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2020-07-20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Minghui Hong研究團隊,採用飛秒雷射在藍寶石上實現了高深寬比、無裂紋的微結構製造。提出一種用於提高雷射加工透明材料的吸收能力的優化策略;精確的控制雷射輻射的臨界通量,避免了裂紋的形成,在藍寶石上實現了無錐度、高深寬比的微結構製備;可以在透明材料上實現不同顯微結構的製造。這一成果以題目「High-aspect-ratio crack-free microstructures fabrication on sapphire by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發表在近期發表的期刊《Optics & Laser Technology》上,如下為論文簡介。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圖1 在藍寶石上製備高深寬比顯微結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a)實驗裝置示意圖;(b)工藝過程示意圖,圖中的d表示藍寶石和Si靶材之間的距離,LIPAA:雷射誘導等離子體熔化的簡寫,DLA:直接雷射熔化的簡寫

由於藍寶石具有優異的透光性、較高的硬度、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惰性,使得藍寶石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如消費電子的耐磨窗口、複雜苛刻環境中的光學鏡片、GaN光發射半導體和晶片材料的襯底等。這些獨特的性質使得藍寶石極難採用機械力加工或者化學的辦法來進行加工。雷射加工作為一種先進的加工手段,幾乎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和較簡單的工藝過程來實現幾乎所有材料的加工。然而,由於藍寶石是透明材料,對雷射波長為0.2~5μm之間都是透明的,從而使得該材料對雷射的吸收率比較低,這就造成採用傳統的雷射微加工技術來加工這些材料存在一定的障礙。人們曾經發展了一系列新穎的技術來解決這些技術障礙,如飛秒雷射加工,隨後進行化學腐蝕、雷射背部誘導溼法腐刻、雷射誘導等離子體熔化以及雷射加工輔助金屬薄膜等技術。在以上這些技術當中,雷射誘導等離子體輔助熔化技術綜合了雷射束和目標之間動態作用產生的等離子體來提高基材表面 的材料吸收率。這一技術對採用傳統的納秒脈衝雷射來加工透明材料的雷射蝕刻和表面圖形化非常有用。儘管雷射燒蝕技術已經成功的應用於大多數透明材料的加工上,大多數針對藍寶石基材的加工基本局限於表面結構或直接圖形化。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圖2 在藍寶石上製備高深寬比的微槽:(a,c)採用不同工藝參數製備微槽的俯視圖;(b)圖a中微槽的橫截面(超聲波清洗之前);(d)c中所示微槽的橫截面(超聲波清洗之後),其深寬比超過10;(e)c中微槽的側牆圖;(f)側牆的表面粗糙度圖,側牆的粗糙度為259nm

透明材料的高深寬比顯微結構的製造在微流體和光學器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需求。由於藍寶石具有較低的熱傳導率和較高的線性熱膨脹係數,雷射加工產生的熱通常會造成較大的溫度梯度和在雷射熔化區周圍產生較大的應變,從而造成基材表面或基材內部產生損傷或形成裂紋。尤其是難以在藍寶石上製備出高深寬比的顯微結構。雷射輔助的化學蝕刻可以實現3D網絡結構通道的製備且無應變的約束,並且在長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加工不受限制。但由於採用了腐蝕性或有毒性的化學物質,對環境和操作者來說 不是友好環保的。因此,研究一種簡單且安全的工藝在藍寶石上進行製備高深寬比的顯微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圖4 藍寶石的微槽製造:(a)微槽柵格;(b)排列的微柱;(c)排列的微柱的放大圖

於是,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在藍寶石上採用雷射加工手段來實現高深寬比、無裂紋的微結構的製造。採用的手段是混合飛秒雷射誘導的等離子體輔助燒蝕和隨後的直接雷射燒蝕。雷射誘導輔助燒蝕可以起到在光滑的藍寶石表面以較低的雷射能量密度製造出顯微結構的前驅體。然後,採用精確控制的直接雷射能量進行燒蝕,以一個臨界的能量將早先製備出的顯微結構的前驅體進行加深。精確控制能量和工藝參數的優化,可以有效地減少雷射輸入的熱量和避免在基材產生裂紋。在藍寶石基材上實現無裂紋和無錐度的微槽而得到的最大深寬比達到10:1,這一技術的能力可以製備的前驅體功能結構也通過實驗給予了展示。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圖5 藍寶石的微結構製造:(a,c)單個微柱和梯形微槽的光學照片;(b,d)單個微柱和梯形微槽的3D圖像

論文來源:High-aspect-ratio crack-free microstructures fabrication on sapphire by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Optics & Laser Technology,Volume 132, December 2020, 106472,https://doi.org/10.1016/j.optlastec.2020.106472

相關焦點

  • 混合飛秒雷射3D微/納加工
    下文章來源於IJEM ,作者Editorial Office,江蘇雷射聯盟轉載文章連結:Koji Sugioka.簡介目前雷射作為各種材料加工合成的必要工具而被廣泛應用,其中超快雷射(飛秒雷射和皮秒雷射)常用來實現低環境負荷、高品質、高效率的材料製備。基於超快雷射,已成功研發的技術包括:3D微/納米製造技術、大縱橫比加工技術、新型材料合成技術等,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在生物晶片及高功能光子、電子微/納米器件製造中。在這些技術中,本文對3D微/納米製造技術進行介紹。
  • 飛秒雷射仿生製造人工肌肉骨骼系統
    然而,人工肌肉骨骼系統的製造通常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的材料以亞微米尺度的解析度編程組裝成複雜的三維微納結構,這在當前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這個難題,清華大學孫洪波教授和吉林大學張永來教授團隊合作報導了飛秒雷射程序化加工人工肌肉骨骼系統,其中以相對剛性的光敏聚合物SU-8為骨架結構,以柔軟的pH響應牛血清白蛋白(BSA)為智能肌肉。
  • 飛秒雷射做仿生,要的就是細緻活
    在這裡我們介紹的一種有效方法是飛秒雷射加工仿生微納結構。飛秒雷射微納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靈活性好、可控性強、材料加工範圍廣泛等優點,已成為構建可控三維微納結構的有效方法。通過一步加工的方式可以在各種材料表面直接創建各種微納米級的分層結構。近年來飛秒雷射在仿生微納米結構的可控制造領域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
  • 極端製造 | 雷射加工文章合集|光學|納米|雷射束|微納_網易訂閱
    對相關能量傳輸現象的理解為微/納米製造、納米材料合成及將其集成到電子和能量器件上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途徑, 眾多新方法被應用於納米結構局部改性、生長和組裝。本文介紹了半導體材料在結構彩色超表面的納米結晶,高時空解析度半導體材料的定向生長,二維層狀半導體的雷射改性,包括空間選擇性和穩定摻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 納秒雷射、皮秒雷射、飛秒雷射,你分得清嗎?
    大家對雷射加工並不陌生,但你對經常能聽到的納秒雷射、皮秒雷射、飛秒雷射等,你是否能分得清呢?▌ 我們先來搞清楚時間單位換算1ms (毫秒)=0.001秒=10-3秒1μs (微秒)=0.000001=10-6秒1ns (納秒)=0.0000000001秒=10-9秒1ps (皮秒)=0.0000000000001秒=10-12秒1fs (飛秒)=0.000000000000001秒=10-15秒搞清楚了時間單位,我們就知道了飛秒雷射是一種極其超短脈衝的雷射加工
  • ​光學精密工程 | 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圖案化微透鏡及其...
    實驗結果表明,使用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加工可以實現靈活可控的3D圖案化微透鏡結構的加工,採用加工功率為7 mW,曝光時間為2 ms,掃描xy步距為0.5 μm,z步距為0.8~1.5 μm,不僅保證了微透鏡結構表面光滑,而且實現了微透鏡的快速加工。該技術在加工光學超材料、光學微器件、集成光學器件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仿生微納結構表面及多功能應用
    本綜述則展現了自然界的生物、製造工藝、微納結構和它們的潛在應用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我們為大家呈現了大量的現有的製造策略以凸顯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在製造微納仿生結構表面上的優勢。緊接著,我們還總結了一系列典型的自然界的仿生設計,如荷葉表面、豬籠草、稻葉、蝴蝶的翅膀等。通過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的仿生微納結構及其典型的多方面的應用。
  • 飛秒雷射的「妙手」之下,微光學元件實現功能多樣化
    飛秒雷射直寫雖然對材料無選擇性、對環境要求低、製備精度高,並且可以實現任意三維結構的製備,但是通過飛秒雷射直寫出的結構表面粗糙度往往較高,難以符合人們對光學元件表面低粗糙度的要求。而通過後續刻蝕工藝的處理,可以實現一個理想的表面粗糙度。
  • 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
    基於能量高度集中、熱影響區小、無飛濺無熔渣、不需特殊的氣體環境、無後續工藝、雙光子聚合加工精度可達0.7um等優勢,飛秒雷射在誘導金屬微結構加工應用方面和精細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孔加工在1mm厚的不鏽鋼薄片上,飛秒雷射進行了具有深孔邊緣清晰、表面乾淨等特點的納米級深孔加工;在金屬薄膜上,鈦寶石飛秒雷射加工製備出了微納米級陣列孔,孔徑最小達2.5um,孔直徑在2.5~10um間可調,最小間距可達10um,很容易實現10-50um間距調整。2.
  • 用飛秒雷射製造三維微流體器件
    研究人員將用飛秒雷射技術製造的直徑為 1 !m的微毛細管與 2 個 50 !m 模壓通道連接在一起。當液體流過通道時, 利用 2 個較大通道之間產生的壓力差, 捕獲 5 !m 的聚苯乙烯小珠, 在液體流過通道時, 使小珠堵住微毛細管開口, 在不動的活細胞曝露在各種變化的環境時可採用這種方法。
  • LPBF工藝中鎢3D列印微裂紋形成方式和原因的研究
    由於粉末床雷射熔化(LPBF)增材製造工藝能夠創造複雜的幾何形狀,對於鎢材料加工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利用這一技術可以開闢鎢的新應用。但是鎢固有的脆性以及增材製造時發生的微裂紋會損害結構的完整性,阻礙了鎢金屬3D列印的廣泛應用。
  • 清華大學孫洪波、吉林大學張永來《自然·通訊》:飛秒雷射仿生製造人工肌肉骨骼系統
    然而,人工肌肉骨骼系統的製造通常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的材料以亞微米尺度的解析度編程組裝成複雜的三維微納結構,這在當前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一思想具體是通過在微流控晶片的輔助下利用飛秒雷射原位加工這兩種光敏材料來實現的,如圖1所示展示了一種pH響應型蜘蛛微納機器人製備流程和實驗結果。
  • 深度解析皮秒雷射:蘋果6使用指紋識別,開始帶動皮秒雷射普及
    其中按 脈衝寬度可以劃分為納秒雷射、皮秒雷射和飛秒雷射,其中皮秒和飛秒屬於超短脈 衝激光。新一代雷射技術——皮秒雷射皮秒雷射器是脈寬為皮秒(10-12秒)的雷射器,作為超短脈衝雷射的典型代表,皮 秒雷射具有超短脈寬、超高峰值功率的特點,其加工對象廣泛,尤其適合加工藍寶 石、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和熱敏性材料,因此適合於電子產業微細加工行業應用。
  • 飛秒雷射納米結構有效減少非晶合金上的細菌粘附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作為高性能材料,大塊金屬玻璃在生物醫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評估了四種鋯基塊體金屬玻璃的飛秒雷射納米結構表面的細菌粘附特性。在不同能量強度(0.23和2.3 J/mm)下,飛秒雷射輻照製備了雷射誘導的周期性表面結構和納米粒子結構)。
  • 飛秒雷射和準分子雷射的區別
    「飛秒雷射」這個名詞,對於了解近視手術的朋友都不陌生了,但是,眼科門診中還是會遇到這樣的提問,「飛秒雷射是否術後就沒有疼痛感了?」「是不是飛秒雷射能達到2.0?要不然怎麼那麼貴?」其實,這都是對飛秒雷射和準分子雷射不了解所致。
  • 我飛秒雷射結合自組裝複合加工技術獲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8月1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微納米工程實驗室利用飛秒雷射引導毛細力自組裝複合加工方法,實現了手性可控三維微結構和三維金屬納米間隙結構的靈活製備,並實現了在渦旋光手性檢測和高靈敏度生化檢測方面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分別發表在《先進材料》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 《MSE》Si的添加可以顯著降低SLM製造鋁合金的裂紋發生傾向
    雷射天地導讀:目前用於鋪粉的雷射增材製造鋁合金主要局限於Al-Si二元合金。為了擴大可以進行雷射增材製造鋁合金的應用範圍。研究人員開展了變形鋁合金的可列印性能的研究。如對2XXX和7XXX系列鋁合金開展了列印實驗。7075鋁合金屬於鋁合金中機械性能比較好的鋁合金。然而,在採用SLM進行製造時,7075鋁合金極易發生嚴重的裂紋傾向。
  •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團隊:基於飛秒雷射誘導的水下超疏聚合物微結構有效分離水-聚合物混合液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領導的飛秒雷射仿生微納製造團隊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在不鏽鋼網表面誘導出分級納米結構。圖:飛秒雷射在不鏽鋼網表面上誘導的納米結構。例如,可將PDMS液體的表面彎曲成彎月面陣列,從而獲得微透鏡陣列結構。利用飛秒雷射在多孔不鏽鋼板上形成水下超疏聚合物微結構。在水下,當將PDMS液體傾倒在該多孔結構上時,由於壓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在每個微孔處會形成一個凸的彎月面。高溫下將PDMS固化後,表面上的曲面結構被永久固定下來。
  • 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石墨烯氧化膜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種簡單、多功能且高速的用於在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 (GO))表面製造均勻、大面積的微納光柵的新技術可以為製備大範圍內使用的光電器件的新材料製備鋪平了道路。來自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 Jianjun Yang團隊採用超快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laser plasmonic lithography (FPL))技術在140nm厚度的GO薄膜上製備出亞波長光柵。
  • 飛秒雷射刻蝕技術將普通金屬變成「完美」的太陽光能吸收器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的郭春雷教授聯合穆罕默德•埃爾卡巴什教授,在國際頂尖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發表了題為「Spectral absorption control of femtosecond laser-treated me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