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09-26 今日科學

潤溼性作為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人們開發了許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比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超疏油性質,在空氣中油滴則會在乾燥的表面快速鋪展,從而失去防汙功能。同時,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不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因此,開發新穎的具有極端潤溼特性的材料表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摩擦學(BMT)課題組近期在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課題組利用簡單的噴塗、溼化學浸泡及原位合成技術,在多種常見的基底材料上,製備了兼得空氣中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表面、空氣中超親極性-超疏非極性液體表面、有機介質下超雙疏液表面和在油-水-氣系統中任意一相超疏其他兩相的超疏液表面材料,並從化學角度提出在不同環境介質中超疏液性質的可控制備策略(如圖)。

研究人員揭示了材料表面親疏水異質化學組成是形成此類新型超潤溼表面的主要原因,並結合熱力學計算對新型超潤溼表面的粗糙幾何結構和表面化學的協同作用進行了深入剖析;通過在納米尺度上調控材料表面親疏水和高低極性化學組分,提出了高低極性差異在不互溶液體分離領域新的分離機制。基於開發的新型極端潤溼狀態,該課題組在油水分離、霧水收集、液滴操控、潤滑油淨化和傳感器件等領域已取得重要應用。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分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10.1002/adma.202004875),Materials Horizons(2020,7, 1697-1726),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9,7, 6957-6962;2019,7, 8405-8413;2020, 8, In pres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 381, 122629;2020, 395, 125110;2021, 404, 126535)。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51735013)和面上項目(51675513)的經費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潤溼性是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引發學界關注。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科研人員開發出較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出超疏油性質;油滴在空氣中則會在乾燥表面快速鋪展,失去防汙功能。此外,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7 星期日
    科研進展1、水生所微藻脂質代謝研究獲進展2、大連化物所發表碳一化學前瞻性文章3、上海光機所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4、納米藥物在胰腺癌免疫治療領域取得進展5、力學所在二氧化碳動力循環研究中取得進展6、廣州地化所揭示印度大陸早期俯衝幾何學特徵7、蘭州化物所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 西安光機所基於介質超表面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學與光子集成課題組在基於介質超表面(metasurface)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基於光子自旋霍爾效應並採用離軸技術,實現了10通道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對大容量光通信應用有重要意義。
  • 力學所微柱陣列表面潤溼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流體力學權威期刊《流體力學雜誌》(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發表了中科院力學所趙亞溥研究員課題組在微柱陣列親液表面上的跨尺度潤溼動力學的研究結果 (Yuan QZ and Zhao YP*.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Impactof Antifouling PEG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 Peptides inRegulating Cell Behaviors」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 化學前沿-超潤溼系統
    超潤溼性是一個幾個世紀的概念,主要是由於對自然界特殊潤溼現象機理的新認識,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中已被重新發現。結合多尺度結構和表面化學成分對於製造具有超潤溼性的界面材料至關重要。在本文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超潤溼系統的歷史發展,並總結了超潤溼系統中各種組合的超潤溼狀態,還介紹了超潤溼材料的自然設計原理。超潤溼系統可以從2D表面擴展到0D納米顆粒,1D纖維和通道以及3D集成材料。同時討論了新的現象和超潤溼性系統對於化學反應和材料製造的優勢,包括利用單一極端潤溼狀態或組合和兩種極端潤溼狀態的新興應用。最後,提供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微納功能表面及製造研究取得突破
    表面潤溼特性是表面界面科學中的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 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
    Optical Consulting, USA撰稿 | 王旭東(來源課題組投稿)最近,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胡躍強與通訊作者段輝高等人以「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 for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Principl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為題對介質超構表面光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展望
    系統分析了國內外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指出了目前該研究領域中存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提出了我國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原理的研究思路與重點方向,以推動我國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及「退二進三」政策實施,重點行業退役、搬遷、遺留的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問題日漸突出,且汙染行為呈現多汙染物複合態勢。
  • 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李峻柏課題組對二肽分子組裝機理、短肽摺疊、結構和功能調控進行了長期系統化研究。
  • 中國科大在二氧化釩相變智能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組與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研究組在基於二氧化釩薄膜的智能窗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蘭州化物所仿生關節軟骨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表明,包覆在骨關節表面的重要軟組織——關節軟骨在減小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以及緩衝運動時產生的震動等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節軟骨具有非常複雜與精細的結構,而這種結構可以被簡化成一種雙相模型,即關節軟骨具有流體相與固體相:流體相是一種多孔結構,孔中包埋有大量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動態自適應性能,其與關節潤滑液協同起到很好的潤滑減摩作用;固體相則在低速運動中起到了很好的承載作用。
  • 光子晶體電浸潤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特有的周期性排列結構產生的獨特光學調控性能使之在傳感、催化、檢測等光學器件方面具有重要應用。
  • 【前沿】中科大在二氧化釩相變智能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組與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研究組在基於二氧化釩薄膜的智能窗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
  • 湖南大學在類細胞型智能仿生系統的構築及應用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模擬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利用人工設計的功能模塊構築具有特定的細胞行為或功能的智能仿生系統有助於闡明生命活動的相關規律,為構建高性能生物傳感器和疾病治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相關研究已經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並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
  • 仿生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那些晶瑩的雨珠在翠綠的荷葉中聚散碰撞,荷葉稍一傾斜,便悄然落入湖中,再看那荷葉表面,不但沒有留下一點水漬,似乎連灰塵也被衝刷乾淨了。荷葉的這種疏水與自潔能力一直為人類所感嘆。近年來,仿生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以期待這種「荷葉效應」能早日為人們所利用。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悉,我國的高分子研究人員已經研製成功了這種具有超級疏水、疏油與自潔能力的人工仿生荷葉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