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生素和靜脈注射抗生素哪個傷身體?結果讓人震驚

2020-12-06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9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夢霞)為了防止抗生素濫用,國內不少醫院門診停止輸液,可每條街幾乎都能找到的藥店卻不限制購買廣譜類抗生素藥物。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出生缺陷防控論壇上,記者聽到了國內少有的聲音:在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時,口服抗生素帶來的危害比靜脈注射抗生素多得多。很多國外實驗和調查證據表明,口服抗生素藥物對腸道正常菌群平衡狀態的打破和很多現代疾病有相關性。

  「微生物在人體內最大的聚居地是消化道,口服抗生素是破壞正常腸道菌群、使耐藥菌大量繁殖的罪魁禍首,而正常腸道菌群的破壞則導致很多現代疾病的發生。」美國微生物學會食品微生物分會前主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王華博士告訴記者,抗生素耐藥的大規模飆升和許多現代疾病的發病趨勢有很大的相關性。這些現代疾病我們已經眾所周知:肥胖、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兒童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潰瘍性結腸炎、自閉症……

  王華教授實驗室做過小鼠實驗,通過給口腔已接種含耐藥基因的細菌小鼠使用抗生素來觀察耐藥基因庫的變化。他們提供了口服和注射兩種抗生素給藥方式,結果口服氨苄青黴素導致小鼠腸道耐藥基因庫數量飆升,而注射抗生素後的耐藥基因庫的波動基本處於水平。這在另一種動物——雞的身上也得到證實,用藥方式從口服換成注射後,雞腸道內的菌群多樣性大大提升。

  「食源性汙染物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王華教授實驗室曾徵集了大量的成年人糞便檢測後發現,100%成人糞便含有抗生素耐藥菌。「即使人不直接吃藥,抗藥細菌也會通過食物進入到體內。同時,抗藥基因還可以在各種細菌之間傳播。」王華特別強調,如今急需要做的,是給我們的食物增加一項抗生素和耐藥菌殘留的標準。同時,她建議人和動物都改變抗生素的用藥路徑,選擇皮下注射而不是口服。

  從七八十年代起廣泛推廣的人用和畜用口服抗生素,現在被證明和一系列由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現代疾病的快速攀升有很大的相關性。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從二次大戰起就廣泛使用但都通過注射給藥的青黴素直到七八十年代以後才有了嚴重的耐藥問題。這些革命性的發現重新解讀了耐藥問題的主要成因。

  公開的秘密:

  現代牧場的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耐藥就像大海,很多河流匯集共同導致了這個問題。」各種因子都要進行控制,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使用什麼抗生素、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形式使用都是關鍵。

  比如,圈養著數以萬計動物的現代牧場。之前,麥當勞要求全球肉雞供應商2018年開始逐步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中國不在首批名單內成為爭議熱點。同時,國內養殖抗生素使用情況可見一斑。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給動物使用抗生素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使它們不生病,其實是為了促進動物生長、增肥,從而降低飼養周期、提高飼養效率。」王華教授告訴記者。

  美國著名微生物馬丁·布萊澤在《消失的微生物》中介紹,如今大約70%-80%的抗生素用於增肥動物,包括數以萬計的牛、雞、火雞、豬、綿羊、鵝、鴨、山羊。醫藥公司賣給醫生的抗生素用毫克計,賣給牧場主的卻以噸計。2011年,動物養殖業共購買了接近1260萬千克重的抗生素,這是有記錄以來在畜牧業裡使用的最大用量。據馬丁·布萊澤介紹,這些數據都是商業機密。

  畜牧業給藥基本都是通過水和飼料的口服途徑,這意味著,當你使用肉類、奶類或者蛋類時,很可能在攝入抗生素和耐藥菌。它們不僅來自食物,還分布在生活用水中,尤其是被人類和動物排洩物汙染過的水體。雖然水體淨化設備可以有效減少有害菌,卻無法充分清除抗生素。

  值得關注的是,被商業營銷吹捧起來的益生菌,過去被推薦替代抗生素做動物飼料生長促進劑,事實上在美國商業用途的飼用益生菌中超過三分之一本身帶有耐藥基因,使用這類益生菌只會加速耐藥基因的傳播。

  「益生菌、發酵菌等過去我們認為沒有害處的細菌,它們反而是抗生素耐藥傳播的重要渠道主體。但這部分存在於即食食物中的細菌不再經過加熱處理,往往就直接進了肚子。」王華教授實驗室搜集了美國市面上不同品牌的奶酪,通過四環素和紅黴素兩種抗生素來測試耐藥細菌,結果發現幾乎所有搜集到的奶酪中都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耐藥菌。另外,他們還發現,市場上的蔬菜沙拉、午餐肉、酸奶、生牛乳、海鮮食品等,耐藥菌含量也非常高。

  孩子的健康:

  抗生素過早暴露

  如果幼年攝入抗生素會使牧場動物增肥、發育過程改變,那如果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答案很明顯。

  可怕的是,國內專家近年來做了3000多例臨床孕婦血清樣本、新生兒胎糞樣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婦血清及新生兒胎糞標本中均檢出不同種類的食源性抗生素殘留。

  記者採訪了國家衛計委下屬的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主任、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主任朱軍教授,朱教授指出:近十年來,環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導致的出生缺陷問題日趨嚴重,而我國出生缺陷的研究熱點仍然專注於遺傳因素的影響(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例如唐氏症候群、愛德華氏症候群、遺傳性耳聾等領域;對於環境汙染、食源性汙染物對生命體早期影響的研究幾乎空白,亟待在這些領域加強防範策略研究。

  關於抗生素過早暴露對孩子的影響,兩個隱患很常見:一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含有抗生素和耐藥菌,孩子被悄無聲息地吃進體內;二來,生病時,不必要的抗生素服用。他們共同破壞了孩子正常的腸道菌群。

  科學家馬丁·布萊澤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產,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傷害了與人類協同演化了數十萬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別是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他們的代謝、免疫和認知能力已經出現了異常。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是自然分娩,嬰兒可以從母親那裡繼承一套正常、多樣的微生物菌群,但破宮產就沒有了這個過程。有科學家在委內瑞拉研究發現,不同分娩方式降生的嬰兒身體帶有不同的菌: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其口腔、皮膚、胎糞裡充滿了母親的陰道細菌,包括乳酸桿菌、普雷沃思菌、纖毛菌屬;剖宮產出生的嬰兒身上的菌群則以葡萄球菌、白喉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為主。另有研究指出,剖宮產兒在免疫成熟的關鍵階段缺乏能夠發揮免疫刺激作用的有益菌,這可能是剖宮產兒患哮喘及1型糖尿病的風險升高的主要原因。

  王華教授覺得,腸道菌群失調也是一些疾病的症狀或誘發原因,比如過敏、肥胖、糖尿病甚至精神疾病。深入研究人類共生微生物與健康和疾病的關係,將為一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手段提供指導和方向。

  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朱軍教授表示,食源性汙染物對於生命體早期的影響不可小覷。孕婦在日常飲食中,通過肉、魚、蔬菜等攝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對胎兒的健康發育同樣構成不利影響。對此,她呼籲在國內通過多中心臨床研究合作,擴大樣本量和覆蓋面。對於食源性汙染物的影響評估、幹預方案應當組織產科、兒科、預防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共同探討,從環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視角入手關注出生缺陷的源頭。

(責任編輯 楊柳)

相關焦點

  • 新型抗生素!Nabriva公司靜脈和口服2種劑型lefamulin獲美國FDA優先...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lefamulin靜脈注射製劑和口服製劑治療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CABP)的2份新藥申請(NDA)並授予了優先審查,其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19年8月19日。
  • 新型廣譜抗生素cUTI三期試驗失敗
    6月1日,臨床階段製藥公司Iterum Therapeutics宣布其在研新型青黴烯抗生素sulopenem在複雜尿路感染(cUTI)3期試驗(SURE 2)中沒有達到主要終點。當天,該公司的股價下跌了57%。
  • 盤點:對抗多重耐藥的10款新型抗生素
    2、Delafloxacin delafloxacin(品牌名:Baxdela)由Melinta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該藥的靜脈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均於2017年6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由敏感菌導致的急性細菌性皮膚及皮膚組織感染(ABSSSI)成人患者的治療。
  •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抗菌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把抗生素作為萬能藥。大病小病都喜歡用抗生素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那麼,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嚴格按照醫囑在規定的時間內足量服用藥物,私自減少用藥次數或用藥量非但不能有效發揮療效,還會使致病菌易產生耐藥性。
  • 孩子細菌感染高燒40℃都不用抗生素 這是啥「科學」?
    在這之前,孩子已發燒三次,很折騰人,不過,田女士當時認為「能吃藥就不必打針,能打針就不必輸液」,由於不想讓孩子使用抗生素,所以她並沒帶孩子去醫院。抗生素是個老話題,但用還是不用,家長們顯得糾結。寶寶病得很嚴重也不用抗生素冬季來臨,感冒發燒的寶寶明顯增多,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又迎來了小患者的就診高峰期。
  • 療效媲美靜脈厄他培南!tebipenem HBr治療cUTI三期臨床成功
    編譯丨newbornSpero Therapeutics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藥物治療耐多藥(MDR)細菌性感染和罕見病。近日,該公司公布了評估口服抗生素tebipenem HBr(替比培南酯氫溴酸鹽,前稱SPR994)治療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和急性腎盂腎炎(AP)成人患者關鍵III期ADAPT-PO的陽性頂線結果。
  • 又添新證:抗生素不能改善結腸缺血的結果!結腸缺血到底怎麼治?
    1.一般治療包括哪些,是否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臨床上遇上疑似缺血性腸病的患者,標準處理方法是囑其臥床休息、吸氧、禁食或流質飲食、靜脈營養支持,密切觀察血壓、脈搏、每小時尿量,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或肺毛細血管契壓,以便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同時,還應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打吊瓶近似小手術(圖)
    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世衛組織的推薦是「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在美國人眼裡,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術。  靜脈點滴退熱慎重  在美國,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得知中國人感冒發燒動輒就要輸液後,很多美國人相當驚訝。因為當他們得病時,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世衛組織的推薦是「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在美國人眼裡,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術。靜脈點滴退熱慎重在美國,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得知中國人感冒發燒動輒就要輸液後,很多美國人相當驚訝。因為當他們得病時,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
  • 抗生素市場仍是主戰場,中外藥企都在忙什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研究院研究團隊對全球71個國家2000~2010年十年間的抗生素零售和醫院藥房消費狀況做了深入的分析。結果顯示,10年間抗生素消費總量增加了36%。2010年以來,相對增長量最大的抗生素是單環β-內醯胺類(2031%)、糖肽類(233%)、頭孢菌素類(93%)和氟喹諾酮類(64%)。
  • 抗生素、消炎藥、抗菌藥,用錯了麻煩大了!
    比如,一有個頭痛腦熱,馬上就會有人在身邊提醒:「吃點抗生素吧!」或者喉嚨痛了,又會有人說:「吃點消炎藥,很快就好了。」這樣用藥真的可以嗎?抗生素和消炎藥是一回事嗎?他們真的是「居家旅行常備良藥」嗎?2017年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藥劑科趁此機會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談談對抗菌藥物最常見的5個錯誤認識。
  •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你選哪種?
    給豬豬打針有以下幾種注射方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方法。但是不管是豬豬還是人或是為人類做貢獻的實驗小動物,大多數給藥的時候都會用到以上幾種方法,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一.  3 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是將藥液直接注射到血管內,使藥液迅速發生效果的一種治療技術。主要用於搶救危重病豬,一般選耳背部,耳大靜脈。做靜脈注射時先用酒精棉球塗擦耳朵背面耳大靜脈,使靜脈怒張,助手用手指強壓耳基部靜脈使血管鼓起。  4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是將藥液注射到腹腔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小豬常採用這種方法。注射時不宜過深或偏於前方,以免損傷內臟器官。
  • 脂質納米晶體配方MAT2203(口服兩性黴素B)獲美國FDA...
    而快速通道地位旨在促進FDA和製藥公司在藥物開發上的溝通和協作。QIDP是2012年7月美國《FDA安全與創新法案》(FDA Safety and Innovation Act)下GIAN法案產生的新藥特批通道,旨在激勵抗生素研發,以應對嚴重威脅生命的細菌感染。
  • 科學網—抗生素藥物分類能阻止濫用嗎
    世衛組織紐約辦事處主任娜塔·梅納伯德曾經在記者會上表示:抗生素耐藥性不斷增加可能是當今全球醫療界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如果不採取措施,到2050年,這一問題可能導致每年上千萬人死亡。 實際上,從2005年起,原衛生部就將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作為阻擊抗菌藥物濫用的主戰場,開始了規範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相當一部分人聽聞抗生素膽戰心驚,認為需要遠離,但是這其中很多人認為普通的感冒藥都只是消炎藥,與抗生素沒什麼關係。,為了儘快達到飼養目的,越來越多人將抗生素運用於動物飼養,那麼這些抗生素首先會在動物之間進行傳播,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就傳播到人類中去。
  • 新型抗生素!默沙東Zerbaxa獲美國FDA優先審查,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
    2019年02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製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複方抗生素產品Zerbaxa(ceftolozane/tazobactam)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同時授予了優先審查資格,並指定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
  • 頭孢類抗生素致死的五種情況
    頭孢米諾鈉皮試結果陰性,連續應用5天無不良反應發生。治療第6天,滴注頭孢米諾鈉溶液約10 ml時,患者突然出現頭暈、噁心、胸悶、大汗淋漓、脈搏細速、血壓未測出。終因呼吸循環衰竭,搶救無效死亡。提醒一:藥品說明書要求皮試的頭孢類抗生素有:頭孢替安、頭孢甲肟、頭孢米諾鈉、頭孢替唑鈉、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頭孢噻吩鈉等。
  • 100%臨床有效 廣譜抗生素新藥2期臨床
    D類β-內醯胺酶的表達,經常與A和/或C類β-內醯胺酶一起,導致不動桿菌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舒巴坦的耐藥性。舒巴坦是治療不動桿菌感染的少數幾種抗生素之一,目前,這些治療選項都有療效差和耐受性差的問題。
  • 抗生素是我們的一大敵人
    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的藥物,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螺旋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用於治療細菌性感染導致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兒腹瀉病、女性婦科炎症等。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達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堪稱抗生素大國。
  • 新抗生素藥效提高2.5萬倍
    科學反擊戰隨著越來越多的病原體產生了耐藥性,關於後抗生素時代的討論越來越多。當抗生素無法控制或抑制細菌的生長時,我們就稱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產生耐藥性的細菌即使在達到治療級別的抗生素環境中也能增殖,隨著增殖它們會變得越來越危險,還會將耐藥性傳遞給後代。細菌耐藥性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比較遠的問題,但是近年來,這個問題已變得相當尖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