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新發現:MonM,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酶

2021-01-08 澎湃新聞

復旦大學張琪課題組通過基因挖掘發現了一個新型的linaridin天然產物—mononaridin。生物合成研究揭示參與mononaridin生物合成的MonM是一個具有豐富催化多樣性的N-甲基轉移酶。利用MonM的催化特性,張琪課題組開發出一種溫和高效的多肽抗生素螢光標記方法。南京大學梁勇課題組通過DFT計算,解釋了烯丙基轉移反應更具優勢的化學機制。

核糖體肽類天然產物(RiPPs)是近十年逐漸進入人們視野的一大類肽類天然產物。這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及其廣泛,具有豐富的結構多樣性和生物活性多樣性。含有多個脫水胺基酸的線性骨架的Linaridin天然產物是一小類具有「神秘」色彩的核糖體肽天然產物。目前linaridin家族僅有4個成員被報導,包括cypemycin和legonardin(圖1A)。復旦大學張琪課題組在linaridin類化合物的基因組挖掘、生物合成和結構改造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綜述見Nat. Prod. Rep. 2020, doi: 10.1039/c9np00074g.)。

圖1

近期,該課題組研究人員在鏈黴菌中發現linaridin基因簇,利用模式菌S. albus進行異源表達後得到新型天然產物mononaridin(圖1B)。基因敲除實驗證實基因簇中MON、MonE、MonL、MonC、MonI和MonM等多個基因都直接參與了mononaridin的生物合成。同時,研究人員注意到:N-甲基轉移酶MonM的基因敲除突變株產生了一個N端去甲基化的類似物dm-mononaridin!這表明MonM是一種新的α-N-甲基轉移酶。

進一步實驗表明,除了天然底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以外,MonM還能有效地利用SAM結構類似物ethyl-SAM和allyl-SAM,催化乙基轉移和烯丙基轉移反應。與乙基轉移反應相比,烯丙基轉移反應更為高效。

為了解釋該現象,南京大學梁勇課題組以2-氨基-N-甲基丙醯胺為烷基化受體進行了詳細的DFT計算(圖2)。計算結果表明受烯丙基雙鍵的影響,該反應的能壘比乙基轉移低6個kcal。而對於烯丙基轉移反應,氨基受體進攻烯丙基C3位置的能壘和C1較為相近(圖2D),表明該反應從C1和C3兩個位置均可能發生。該結果較好地解釋了儘管烯丙基位阻比乙基更大,酶對於烯丙基有更好容忍性的實驗現象。

圖2

實驗發現,對於其他含有alpha-氨基的多肽,例如RiPP抗生素乳酸鏈球素nisin,MonM也可以催化其N端烷基化。上述實驗表明,MonM具有豐富的催化多樣性。

作者利用MonM催化的烯丙基化反應,結合烯丙基雙鍵與四氮唑在溫和紫外光下的「光點擊反應」,成功地實現了nisin的螢光標記,並對其與細胞的結合進行了成像分析(圖3)。該結果顯示出MonM在多肽結構改造中的巨大潛力。

圖3

綜上所述,課題組在linaridin基因簇基因表達過程中發現的MonM是一個具有高度催化多樣性的α-N端甲基轉移酶。進一步,利用MonM的催化多樣性,課題組成功地開發了一種溫和高效的多肽抗生素螢光標記方法,顯示出MonM在多肽結構改造中的巨大潛力。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 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已在「Just Published」欄目上線。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江蘇省創新人才計劃的資助。

文章詳情:

Genome Mining and Biosynthesis Study of a Type B Linaridin Reveals a Highly Versatile α-N-Methyltransferase

Fangting Wang , Wanqing Wei , Junfeng Zhao, Tianlu Mo, Xin Wang, Xuedong Huang , Suze Ma , Shu Wang, Zixin Deng , Wei Ding , Yong Liang * & Qi Zhang*

Citation:CCS Chem. 2020, 2, 1049–1057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247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新發現:MonM,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西南大學鄭鵠志:你不知道的ATP——雙酶活性催化...
    細胞內H2O2的過量積累會引起細胞損傷,西南大學鄭鵠志課題組通過研究證實了ATP具有pH依賴的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雙酶活性,可發揮催化作用消除過量H2O2,協助維持細胞穩態。
  • CCS Chemistry | DNA去甲基化新通路:5-羧基胞嘧啶直接脫羧基
    近年來研究發現動物中去甲基化的一個主要機制是: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先將5mC氧化生成5-羥甲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隨後通過TDG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識別並切割5fC和5caC的糖苷鍵,形成無鹼基的AP位點,進而通過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
  • CCS Chemistry | Author Spotlight—香港中文大學 繆謙教授
    He shaped the art of organic chemistry by making many key contributions to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synthesis of complex natural products, proposing his theories that linked quantum mechanics and
  • CCS Chemistry | Editorial of Issue 6科學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帶來...
    科學家對每一種科學難題探索和發現——無論是應對COVID這樣嚴峻的挑戰,還是推動一項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都是在嘗試並且不斷改善和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今年十月,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Top Ten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Chemistry)的評選結果。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 Nature Chemistry│硫胺甲基氟化物藥物發現
    大家好,這周分享一篇Nature chemistry的文章【Usingsulfuramidimidoyl fluorides that
  • CCS Chemistry | Author Spotlight—國家納米中心 段鵬飛研究員
    I was guided to pursue an academic career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and chirality by Prof. Liu, while Prof. Kimizuka exposed me to the challenges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ysics.
  • CCS Chemistry Author Spotlight —武漢大學王少儒教授
    Q5: What advice so you have for younge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beginning their careers in chemistry, and in particular those interested in your field?Prof.
  • ...Chemistry | 醒醒,蛋白質!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汪銘課題組設計了細胞內酶促級聯反應提高胞內氧化應激水平,並進一步激活活性氧響應的蛋白質前藥,基於這一原理和蛋白質遞送技術發展了腫瘤靶向治療新策略。在疾病靶向治療中對蛋白質活性的選擇性控制是蛋白質療法的一個重要難題。特別是,能夠選擇性地控制蛋白質活性,使其在被外源性刺激或惡性細胞微環境(內源性因素)「激活」之前保持「惰性」,這種技術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設計功能蛋白質的可控激活新策略勢在必行。近來,基於化學修飾和脫籠化學反應的策略在蛋白質外源性幹預和功能激活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 Nature:最新發現一類DNA修復酶
    十月二十八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類新的DNA修復酶。當科學家們首次發現DNA的結構時,認為它的化學性質是極其穩定的,這使得它可以作為基因藍圖,將父母的基本特徵傳遞給其後代。儘管這一觀點在公眾當中仍然很流行,但生物學家們了解到,雙螺旋結構實際上是一種高反應性的分子,它不斷地被破壞,細胞必須不斷地修復,以保護它所包含的基因信息。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最初的發現為塑料回收利用帶來了革命性的前景,創造了潛在的低能耗解決方案來處理塑料廢物,該團隊在實驗室中設計出了天然的PETase酶,可以使PET分解速度加快約20%。在大西洋兩岸都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值得付出努力,我新嵌合酶比自然進化的獨立酶快三倍,為進一步的改進。」最初的PETase酶發現預示著人們將對解決全球塑料汙染問題的解決方案抱有第一個希望,儘管僅PETase還不夠快,不足以使其在商業上可行,從而能夠處理掉在地球上亂拋垃圾的大量PET瓶。
  • Nature子刊:新發現或將快速篩選抗癌化合物
    很多化學家都將分節或鏈環作為其開發的化學結構的一部分,但在分子尺度下合成出繁雜的新型物質是非常困難的,而這項研究中,研究者Liu及其同時就發現了一種能夠在DNA單鏈上產生各種各樣小型多節結構的方法,即尺寸為15-20納米。Yossi Weizmann說道,此前無人可以成功製造出這樣的結構,然而我們就發現了這樣的方法。
  • RNA Biol:發現新的熱穩定性的RNA連接酶
    2016年10月16日/生物谷BIOON/--連接酶(ligase)是在細胞中發揮著關鍵性功能的酶,協助將斷裂的DNA和RNA鏈連接在一起。這些酶也是重要的生物工程工具,可用於基因測序、突變檢測和其他的用途。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朗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實驗室使用的RNA連接酶。
  • CCS Chemistry Author Spotlight——武漢大學付磊教授
    Q5: What advice do you have for younge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beginning their careers in chemistry, and in particular those interested in your field?Prof.
  • CCS Chemistry | Author Spotlight—武漢大學付磊教授
    Q5: What advice do you have for younge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beginning their careers in chemistry, and in particular those interested in your field?Prof.
  •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3:55 南方醫科大學的Yanbin Cai團隊和南開大學Zhimou Yang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
  • CCS Chemistry | 科學新發現:二芳基乙烯-卓越的單光子吸收上轉換...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段鵬飛課題組發現一類新型的具有單光子吸收上轉換發光性能的化合物:光開關型發光二芳基乙烯。這類化合物可以實現紫外/可見光調控的閉環/開環反應,在閉環狀態具有高效的發光性能。同時發現閉環狀態分子具有活躍的基態高振動能級,可以實現基態高振動能級到激發態的躍遷,從而發出高能量的光子,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單一光子吸收的上轉換發光。
  • 新發現這些居家神器,功能強大,原來還可以這樣省時省力
    新發現這些居家神器,功能強大,原來還可以這樣省時省力可摺疊隔熱杯墊食品級的矽膠隔熱墊,能承受較高的溫度,可摺疊式,演變出多種花樣。拆快遞利器 創意讓你用一根手指就能順利拆開各種難搞快遞,拆包裹拆到爽拆快遞利器 創意指尖上的利器,輕輕一划,即可利落拆封,從此再也不為拆快遞而煩惱。
  • 衛星發現貴州一個巨大飛娃兒?原來是這樣一個網紅構築物
    貴州是個生物寶庫,動植物種類繁多,而且不斷發現新的品種,近3年科研人員在綏陽縣就發現了14個貴州新紀錄蝶種。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飛娃兒,卻是衛星拍攝發現的,體型巨大,就在貴州。這是一幅衛星地圖,圖上清晰可見,一個巨大的飛娃兒臥在水面。顯然,這不是一個真正的飛娃兒,而是一個飛娃兒的造型的構築物。
  •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7 16:59:12 復旦大學化學系張琪課題組在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酶ArsS的特性和機理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