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獲得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

2020-12-06 OFweek維科網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團隊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獲得了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該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材料類期刊J. Mater. Chem. A [3, 9379-9384 (2015)]上,同時該研究工作被國際科技新聞網站Chemistry World以標題「Fish and Flowers Inspire Diving Goggle Material」報導。

  該研究靈感來自於魚鱗和山荷葉獨特的功能表面特性。魚鱗在水下不會被油所汙染,而山荷葉在雨中會由白色變為透明。該課題組採用飛秒雷射在石英玻璃表面誘導出了一層納米顆粒結構。將該結構化表面浸入水中時,水會填充在粗糙納米結構之間,形成被俘水層,可以有效地阻礙油滴與固體表面的接觸,從而使得所制表面擁有了水下超疏油性,即抗油汙特性。同時,由於被俘水層的折射率相比空氣更加接近石英玻璃的折射率,使得雷射誘導的粗糙表面對光散射作用大大減弱,在水下透光率會超過90%。這種水下透明抗油表面有望在水下智能載具光學窗口及生物液態環境透射成像方面獲得重要應用。

相關焦點

  •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團隊:基於飛秒雷射誘導的水下超疏聚合物微結構有效分離水-聚合物混合液
    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在不鏽鋼網表面誘導出分級納米結構。基於雷射結構化的不鏽鋼網所具有的超親水性和水下超疏聚合物性,水和不同種類液體聚合物的混合液被成功分離。所製備金屬網允許水通過。相反,超疏聚合物性使得該網具有攔截聚合物的功能。通過去除和過濾兩種不同的方式,利用所製備水下超疏聚合物網可以將液體聚合物從水中成功分離出來。該水/聚合物分離方法可潛在應用於緩解聚合物導致的汙染問題、回收廢棄聚合物資源、以及與聚合物有關的生產製造等領域。
  • 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
    基於能量高度集中、熱影響區小、無飛濺無熔渣、不需特殊的氣體環境、無後續工藝、雙光子聚合加工精度可達0.7um等優勢,飛秒雷射在誘導金屬微結構加工應用方面和精細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孔加工在1mm厚的不鏽鋼薄片上,飛秒雷射進行了具有深孔邊緣清晰、表面乾淨等特點的納米級深孔加工;在金屬薄膜上,鈦寶石飛秒雷射加工製備出了微納米級陣列孔,孔徑最小達2.5um,孔直徑在2.5~10um間可調,最小間距可達10um,很容易實現10-50um間距調整。2.
  • JPCC: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界面課題組在疏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界面超疏水性質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科學研究也非常之多,但是超疏油性質卻在自然中鮮有發現和較少研究,而疏油塗層具有更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使用簡便並可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構建了超雙疏的鈦/二氧化鈦表面,該超疏表面可適用於多種油液。
  • 常見雷射微加工技術及其進展情況
    近年來,雷射微立體光刻技術得到了大力研究與開發。  其他雷射微加工技術  脈衝雷射刻蝕成型是雷射技術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採用短波長的倍頻雷射或皮秒、飛秒雷射結合高精度數控工具機,刻蝕加工各種材料。用短脈衝在這些材料表面刻蝕,再將材料去除,其表面形成的微結構的質量比用長脈衝加工高得多。
  • 生物醫學玻璃的雷射微加工—晶片實驗室
    緊聚焦的飛秒雷射脈衝可以經濟高效地生產具有多功能的通用微流控晶片。超短脈衝寬度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峰值功率,即使在透明材料中,也可以進行表面和塊狀材料內部的改性以進行劃線。這使得飛秒加工技術可以在透明材料中以微尺度對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行非常高解析度的圖案化和雕刻。
  • 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仿生微納結構表面及多功能應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廣泛地應用於可控制造仿生微納結構,這是因為該技術具有高精度、簡單高效且同其他微納製造技術相比,還具有同材料的兼容性好的優點。仿生微納的表面由於具有廣闊地應用背景,如自清潔表面、油水分離、霧氣收集等而在工業領域和學術界得到廣泛地關注。
  • 寧波材料所開發出超親/超疏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膜團隊發展了一種非溶劑輔助熱致相分離的方法(Nat-ips)(Desalination, 2012, 298,99-105),製備出具有互穿網絡雙連續結構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即採用聚偏氟乙烯的非優良溶劑、在低於聚偏氟乙烯熔點的溫度下得到熱力學穩定聚合物溶液,通過降低溫度以及採用非溶劑的方法,誘導聚偏氟乙烯發生相分離,
  • 中國學者用飛秒雷射製備量子存儲器
    中國學者用飛秒雷射製備量子存儲器 2020-03-08 20:15: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 具有優異耐久性以及快速有效油水分離能力的水下超疏油膜的製備
    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可連續化操作、高效以及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有前景的油水分離方法。從原理上看,具有相反表面潤溼性的膜材料,如疏水-親油型和親水-疏油型膜都可以實現含油汙水的有效分離。然而,疏水-親油型膜的表面容易被油汙染,在使用過程中的分離效率也會不斷下降。相比之下,親水-疏油型膜具有優異的憎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使用中的膜汙染問題。
  •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Minghui Hong研究團隊,採用飛秒雷射在藍寶石上實現了高深寬比、無裂紋的微結構製造。提出一種用於提高雷射加工透明材料的吸收能力的優化策略;精確的控制雷射輻射的臨界通量,避免了裂紋的形成,在藍寶石上實現了無錐度、高深寬比的微結構製備;可以在透明材料上實現不同顯微結構的製造。
  • 飛秒雷射做仿生,要的就是細緻活
    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與其它納秒脈衝雷射或連續雷射的微納加工技術相比,飛秒雷射直寫技術有著如下幾個獨特優勢:(1)由於加工區域的熱衝擊相對較低,加工精度較高;(2)峰值功率強度高,使得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幾乎適合任何硬質材料加工;(3)由於非線性吸收效應
  • 西安交大雍佳樂博士學位論文獲得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陳烽教授指導的雍佳樂博士學位論文《飛秒雷射仿生調控材料表面浸潤性》獲得「2018年度中國電子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此次為西安交通大學首次獲得中國電子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 雍佳樂博士,2016年3月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飛秒雷射仿生調控材料表面浸潤性。
  •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CREDIT:Kota lab/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Gaofenzi.org新材料短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簡稱CSU)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膠帶,稱為超疏液膠帶(Superomniphobic Tape),這種膠帶柔軟而且幾乎可以粘在任何材料表面上
  • 【乾貨】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疏水疏油篇
    因此,氧化石墨烯可如同界面活性劑一般存在界面,並降低界面間的能量。其親水性被廣泛認知。氧化石墨層與層間之作用力因層間距增加而減弱,且氧化石墨烯表面產生之親水官能基與水分子之氫鍵作用力,與羰基去質子化後形成之電荷相斥力,使氧化石墨可均勻分散於水中,形成單層之氧化石墨烯懸浮液。
  • 寧波材料所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實現產業化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研製的高性能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已實現產業化。  基於研製的吸油網和吸油多孔材料,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正在聯合上海北鬥產業園區相關企業開發5萬㎡的智能海洋溢油應急裝備系統。該智能溢油應急系統能夠利用北鬥導航系統和無人機,通過溢油海域圖像處理系統檢測溢油事件。
  • 科研人員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
  • 混合飛秒雷射3D微/納加工
    簡介目前雷射作為各種材料加工合成的必要工具而被廣泛應用,其中超快雷射(飛秒雷射和皮秒雷射)常用來實現低環境負荷、高品質、高效率的材料製備。基於超快雷射,已成功研發的技術包括:3D微/納米製造技術、大縱橫比加工技術、新型材料合成技術等,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在生物晶片及高功能光子、電子微/納米器件製造中。在這些技術中,本文對3D微/納米製造技術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