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肽類藥物從注射改口服,這8 大設計策略值得參考!

2021-01-09 騰訊網

近年來,肽類藥物迅速發展,多款重磅產品獲批上市。

2017年12月美國FDA批准Novo Nordisk(諾和諾德)公司的口服降糖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索馬魯肽(Semaglutide)上市,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這是口服肽類療法的裡程碑。

圖1. 各階段肽類藥物研究和開發現狀

肽類藥物因口服生物利用度差,通常注射給藥。在緊急情況下注射給藥很有優勢,但幾十年來每天堅持注射胰島素等治療藥物,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即便每周注射一次,持久性仍不夠理想。

科學家們努力探索肽類藥物更便利的給藥途徑,包括口服、鼻內、眼部、肺、口腔和透皮給藥等。毋庸置疑,口服給藥更受患者歡迎。Nature近日刊文論述了口服肽類療法的進展。

由於胃腸道的結構和功能,導致肽類藥物口服給藥途徑較困難。如蛋白質被酶降解為便於吸收的小分子。肽類攝入體內首先遇到唾液中的消化酶,進入胃部後處於強酸環境並遇到胃蛋白酶、組織蛋白酶等,到達腸道後又有蛋白水解酶分解。

圖3. 肽類藥物口服給藥障礙

雖然,目前已開發優化肽類藥物特性的方法,包括整合分子大小和分子特徵(例如氫鍵能力、親脂性、環化和極性表面積)的模型,但還沒有有效的框架可以普遍適用於肽類口服製劑的合理開發。

除胃腸道結構和功能外,開發口服肽類藥物的其他主要考慮因素是胃腸道的個體差異,包括粘液和酶的產生程度以及胃排空和腸道動力的控制。

胃腸轉運速率決定了肽暴露於上皮細胞的關鍵因素,可能受攝食量、成分和時間等影響。腸道動力的可變性和不同吸收速率與糖尿病胰島素等療法的發展特別相關;輕度血糖異常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腸動力失調,即使血糖控制不佳也會導致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受損。

此外,個體間差異如消化酶、肽酶和相關轉運蛋白的表達,可能有助於跨膜藥物吸收的時間和程度。

圖4. 變異因素的解決方案

口服肽類的開發設計策略,通常採取組合形式,包括滲透促進劑、對抗酶降解、納米顆粒載體、腸道貼劑和微針裝置等。

圖5. 口服肽類的開發設計策略

1. 滲透促進劑

滲透促進劑既可以通過促進未降解肽通過上皮細胞的途徑作用於細胞外途徑,也可以通過幹擾細胞間連接和粘附蛋白的功能作用作用於細胞外途徑。例如,可以通過螯合劑隔離鈣離子,鈣離子是上皮鈣粘蛋白功能同時需要的輔助因子,也是一些蛋白酶的輔助因子。

2. pH調節

胃蛋白酶在胃的酸性環境中很容易分解多肽。含有多肽的口服給藥方式可以包裹一層酸性穩定的腸衣,以防止其在胃中溶解。另一個繞過腸道酶的策略是直接抑制酶,酶抑制劑包括肽酶抑制劑、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和白蛋白抑制劑等。

3. 肽環化(Peptide cyclization)

環合策略去除暴露的N端和C端,這些肽特別容易被酶解。環合策略多大程度提高口服肽類的吸收尚不清楚。有報導近125個環肽的理化參數和口服吸收特性,大多數的小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

4. 粘液穿透劑(Mucus-penetrating agents)

已有策略開發粘液溶解劑或粘液穿透劑共同製備肽類,以提高肽類通過粘液屏障的速率。

5. 細胞穿透肽類(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CPP)

CPP可能與膜糖胺聚糖相互作用,穿過胞吞途徑,最終通過胞吐作用將蛋白質遞送至體循環。另一方面,CPP可通過能量無關的機制。目前已發現大量依賴能量或能量無關的途徑和機制,有助於CPP及其載體進入細胞,而這些途徑的效率可能高度依賴CPP、載體和細胞類型的特異性。

6. 腸道貼劑(Intestinal patches)

用於口服藥物遞送的腸道貼劑保護藥物儲免於局部降解,同時將藥物運輸至吸收上皮附近。

7. 水凝膠(Hydrogels)

水凝膠含有水、交聯聚合物和蛋白質等,可以延長肽類在腸道特定區域的滯留時間,並抵制酶降解。

8. 微針裝置(Microneedle devices and milliposts)

基於設備的傳遞技術來遞送肽類和蛋白質,類似於Rani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微型注射膠囊RaniPill。

圖6. 微型注射膠囊RaniPill

參考文獻:

1.Advances in oral peptide therapeutics, 2019.12.17.

2.https://www.fda.gov/

3.Di L.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Optimizing Peptide ADME Properties[J]. Aaps Journal, 2015, 17(1): 134-143.

4.Tyagi P, Pechenov S, Subramony J A, et al. Oral peptide delivery: Translational challenges due to physiological effects[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8: 167-176.

5.https://www.ranitherapeutics.com/

相關焦點

  • 細說「胸腺肽」類藥物
    在出徵湖北的很多醫護人員中,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都注射了一種叫「胸腺肽」的藥物,來增強免疫力。這究竟是種什麼藥物呢?什麼是胸腺肽?胸腺位於胸骨的後方,扁平橢圓形,分左右兩葉,由淋巴組織構成。胸腺不僅是免疫 T 細胞發育、分化和成熟的場所,還可以分泌多種肽類激素。
  • Nature綜述:新材料開發,生物藥口服屏障即將被攻克!
    口服給藥方便快捷,然而蛋白質和肽類等大分子生物藥口服給藥存在障礙。在過去10多年中,獲批上市的藥品中口服給藥方式仍佔據主導地位,多數大分子生物藥依然通過注射或輸注方式給藥。 為解決生物藥口服給藥問題,科學家們寄希望於開發新材料,以克服此類問題。
  • 胸腺肽類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預防效果嗎?
    此前也有報導,多個奔赴武漢的醫療隊,在出徵前都為隊員注射胸腺肽用於提升免疫力,這成了這次疫情缺少特效藥的情況下,提高免疫力的應急之法。而衛健委下發的《新興冠狀病毒肺炎診治方案(試行)》1-6版中均未提到胸腺肽這個藥物。那麼胸腺肽是什麼藥物,是否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預防或治療的效果?在這裡對此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超180個糖尿病藥物在研,口服型胰島素將是大贏家?
    諾和諾德的諾和力(Victoza)和禮來的Trulicity都是目前國際上最暢銷的糖尿病藥物(見未來5年最暢銷的糖尿病藥物Top10),也都屬於GLP-1受體激動劑。那麼,諾和諾德的索馬魯肽有什麼值得說道的地方呢?那就是除了傳統注射型的藥劑外,諾和諾德也正在研發口服型的索馬魯肽—OG217SC。
  • 多肽藥物高效口服吸收新思路——長鏈脂肪酸偶聯
    相較小分子藥物,多肽藥物在蛋白質相互作用靶點及G蛋白偶聯受體靶點結合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並且多肽藥物分子量遠小於各類單克隆抗體或蛋白類藥物。由於胃腸道內存在胃酸、膽汁、胰酶等強酸強鹼及各類消化酶,多肽等大分子藥物極易被降解或變性。同時,黏膜表面的粘液層與黏膜細胞間的緊密連結結構,對口服大分子而言也是難以逾越的物理屏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分子量過大,造成多肽等大分子藥物通常無法通過被動擴散通過脂質雙分子層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GLP-1類藥物有望替代胰島素成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二十餘年來,他獲得了29項美國專利,其科研成果引發了糖尿病治療史上的革命,直接孕育和孵化了GLP-1受體激動劑及二肽基肽酶(DPP-4)兩大類藥物,這種豐富和直接的轉化醫學成果使全球不計其數的患者獲益。
  • GLP-1受體激動劑又添新丁,你對這類藥物了解多少?| 用藥知識
    GLP-1受體激動劑又添新丁,你對這類藥物了解多少?,適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包括單藥以及接受二甲雙胍和/或磺脲類藥物治療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 這6大類口服降糖藥,可不要弄混了
    而患上二型糖尿病的病人也別急,有6大類口服降糖藥可以幫助降低血糖。 2、格列奈類藥物 列奈類藥物可以快速控制餐後血糖高升的狀況,但不適用於降低空腹血糖。服用這類藥物需要在就餐前即刻服用,其一大優點就是不易引起下一餐前的低血糖,適合老年人、輕度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飲食不規律者服用。
  • GLP-1類藥物攪局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
    國內降糖藥可選種類較多,競爭激烈目前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可以分為注射類和口服類。而僅甘精胰島素,目前就有14家企業有著相關布局,並且今年以來更是新增11個申報項目。1)2020年2月,最新發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肯定了GLP-1RA的地位,共識建議二甲雙胍單藥治療3個月未達到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值的患者,則可選擇GLP-1RA進行二聯治療。並且對於低血糖風險較高或低血糖危害較大(如獨居老人)以及需要減重的患者,可優先考慮GLP-1RA。
  • 「多肽設計」靶向MDM2-p53相互作用界面的多肽類藥物設計
    A.yellow:p53,blue:MDM2;B.red:p53,blue:MDM2這一結構的解析為模仿其相互作用界面,設計多肽類藥物,競爭性抑制其相互作用的藥物設計策略提供了結構基礎。並且從結構上來看,相較之靶向p53,設計模仿p53的螺旋肽來靶向MDM2更加容易一些;直接靶向p53的策略則需要有更加豐富藥物設計經驗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來完成。
  • 新型注射用降血糖藥物降價進入醫保目錄,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
    一提到降血糖藥物,大家會反映說,這個我知道,有口服的降血糖藥,比如格華止、拜唐蘋、安立澤、安達唐等等。還有皮下注射的胰島素。說到注射用降血糖藥物,目前國內市場除了胰島素還有一類,想必多數糖友也知道,那就是——GLP-1受體激動劑。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類皮下注射用降血糖藥物。
  • 羅氏與PureTech合作 開發口服核酸類藥物
    近日,羅氏集團(Roche)與總部位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的PureTech Health公司籤署了一項為期多年的合作協議,計劃利用PureTech的乳源外泌體(milk-derived exosome)平臺技術,為羅氏的反義寡核苷酸(AON)平臺開發口服配方的核酸類藥物
  • 多肽類藥物發展新方向——約束肽
    雙環肽具有兩個胺基酸序列環,中間由一個連接體進行調控,英國公司Bicycle Therapeutics在雙環肽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已有一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單環肽、訂書肽、雙環肽模型(從左至右)進入臨床試驗的約束肽藥物約束肽雖然有很好的藥理活性,但是將這類化合物研發成為上市藥物卻不是那麼容易。
  • 肽類納米顆粒藥物有望治療心臟病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藥物,可以在不增加出血風險的情況下防止血栓形成。出血是目前所有抗血小板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該藥物及其傳遞機制,並表明該藥物在動物模型上也是治療心臟病發作的有效藥物。
  • Nature Nano綜述:藥物遞送系統設計架構
    遞送載體的尺寸、形狀、表面化學、硬度、化學組成都會對遞送系統產生影響,但是如何實現到達某一特定生物目標的設計仍然是個難題。且目前關於藥物遞送的設計和研究往往從化學、材料性能角度出發,而少有生物視角。在從藥物進入到抵達目標疾病位置的路徑中,與納米顆粒相互作用的生物系統會產生屏障來控制藥物遞送的過程。此篇綜述將從生物學和生物屏障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為設計能夠將藥劑傳遞至目標位置的納米顆粒提供指導。
  • 全球首個口服 GLP-1 降糖藥索馬魯肽 FDA 獲批上市
    截圖來自 FDA 官網 今天,內分泌時間就帶你回顧一下 GLP-1 降糖藥的發展歷程,以及為何口服索馬魯肽的上市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而通過尋找 GLP-1 的動物源性類似物,研究人員找到了蜥蜴毒素中的 GLP-1 類似物,艾塞那肽應運而生。但由於非同源問題,人體會對其產生特異抗體,因此研究人員開始尋找改造人源 GLP-1 的最佳方案。 索馬魯肽便是基於這一思路研製出來的產品。
  • DPP-4抑制劑類糖尿病藥物的合成路線匯總
    糖尿病簡直就是狗皮膏藥,一旦擁有就難再脫身,問題是它不是你值得擁有的呀!天估計都不知道人類和它的戰爭何時才是盡頭,但是這並不能動搖人類和它鬥爭的決心。當然,人類努力的結果還是很豐碩的。
  • 口服抗生素和靜脈注射抗生素哪個傷身體?結果讓人震驚
    浙江在線9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夢霞)為了防止抗生素濫用,國內不少醫院門診停止輸液,可每條街幾乎都能找到的藥店卻不限制購買廣譜類抗生素藥物。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出生缺陷防控論壇上,記者聽到了國內少有的聲音:在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時,口服抗生素帶來的危害比靜脈注射抗生素多得多。
  • 哈佛大學研發口服胰島素 再也不用每天挨針了
    尋找一種口服胰島素的方法一直難以捉摸;當蛋白質遇到胃的酸性環境並且從腸道吸收不良時,蛋白質表現不佳。新方法的關鍵是在由膽鹼和香葉酸組成的離子液體中攜帶胰島素,然後將其置於具有耐酸腸溶包衣的膠囊內。該配方具有生物相容性,易於製造,並且可以在室溫下儲存長達兩個月而不降解,這比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可注射胰島素產品更長。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2】光控液體運動doi | 10.1038/nature19344被限制在圓錐形毛細管(比如微流體設備)內的液滴會因其兩端的曲率壓力差而自發向較窄的一端移動。現在,俞燕蕾及同事設計出了一種管狀光碟機動液晶高分子材料系統,它可以誘導液滴產生這種不對稱形態,通過毛細作用力可逆地控制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