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會(ACS)「Weekly PressPac」專欄近日報導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關於「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的研究工作。該專欄每周從ACS旗下所有67種期刊中選擇3-4篇最新發表的論文(cutting-edge chemistry research)並專題推送,論文的成果,在生物成像與檢測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美國化學會「Weekly PressPac」專欄的報導與新聞推送
海洋生物水母中天然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GFP)是一種能夠發射綠色螢光的生物分子,經定向改造後,可廣泛應用於生命體系中不同尺度精細結構的精準動態成像。然而,對於非生物學背景研究者,GFP使用技術要求較高、操作複雜,價格昂貴,因此科研工作者仍在致力於尋求更為廉價且使用簡便的生物成像螢光分子。
GFP啟發的彩虹螢光多肽設計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王躍飛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多色系多肽螢光納米顆粒的「顏色工具箱」,可作為潛在的GFP替代物。在該工作中,研究團隊設計了12種含有苯基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或組氨酸的短肽,通過在N端添加疏水性二茂鐵基團,使得多肽分子組裝成球形螢光納米顆粒,改變多肽分子序列後,肽基納米顆粒能夠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覆蓋紅、橙、黃、綠、藍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區域顏色,被命名為「彩虹色套裝」(Rainbow Kit)。特別是在生理條件下,仿生螢光多肽展現出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光穩定性和靶向特性,並且使用簡便、成本低廉,在生物成像與檢測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論文在線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20, DOI: 10.1021/acsami.0c08259)。論文第一作者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酶工程與技術課題組孔佳博士,通訊作者為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王躍飛博士。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歡迎報考天津大學!
- tianda1895 -
圖文來源 / 人民日報
記者 / 朱虹 劉曉豔
底圖製作 / 王利丹
責任編輯 / 羅崢泓
審校 / 王鑫 劉洋 李晉馥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nmc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