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不等於濫用抗生素,在實際生產中只要符合安全標準,並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養殖水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不會超標,也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抗生素是我國目前規模化、集約化水產品養殖模式下防治病害的主要方式。
目前農業部已批准的水產養殖用藥包括抗微生物藥、中草藥、抗寄生蟲藥、消毒劑、環境改良劑、疫苗、生殖及代謝調節藥等7類,並明確了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對象,其中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藥。
在育苗和養殖這兩個步驟中,由於病害和養殖密度過大造成的水體問題,通常會使用抗生素。
幫幫邦水產開啟小龍蝦養殖培訓課程,定期邀請行業大咖及實戰高手講解養殖問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微信好友,備註養殖品種即可拉您入群!
正確認識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由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能夠殺滅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類物質及其衍生物,或用化學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物質,用於治療敏感微生物(常為細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抗生素在水產養殖中用來控制各種細菌性疾病、促進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降低某些營養成分的需求量。
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不等於濫用抗生素,在實際生產中只要符合安全標準,並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養殖水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不會超標,也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但濫用抗生素,不僅衍生出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會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也會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探尋不同的方式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細菌耐藥——無藥可用
抗生素在殺滅或抑制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不斷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導致細菌耐藥。
2、「炸」毀腸道——數年恢復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裡投了一顆「炸彈」,造成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3、摧毀免疫——更易生病
魚類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抗生素的濫用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魚類的免疫系統。
4、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以我們人體來舉例,比如小孩使用了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出現了耳聾,成人使用可能會有腎臟的問題。還有紅黴素裡面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
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就是養出「超級細菌」,最後無藥可用。
水產人必須知道的藥殘知識
進一步解讀國家政策:使用藥物的養殖水產品在休藥期內不得用於人類食品消費,絕不使用假、劣獸藥及農業部規定禁止使用的孔雀石綠、呋喃唑酮、氯黴素等禁用藥品及其他化合物,不得將原料藥直接用於水產養殖。
養殖經常使用的國標漁藥中,容易出現藥殘問題的有抗菌藥物,殺蟲劑等,它們的休藥期如下:
休藥期=度日/×這段時間內的平均水溫
需要注意的是,休藥期是指按照國標漁藥說明書用法用量使用時的休藥期,超過規定的用量和用法使用,漁藥的休藥期可能發生改變,這一點必須引起注意。
作為水產業者,不管是養殖一線、經營環節還是運輸途中,都應堅決不違規銷售和使用違禁藥品,應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安全、合法的水產投入品。
水產養殖中抗生素使用原則
水產抗菌藥的合理使用,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嚴格掌握適應症,因為每種感染性疾病都有其病因,每種抗菌藥又都有其適用範圍,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要對病原菌進行敏感性試驗來選擇合適的藥物。
2、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在制定給藥方案時,要考慮到藥物劑型、給藥途徑、劑量、給藥間隔、療程等因素,以及動物的品種、生理、病理狀態對給藥的影響。
3、科學的聯合用藥,避免配伍禁忌,當一些混合感染或者病因不明的嚴重感染出現時,或者是當一種藥物長期使用產生耐藥性時,要適當的減少用量來降低毒副作用。
4、嚴格遵守休藥期,可以有效避免藥物殘留的發生。
5、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滿足療效的同時,儘量選擇無毒或毒性小的抗菌藥進行治療,避免大劑量或長時間使用。