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孫洪波、吉林大學張永來《自然·通訊》:飛秒雷射仿生製造人工肌肉骨骼系統

2020-09-15 高分子科學前沿

近年來,軟體微納機器人由於具有高靈活性、生物兼容性和機械彈性,在單細胞操控、靶向藥物輸送和微創手術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基於智能材料的三維微納結構成型是製備軟體微納機器人的一種常用方法。然而,現有的軟體材料三維加工技術通常僅適用於單材料體系。單一軟材料存在各向同性響應、自支撐機械強度低、耐久性和穩定性差等問題,這成為其未來應用的主要障礙。

自然生物的肌肉骨骼系統為開發軟硬結合的微納機器人提供了靈感。然而,人工肌肉骨骼系統的製造通常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的材料以亞微米尺度的解析度編程組裝成複雜的三維微納結構,這在當前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這個難題,清華大學孫洪波教授吉林大學張永來教授團隊合作報導了飛秒雷射程序化加工人工肌肉骨骼系統,其中以相對剛性的光敏聚合物SU-8為骨架結構,以柔軟的pH響應牛血清白蛋白(BSA)為智能肌肉。這一思想具體是通過在微流控晶片的輔助下利用飛秒雷射原位加工這兩種光敏材料來實現的,如圖1所示展示了一種pH響應型蜘蛛微納機器人製備流程和實驗結果。

圖1. a,飛秒雷射可編程製造肌肉骨骼系統示意圖。b、c,微蜘蛛在BSA肌肉集成前後的掃描電鏡圖像。插圖為它們對應的光學顯微鏡圖像,後者中的藍色部分表示腿部關節處的BSA肌肉。d-f,BSA肌肉和SU-8軀體界面處緊密結合的局部放大掃描電鏡圖像。

基於肌肉骨骼系統的典型模型,該團隊採用飛秒雷射原位加工的策略製作了由BSA肌肉和SU-8骨架組成的肌肉骨骼器件,並對其動態驅動性能進行了測試。圖2a顯示了手臂肌肉模型。在關節處BSA肌肉聚合後,可以觀察到SU-8臂明顯伸直,這是由於BSA的收縮導致。BSA肌肉緊密附著在SU-8骨架上,表明肌肉骨骼結構的完整性。此外,手臂-肌肉系統在長期儲存後也表現出較好的耐用性。儲存45天後,該結構幾乎保持了不變的形貌。圖2b和2c顯示了手臂-肌肉系統的驅動性能。當周圍環境的pH值從5切換到13時,可以觀察到動態摺疊和拉直性能。45天後,手臂肌肉結構表現出與初始態一致的驅動性能,顯示出良好的穩定性。圖2d展示了另一個模型,蟹爪肌肉系統。它的一對鉗子由SU-8製成,牛血清白蛋白肌肉在一個鉗子的連接處與骨架集成在一起。BSA肌肉在pH刺激下的收縮和膨脹可以導致SU-8蟹爪的打開和關閉(圖2e)。實際上,肌肉骨骼系統並不局限於上述兩種形式。通過肌肉骨骼結構的合理設計,該策略可以直接製作任何所需的3D智能微納機器人。

圖2. a,手臂肌肉系統;(i)模型;(ii)SU-8骨骼的掃描電鏡圖像;(iii)BSA集成後手臂肌肉的掃描電鏡圖像;(iv)BSA與SU-8界面的掃描電鏡圖像;(v)儲存45天後手臂肌肉的掃描電鏡圖像;(vi)儲存45天後手臂肌肉兩種材料界面的掃描電鏡圖像。b、 45天後臂肌pH值的光鏡圖像。c、 手臂肌肉結構的動態pH響應特性。d,蟹爪肌肉系統;(i)SU-8骨骼的光學顯微鏡圖像和(ii)SEM圖像;(iii)BSA集成後的光學顯微鏡圖像和(iv)集成BSA後的SEM圖像。e,蟹爪pH驅動的光學顯微鏡圖像。f,蟹爪4個周期的動態pH響應特性。

為了充分利用開發肌肉骨骼系統模型,該團隊設計並加工了由SU-8骨骼和BSA肌肉組成的pH驅動的微夾持器(圖3a)。圖3b和圖3c分別展示了BSA集成前後微夾持器的尺寸和結構形態。在BSA肌肉集成後,由於BSA肌肉的收縮,夾持器打開。利用飛秒雷射加工的可編程加工能力,通過改變雷射掃描點線面間距,可以進一步在納米尺度控制聚合物結構的內部交聯網絡。這樣,BSA肌肉的彈性和SU-8骨骼的剛度都可以精確調控。

圖3. a,微夾持器的三維模型。b-c,分別在牛血清白蛋白肌肉集成前後微夾持器掃描電鏡圖像。d,當周圍溶液的pH值在5和13之間切換時,BSA方塊的溶脹率隨雷射掃描步長(50、100、150和200 nm)的依賴關係。插圖是相應的BSA方塊的光學顯微鏡圖像。e,製作牛血清白蛋白肌肉時,微夾持器的一個臂的彎折角度與雷射掃描步長的關係。f,目標物的掃描電鏡圖像(一個SU-8方塊附著在一個底座上)。g,使用pH響應微夾持器捕捉和釋放SU-8目標物的流程示意。h,操縱過程的截取圖。

實驗中通過改變pH來控制夾持器的彎折和展開,可以很好地操縱夾持器來拾取和釋放不同大小的目標物體。為了展示這種智能微夾持器的應用,該團隊將夾持器集成在玻璃材質的懸臂上,然後將其固定在精密運動控制系統中,以一個用微米線固定在襯底上的立方體(邊長10 mm)作為目標對象(圖3f)。圖3g顯示了操作過程的示意圖,包括定位、捕獲、轉運和釋放;圖3h顯示了該過程在不同時刻的截圖。當夾持器靠近目標後,觸發BSA肌肉的膨脹,目標被微夾持器緊緊抓住。在運動系統的精確控制下,物體可以被運送到任意想要的位置。BSA肌肉收縮時夾持器打開,釋放物體。這種智能微夾持器能夠實現目標捕獲和釋放,在微小物體靶向操控等前沿應用中很有前景。隨著微流體的快速發展,這種基於肌肉骨骼系統的機器人可能會演變為片上機器人系統,並在體外細胞操作、物體搬運、精密組裝、設備集成和微創手術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該工作提出的策略是通用的,並不局限於SU-8和BSA材料組分。可以相信,隨著智能材料的快速發展,該策略可能會在由多材料組成的3D微納機器人的開發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Commun11, 4536 (2020))。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精儀系博士後馬卓晨,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孫洪波教授和吉林大學張永來教授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17-0.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飛秒雷射仿生製造人工肌肉骨骼系統
    自然生物的肌肉骨骼系統為開發軟硬結合的微納機器人提供了靈感。然而,人工肌肉骨骼系統的製造通常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的材料以亞微米尺度的解析度編程組裝成複雜的三維微納結構,這在當前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飛秒雷射做仿生,要的就是細緻活
    吳東,張亦元,丁銀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什麼是仿生學?仿生學是一門受生物系統和數十億年生物進化啟發,通過研究生物系統的關鍵結構特徵,發展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器件的學科。在這裡我們介紹的一種有效方法是飛秒雷射加工仿生微納結構。飛秒雷射微納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靈活性好、可控性強、材料加工範圍廣泛等優點,已成為構建可控三維微納結構的有效方法。通過一步加工的方式可以在各種材料表面直接創建各種微納米級的分層結構。近年來飛秒雷射在仿生微納米結構的可控制造領域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
  • 師法自然!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仿生微納結構表面及多功能應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廣泛地應用於可控制造仿生微納結構,這是因為該技術具有高精度、簡單高效且同其他微納製造技術相比,還具有同材料的兼容性好的優點。仿生微納的表面由於具有廣闊地應用背景,如自清潔表面、油水分離、霧氣收集等而在工業領域和學術界得到廣泛地關注。
  • AFM:面向硬脆材料的精密製造技術——幹法刻蝕輔助雷射加工
    近年來,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由於具有真三維加工能力,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精度等優勢,已在微電子、微光學、微機電系統、生物傳感等領域微納結構的精密製造中得到驗證並實現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飛秒雷射燒蝕技術能夠實現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微納米結構的製備。然而對於硬脆材料的加工,通常需要採用高能量密度雷射對材料進行燒蝕,加工精度不高且無法實現快速掃描加工。
  • 飛秒雷射輻照在有機溶劑中製造碳化複合的微納超表面以實現仿生減...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古人對人的要求為三個層次,即「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個階段。本文報導了研究人員受到歌利亞鳥翼鳳蝶翅膀的啟發,採用飛秒雷射在有機溶劑中製造複合的微納超表面以實現仿生減反射超表面的案例。
  • 超快雷射會議隆重舉辦
    會議由中國雷射產業社團聯盟、廣東省雷射行業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雷射製造商情》、漢諾瓦米蘭星之球展覽(深圳)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雷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雷射智能製造行業協會、廣東省光學學會雷射加工專委會、江門市智能雷射技術研究院、雷射製造網、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五邑大學、南京先進雷射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協辦,主要圍繞著當前國內外超快雷射技術與創新應用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等熱點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這款仿生機器人手指,完美複製了人手的關節骨骼結構
    近些年來,仿生機器人手是一個研究熱點,雖然靈活是他們的優點,但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手,無法比擬一系列真人手可以做到的事情。靈活的機器人手無法處理重物,可以處理重物的剛性機器人手卻需要複雜的製造或控制才能靈活一點,那麼我們自然想把兩者合二為一,最近就有科學家完成了這樣的實驗。
  • 飛秒雷射的「妙手」之下,微光學元件實現功能多樣化
    鄭家鑫,劉學青/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隨著半導體行業微細加工技術的發展,通過小型化和在小範圍內組合各種功能,產生出許多具有新特性的新應用,並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完整的信息系統需要在一個儘可能小的空間內能夠實現儘可能多的功能
  • 採用3D列印製造出仿生的類人機器手指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現了一種採用新穎的手段製造線驅動的機器人系統。尤其是,展示了精確仿造骨骼形狀、韌帶結構 、粘彈性肌腱的仿生手指。這一手指是採用多材料3D列印的辦法製作出來的一個單一部分。
  • 亮點|張永來:雷射畫龍點睛——微流控晶片上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
    微流控系統,就是在微米尺度空間對流體進行操控,將生物、化學等大型實驗室的基本功能微縮到一個數平方釐米晶片上。如今,微流控晶片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技術平臺,既可以應用於化學分析、生物醫學分析、食品檢驗,又可以作為微反應器進行藥物、納米粒子、微球等合成,還能作為器官晶片,用於仿真人體器官中的功能單元。
  • 用飛秒雷射製造三維微流體器件
    研究人員將用飛秒雷射技術製造的直徑為 1 !m的微毛細管與 2 個 50 !m 模壓通道連接在一起。當液體流過通道時, 利用 2 個較大通道之間產生的壓力差, 捕獲 5 !m 的聚苯乙烯小珠, 在液體流過通道時, 使小珠堵住微毛細管開口, 在不動的活細胞曝露在各種變化的環境時可採用這種方法。
  • ​光學精密工程 | 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圖案化微透鏡及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安徽 合肥 230022)DOI:摘 要 為改善以往圖案化透鏡加工工藝複雜、製造技術昂貴、圖案設計方面有限制等缺點,本文將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加工技術應用於圖案化微透鏡的快速、高精度加工。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入選2018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新入選的會士中,清華大學在職教師分別是:計算機系教授舒繼武、精儀系教授孫洪波、電機系教授孫宏斌和趙爭鳴、自動化系教授張長水和周彤。1991年在國防科技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96年在江蘇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98年在南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網絡(雲/大數據)存儲系統,基於非易失存儲器件的存儲系統與技術,存儲安全與可靠性;並行/分布式處理技術。因對可靠的高性能存儲系統體系結構做出貢獻而入選。孫洪波(Hong-Bo Sun),清華大學精儀系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
  •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Minghui Hong研究團隊,採用飛秒雷射在藍寶石上實現了高深寬比、無裂紋的微結構製造。提出一種用於提高雷射加工透明材料的吸收能力的優化策略;精確的控制雷射輻射的臨界通量,避免了裂紋的形成,在藍寶石上實現了無錐度、高深寬比的微結構製備;可以在透明材料上實現不同顯微結構的製造。
  • 吉林大學新增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千萬級項目
    【消息來源:科研院】2020年,吉林大學新增四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千萬級項目,分別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宋俊峰教授的重大項目《雷射雷達晶片的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管理學院蔡莉教授的重大項目《創新驅動創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數學學院張然教授的專項基金項目《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韓志武教授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機械系統仿生理論與技術基礎
  • 混合飛秒雷射3D微/納加工
    簡介目前雷射作為各種材料加工合成的必要工具而被廣泛應用,其中超快雷射(飛秒雷射和皮秒雷射)常用來實現低環境負荷、高品質、高效率的材料製備。基於超快雷射,已成功研發的技術包括:3D微/納米製造技術、大縱橫比加工技術、新型材料合成技術等,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在生物晶片及高功能光子、電子微/納米器件製造中。在這些技術中,本文對3D微/納米製造技術進行介紹。
  • 極端製造 | 雷射加工文章合集|光學|納米|雷射束|微納_網易訂閱
    飛秒雷射具有極高峰值強度和超短脈衝寬度,可誘導雷射波長下透明材料的非線性多光子吸收;更重要的是,透明材料中的飛秒雷射束聚焦可將非線性相互作用限制在聚焦體積之內,從而實現3D微/納米製造;這一3D製造能力可提供3種不同的加工製造策略:非變形製造、減材製造和增材製造;此外,通過不同策略的混合可以創造出複雜程度極高的3D結構並提升結構的功能。混合飛秒雷射3D微/納加工技術為材料加工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普渡大學研究團隊根據蜂鳥的身體構造和行為模式,製造了一款仿生...
    普渡大學研究團隊根據蜂鳥的身體構造和行為模式,製造了一款仿生蜂鳥機器人。無論從形態、動作,都非常逼真。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訓練,仿生機器人「知道」如何像蜂鳥一樣自行移動,例如辨別何時執行逃生機動。 蜂鳥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鳥。
  •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團隊:基於飛秒雷射誘導的水下超疏聚合物微結構有效分離水-聚合物混合液
    飛秒雷射仿生微納製造團隊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在不鏽鋼網表面誘導出分級納米結構。飛秒雷射處理後的不鏽鋼網在水下對對各種聚合物液滴都展現出極強的排斥性。這種性質被定義為水下超疏聚合物性(Underwater Superpolymphobicity)。掃描電子顯微鏡結果顯示:水下聚合物液滴在雷射處理的不鏽鋼網上能夠保持球狀,只接觸不鏽鋼網微結構的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