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SusChem:供體-受體氰基咔唑類超分子用於高效的可見光產氫

2020-12-03 科技與生活視野

深圳大學米宏偉團隊為了解決有機光催化劑面臨的激子結合能高和結晶度低兩大問題,設計了供體-受體超分子體系。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最有前景的途徑之一。有機光催化劑通常含有低成本和豐富來源的元素,比傳統金屬基光催化劑更具優勢,從而吸引了研究者極大興趣。

然而,由於有機材料固有的高激子結合能和低結晶度的特性,光生載流子的遷移率和電荷分離效率都很低,導致其量子效率遠低於無機材料。

超分子通過不同的分子自組裝方式形成晶體,具有靈活可調的結構。這使得更容易構建電學和光學性質可調控的光敏超分子材料,從而提高載流子的傳輸、分離以及擴展光響應。

然而,目前報導的超分子光催化劑非常稀少,卟啉、苝二醯亞胺和螢光素要麼金屬成分限制其進一步應用,或能帶位置不適合制氫。

因此,開發高效穩定的無金屬超分子光催化劑用於制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解決有機光催化劑面臨的激子結合能高和結晶度低兩大問題,深圳大學米宏偉團隊設計了供體-受體超分子體系。

一方面,供體-受體體系能顯著提高激子解離效率,克服有機分子短的載流子擴散距離的限制。

另一方面,與大多數有機材料不同,超分子具有良好的結晶性,有利於光生載流子的傳輸和分離。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闡明了由分子間氫鍵組裝的供體-受體氰基咔唑類2CzPN超分子比其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可見光產氫活性(91.8μmol/h, 20 mg樣品)和更高的量子效率(420 nm達到7.5%)。2CzPN超分子的光催化性能、量子效率和穩定性均明顯優於目前報導的螢光素、H2TPyP、Zn/Sn卟啉、THPP納米棒和納米線等超分子光催化劑。

最重要的是,它的無金屬特性明顯的優於金屬基卟啉超分子。通過XRD、NMR、元素分析和FTIR等表徵對其結構和組成進行了確證,並通過TRPL、SPV、IPCE、光電流和前線軌道計算對電荷分離特性進行了全面考察。2CzPN超分子由於具有更強的供體-受體特性和更高的結晶度,因此比聚合物具有更高的電荷分離效率。

更重要的是,這是氰基咔唑類超分子首次在光催化產氫方面的應用,同時該研究豐富了有機超分子光催化劑的種類。

相關焦點

  • ChemCatChem:共軛高分子作為光催化材料於可見光水分解產氫之最新發展
    臺灣清華大學化工系周鶴修和合作者針對通過共軛高分子作為光催化材料進行可見光水分解產氫,系統地總結了它們的合成和材料設計策略,光物理性質,提出的機理和應用
  • 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治療策略用於腫瘤治療(圖1)。該策略基於多肽N端的苯丙氨酸與CB[7]較強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結合常數~106 M-1),在溶液中將PEG與CB[7]的共聚物Poly-CB[7]同N端含苯丙氨酸的多肽簡單混合,即可獲得極高包封率(>97%)的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
  • 【超分子】超高天線效應的人工超分子光豐收體系
    南開大學的劉育教授課題組創新性地利用水溶性的磺化環糊精、具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質的含氰基的對苯撐乙烯類衍生物(OPV-I)以及尼羅紅染料,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構築了一種具有超高天線效應的人工超分子光豐收體系。
  • Mater.綜述:超分子能量材料
    ;(d)一種超分子A-B-A型嵌段共聚物,用於從內核到外聚噻吩鏈的電荷傳輸;(e)陽離子富勒烯填充電荷轉移和傳輸通道的聚合物基質的分級結構固態組裝;(f)四元電荷芳環盒和C60富勒烯之間的主客體超分子組裝,形成用於電子電路應用的一維線狀超結構。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CCS Chemistry | 聚集誘導首次實現可見光催化芳基端烯[2+2]環加成
    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課題組首次證實分子聚集降低芳基端烯三重態能量,實現可見光催化分子間的[2+2]環加成反應,解決了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和高三重激發態能量的端烯分子活化問題,為可見光催化轉化提供了新的反應機制和設計思路。環丁烷骨架是眾多活性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的基本構築單元。烯烴的[2+2]光環加成反應是構築四元環丁烷的有效方法。
  • npj: 有機太陽能電池供體-受體材料
    近日,武漢大學閔傑研究員課題組在開發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光伏體系的研究過程中,利用機器學習在合成新材料之前建立化學結構、供體/受體匹配體系和光伏特性之間的關係,並對新材料結構以及供體/受體材料配對進行效率預測,建立了分子結構、供體/受體對與性能之間關係的多種可預測模型,可對供體、受體材料以及活性層供體/受體對進行快速的評估和篩選,並據此評估並確定了最優算法模型來指導設計高性能的有機光伏材料體系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其研究分為兩個方向,超分子化學(主-客體化學)和超分子有序組裝體化學。        超分子化學的發展不僅與大環化學(冠醚、穴醚、環糊精、杯芳烴、碳60、杯吡咯、杯咔唑,瓜環葫蘆脲、柱芳烴等)的發展密切相連,而且與分子自組裝(雙分子膜、膠束、DNA雙螺旋等)、分子器件和新興有機材料的研究息息相關。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咔唑卟啉基共軛微孔聚合物的構建及在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應用
    共軛微孔聚合物(CMPs)作為一類新興的有機多孔材料,憑藉高度p共軛框架、永久孔隙、高比表面積、高化學穩定性、寬可見光響應和可調的能帶結構,已被作為多相光催化劑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汙染物降解、CO2還原和光氧化還原反應等。目前,多數的共軛微孔聚合物光催化劑需要在高能量且昂貴的人工光源(比如氙燈和LED燈)照射下進行光催化氧化反應,這無疑大幅度地增加成本。
  • 理化所吳驪珠院士課題組JACS: 可見光催化下獲得雜芳胺
    通過對金屬和配體的合理選擇以及光、電的輔助作用,實現了高效選擇性的偶聯,這些方法需要經過氧化加成或金屬催化劑轉化。產品中不可避免的有毒和貴的金屬殘留物,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挑戰。如Figure 1b所示,可見光誘導單電子轉移胺被氧化成為銨基陽離子(RNH+▪)和光催化劑自由基陰離子(PC-▪)。另一方面,芳基滷化物(或擬滷化物)可通過光催化劑自由基陰離子(PC-▪)還原為芳烴自由基陰離子(A- ▪)並同時再生成光催化劑PC。無論是在電子供體(還原劑)所經歷的還原淬滅過程還是電子受體(氧化劑)所經歷的氧化淬滅過程生成的自由基陽離子或者自由基陰離子後續均表現出豐富的反應性。
  • 科學網—實現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房樹芬)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通過局部原子結構調控,實現了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並且由於其氫含量高、液化壓力低、運輸安全等優點,使其成為氫能的理想載體。大氣中氮氣約佔78%,總量非常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其分子的固有化學惰性使氮氣很難轉化為氨。目前的合成氨工業還是依賴於高能耗和密集排放型的哈伯—博施法。近年來,為了尋求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低排放的人工合成氨新技術,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太陽光碟機動制氫的基於噻唑並[5,4-d]噻唑的供體-受體共價有機框架
    用於太陽光碟機動制氫的基於噻唑並[5,4-d]噻唑的供體-受體共價有機框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5:20:10 上海科技大學章躍標等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提出一種新的用於太陽光碟機動制氫的基於噻唑並[5,4
  • 中山大學Adv.Sci:烯烴連接的COFs提高光催化產氫性能
    並且許多COF在寬廣的太陽光譜範圍內(450-700 nm)都具有出色的可見光響應。儘管潛力巨大,但是,除少數幾個COF以外,光催化氫釋放(PHE)的開發卻很少。中山大學構建了三個具有不同鍵的結構相關的COF,以實現可調諧的COF平臺並探討了鍵合化學對PHE的影響。結果表明:COF-烯烴在420 nm處的AQE為6.7%。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最近,華威大學Sébastien Perrier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水中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構建的通用策略。通過使疏水性發色團沿著納米管滑動排列,成功地製造了具有兩步順序Frster共振能量轉移過程的人造光收集系統,顯示出高達95%的能量轉移效率和極高的螢光量子收率30%,穩定性高。此外,光譜發射可以從藍色到綠色到橙色連續地調諧,也可以作為白光連續體輸出,其螢光量子產率為29.9%。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研究背景氫能以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的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氫能製備也正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儘可能拓展光吸收範圍以有效利用太陽光;3. 長時間的穩定運行。分子催化劑-氮化碳共價結合高效產氫。要點2:高效、穩定的產氫性能分子催化劑的特色是可以顯著提高氮化碳的產氫性能。此前報導的絕大多數文獻中,分子催化劑通過物理吸附附著在光催化劑表面,這導致其催化性能極短期內提高很多,可是產氫速率難以長時間保持,幾個小時就很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