使用高精度恆能量分子動力學模擬,在冰-溶液-氣體三相體系中進行了微秒級的甲烷水合物成核模擬,並考慮了甲烷水合物相對於冰的成核位置、冰-水合物界面的水分子環以及冰的不同晶面等因素對甲烷水合物成核的影響。

 

模擬結果顯示,甲烷水合物既可以在冰表面發生異相成核,也可以在溶液相中發生均相成核。冰表面對甲烷分子的吸附,水合物和冰結構之間的氫鍵以及冰對水合物成核所釋放熱的吸收都可以促進水合物籠子在冰表面形成,從而致使水合物更易在冰表面成核。但是,水合物和冰結構的不兼容性以及冰表面的親水性則會削弱冰表面對水合物成核的促進效果。同時,他們發現冰和水合物結構之間通過五邊形和六邊形的水環相連接,冰的不同晶面不會對水合物成核產生影響。

 

該研究用冰吸收水合物生成熱的方法,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在實驗中觀察到隨著水合物形成,冰粒表層逐漸退縮的現象。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2017,19(29): 19496-19505)上。(來源: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甲烷水合物既可以在冰表面發生異相成核(軌跡1),也可以在溶液相中發生均相成核(軌跡2)。冰顯示為藍色;水合物中氧原子和氫原子分別顯示為紅色和白色;甲烷顯示為黃褐色(位於512籠子中)和青色(位於其他籠子中)。

 

 

在成核誘導期,沿著z軸方向水合物籠子密度的概率分布,淡藍色區域為冰/溶液界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冰對甲烷水合物成核影響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冰作為一種同樣由水分子組成的晶體,常被用於合成甲烷水合物。但是,冰影響甲烷水合物形成的機理依然不甚清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張正財與研究員郭光軍使用高精度恆能量分子動力學模擬,在冰-溶液-氣體三相體系中進行了微秒級的甲烷水合物成核模擬,並考慮了甲烷水合物相對於冰的成核位置、冰-水合物界面的水分子環以及冰的不同晶面等因素對甲烷水合物成核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甲烷水合物既可以在冰表面發生異相成核,也可以在溶液相中發生均相成核。
  • 【論文】陳強等:塊狀甲烷水合物分解動力學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水合物分解最典型的特徵是伴隨著劇烈的吸熱現象,即固相水合物需要吸收足夠的熱量來克服原有的分子間作用力,才能釋放出氣、液兩相物質[11-13]。以往對水合物分解動力學的研究主要基於在傳統的高壓反應釜中開展PVT 實驗,操作不便且數據採集精度不高。
  • 地質地球所研究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自發成核的臨界溶解度
    天然氣水合物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關於它的形成機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近年來,國際上幾個研究小組用計算模擬的方法先後實現了天然氣水合物的自發成核和生長模擬,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合物初始成核先形成非晶相,隨後再經過結構轉變形成結晶相。
  • 地質地球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臨界成核受控於客體分子自擴散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主體)和氣體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體)組成的籠形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是一種潛在的能源。當它在海底油氣管道中形成,則會堵塞管道、影響生產,因此研究其形成機制有助於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過程中,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從而保障海底油氣管道的安全輸運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 郭尚平院士: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多物理場特徵及耦合滲流 研究進展與...
    其中微觀動力學研究水合物主客體分子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結構、運動)、結晶過程(如成核、生長、凝聚) 和膜生長(如液膜層內外擴散、氣−液界面吸附) 等方面;而宏觀動力學主要通過宏觀實驗研究有關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因素(如過冷度、壓力、溫度、組成、水的狀態和水合物形成物質的狀態等) 對水合物氣體消耗(釋放) 率、氣−水界面驅動力的影響, 對水合物生成和分解速率進行數學描述和預測.
  • 聯合深層地熱甲烷水合物開採方法及可行性評價
    CO2置換法是向水合物儲層中注入CO2氣體,由於二氧化碳水合物比甲烷水合物穩定,二氧化碳分子會置換出甲烷分子。Ohgaki等人第一次通過實驗證實了CO2置換開採甲烷水合物的可行性。甲烷水合物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熱分別為54.49KJ/mol和57.98KJ/mol,根據熱力學理論CO2置換甲烷水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為負,化學反應能夠自發進行,但是CO2置換反應過程卻十分緩慢。
  • 天然氣水合物是怎樣形成的?
    2008年之後,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瓶頸得以突破,水合物自發成核的過程已經可以通過計算模擬實現(Walsh et al, 2009),成核軌跡中的各種類型的籠子都已能識別(Guo et al, 2011),人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分子籠子對氣體分子的吸附作用相當關鍵,水合物是「二步成核」的,即先形成非晶相,然後再轉變成結晶相(Guo et al,2009;Jacobson
  • FIE | 尋找高效的甲烷水合物促進劑
    論文標題:Efficient promotion of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foam generation using fluorinated surfactants (尋找高效的甲烷水合物促進劑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地質地球所等定量論證天然氣水合物無定形相的存在
    豐富的籠子類型和籠子充填狀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值得人們像歷史上對煤炭和石油的研究一樣下大力氣研究天然氣水合物目前,該研究領域內的一個基本科學問題——「水合物怎樣形成?」在國際上仍然沒有定論,而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對水合物的成核和生長機制有深入的了解。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分子動力學學科組郭光軍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於2009年10月6日曾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核機制的籠子吸附假說,預測出水合物在形成過程中應該經歷一個各種籠子結構混雜堆垛的無定形相過渡態。
  • 科學網—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本報北京12月28日訊(記者甘曉 通訊員李丹)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化學所獲悉,該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
  • 日本在全球首次利用海底甲烷水合物產出天然氣
    雖然此次並非商業生產,而是調查階段的實驗作業,但JOGMEC稱,通過該試驗可掌握海底甲烷水合物狀況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獲得實現實用化所需的珍貴數據,對於甲烷水合物資源開發研究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12月28日,記者從中科院化學所獲悉,該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快科技...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日美就合作開發甲烷水合物達成一致
    新華網日本青森6月7日電(記者錢錚 劉浩遠)日本和美國7日就合作開發甲烷水合物達成一致。雙方認為,甲烷水合物是前景看好的能源,雙方就此合作意義深遠。  在7日舉行的日美雙邊會談中,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和美國能源部部長博德曼籤署了關於開發甲烷水合物的合作意向書。
  • 天然氣水合物簡介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分子,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又稱「籠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結構式為:CH4·H2O。
  • 首次「看見」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並揭示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氫核的量子效應對水的結構和動力學到底有多大影響?這被認為是揭開水的奧秘所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之一。水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使得水的結構變得更加複雜和具有挑戰性。水是強極性分子,它作為溶劑能使很多鹽溶解,而且能與溶解的離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團簇,此過程稱為離子水合(ion hydration),形成的離子水合團簇稱為離子水合物(ion hydrate)。
  • ...一種新型能源載體材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然氣水合物|甲烷|離子
    常溫常壓下,HOF的結構轉變和客體分子的去除/引入過程。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吳蘭 範瓊)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離子型氫鍵有機骨架材料,為探索高效能源載體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 材料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基本設置
    所謂分子動力學(MD)模擬,是在預先確定條件下(比如溫度,壓力,應力,外力等等)模擬原子和分子運動的一種方法。分子動力學模擬可以用來研究納米尺度下的動力學過程,還可以用來計算相圖、擴散係數和各種響應函數等諸多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