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新證:抗生素不能改善結腸缺血的結果!結腸缺血到底怎麼治?

2021-01-15 騰訊網

本文為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缺血性腸病是什麼,包括哪些?

缺血性腸病是指由於支配腸道的血管本身結構改變(閉塞)和/或功能異常(攣縮),或者全身血液動力學變化(低灌注)導致腸道血流減少而引起的腸壁器質性損害及腸功能障礙。

缺血性腸病多見於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其危險因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 高血壓病、 糖尿病等。早期診斷困難,病死率高,因此須引起注意。

根據發病情況和病變範圍,缺血性腸病可以分為3類:急性腸繫膜缺血,慢性腸繫膜缺血,缺血性結腸炎。

急性腸繫膜缺血是指突然發作的腸道供血不足,常表現為急性重度腹痛,伴噁心、嘔吐。診斷一般不困難。

慢性腸繫膜缺血(腸絞痛)是間斷或持續的腸道供血不足,無法滿足餐後腸道活動的代謝需求,因此表現為全腹或臍周慢性腹痛、餐後10~30min腹痛,患者可因餐後腹痛而拒食或減少食量。

缺血性結腸炎是腸道供血不足導致的結腸損傷。

為什麼缺血的總是左半結腸?

小腸在Treitz韌帶之後,由腸繫膜上動脈供血,動脈走行在繫膜中,靠近腸壁處形成互相交通的動脈弓,動脈弓發出許多直小動脈供應腸管, 靜脈與動脈伴行。小腸側支循環豐富,不容易發生缺血。

盲腸、升結腸和橫結腸也由腸繫膜上動脈供應。

降結腸、 乙狀結腸和大部分直腸由腸繫膜下動脈供應。腸繫膜上、下動脈的較大分支也形成連續動脈弓, 稱 為邊緣動脈, 從邊緣動脈發出許多直小動脈供應結腸,靜脈與動脈伴行。邊緣動脈在結腸脾曲細小, 因此, 結腸脾曲易發生缺血。

此外, 結腸在腸繫膜上、 下動脈交匯點以及腸繫膜下動脈與髂內動脈交匯點處容易發生缺血, 即左半結腸 (降結腸和乙狀結腸)易發生缺血。

而直腸還有另外兩支動脈即直腸中動脈和直腸下動脈供血, 血供較豐富,較少發生缺血。

缺血性腸病如何治療?

1.一般治療包括哪些,是否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臨床上遇上疑似缺血性腸病的患者,標準處理方法是囑其臥床休息、吸氧、禁食或流質飲食、靜脈營養支持,密切觀察血壓、脈搏、每小時尿量,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或肺毛細血管契壓,以便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同時,還應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雖然不少文獻提倡對其預防性運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使用的益處並沒有得到指南的廣泛認可。過去的幾十年內,是否應對缺血性腸病患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一直爭論不休。

在美國胃腸病學院(ACG)2020年度科學會議上,一項涉及800多名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顯示,抗生素可能不會顯著改善結腸缺血(CI)患者的臨床預後,無論缺血嚴重程度如何。

研究發起人,來自耶魯大學的Paul Feuerstadt博士認為,臨床醫生應該考慮不給CI患者使用抗生素。

Feuerstadt及其同事分析了2005年至2017年期間住院的838例經活檢證實的CI患者的數據,其中413位和425位患者的疾病程度分別為中度和重度。在所有患者中,有67.7%的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療。

經調整CI的嚴重程度、小腸受累程度感染和合併症之後,分析顯示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降低30天或90天內死亡率,也無法降低30天內行結腸切除術、90天內復發或再入院的風險,也無法縮短再次住院所需時長。

在基於CI嚴重程度和年齡的亞組分析中,抗生素使用組的30天死亡率(主要結果)也無明顯差別。

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甲硝唑(5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2%)、頭孢曲松-甲硝唑(11.1%)及其他抗生素(18.5%)。

各組抗生素間帶來的30天死亡率也沒有差異。

本項研究為對抗生素在CI中的作用中的質疑再添了新興證據。但作者也指出,對於某些CI患者,抗生素仍然是合理的治療選擇,比如,若CI合併嚴重的腹膜徵、敗血症、腸壁內氣囊腫或門靜脈積氣。

2.擴血管藥

腸繫膜動脈缺血一旦確診,應立即用罌粟鹼。

通常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0 g/L,以30~60mg/h的速度直接注入腸繫膜上動脈。

肌肉注射時作用不如經腸繫膜動脈插管灌注。

非閉塞性腸繫膜缺血一般連續輸注24h,也有連續輸注5d者,再重做血管造影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

也有文獻顯示,伊洛前列素,可以改善低血壓豬模型的腸繫膜上動脈的血供,能夠在不改變平均動脈壓和心輸出量的情況下增加血流量,這提示了前列環素類似物在非閉塞性腸繫膜缺血治療中可能的作用。

3.抗凝及溶栓治療

主要適用於腸繫膜靜脈血栓形成,確診後應儘早使用肝素。肝素可用5000~7000U,1次/8h。連用10d。

要求提高凝血時間2~3倍,繼而改用雙香豆素,使用數月。在圍手術期避免用抗凝劑,但在腸切除術後12~24h可應用。聯合應用溶栓劑和血管擴張藥是內科治療的主要方法,溶栓劑有尿激酶、鏈激酶、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等。

高劑量的尿激酶(100,000~600,000U/h)靜脈注射方案顯示在3 h內血管再通,同時有較低的並發出血率。由於目前沒有溶栓治療指南,大多學者認為溶栓治療應控制在48h內,超過此時間點並發出血率呈指數遞增。出現有腹膜炎體徵並懷疑有腸梗死者是溶栓治療的絕對禁忌。對於無症狀的患者,應給予抗凝劑3~6個月。

4.介人治療

包括經導管腸繫膜上動脈灌注擴血管藥,介入性血栓切除術,介入溶栓治療,支架治療等。

新近研究結果表明,腸繫膜上動脈支架植入術後,其早、中期的臨床症狀緩解率和血管開通率與外科手術相當,而長期的支架開通率仍低於手術治療。腸繫膜上動脈支架植入後發生再狹窄,大多可通過再次介入治療使支架開通。

腸道缺血時間過長(超過10 h),即使動脈開通,腹痛緩解,亦應密切觀察病情。當懷疑腹膜刺激症狀時,應立即開腹探查。

5.手術治療

根據病變程度和範圍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如出現腹膜炎的體徵常需要行腹腔探查術,因為可能出現了腸梗死。在探查過程中,可以同時切除梗死的腸管以及行栓子切除術。

在沒有腹膜炎體徵出現時,外科的栓子切除術仍然是常規治療措施。腸繫膜動脈血管重建術具體方法有局部動脈內膜切除術、血管再植術、血管成形術、經主動脈動脈內膜切除術、動脈搭橋術等。如果症狀持續超過2~3周,有必要作部分結腸切除術。

參考文獻:

[1]呂愈敏.缺血性腸病的診治[J].中國消化內鏡,2008(06):13-18.

[2]黃豔, 薛玲, 許晶虹, 等. 缺血性腸病的診斷 [J] . 中華炎性腸病雜誌,2020,04 (02): 161-164.

[3] Antibiotics Fail to Improve Colon Ischemia Outcomes - Medscape - Nov 03, 2020.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結腸憩室?
    結腸疾病是消化道疾病中比較常見的,像急慢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黑變等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有些病人做完腸鏡或腹部CT等檢查後,報告上寫著結腸憩室,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到底什麼是結腸憩室,嚴重嗎?
  • 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於心肌缺血肯定都不陌生,心肌缺血是近些年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了,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對於家裡又老人的人來說,了解一些疾病知識還是有好處的。   相信大家對於心肌缺血肯定都不陌生,心肌缺血是近些年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了,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大家都不是很了解。
  • 心肌缺血吃什麼藥 如何治療心肌缺血
    心臟是重要器官一點都不能收到傷害,所以如果心臟出現問題情況是很嚴重的,那麼具體的心急缺血怎麼治療呢?心肌缺血吃什麼藥?我們都需要格外的重視了解一下。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心肌缺血我們一定不能忽視,如果出現問題情況是會很嚴重,所以我們需要格外的注意才可以,具體應該吃什麼藥呢?有很多藥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的情況。
  • 結腸直腸癌無創篩查的新工具_結腸直腸癌無創篩查_癌症檢測_醫脈通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將腸道微生物組分析與傳統的風險因素評估相結合,能改善結腸直腸癌篩查
  • [ISS2018]朱武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_缺血性卒中_靜脈...
    6月8日,在第十四屆國際腦血管病高峰論壇上,解放軍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朱武生主任帶來題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的精彩報告。結果提示,對於非致殘性輕型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並不能帶來明顯獲益,同時還可增加症狀性顱內出血風險。不過本研究的結果也並不能外推到NIHSS評分在0-5分但伴有明顯致殘性功能缺損的患者中。若患者的卒中可能致殘,儘管NIHSS評分較低,仍應考慮溶栓治療。
  • 結腸內壁釋放的過氧化氫,在保護腸道菌群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 吃了10年心肌缺血的藥物,突然醫生說不是心肌缺血,不用吃藥!
    我說:那您這怎麼診斷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她說就是心電圖呀!心電圖上面寫的就是心肌缺血。後來我經過詳細詢問,我們也做了一個運動試驗,最終排除了冠心病心肌缺血。這10年根本不用吃這麼多藥!我告訴胡女士再也不用吃藥了,胡女士還半信半疑,最後沒辦法又做了一個冠脈CT,結果完全正常。最後胡女士激動的都哭了!我們絕對不能根據根據一份心電圖,不問別的情況就真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電圖上如果寫心肌缺血那就是外行!第一、心電圖周只是輔助醫生診斷疾病的一個檢查,而不是唯一。
  • 心肌缺血是怎麼回事?如何改善?做好這4點,全面控制心血管風險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或者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朋友,經常會聽到醫生說這樣一個詞:你這心肌有點缺血啊,到底什麼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應該如何改善調理和預防風險,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 2020 WSES急性結腸憩室炎管理指南更新!
    1 ALCD的診斷 對於疑似ALCD患者,建議結合臨床病史、體徵、實驗室炎症標誌物和影像學結果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2D)。 對於疑似ALCD患者,不建議僅依據臨床檢查進行診斷(2D)。
  • 結腸黑化病,其實沒那麼可怕!
    結腸黑化病,其實沒那麼可怕!小編在這裡想先說,首先,結腸黑化病... 摘要:   最近總有讀者來問小編,結腸黑化病是不是真的會引發癌變?是不是很危險,看了其他文章總是很擔心。小編在這裡想先說,首先,結腸黑化病是一種良性病,就像人老了皮膚會生出老年斑一樣,腸道黑變,也是一種退化性的變化,而長期便秘是導致結腸黑邊的主要誘因。
  • 消化科醫生開出這樣一份結腸CT檢查,影像科直呼不敢做
    其中,便潛血實驗是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但假陽性率高、無法判斷病變位置;內鏡檢查最為直觀,但不能觀察腸道的整體及腸道外結構;結腸氣鋇雙對比劑檢查是二維圖像,無法顯示與周圍組織關係。通過上面的小故事,想跟大家強調的是,可能我們消化科的同行對結腸CT成像方式、後期重建等了解不充分,這都沒關係;但一定要掌握結腸CT的絕對禁忌證。當我們了解了該檢查的禁忌證,就不會出現像上面這樣的錯誤了。一、啥是結腸CT?
  • 什麼是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這樣治療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不了解缺氧缺血性腦病,甚至還有一些人都沒有聽說過缺氧缺血性腦病,那麼請問什麼是缺氧缺血性腦病?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方法是什麼?缺氧缺血性腦病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今日Science:結腸黏液如何捍衛腸-菌和諧
    ,形成封閉的菌群生態系統;② 源於近端結腸的黏液為菌群提供生態位,並形成分隔菌群與腸黏膜的主要屏障,遠端結腸產生的黏液構成次要屏障,從而限制菌群與腸黏膜的接觸,減少腸炎易感性;③ 菌群能誘導近端結腸分泌Muc2包裹自身,這些富含O-聚糖的黏液也反過來調節菌群的結構和功能,影響結腸黏膜基因表達。
  • Science:杯狀細胞以自殺來換取結腸的安全
    孤獨的崗哨細胞(sentinel cell)監視和協調防禦結腸中最敏感部位的入口。崗哨細胞檢測附近的細菌,發送信號指示一排防禦細胞釋放出許多粘液,從而將這些入侵者衝走。作為最終的自我犧牲行為,崗哨細胞自殺,從而將自己噴射到腸腔中。
  • 尤瑞克林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後
    2020年《國際醫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上一項薈萃分析評價了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ndinogenase,HUK)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本文就該項研究的背景及結果進行重點介紹,為HUK的臨床應用選擇提供參考。
  • |十二指腸|乙狀結腸|胃腸|...
    假如仰臥位腹部平片不能明確診斷時,行單純的鋇劑灌腸檢查,在扭轉的部位會出現鋇柱突然中斷,而呈鳥嘴樣或鳥嘴徵。但鋇劑強制性通過扭轉部位可能會導致穿孔或使不完全梗阻轉變成完全梗阻。當患者出現腸缺血或腸穿孔時,不能行鋇劑灌腸檢查,而應立即行手術治療。另一些因素可以在 X 線片上形成類似乙狀結腸扭轉的徵象。
  • 《自然》:P53基因在小腸中是抗癌先鋒,但在結腸中反成促癌因子
    北京時間7月30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研究腸道細菌與胃腸道癌的聯繫時,可能已經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他們發現,癌症突變本身並不一定是有害的。小腸和結腸這兩個器官的一個主要區別是它們腸道細菌的水平,小腸中的細菌比較少,而結腸中的細菌就很多了。
  • 增進了解結腸憩室炎可能帶來新療法
    最近,發表在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MAJ》上的一篇綜述總結了結腸憩室炎的最新證據和可能有助於臨床醫師管理和治療該病的新療法
  • 結腸憩室發病率逐年上升,這究竟是種什麼病?還會惡變成結腸癌?
    結腸憩室是指結腸腸壁肌層缺損,結腸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狀,可以是單個,但更多是一連串由腸腔向外的囊狀突出。為什麼會得結腸憩室?具體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結腸憩室的形成與高脂、低纖維飲食有關,其次與年齡、便秘有關,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好發,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逐漸增高。結腸憩室有什麼表現?
  • 胡榮教授:平板運動試驗,如何識別那些「真真假假」的心肌缺血徵象?
    絕對指徵➤運動量增大,但血壓較基線時下降>10 mmHg,並伴有其他缺血證據➤中-重度心絞痛➤神經系統症狀(如眩暈、近乎暈厥)➤低灌注的跡象(如紫紺或蒼白)➤器械問題不能監測心電圖或收縮壓診斷阻塞性冠心病I類適應證:成年患者(包括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或靜息ST段壓低<1 mm),根據年齡、性別和症狀有中度冠狀動脈疾病危險者。IIa類適應證:因冠脈痙攣所致的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