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2021-01-14 澎湃新聞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2020-12-21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得病?生病後,大家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服用藥物。被視為「萬能藥」的抗菌藥,總在患者的首選藥品名單之列。但是,抗菌藥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嗎?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已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防止抗菌藥濫用,減少細菌耐藥的產生,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用藥、合理用藥觀念非常必要。

抗生素是抗菌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把抗生素作為萬能藥。大病小病都喜歡用抗生素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那麼,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

抗生素合理應用原則

1.嚴格掌握適應證

診斷為細菌感染者才使用抗生素。這一方面固然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通過症狀、體徵以及一些專業的實驗室和病原微生物檢查來確定,但另一方面可以明確的幾個基本常識是:病毒性感染的疾病、無條件的預防性用藥、無感染徵象的發熱都不是抗生素的應用指徵。

2.根據藥物敏感情況選擇用藥

有條件的儘量做病原學和藥敏試驗,條件不允許的憑經驗選擇可能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避免長時間大劑量的應用廣譜抗生素。能口服用藥的儘量選擇口服,最後才選擇靜脈用藥。

3.按時服藥、及時停藥

嚴格按照醫囑在規定的時間內足量服用藥物,私自減少用藥次數或用藥量非但不能有效發揮療效,還會使致病菌易產生耐藥性。感染引起的症狀消失後,即可停止使用抗生素。但一些特別嚴重的感染也需在症狀消失後,持續用藥一段時間。

4.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和方法

一般情況下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如因手術要預防使用,也要嚴格遵循原衛生部頒布的預防用抗生素的應用指導原則。

5.合理選擇聯用藥物

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必須有明確的指徵,如因病情需要必須聯用兩種或以上抗生素以增強抗菌效果時,應該避免聯用毒性反應有疊加、相互間療效產生影響或同一類型的藥物。比如青黴素類G與紅黴素聯用,療效反而會降低。

6.儘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

因外用易引起耐藥菌的產生,同時還可能導致變態反應。

正確應用抗生素注意事項

1

詳細了解過敏史

詳細了解患者既往用藥是否出現過敏情況以及家族中其他人使用抗生素的過敏情況,避免再次使用曾經出現過不良反應的藥品。嚴格執行皮試常規,尤其是現在一些口服的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也需要做皮試,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按照要求用藥。

2

特殊人群慎用

對兒童、老人、孕婦及肝腎功能不良的這一類特殊患者來說,在服用抗生素時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項。

例如: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減退,使藥物代謝減慢,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因此,用藥劑量和用藥的間隔時間要根據個體情況來調節。隨著合成功能的減退,老年人體內維生素生成較前減少,此時如果長期應用抗生素會進一步抑制維生素的合成,引發口腔潰瘍、舌炎等,而且老年患者服用藥物種類多,有時會對抗生素的療效、代謝產生影響,這時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尋求專業醫務人員的幫助,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和誘發原有的疾病。

3

注意特殊藥物用法

1

頭孢曲松鈉

嚴禁與任何含鈣溶液同時使用,因合用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顆粒狀的沉澱物,如通過靜脈輸注進入血管,會因堵住一些細小血管,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2

紅黴素

由於在酸性條件下不易吸收,且在胃腸道中容易被破壞,因此應避免與維生素C、阿司匹林等酸性藥物合用;而與鹼性食物或藥物同服時,需警惕因排出減慢,藥效增強而導致副作用增強。

4

注意食物和藥物的影響

1

食物的影響

一些鹼性食物如蘇打餅乾、啤酒會增強紅黴素的療效,同時另一些食物如葡萄柚、柳橙汁因誘導紅黴素在體內代謝加快,也能降低紅黴素的療效。使用含甲硫四氮唑基團的頭孢類抗菌藥物(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頭孢唑林等)期間嚴禁飲酒,甚至在使用上述抗菌藥期間及停藥後14天內,均應避免飲酒或進食含酒精製品(黃酒、啤酒、酒芯巧克力等),也應避免用酒精進行皮膚消毒或擦洗降溫,尤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

2

藥物的影響

如青黴素有不能與碳酸氫鈉配伍的禁忌;通過抑制或者誘導肝藥酶的功能,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如大環內酯類、抗真菌藥物多是肝藥酶的抑制劑,與其聯用的其他抗生素在體內的代謝減慢,可導致藥效增強,也可使副作用增多;苯妥英鈉、苯巴比妥、西咪替丁等則是肝藥酶誘導劑,與其聯用的抗生素代謝增快,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減少,療效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本文來源:健康中國行動

統籌策劃:文成鋒(微信13673365366)

原標題:《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感冒還沒正式開始,抗生素卻已經吃上了。很多這樣想當然的行為正透露著人們對抗生素的認知不足,那麼該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呢?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如果合理使用,可以很快治癒細菌感染的疾病;若是不合理使用,也會帶來巨大的危險。
  • 科學網—抗生素藥物分類能阻止濫用嗎
    世衛組織紐約辦事處主任娜塔·梅納伯德曾經在記者會上表示:抗生素耐藥性不斷增加可能是當今全球醫療界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如果不採取措施,到2050年,這一問題可能導致每年上千萬人死亡。 實際上,從2005年起,原衛生部就將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作為阻擊抗菌藥物濫用的主戰場,開始了規範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
  • Nature:粘菌素耐藥基因將終結抗生素歷史?非也!
    粘菌素,屬於多粘菌素類抗生素,由於具有腎毒性,其臨床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主要在農業中廣泛使用。據統計,中國每年農業畜牧生產中大約消耗12000噸粘菌素。因此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抗生素耐藥性進展而言,粘菌素臨床耐藥性發展緩慢,主要表現為以土壤細菌耐藥情況為主。而如今在人體及動物身上細菌樣本中屢屢檢出該耐藥基因,十足令人震驚。
  • 抗生素在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抗生素在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 關節損傷應該選擇抗生素還是消炎藥?這樣選擇準沒錯!
    而且,隨著抗生素藥物的研發以及社會經濟衛生條件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比例也較以前更少,而其他因素(特別是免疫性)的炎症則相對多起來,再隨便用抗生素來消炎就錯得更多。 四、抗生素過度使用有什麼危害?如何正確使用?
  • 專家: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或有效果 長期使用不可取
    有的患者認為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而有的患者則一味主動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面對同一種藥物,患者竟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對於抗生素,究竟該斷然拒絕,還是適量服用?對此,記者採訪清遠多家醫院藥學部專家,向市民支招如何使用抗生素。  案例1  亂用抗生素,4歲兒童患上血液病  小陳今年4歲,這幾個月來時不時發燒咳嗽,由於家住鄉下山村,有時沒有其他藥物來緩解。
  • 口服抗生素和靜脈注射抗生素哪個傷身體?結果讓人震驚
    浙江在線9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夢霞)為了防止抗生素濫用,國內不少醫院門診停止輸液,可每條街幾乎都能找到的藥店卻不限制購買廣譜類抗生素藥物。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出生缺陷防控論壇上,記者聽到了國內少有的聲音:在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時,口服抗生素帶來的危害比靜脈注射抗生素多得多。
  • 常見的三大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黴素,它們的區別在哪?
    根據我國國家衛計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在手術組的用藥合理性評價裡面,仍然存在將近50%的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情況,抗菌藥物的使用量依然是臨床用藥之首。
  • 抗生素、消炎藥、抗菌藥,用錯了麻煩大了!
    比如,一有個頭痛腦熱,馬上就會有人在身邊提醒:「吃點抗生素吧!」或者喉嚨痛了,又會有人說:「吃點消炎藥,很快就好了。」這樣用藥真的可以嗎?抗生素和消炎藥是一回事嗎?他們真的是「居家旅行常備良藥」嗎?2017年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藥劑科趁此機會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談談對抗菌藥物最常見的5個錯誤認識。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基於此,越來越多的天然抗菌化合物的抗菌研究已經逐漸取代使用頻繁的合成抗生素,例如,疫苗和噬菌體療法也被用來消滅細菌。但天然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較低,阻礙了它們在替代合成抗生素方面的實際應用。此外,疫苗和基於噬菌體的療法通常只對特定的感染菌株起作用,成本高昂且藥效有限。因此,當前的無抗生素抗菌技術應通過開發新的合成製劑來實現更好的抗菌效果。
  • 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然而,面對抗生素超強的殺傷力,細菌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地「躲避」或者「抗擊」抗生素的「追殺」。那麼如此強大的抗生素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應用於疾病治療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抗生素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消滅細菌的「戰場」上是如何與細菌激烈對抗的。青黴素:一次幸運的過失在古裝影視劇經常看到「風寒」這種疾病。
  • 抗生素有用處,但吃多了,這5個危害或會隨之而來
    很多的疾病出現之後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抗生素在醫學上面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抗生素也是有明顯副作用的。如果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就容易受其副作用而導致身體受到損傷,無法維持健康狀態。那麼,抗生素吃太多會有哪些危害呢?
  • 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利與弊
    湘雅醫院知名專家,倫敦皇家醫學院訪問學者,2020首批國家健康科普專家,湖南省三級醫院等級評審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中毒與急救專委會主任委員    一、碳青黴烯類的特點  這類抗生素往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抗菌特徵包括:1)容易進入細胞外膜,有特殊通透性;2)與細菌中所有PBPs具有強大親和力;3)有極強的β內醯胺酶穩定性;4)有明顯抗生素後效應(PAE);5)具有快速殺菌作用。
  • 抗生素物質波:複合多肽抗生素的量子波性質
    抗生素是一種對細菌有活性的抗菌物質,是對抗細菌感染的最重要的抗菌劑。抗生素藥物被廣泛用於治療和預防此類感染。它們可能殺死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多肽抗生素是化學上種類繁多的包含非蛋白質多肽鏈的抗感染和抗腫瘤抗生素。
  • 水產人需要知道的抗生素知識!這些雷區千萬別踩
    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不等於濫用抗生素,在實際生產中只要符合安全標準,並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養殖水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不會超標,也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抗生素是我國目前規模化、集約化水產品養殖模式下防治病害的主要方式。
  • 【論文故事】中國抗生素濫用,都是基層醫院的錯?
    從使用藥物的類別方面看,28%為頭孢菌素類抗生素,15.7%為氟喹諾酮類。55%的為聯合抗生素應用(使用2種或者以上的抗生素)。在城鎮醫院的非手術住院病人中,抗菌藥物使用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0.1天。有98%的手術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其中預防性用藥佔63.8%。基層醫院抗生素濫用為何如此驚人?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下面讓我們走近「超級細菌」-多重耐藥菌。一、何謂多重耐藥?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
  • 又添新證:抗生素不能改善結腸缺血的結果!結腸缺血到底怎麼治?
    缺血性腸病如何治療? 1.一般治療包括哪些,是否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臨床上遇上疑似缺血性腸病的患者,標準處理方法是囑其臥床休息、吸氧、禁食或流質飲食、靜脈營養支持,密切觀察血壓、脈搏、每小時尿量,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或肺毛細血管契壓,以便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同時,還應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