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躍林,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湘雅醫院知名專家,倫敦皇家醫學院訪問學者,2020首批國家健康科普專家,湖南省三級醫院等級評審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中毒與急救專委會主任委員
一、碳青黴烯類的特點
這類抗生素往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抗菌特徵包括:1)容易進入細胞外膜,有特殊通透性;2)與細菌中所有PBPs具有強大親和力;3)有極強的β內醯胺酶穩定性;4)有明顯抗生素後效應(PAE);5)具有快速殺菌作用。
一般總結它們的特點為三個詞語:高效、廣譜、耐酶。對需氧、厭氧菌均有很強大抗菌作用,幾乎通殺G+、G-菌,抗菌譜幾乎包括所有臨床常見的病原菌。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它們具有特別顯著的抗銅綠假單胞菌活性(具體藥物有差別)。這點在呼吸科、ICU來說非常重要。但也有不足,比如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缺乏活性,單用它們治療腸球菌也不可靠,且也開始面臨細菌耐藥的問題。即便是這樣,也難以撼動它們在江湖上的地位。
目前我國上市的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有5個品種: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譜相對較窄,對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等非發酵糖細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個品種的藥效學特性相仿。亞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別與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組成合劑,後二者分別為腎脫氫肽酶抑制劑及近端腎小管有機陰離子輸送系統抑制劑,並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適應證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明確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適應證:多重耐藥但對本類藥物敏感的需氧革蘭陰性桿菌所致嚴重感染;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與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嚴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經驗治療。對照這3個適應證,臨床合理應用的重點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低氧血症、臟器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的患者。而對於「重症患者」,則需要認真鑑別是否存在感染後,再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特別是碳青黴烯類藥物。
2、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的指徵。應當提倡耐藥菌感染抗菌治療的多樣化,對於一些輕中度的多重耐藥菌感染,宜選擇其他類別的抗菌藥物,如產ESBL細菌所致的輕中度感染也可根據藥敏結果選用其他類別抗菌藥物。
3、有用藥適應證的患者應當強調病原學診斷,及時降階梯治療。在應用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前,必須送檢標本做病原學檢查,明確病原及藥敏結果時,應當及時進行病情評估,合理採用降階梯治療。
4、按病原菌類別及抗菌藥物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特性選擇合適的碳青黴烯類品種。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的體外抗菌活性相仿(最低抑菌濃度接近),對於某些重症感染及廣泛耐藥菌感染(如CRE感染)則應保證足夠的用量,選擇說明書或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權威指南推薦給藥劑量較大的品種。②厄他培南可用於中、重度細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長,可以一天一次給藥。
5、除厄他培南可用於直結腸擇期手術的預防用藥外,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無其他預防用藥指徵,不可作為預防用藥。
6、多重耐藥定植菌或攜帶狀態,不宜使用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治療。
三、碳青黴烯類的抗菌活性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