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雷射刻蝕技術將普通金屬變成「完美」的太陽光能吸收器

2020-12-08 科學網
飛秒雷射刻蝕技術將普通金屬變成「完美」的太陽光能吸收器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的郭春雷教授聯合穆罕默德•埃爾卡巴什教授,在國際頂尖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發表了題為「Spectral absorption control of femtosecond laser-treated metals and application in solar-thermal devices」的高水平論文。來自羅徹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的Sohail A. Jalil博士和Bo Lai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郭春雷教授和穆罕默德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郭春雷研究團隊在等離激元雜交模型的指導下,利用飛秒雷射加工技術控制表面納米結構的形態,從而實現對光譜吸收的更多控制,並首次證明了可以將飛秒雷射誘導的金屬表面用於高溫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SSA)。該研究目前已得到了Bill & Melinda Gates 基金會、美國陸軍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與資助。

飛秒雷射直接加工技術是一種經濟高效,無掩模且可擴展的製造技術,已廣泛用於有效修改材料的光、電、機械和摩擦學特性。飛秒雷射脈衝加工產生的隨機結構可以表現出材料功能化的理想特性,例如:完美的光吸收、超疏水性和超親水性等,在生物醫學、環境和能源領域有許多潛在應用。但是,由於產生的表面結構的大小、幾何形狀和密度的具有隨機性,難以精確控制表面結構的性質,最終在實際設備中運用經飛秒雷射誘導的表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為了提供對飛秒雷射誘導的表面結構的更多控制,過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強周期性微結構的均勻性上,已有的研究表明,一維飛秒雷射誘導的周期性表面結構(fs-LIPSSs)具有可在多種材料上實現的亞波長周期性,許多研究小組已經採用了不同的技術來解決fs-LIPSSs的空間均勻性問題,例如:鈦基材料上的正反饋機制和負反饋機制、化學輔助的飛秒雷射誘導等。雖然這些研究表明飛秒雷射加工具有產生更規則的表面特徵的能力,但沒有證明具有精確設計表面特性的能力。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郭春雷教授團隊聚焦飛秒雷射加工領域,對如何更精確的控制金屬表面的特性及其應用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郭春雷課題組通過等離振子共振尺寸效應和等離激元雜交模型來控制表面納米結構的形貌,進一步控制經飛秒雷射誘導的金屬表面的光學性質。研究人員利用飛秒雷射脈衝蝕刻具有納米級結構的金屬表面,通過修改飛秒雷射加工參數來調節隨機分布的納米結構的尺寸和密度,從而改變經飛秒雷射誘導的表面結構的光吸收能力。使該表面選擇性地僅吸收太陽光波長的光,而不吸收其他波長的光。該表面不僅增強了從陽光中吸收能量的能力,而且還減少了其他波長的熱耗散,實際上是「首次製造出完美的金屬太陽能吸收器」。

為了拓展這種通過飛秒雷射誘導來控制金屬表面的光吸收能力的應用,研究人員還通過實驗證明了該技術在鋁、銅、鋼和鎢等金屬上的光吸收能力調控,提出了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SSA)和寬帶吸收器(BBA),並首次證明了可將飛秒雷射誘導的表面用作高溫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基於鎢的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W-SSA)具有最高的太陽能吸收效率,表現出作為高溫太陽能接收器的出色性能。與未經過處理的鎢(通常用作本徵選擇性光吸收劑)相比,W-SSA與太陽能熱電發電(TEG)裝置集成後,其熱發電效率提高了130%。

圖1 經飛秒雷射誘導的金屬表面的吸收光譜範圍。 (a)、(b)分別表示使用低脈衝數和較低通量、高脈衝數和較高通量時,近場耦合導致的等離子體共振的移動,可以發現,低脈衝數和較低通量所產生的表面納米結構的尺寸較小,密度也小於使用高脈衝數和較高通量形成的表面納米結構。(c)計算出的單個鎢納米粒子的吸收與粒徑的關係,突顯了尺寸效應與測得的等離子體共振寬度的相關性。(d)四個半徑為100 nm的雜交鎢納米顆粒的計算吸光度與納米顆粒之間的間隙距離的關係。較小的間隙導致更強的雜交並使等離激元共振峰紅移至更高的波長。尺寸和雜交效應都擴大了隨機分布的納米表面結構的共振。

圖2 使用飛秒雷射誘導的金屬表面的寬帶吸收器(BBA)及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SSA)。(a)~(c)分別表示飛秒雷射加工金屬鋁(Al)、不鏽鋼、銅(Cu) 後獲得的SSA和BBA的吸收和發射光譜。其中, Cu-SSA表現出真正的光譜選擇性。(d)和(e)分別是Cu-SSA和Cu-BBA的SEM圖像。插圖顯示了Cu-SSA和Cu-BBA的縮小視圖。 (f)和(g)分別是Cu-SSA和Cu-BBA表面結構尺寸分布的直方圖。

圖3 使用飛秒雷射誘導的鎢表面的寬帶吸收器(BBA)及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SSA)。 (a)在200°C下測得的鎢光譜選擇性吸收器和寬帶吸收器的吸收/發射光譜。 (b) 基於鎢的選擇性太陽能吸收器(W-SSA)的SEM圖像。插圖顯示了納米結構覆蓋的fs-LIPSSs的縮小視圖。 (c)W-BBA表面的SEM圖像。 (d)中示出了W-BBA表面的放大的SEM圖像。

(來源:科學網 劉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242-y

相關焦點

  • 飛秒雷射的「妙手」之下,微光學元件實現功能多樣化
    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工藝主要分為溼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和幹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兩種。溼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微光學元件主要包括三種方法(圖2):飛秒雷射加工輔助掩膜和無掩模的溼法刻蝕技術、飛秒雷射正置倒置液體輔助加工方式。
  • 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原標題: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無需化學塗層和其他工藝,僅僅藉助雷射器就能為普通金屬增加防水、防鏽、防冰凍和自我清潔的特性,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對外公布了這項新技術。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學》雜誌上。
  • AFM:面向硬脆材料的精密製造技術——幹法刻蝕輔助雷射加工
    近年來,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由於具有真三維加工能力,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精度等優勢,已在微電子、微光學、微機電系統、生物傳感等領域微納結構的精密製造中得到驗證並實現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飛秒雷射燒蝕技術能夠實現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微納米結構的製備。然而對於硬脆材料的加工,通常需要採用高能量密度雷射對材料進行燒蝕,加工精度不高且無法實現快速掃描加工。
  • 羅徹斯特大學郭春雷團隊利用飛秒雷射蝕刻讓普通鋁板「變身」高效...
    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即利用人人都能獲得的陽光,以超過100%的效率蒸發和淨化被汙染的水。 在《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光學教授Chunlei Guo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演示了一束飛秒雷射脈衝是如何將一塊普通鋁板的表面蝕刻成一種具有超強吸水性和超強吸能性的材料的。
  • 混合飛秒雷射3D微/納加工
    下文章來源於IJEM ,作者Editorial Office,江蘇雷射聯盟轉載文章連結:Koji Sugioka.簡介目前雷射作為各種材料加工合成的必要工具而被廣泛應用,其中超快雷射(飛秒雷射和皮秒雷射)常用來實現低環境負荷、高品質、高效率的材料製備。基於超快雷射,已成功研發的技術包括:3D微/納米製造技術、大縱橫比加工技術、新型材料合成技術等,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在生物晶片及高功能光子、電子微/納米器件製造中。在這些技術中,本文對3D微/納米製造技術進行介紹。
  • 雷射蝕刻技術讓普通鋁板「變身」高效太陽能淨水器
    雷射蝕刻技術讓普通鋁板「變身」高效太陽能淨水器  Winnie Lee • 2020-07-14 14:25:42 來源:前瞻網
  • 雷射蝕刻鋁合金板和利用太陽能來進行淨化金屬汙染的水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想要在資源匱乏的地區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尤其是作戰,乾旱和有汙染的區域,顯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美國陸軍作戰能力司令部和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提出了一套新穎的解決方案。採用飛秒雷射在通常的鋁合金表面進行發黑處理,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鑑於太陽能本身就可以消滅水生病原體,且能夠為低成本的淨水器供電,這套方案成本低,效率高。
  • 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
    金屬材料表面改性1999年德國漢諾瓦雷射中心Noltes等人首次報導了結合鈦寶石飛秒雷射三倍頻光(260nm)和SNOM(掃描進場光學顯微鏡)在金屬鎘層制出了線寬僅200nm的凹槽。為以後的無孔徑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ANSOM)取代SNOM奠定了基礎,獲得了高達70nm的空間解析度,開拓了遠場技術在納米範圍下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運輸機制的研究。3.
  • 雷射蝕刻鋁合金板和利用太陽能來進行淨化金屬汙染的水以解決全球...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想要在資源匱乏的地區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尤其是作戰,乾旱和有汙染的區域,顯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美國陸軍作戰能力司令部和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提出了一套新穎的解決方案。採用飛秒雷射在通常的鋁合金表面進行發黑處理,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
  • 一文了解雷射直寫技術在金屬微結構製備中的應用
    雷射直寫界面熔覆轉印示意圖[Nano Lett., 6, 3, 413-418(2006)]04雷射直寫+實時轉印雷射轉印技術是一種不需要光刻和刻蝕步驟就可以在多種材料襯底上製備出金屬微結構器件雷射直寫技術
  • 飛秒雷射製備FBG有何技術及應用優勢?
    然而傳統紫外雷射製備的光纖布拉格光柵熱穩定性差,高溫條件下易被擦除,需要繁瑣的光纖載氫預處理,不適用於高溫環境。而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由於具有無熱效應影響、加工材料範圍廣、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精度以及能夠在透明材料內實現三維加工等優點,被用於玻璃、晶體、金屬等各類材料的微納加工。同時光纖光柵飛秒雷射製備技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 我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 可加工石墨烯
    我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 可加工石墨烯 2020-05-11 02:57: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李赫 責任編輯:李赫
  • 飛秒雷射做仿生,要的就是細緻活
    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與其它納秒脈衝雷射或連續雷射的微納加工技術相比,飛秒雷射直寫技術有著如下幾個獨特優勢:(1)由於加工區域的熱衝擊相對較低,加工精度較高;(2)峰值功率強度高,使得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幾乎適合任何硬質材料加工;(3)由於非線性吸收效應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可加工石墨烯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可加工石墨烯 陸成寬/科技日報 2020-05-11 08:34
  • 我飛秒雷射結合自組裝複合加工技術獲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8月1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微納米工程實驗室利用飛秒雷射引導毛細力自組裝複合加工方法,實現了手性可控三維微結構和三維金屬納米間隙結構的靈活製備,並實現了在渦旋光手性檢測和高靈敏度生化檢測方面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分別發表在《先進材料》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 高考體檢及軍校國防生軍檢 6D全能飛秒雷射保駕護航
    現在,由於準分子雷射手術20餘年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廣泛認可,而且近視手術的設備和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近視考生選擇了近視手術來越過視力檢查的門檻,順利拿到高考錄取通知書。6D全能飛秒雷射,極致納焦飛秒,作為近視手術中先進的手術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信任和歡迎。
  • 青島自貿雷射掌握五大飛秒核心技術,能幹什麼?
    答案之一是飛秒雷射。與傳統機械加工採用刀具和電火花相比,飛秒雷射能大幅度提升加工精度,同時飛秒雷射加工是「冷雷射」,熱效應極小,適用於薄膜、柔性等材料的精細加工。青島自貿雷射有限公司總經理邴召榮認為,飛秒雷射推動精密加工行業進入了光時代,未來將引領製造業的變革。手握飛秒雷射種子源和光晶片的青島自貿雷射,正在參與並試圖引領這場變革。
  • 【眼科日曆·7月26日】飛秒雷射也能治療白內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鄭佳穎 記者 谷伊寧 說到飛秒,有人會想到近視手術的全飛秒、半飛秒。老年人白內障手術中,竟然也有用到飛秒的機器,它和近視手術雷射原理一樣嗎?
  • 氧化石墨烯膜的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刻蝕
    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FPL)技術以其高效、高質量、柔韌性和可控性成為製造所需結構的理想技術。然而,由於該方法的理論和實驗探索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實現FPL對石墨烯材料的微/納米加工。在實際應用中實施這項技術的可行性仍然值得懷疑,因為大多數相關研究只強調了從加工中獲得的結構特徵,而往往忽略了材料本身性質的互補變化。
  • 能將太陽光被聚焦成雷射嗎?變成無堅不摧的武器!用來發電可好?
    將太陽光聚焦成「雷射」作為武器使用的,除了《007-擇日再死》外能找到如此宏偉的場面的已經不多了,這顆名叫伊卡洛斯的聚焦太陽光的衛星,是事實上的本片主角,因為從頭至尾,它的特寫鏡頭可給的不少!那麼問題是真的可以將太陽光聚焦成雷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