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類藥物發展新方向——約束肽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多肽是介於小分子與蛋白質之間的化合物,多肽也有多種結構,包括鏈狀多肽、環肽等。由於鏈狀多肽過於靈活,可以隨意扭曲和翻轉,使得它們過於鬆弛而不能很好地成藥。研發人員通過引入環狀結構,約束多肽的活動,增加多肽穩定性,使其表現出更優良藥理活性與穩定性,讓更多的多肽做成藥物成為可能。

小分子、約束肽、生物大分子結構示意圖(從左至右)

約束肽有多種形式,常見的包括單環肽、訂書肽(Stapled peptide)、雙環肽等。單環肽容易理解,就是多肽首尾胺基酸相連形成一個環,這是最簡單的一種約束肽。目前Ra Pharmaceutical與Polyphor公司擅長開發這種多肽。大量研究表明,具有 α 螺旋結構和富含正電荷的多肽可以穿過細胞膜,但是多肽一旦脫離母體就不能保持原有的二級結構,因此,人們發展了一種用碳碳鍵作為支架來穩定多肽 α 螺旋結構的方法,由該方法得到的多肽稱為訂書肽。雙環肽具有兩個胺基酸序列環,中間由一個連接體進行調控,英國公司Bicycle Therapeutics在雙環肽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已有一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單環肽、訂書肽、雙環肽模型(從左至右)

進入臨床試驗的約束肽藥物

約束肽雖然有很好的藥理活性,但是將這類化合物研發成為上市藥物卻不是那麼容易。早在本世紀初,已有多個約束肽被合成出來,細胞實驗也證明有很好的活性與靶向性,有望開發成為藥物。但是實際開發的時候卻發現,該類藥物的藥物動力學結果不能讓人滿意,製造工藝也很複雜,生物利用度遠遠不能達到預想結果,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該類藥物的發展。

當然,問題不止這些,有些公司專注於約束肽藥物的設計,例如Ensemble Discovery公司成立於2004年,利用DNA編碼庫來生成環狀多肽,但這種方法生成多肽具有盲目性,成藥的可能性較小,成本較高,2017年,該公司正式關閉。之後,同類公司Tranzyme Pharma也於2013被Ocera Therapeutics公司收購。

進入臨床試驗的約束肽類藥物一覽表

而堅持不倒的公司終將會迎來希望的曙光,Polyphor於2018年5月獲得了1.65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該公司建立了約束肽發展平臺PEMfinder®和MacroFinder®,用於研發約束肽管線藥物,利用這些平臺已發現5000多種約束肽用於藥物篩選。有三個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它們分別是Murepavadin、Balixafortide與POL6014。

Murepavadin是一種靶向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蛋白的新型抗生素,靶向脂多糖轉運蛋白D(LptD)。用於治療院內肺炎,目前已處於臨床試驗III期。革蘭氏陰性菌由於具有深厚的外膜,使得普通抗生素難以進入細菌內部,難以殺滅細菌。Murepavadin對細菌外壁的脂多糖與外膜蛋白有很強的親和性,為革蘭氏陰性菌造成的難治性感染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臨床前研究表明,Murepavadin對綠膿桿菌有特異的高效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對多重耐藥性抵抗細菌也有很好的療效。臨床試驗表明,在12名患者中,TOC臨床治癒率超過80%,28天的全因死亡率為8%。

Murepavadin與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Balixafortide是趨化因子受體-4 (CXCR4)抑制劑,CXCR4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具有趨化免疫細胞、維持免疫細胞的動態平衡等生物學作用,CXCR4在大部分人類腫瘤細胞中過表達,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等,CXCR4在腫瘤的生長、轉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抑制CXCR4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Balixafortide是一種從鱟中得到的天然多肽­——polyphemusin的類似物,它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增加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並激活免疫細胞殺死腫瘤細胞。臨床研究表明,當Balixafortide與艾日布林聯合使用時,可以提高晚期和嚴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腫瘤應答率。

Balixafortide與CXCR4相互作用示意圖

POL6014是高效特異性人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抑制劑,主要用於用於減少與囊性纖維化相關的炎症,它對其他中性粒細胞性肺病,如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或罕見疾病,如Alph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也有治療作用。臨床研究表明,POL6014對活性痰人嗜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且對患者有較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目前POL6014正處於臨床I期研究中。

Ra Pharmaceuticals在2016年獲得了1.06億美元的IPO投資,Apellis Pharmaceuticals也在2017年獲得1.5億美元的IPO投資。他們這兩家有共同的目標,都致力於發展罕見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的療法。PNH是慢性、危及生命的,由紅細胞被補體系統錯誤地攻擊和破壞引起的罕見性血液系統疾病。

RA101495是C5蛋白抑制劑,用於治療PNH,目前只有一個相同靶點的抗體藥物eculizumab被用於治療該疾病,然而患者在使用eculizumab時,會被觀察到有突破性溶血現象發生,特別是在給藥周期結束時。而RA101495,相對於eculizumab,可以持續給藥,具有更好的可控性,降低突破性溶血風險,為患者提供便利。目前該藥正處於臨床試驗II期。

RA101495與eculizumab在C5的作用位點

APL-2是C3蛋白抑制劑,用於治療PNH,目前處於臨床試驗III期。APL-2可防止補體膜攻擊複合物(MAC)的形成,從而可防止突變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內溶血,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血栓是PNH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PL-2也可以預防血管外溶血,進一步減少PNH患者的貧血和輸血依賴。同時,APL-2給藥次數較少,一般為每日給藥一次,增加患者的便利性。

Aileron Therapeutics的ALRN-6924是一種訂書肽,是p53蛋白的激活劑,激活腫瘤抑制蛋白MDMX 與 MDM2。ALRN-6924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激活MDMX 與 MDM2的藥物,可以與單抗聯用,用於實體瘤與液體腫瘤的治療。目前,ALRN-6924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Bicycle Therapeutics是雙環約束肽製藥公司的代表,2017年,該公司完成4000萬英鎊的融資,其代表藥物BT-1718正處於臨床試驗I期,仍有兩個藥物處於臨床前階段。BT-1718是雙環肽與毒素偶聯藥物,靶向膜型1基質金屬蛋白酶(MT1-MMP)。MT1-MMP在腫瘤細胞侵襲與轉移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多種實體瘤中過量表達。臨床前實驗表明,BT-1718對MT1-MMP有顯著的靶向性,對多種實體瘤有治療作用。

BT-1718的模型結構

展望

約束肽集合了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的優點,既擁有類似大分子抗體藥物的較強靶向性與親和力,又擁有類似小分子藥物快速組織滲透能力。由於約束肽獨特的結構與活性,受到製藥公司的青睞,風投基金基金也很重視很這塊領域,創業公司迅速成長,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較為成功的公司,仍有很多公司分散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他們也在這塊領域默默耕耘。也不乏其中創業公司與大型藥企聯合研發,有名的例子就是Bicycle Therapeutics與astrazeneca強強聯合,共同研發雙環肽藥物。相信未來約束肽藥物將是製藥領域重要的管線之一。

參考資料

Constrainedpeptides』 time to shine?

https://www.bicycletherapeutics.com

https://www.aileronrx.com

https://rapharma.com/

www.apellis.com/

https://www.polyphor.com/

相關焦點

  • 翰宇藥業:綜合一體化的多肽類藥物龍頭
    全球多肽類藥物銷售 200 億美金,並且保持高速增長;相對於化藥製劑,多肽類藥物生產難度高, 一般 2-4 家左右, 行業競爭格局好;   經過多年積累,公司建立起完整的多肽類藥物的研發、生產、銷售體系,並且形成了原料藥、製劑、給藥器械綜合一體化的競爭優勢;通過原料藥參與國際競爭,並積極布局製劑出口, 國內外同步推進。
  • 細說「胸腺肽」類藥物
    這些激素不僅可以調節免疫 T 細胞的發育、分化、成熟等過程,還可以進入血液裡影響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科學家們根據這些肽類激素製成了多種藥物,我們把這些藥物稱之為胸腺肽類藥物,比較常用的有 3 種,胸腺肽、胸腺法新、胸腺五肽。
  • 創新型多肽藥物獲市場青睞
    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近70個多肽藥物獲批上市,涉及消化道、血液、心血管、泌尿生殖、中樞神經、呼吸及感覺器官等系統疾病治療,以及抗腫瘤與免疫調節、系統性激素、抗感染等領域,其中以全身性激素、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居多。隨著生物科技和遺傳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多肽藥物成為許多公司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 多肽藥物市場快速壯大
    近幾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整體處於發展上升期,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達12%以上,市場規模接近200億美元。據諮詢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到2020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7億美元。多肽藥物也成為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 胸腺肽類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預防效果嗎?
    胸腺分泌多種多肽類激素,胸腺肽是胸腺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組多肽,有了這些胸腺肽的參與,才能促進T細胞在胸腺內增生、分化,最終發育成熟。(圖2.胸腺)胸腺肽類藥物可通過調節T細胞發育、分化和成熟,調節細胞免疫功能,增強對疾病的預防和抵抗能力。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此類藥物有胸腺肽、胸腺五肽和胸腺法新。
  • 多肽類藥物:來自「老毒物」 卻是「黃藥師」
    因此,動物毒素多肽作為藥物研發的天然資源被高度重視,大量來源於動物毒素多肽的藥物被FDA 批准上市,還有部分來源於動物毒素的多肽藥物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01蛇毒素多肽藥物蛇毒是一種主要由酶和非酶蛋白/多肽組成的混合物,來源於蛇毒素多肽的藥物很多已經被應用於臨床治療。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研究人員的想法是利用一種計算機技術來對肽類進行工程化修飾使其能治療COVID-19,一旦這種肽類進入細胞,其就能夠簡單地標記並降解病毒。如今研究人員已經在人類細胞中測試了這種新型肽類,他們現在正在計劃進行細胞和動物研究來評估這種肽類的功效,6月1號,研究人員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刊文報告了其初步研究發現。
  • 「多肽設計」靶向MDM2-p53相互作用界面的多肽類藥物設計
    因此設計抑制MDM2與p53相互作用的藥物分子可以促進p53的激活,從而實現抑制癌症的目的。A.yellow:p53,blue:MDM2;B.red:p53,blue:MDM2這一結構的解析為模仿其相互作用界面,設計多肽類藥物,競爭性抑制其相互作用的藥物設計策略提供了結構基礎。並且從結構上來看,相較之靶向p53,設計模仿p53的螺旋肽來靶向MDM2更加容易一些;直接靶向p53的策略則需要有更加豐富藥物設計經驗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來完成。
  • 多肽製劑將成為下一個「大品種」?
    多肽藥物全球市場蓬勃發展據全球肽治療基金會2013年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進入臨床開發的多肽類藥物數量不斷增加:上世紀 90 年代年均為9.7種, 2000 年至 2010 年期間增加到19.5種。
  • Nature:肽類藥物從注射改口服,這8 大設計策略值得參考!
    近年來,肽類藥物迅速發展,多款重磅產品獲批上市。2017年12月美國FDA批准Novo Nordisk(諾和諾德)公司的口服降糖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索馬魯肽(Semaglutide)上市,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這是口服肽類療法的裡程碑。圖1. 各階段肽類藥物研究和開發現狀肽類藥物因口服生物利用度差,通常注射給藥。
  • 填補我國化學合成類抗腫瘤多肽藥物空白
    本報5月31日訊(記者趙一諾見習記者梁英爽)5月31日,哈爾濱醫科大學與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產業轉化項目籤約,雙方將針對抗腫瘤多肽藥物產業化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將累計支付楊寶峰院士團隊1.5億元人民幣購買HYD-PEP06肽智慧財產權和臨床試驗批件。該藥是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牽頭帶領團隊歷經10餘載自主研發的生物藥,在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同時還有去整合素效應,對離子通道和微小核苷酸有抑制作用,實現「一藥多靶」設計,從而全面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填補了我國化學合成類抗腫瘤多肽藥物的空白。
  • 中國首款「肽」類特殊膳食上市
    人民國肽集團董事長李建琪先生、三肱醫藥集團總裁王立軍先生、中國著名小分子活性肽專家趙紅星博士出席了發布儀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經銷商夥伴一起見證了中國首款特殊膳食肽類產品的面市。特殊膳食是指,「為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營養需要,按特殊配方專門加工的食品。」
  • 健康新奧秘 中國多肽之父鄒遠東為「肽」揭開神秘面紗
    荊楚網消息(記者喻敏)到底什麼是肽?肽對健康有哪些幫助?近日,被譽為「中國多肽之父」的著名酶法多肽發明家、武漢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董事長、總經理鄒遠東接受記者專訪,深入介紹了「酶法多肽」的前世今生。    鄒遠東在其多肽專著《多肽與健康》一書中寫道,「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胺基酸以肽健相連的化合物。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多肽藥物高效口服吸收新思路——長鏈脂肪酸偶聯
    相較小分子藥物,多肽藥物在蛋白質相互作用靶點及G蛋白偶聯受體靶點結合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並且多肽藥物分子量遠小於各類單克隆抗體或蛋白類藥物。由於胃腸道內存在胃酸、膽汁、胰酶等強酸強鹼及各類消化酶,多肽等大分子藥物極易被降解或變性。同時,黏膜表面的粘液層與黏膜細胞間的緊密連結結構,對口服大分子而言也是難以逾越的物理屏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分子量過大,造成多肽等大分子藥物通常無法通過被動擴散通過脂質雙分子層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Nat Chem Biol:新技術可讓肽類藥物更加持久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5年1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太平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可以明顯延長機體肽類的生命,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該研究或為後期開發新型肽類藥物來治療癌症及其它疾病提供思路。
  • 西北工大欽傳光教授團隊在多肽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多肽合成載體(GPS),成功地實現了藥物分子普卡那肽(Plecanatide,商品名稱:Trulance)的液相全合成。顯然,本方法還可廣泛應用於其他多肽類藥物和生物材料的簡化合成領域,並對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2)繼在化學頂刊Org. Lett. (2020, 22: 3323-3328) 和Org. Chem.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多肽物質分離與分析研究進展
    多肽物質分離與分析研究進展    綜述了近幾年來多肽類物質的提取分離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法、電泳、質譜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在肽類物質研究中的最新應用進展。
  • 新型肽類分子如何改善人類健康?
    >:Designing a novel cell-permeable peptide chimera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近年來,細胞穿透肽作為藥物運輸載體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興趣,其或能幫助開發新型治療性製劑或化妝品,通常情況下,分子量大於500Da的化合物幾乎都無法穿過生物膜,在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將一種促進傷口癒合的序列與細胞滲透肽類共價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